❶ 收購萬家文化 小燕子真的要用「50倍杠桿」嗎
投資易提示您:
該股多頭,且上漲趨勢有所加快,建議強烈關注。過去十個交易日,該股走勢與大盤弱相關,走勢接近行業萬家文化的籌碼成本為22.85,近日該股快速猛烈吸籌,短線操作建議強烈關注。短期阻力位34.23,支撐位14.77,處於震盪區間內。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❷ 趙薇夫婦遭處罰上央視啦!趙薇夫婦混的是不是更加「風生水起」呢
事實上,趙薇算得上是跨界最成功的演員。趙薇夫婦經過十幾年經營,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實際控制的企業多達7家,業務范圍涉及影視、汽車和電子商務等。據不完全統計,趙薇夫婦目前身家接近57億元,並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權。
❸ 趙薇夫婦被市場禁入了嗎
監管層又一次出重拳打擊金融亂象。
曾引起A股市場廣泛關注的趙薇購買萬家文化(600576.SH,現名祥源文化)控股權終於塵埃落地。
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4月1日,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控股權轉讓事項不斷變更,由控股權轉讓變更為5%股權轉讓,後又完全終止股權轉讓。龍薇傳媒在期間多次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
一位北京投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種高杠桿可以說是十分罕見的,在全面降杠桿風險的情況下還這樣冒進肯定會被監管層盯上,同時因為有明星效應這個收購案關注度也十分之高,監管層嚴厲處罰也會給其他市場並購做出警示效果。」
❹ 趙薇夫婦遭處罰是怎麼回事
網易娛樂11月9日報道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祥源文化9日晚公告,公司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萬家文化(已更名為祥源文化)、龍薇傳媒等涉嫌信披違法違規案已調查完畢,依法擬對龍薇傳媒、萬家文化、黃有龍、趙薇、趙政、孔德永作出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據告知書,龍薇傳媒在自身境內資金准備不足,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存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將依法擬對龍薇傳媒、萬家文化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 對孔德永給予警告,並處30萬元罰款;對黃有龍、趙薇、趙政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對孔德永、黃有龍、趙薇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據悉,龍薇傳媒於2016年11月2日成立,注冊資本200萬元,尚未實繳到位,未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都為零。公司設立的主要目的在於從事國內文化方面的並購。 2016年12月8日,龍薇傳媒控股股東趙薇的配偶黃有龍及其代表趙政、龍薇傳媒財務顧問恆泰長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靳磊在杭州約見萬家集團實際控制人孔德永,就本次股份轉讓事宜開始接觸,當面溝通關於協議收購萬家集團所持萬家文化部分股份並獲得萬家文化控制權的意向。 2016 年 12 月 23 日,龍薇傳媒與萬家集團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收購萬家文化 29.14%的股份。
本次收購共需資金305,990萬元,收購方案中,龍薇傳媒自有資金6000 萬,剩餘資金均為借入,杠桿比例高達51倍。在《股份轉讓協議》簽訂後,龍薇傳媒才與相關銀行商談融資,而該銀行的融資款項需經總行審批流程,能否最終審批通過尚存在不確定性。
龍薇傳媒在本次收購前一個月成立,期間也未進行資金的充分籌備,在境內可支付資金有限、金融機構擬融入資金缺乏充分准備的情況下,採取高杠桿收購方式,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在履行能力、履行結果不確切,收購行為真實性、准確性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貿然公布收購信息。其行為因其名人效應等因素疊加,嚴重誤導市場及投資者,引發市場和媒體的高度關注,致使萬家文化股價大幅波動,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❺ 趙薇多家公司股權被凍結,龍薇傳媒犯了什麼錯
趙薇數家公司股權遭凍結,很多人疑惑的同時,很多明星紛紛的注銷了自己的公司跟工作室。
張恆的瓜不間斷張恆爆出鄭爽偷稅漏稅這一件事情之後,娛樂圈大變天,也是這樣的一個消息,驚動了大半個娛樂圈。
近段時間,娛樂圈中一直都是張恆跟鄭爽的事情,很多人稱呼張恆為瓜農,他的瓜從來不間斷。
剛開始張恆爆出鄭爽代孕棄養,也是因為這件事情,讓鄭爽被娛樂圈遺忘。
不管趙薇公司是因為什麼股份被凍結,但是趙薇違法了,就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
❻ 趙薇收購萬家文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趙薇收購萬家文化失敗的原因是:龍薇傳媒在自身境內資金准備不足,相關金融機構融資尚待審批,在履行能力、履行結果不確切,收購行為真實性、准確性不能保證的情況下,貿然公布收購信息。其行為因其名人效應等因素疊加, 嚴重誤導市場及投資者,致使萬家文化股價大幅波動,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此外,證監會調查顯示,龍薇傳媒關於籌資計劃和安排的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
2016年12月23日,萬家文化第一大股東萬家集團和龍薇傳媒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龍薇傳媒30.6億元受讓前者持有的29.135%萬家文化股權,收購完成後,龍薇傳媒將成為萬家文化控股股東。此後,上交所要求萬家文化披露龍薇傳媒收購資金的來源。
2017年1月12日,萬家文化發布公告稱,龍薇傳媒控股萬家文化的資金,僅有6000萬來自股東趙薇的自有資金;並向西藏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銀必信」)借款15億元;另外的約15億元則通過質押萬家文化的股權向金融機構融資獲得。在公告中龍薇傳媒稱,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審批流程預計於1月31日前完成。
2月8日,萬家文化宣布停牌,並於2月14日公告稱龍薇傳媒受讓萬家文化股權縮水至5%,交易價格由30.6億元減少至5.3億元。龍薇傳媒在公告中稱,原交易失敗的原因是,經過和多家金融機構溝通後,融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在上交所的繼續追問下,2月16日,萬家文化發布公告披露了龍薇傳媒融資失敗的經過。
龍薇傳媒稱,其與某銀行於去年12月29日達成初步融資方案,但該方案需要銀行總行審批。
1月20日,其被告知該融資方案最終未獲批准。龍薇傳媒表示,在和其他銀行進行多次溝通後,陸續收到其他銀行的口頭反饋,均明確答復無法完成審批,其判斷無法按期完成融資計劃。龍薇傳媒稱,受限於其內部管理制度,該銀行及銀必信均未提供書面說明。
對於銀行拒絕提供融資的原因,龍薇傳媒表示,主要是市場對該收購的交易結構和方式存在較大質疑,以及銀行內部風控等原因。
證監會依法擬對龍薇傳媒責令改正,給予警告,60萬元罰款,萬家文化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對黃有龍、趙薇、趙政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 萬元罰款,和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❼ 趙薇退出龍薇傳媒有什麼影響
8月7日電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顯示,7月30日,西藏龍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龍薇傳媒)發生法定代表人和高管變更,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趙薇變更為彭勝凱,經理、執行董事一職亦由趙薇變更為彭勝凱。由此,趙薇完全退出龍薇傳媒經營層面。
股價「跌跌不休」,讓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據證券時報報道,7月18日,投資者起訴趙薇等涉及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在杭州中院首次開庭。其中此次開庭涉及的起訴投資者共計19人,另有42人訴訟法院已受理,但尚未開庭。
不止如此,羊城晚報4月報道稱,已經有兩三百名投資者向法院遞交了訴訟材料,且索賠隊伍正在逐漸「壯大」。目前在相關股吧、律師網站,均可以看到投資者向萬家文化索賠的討論。
我國《公司法》規定,法定代表人代表企業法人的利益,按照法人的意志行使法人權利。法定代表人在企業內部負責組織和領導生產經營活動;對外代表企業,全權處理一切民事活動。法人須在公司經營中承擔相應的法定責任。
若法人變更還需要擔責嗎?中新經緯客戶端查詢發現,公司法人變更了,其之前從事的公司職權范圍內的行為直接由公司承擔相應的責任,就不能再追究該「前」法人代表的責任。但若是嚴重危害公司利益觸犯了刑法的行為,則由其自身承擔相應責任。
❽ 小燕子趙薇證監會被處罰了嗎
11月8日,祥源文化發布公告,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告知書》),萬家文化(現已更名為祥源文化)、龍薇傳媒等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案已調查完畢,證監會依法擬對萬家文化、龍薇傳媒以及相關責任人孔德永黃有龍、趙薇、趙政作出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
此外,龍薇傳媒關於籌資計劃和安排的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重大遺漏;未及時披露與金融機構未達成融資合作的情況;對無法按期完成融資計劃原因的披露存在重大遺漏;關於積極促使本次控股權轉讓交易順利完成的信息披露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
證監會擬決定對萬家文化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對責任人孔德永給予警告,並處30萬元罰款。對龍薇傳媒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60萬元罰款,對責任人黃有龍、趙薇、趙政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30萬元罰款。同時,對孔德永、黃有龍、趙薇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龍薇傳媒的30.6億資金來源中,向股東趙薇借款6000萬元,向第三方西藏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西藏銀必信)借款15億元,向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約15億元。後二者的還款期限均為3年,按照披露的10%和6%的年化利率,趙薇每年需償還2.4億利息,3年合計7.2億元。
若以股東趙薇的6000萬自有資金計算,這一交易實現了51倍高杠桿收購。根據調查結果,以黃有龍、趙薇夫婦二人名字命名的龍薇傳媒於2016年11月2日成立,注冊資本200萬元,尚未實繳到位,未開展實際經營活動,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都為零。公司設立的主要目的在於從事國內文化方面的並購。
此外,有賴於監管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外界得以一窺趙薇夫婦的資產版圖。相關公告披露了趙薇與黃有龍夫婦的資產,涵蓋股票、不動產、股權投資、影視、酒業貿易、4S店等多個領域,總價達56.63億元,具有較強的資金實力。
然而實際情況是,在本次控股權轉讓過程中,龍薇傳媒未進行資金的充分籌備,在境內可支付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運用高杠桿收購境內上市公司,在股權轉讓協議簽署後才著手尋求金融機構融資。2016年12月23日至2017年4月1日,短時間內,控股權轉讓事項不斷變更,由控股權轉讓變更為5%股權轉讓,後又完全終止股權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