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選擇一個因變數,三個以上自變數,不少於15個數據,作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分析中選擇的因變數往往對應著一個經濟變數,比如:GDP。現實中影響GDP的因素很多,有出口、消費、投資、貨幣供應、政策、利率、匯率等等。可以說這些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GDP的變化。
我們可以定性的對這些因素對GDP的影響進行分析,比如:可以分析出口增加如何推動經濟增長的。但是除了定性分析外,我們還想知道的是:這些因素對GDP的增長到底有多大的影響。這就需要利用以往的數據進行分析。
首先我們不可能分析所有的因素,因為太多,因此,只能從中找出影響GDP的最主要的幾個,比如:出口、投資、消費三個。這就需要利用經濟理論進行定性的分析。
然後我們找GDP和出口、投資、消費往年的數據。利用一種叫「最小二乘法」的方法,算出影響力度大小,即結果像一個一元線性方程:GDP=0.33*出口+0.22*投資+0.11*消費,即:出口增加1%,GDP就會增加0.33%。當然,這樣求出的方程不可能解釋GDP增加的全部內容,但可以解釋大部分。
以上兩步分析就是「一元線性回歸」。具體「最小二乘法」是神馬、具體操作過程怎樣,樓主可以看看相關計量經濟學的書籍介紹。
② 匯率一直變動,對中國工業品出口競爭力產生了影響,但是應該用什麼模型來研究呢望各位有才人士幫幫忙
唉唉。其實我覺得這些問題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好,匯率變動對進出口都有影響,有什麼樣的影響這些能定性了解其實就夠了,如果一定量的話,很多數據從計量經濟學角度來看並不令人滿意,例如存在多重共線性等。給樓主一個參考吧:
被解釋變數(因變數)為進出口總額,解釋變數為匯率(人民幣對美元),人均工資(因為勞動力成本也是影響進出口的一大因素);以此做個回歸模型吧。
但確實有問題,例如我國匯率改革才十幾年,而且一直所謂的有管理的浮動,所以數據量很少,或者變化不大,另外,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例,這個匯率的大小與中國、美國的貨幣政策又有很大關系,所以可能還要考慮兩國利率和兩國M2。
這些都是定量分析的麻煩所在。
③ 股票和匯率有什麼關系
1、匯率與股市是正負相關關系。
2、匯率和股市都是因變數,主動貶或被動貶,股市表現不同。匯率和股市直接的關系不穩定,因為這二者都是因變數,自變數是貨幣流動性、經濟增長。
3、匯率貶值可稱為被動貶值,企業盈利惡化,風險偏好隨之下降,股市下跌。
4、匯率貶值可稱為主動貶值,而主動貨幣貶值時,股市上漲。
股票:
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匯率:
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3)匯率自變數因變數擴展閱讀:
匯率計算:
直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舊匯率/新匯率-1)*100
間接標價法:
匯率升貶值率=(新匯率/舊匯率-1)*100
結果是正值表示本幣升值,負值表示本幣貶值
股票分類:
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
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優先股
優先股相對於普通股。優先股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
後配股
後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時比普通股處於劣勢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後,對剩餘利益進行再分配。
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後配股的發行數量又很有限,則購買後配股的股東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發行後配股,一般所籌措的資金不能立即產生收益,投資者的范圍又受限制,因此利用率不高。
垃圾股
經營虧損或違規的公司的股票。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股票
網路-匯率
④ 人民幣的匯率變動對電子產品出口的影響和策論分析的文獻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中估計系數的方法是: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是指通過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數與一個因變數的相關分析,建立預測模型進行預測的方法。當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存在線性關系時,稱為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多元線性回歸預測模型一般公式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最簡單的是只有兩個自變數(n=2)的二元線性回歸模型,其一般形式為:下面以二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為例,說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的應用。二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是根據兩個自變數與一個因變數相關關系進行預測的方法。二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公式為:式中::因變數;x1,x2:兩個不同自變數,即與因變數有緊密聯系的影響因素。a,b1,b2:是線性回歸方程的參數。a,b1,b2是通過解下列的方程組來得到。二元線性回歸預測法基本原理和步驟同一元線性回歸預測法沒有原則的區別,大體相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網路鏈接:/view/
⑤ 求微觀經濟學各種資料
微觀經濟學
CHAP1 概論
一, 微觀經濟學的框架
微觀經濟學說的是關於資源配置的問題。主要是說資源配置的兩個方面:1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還是計劃),微觀經濟學的觀點是價格方式,既市場配置資源;2資源配置的效率,這就包括如何使得市場配置有效率的原則,以及原則不可控制之後的:市場失靈。
這樣一來,整個微觀經濟學為看成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2到9章,說的是價格如果配置資源,這包括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第二部分,則是後面的3章。
二, 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 均衡:一般的計算題都是利用均衡條件寫出方程式,求的所要求的值。
2, 邊際分析法:邊際利益=邊際代價
概論的內容考試一般不會涉及,但是作為在整體上把握微觀經濟學還是值得大家注意的。這對以後理解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系是有幫助的。
CHAP2 均衡價格理論(D,S,P之間定性,定量的關系)
一均衡價格的決定
1, 注意需求與需求量,供給和供給量的區別(線動還是點動)
2, 均衡條件:Qs=Qd (注意圖解)
二.彈性理論
1理解彈性的定義,不用死記
XX XX 彈性:前面的是因變數,後面的是自變數。
2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注意聯系實際)
3需求價格彈性與總收入的關系
例如:谷賤傷農,薄利多銷
4供給價格彈性的影響因素(同樣要聯系實際)
5收入彈性
由於恩格爾定律,可以得出農業的發展趨勢是向下的
三均衡價格理論的應用
支持價格與限制價格(自己看書理解吧,由於沒辦法畫圖,實在不知道怎麼描述)
無論是支持價格還是限制價格,都是不改變需求和供給水平,只改變需求量和供求量,即線不動點動。
CHAP3效用論——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原則
一, 消費者均衡條件
1, 代數分析——基數論——邊際效用分析
MU遞減規律
均衡條件:兩個等式,一個是收入限制,一個是性價比
2.幾何分析——序數論——無差異曲線
消費者偏好:完備性,傳遞性,單調性。前兩個特性體現了消費者是理性的
理解無差異曲線的位置高低所代表的含義。
均衡條件:邊際替代率=價格比
注意:1邊際替代率的含義,是誰替代誰。2理解預算線的移動(平移,斜率)
二, 需求曲線的形成(不太容易出題目)
對著課本看懂推導過程
三, 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價格變化後的結果)
分析替代效應的時候,在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即,替代效用是在不改變效用的前提下進行的分析)
收入效應:用價格補償線輔助分析
CHAP4生產論(要素使用量如何決定產量)
一, 短期:生產要素部分變化
原理: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確定要素合理投入區域:AP=MP到MP=0的區域。(不能確定是具體的某個點)
二, 長期:要素的最優組合
類似於消費者的效用分析
其中規模報酬——同比例改變兩種生產要素的數量。
CHAP5 成本論(產量如何決定成本)
一, 成本概念
1顯成本和隱成本的區別在於:要素的所有權是否是使用者佔有
2, 生產成本(也叫經濟成本)=顯成本+隱成本
3, 區別會計成本和經濟成本:會計成本不包括正常利潤
4, 正常利潤是企業家才能的報酬;經濟利潤=TR-經濟成本
(企業追求的利潤最大化,是指經濟利潤)
5, 機會成本:不是實際花掉的成本,是放棄的收入。只能發生在資源有多用途的時候,才有說機會成本的意義,比如,土地只有一個用途,就是提供給市場使用,所以沒有機會成本。
二, 短期成本分析
一共有七個成本:STC,SFC,SVC,SAC,SAVC,SAFC,SMC
弄清楚這7個成本之間的關系(用圖解釋),其中知道了SMC,SAVC,SAC就可以知道其他4個。
三, 長期成本分析
1,LTC:是每一個產量的最小的STC的包絡曲線。
所謂的計劃在長期,經營在短期,所有的長期都是在具體的某個短期的成本規模上實現的。
2,LAC:也是包絡曲線
形狀影響因素:A規模經濟或者不經濟B內在經濟或者不經濟
位置影響因素:A外在經濟或者不經濟,例如,行業和國家政策的影響
B,范圍經濟或者不經濟。生產產品的范圍擴大,使得原來的成本降低,則是范圍經濟,反之就是不經濟。例如,銀行業是實行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
3,LMC
形狀:由規模邊際報酬遞減而決定。
CHAP6完全競爭市場(利潤最大化的產量決策)
一收益規律
TR=P*Q AR=TR/Q=P MR=dTR/dQ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點:d=AP=MP=P
二短期均衡
1, 產量決策:MC=MR=P
2, 盈虧狀況分析:結合書上的圖進行分析。
注意:SFC很大會是企業虧損的原因,但是 不是企業停產的原因。
關閉點所反映的信息是兩個方面:價格和產量。
3, 供給曲線:注意定義域
4, 生產者剩餘:生產者的凈福利。
三.長期均衡 :利潤=0
條件:P=LMC=LAC=SMC=SAC
考慮為什麼利潤=0,企業還繼續生產?
分析:A經濟利潤=0,正常利潤不=0
B若整個社會都是完全競爭,生產什麼都是利潤=0
C,利潤=0是一個長期的趨勢,但短期還是有利潤大於0的機會可能,這就需要企業提高管理和技術,降低成本。
D,當P<minLAC時,不是所有的廠商都退出,由當時的SAVC來決定。
長期供給曲線:A,廠商的不存在,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但有供給行為
B,行業的存在,分成本遞增,不變,遞減三種
CHAP7不完全競爭市場
一, 壟斷市場的決策分析
1, 收益分析
MR=dTR/dQ=d(P.Q)/dQ
MR=P*dQ/dQ+Q*dP/Dq=P+Q*dP/dQ
∴如果dP/dQ=0則MR=P,如果dP/dQ《0,則MR<P
2,壟斷形成的條件(自己看書)
3,產量決策
單一產量決策:MR=MC(用圖理解)
通常壟斷廠商在一開始投入生產的時候,由於消費者對產品不了解或者是初期資本投入過大,一般在短期內會出現虧損。
由於P與SAC的切點位置不固定,所以壟斷廠商不存在一個固定的盈虧點。
壟斷廠商不存在短期的供給曲線
長期內:利潤一定大於0。
在壟斷下,有P>MC,而競爭下P=MC,所以,壟斷下的效率不如競爭市場。
4,價格決策
定價原則:A剝奪消費者剩餘
B,根據價格需求彈性的差異而制定價格
定價策略:價格歧視。對生產成本相同的產品,同時銷售時,對不同消費者實現不同價格。
(區別差別定價:成本不同)
一級價格歧視:每單位產品都按買一個單位產品的最高價格銷售。CS被全部剝奪。
實行一級價格歧視的條件:A市場中消費量較少B市場中消費者通常是一個一個的購買(比如:會計,律師,醫生)。
推論:由於有CS可以剝奪,產量會一直擴大下去,直到P=MC
二級價格歧視:按購買量差異定價(例如:大宗商品)
實行條件:消費數量容易計量的商品,例如,電話,計程車
其原理也是剝奪CS。
三級價格歧視:根據價格需求不同而定價。例如,同一場演出的不同票價。
實行條件:A有字消費者群,能有效區別消費者群體B,不同群體之間的價格需求彈性不相同。
定價原則:價格需求彈性大的價格低,反之高。
總結:價格歧視這部分比較重要,可能會有計算!
二, 壟斷競爭的決策
產品差別—導致壟斷---短期表現
同類產品——導致競爭——長期表現
1需求曲線
有兩條:D和d
2,短期均衡(能用圖分析)
3長期均衡:利潤趨於0(注意圖示)
4,效率比較
與完全競爭市場相同的:A廠商多,產品多;B長期均衡都是利潤趨於0
不同點:A生產效率,Q1<Q2,有多餘生產力,未達到最大潛在生產力。
B,價格,P1《P2;
C,規模 ,LAC1》LAC2
D,經濟效率,P》LMC
三.寡頭壟斷
1,特徵:決策相互影響,沒有需求曲線,均衡不確定。
2,納什均衡(博弈的方法,可考性不大)
每一個廠商做到當其他廠商不變的情況下,自己可能做到的最好情況的選擇
3,古諾模型
假設:兩個廠商,相同產品,成本為0等等。
掌握這個模型的計算方法,給定一個需求函數,能確定每個廠商的產量和價格。
4,思威齊模型——價格剛性
理解折彎的需求曲線
5,卡特爾——價格聯盟,鬆散協議,典型的「囚犯困境「,很不穩定。
卡特爾悖論:當無協議的時候,達成協議比不遵守協議有更大利潤;存在協議的時候,當其他人都遵守協議的時候,自己不遵守,自己有更大利潤。
CHAP8要素需求
一要素需求特點:聯合需求,引致需求
二,生產要素需求原則:邊際的得=邊際的失
1, 使用要素的邊際利益
MRP=dTR/dL=dQ/dL*dTR/dQ=MP*MR
VMP=MP*P
∴P=MR,VMP=MRP(完全競爭市場)
P>MR,VMP>MRP(非完全競爭市場)
2,使用要素的邊際成本
MFC=MP*MC
MFC=W+L*dW/dL
所以,完全競爭,MFC=W。不完全競爭MFC>W
3,原則:MRP=MFC
三,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1,生產要素市場是競爭的
生產者和供給者都是W的接受者,W給定(dW/dL=0)
⑴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
P=MR,所以有VMP=MRP,MFC=W
使用原則:VMP=W。VMP曲線即為需求曲線。
⑵非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賣方壟斷)
P>MR,VMP》MRP
使用原則:MRP=W。MRP即為需求曲線
總結:只要要素市場是競爭的,總存在一條負斜率的需求曲線,位置受產品價格的MP影響,斜率受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影響。
2,要素市場是非完全競爭的
廠商是要素價格的決定者,dW/dL》0,所以有MFC》W。
⑴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買方壟斷)
原則:VMP=MFC。不存在需求曲線。
⑵不完全競爭市場
原則:MRP=MFC
總結:要素市場非競爭,就不存在要素的需求曲線
CHAP9要素供給
一, 要素供給特點:總量固定,機會成本決定供給量。
二, 要素供給原則:自用的邊際效用=市場用的邊際效用
1, 市場使用的邊際效用
MU=W*A(用A代表貨幣的邊際效用)
2, 自己使用的邊際效用(完全主觀的,個人情況不同)
MU=dTU/dL
3,供給原則:AW=MU
三,供給曲線——無差異曲線的推導
1, 勞動力供給曲線形狀(向後彎曲的原因: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分析)
2, 資本供給曲線
若所說資本是存量則是垂直供給曲線。
而這里指的是流量,即資本存量的差額。
3, 土地的供給曲線(沒有機會成本,只可以被市場用)
垂直供給曲線
三, 要素價格決定
注意租金的含義:不影響供給量的,供給者得到的報酬。這個時候價格只由需求決定
例如,原來的工資2000元/月,現在換公司,工資至少是2000元。3000,4000,5000等都可以使得人們願意換工作,那假定現在定在5000,那5000-2000=3000就是經濟租金。
五,收入分配結果的分析
1, 均等性:洛倫茨曲線和基尼系數(記得結論就可以)
2, 歐拉定理(一般不會有證明,理解就可以):若企業是規模報酬不變行業,則分配凈盡,無剩餘,廠商無剝削的假象。
這里可以得到一個推論:若企業是規模報酬遞增,則分配有剩餘,所以企業進一步擴大規模直到規模報酬不變;反之則縮小規模
CHAP10一般均衡理論
一般均衡的概念和實現
CHAP11帕累托最優
一,P.O的含義
二,P.O的實現條件(兩個市場內部,兩個市場之間)
三,完全競爭市場和P。O條件
這兩章基本都是圖解和公式,在這就不多寫了,請大家自己看書吧。老師上課說的和書本一樣。有具體不明白的,請大家直接發到論壇上,上過課的同學可以一起討論討論。
CHAP12市場失靈和微觀處理
一市場失靈的原因
1市場不充分:外部影響(缺少產權市場)
公共產品
2競爭不充分:生產壟斷,信息壟斷
3制度不健全:法律,政策等
二壟斷及其對策
1原因:P>MC,資源配置太少
2影響:無謂損失,社會福利下降
在生產上看,效率低;壟斷利潤可以看成壟斷租,那麼企業就會進行「尋租」行為,使得效率更低。
尋租是競爭的,直到所有壟斷租都用於尋租,則停止尋租。
3解決:法律,行政干預,但是效果都不怎麼好。
三外部影響
含義:某人的行為對非當事人造成的損害或者是利益,不可以由價格補償。
影響:私人成本小於社會成本,造成外部不經濟;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造成外部經濟。
如果私人成本〈私人利益〈社會成本,則資源配置過多;
如果私人利益〈私人成本〈社會利益,則資源配置過少。
解決方法:征說或者補償;內部化。
四, 公共產品
1含義,排他性和競爭性
區別公共品和私人品
2影響:免費搭車。P=MC=0
3政府提供純公共品不等於政府生產
即使是政府提供公共品也不一定就可以達到P。O
五信息不完備及其影響
主要是指信息不對稱,不 充分
1, 逆向選擇:壞的產品驅逐好的產品,原因是在購買前的信息不對稱
例如:A老年人的健康保險,越是不健康的越要買保險
B勞動力市場,只有勞動力本人更了解勞動力自己。
解決:發送信息
2道德風險,
交易行為已經發生,一方不守約,而使得另一方受害。
例如:汽車全險,制訂免賠條款,使得投保人更加小心駕駛
宏觀經濟學
CHAP1概論 1,總收支模型(r,p都不改變)—商品市場均衡
2,IS—LM模型(P不變,r可變)—商品和貨幣兩個市場的均衡
3,IS-LM-BP模型(開放經濟,匯率的因素)
總需求方面引起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在開放條件下還有外貿,外匯政策,以及蒙代爾•弗萊明模型
總供給方面的政策:短期一般有收入政策,長期有經濟增長政策。但是總供給 方面的宏觀政策不是我們通常說的宏觀經濟政策,因為這些政策在短期內都很難見效。
宏觀上說的長期一般是指影響價格的所有因素都全部發揮作用,價格完全做出反應,又完全彈性。
短期則是說那些因素沒有全部發揮作用,價格反應不充分,有粘性。
傳統正統的流派都認為有長期和短期之分,而新古典則認為沒有。
CHAP2國民收入核算(不用細究)
一關於GDP
1, 一個國家——區別GNP
2, 一段時期:GDP是流量,是當年的產出(注意存貨投資)
3, 商品勞物:最終產品(價值不增加的商品)
4, 市場價值——注意名義和實際之分
另:政府的轉移支付不計入GDP
⑥ 怎麼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實證分析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中估計系數的方法是: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是指通過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自變數與一個因變數的相關分析,建立預測模型進行預測的方法。當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存在線性關系時,稱為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多元線性回歸預測模型一般公式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最簡單的是只有兩個自變數(n=2)的二元線性回歸模型,其一般形式為:下面以二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為例,說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的應用。二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是根據兩個自變數與一個因變數相關關系進行預測的方法。二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公式為:式中::因變數;x1,x2:兩個不同自變數,即與因變數有緊密聯系的影響因素。a,b1,b2:是線性回歸方程的參數。a,b1,b2是通過解下列的方程組來得到。二元線性回歸預測法基本原理和步驟同一元線性回歸預測法沒有原則的區別,大體相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預測法」網路鏈接:/view/1338395.htm
⑦ 論文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預測 基於GARCH模型。eviews 檢測實驗結果。
因變數自變數是在建立模型之前來知道的,不是做了還不知道是什麼
⑧ 求教關於國際金融學里的「匯率決定的資產組合分析法」,謝謝大家
其實你的問題並不是金融學的問題,而是自變數因變數的問題。首先利率和匯率都是變數,只有當我們研究問題時,將其中一個視為自變數,一個視為因變數而已。例如,研究匯率對利率的影響,那就將匯率視為自變數,利率視為因變數,反之亦然。望採納,謝謝
⑨ 經濟學模型是什麼
1、投入產出模型
投入產出模型是綜合分析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之間數量依存關系 (特別是分析和考察國民經濟各部門在產品生產與消耗之間的數量依存關系) 的一種經濟數學模型。它由投入產出表和根據投入產出表平衡關系建立起來的數學方程組兩部分構成。
投入產出模型的種類很多,從計量方法分,有實物模型和價值模型,動態模型和靜態模型; 從范圍上分,有全國模型、地區模型、地區間模型、部門模型和企業模型;從內容上分,有產品模型、固定資產模型、勞動模型等; 從任務上分,有計劃模型和統計模型等。
2、價格模型
價格是商品同貨幣交換比例的指數,或者說,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是商品的交換價值在流通過程中所取得的轉化形式。
用於宏觀經濟的常見的價格模型有三種:利用投入產出關系建立價格模型;宏觀經濟線性規劃模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
3、供應和需求模型
供應和需求是經濟運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描述顧客和生產商之間的相互作用。這個管理模型中的基本因素是供應曲線、需求曲線、均衡價格、均衡數量、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
4、卡特爾模型
卡特爾模型(Cartel)是一種正式的串謀行為,它能使一個競爭性市場變成一個壟斷市場,屬於寡頭市場的一個特例。卡特爾以擴大整體利益作為它的主要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卡特爾內部將訂立一系列的協議,來確定整個卡特爾的產量、產品價格,指定各企業的銷售額及銷售區域等。 卡特爾常常是國際性的。
5、彈性價格貨幣模型
彈性價格貨幣模型是現代匯率理論中最早建立、也是最基礎的匯率決定模型。其代表人物主要有J·Frenkel、P·Kouri、J·Bilson等人。它是在1975年瑞典斯德哥爾摩附近召開的國際研討會上被提出來的。 彈性貨幣法的一個基本思想:匯率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而不是兩國商品的相對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