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政府加杠桿化歐洲

政府加杠桿化歐洲

發布時間:2021-08-26 11:23:28

『壹』 政府加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政府杠桿化是指政府參與金融、經濟的調劑作用。杠桿作用的原理與其他一些乘數理論如消費乘數理論、投資乘數理論、出口乘數理論的原理類似。作為社會消費的一部分,政府每增加一定量的政府購買,就會增加社會生產部門的收入,這收入還可以繼續用來生產和消費,從而對經濟的長期貢獻可能會達到政府所增加購買的數倍。
但是與其他乘數理論相比,政府購買的杠桿作用的地位比較尷尬,因為政府部門作為公共服務部門而非生產部門,它的收入主要來源於稅收,如果政府不增加政府購買但是少收稅,那麼這些錢一樣會用於生產和消費,一樣會有乘數效用。究竟一個國家應該增加政府購買,還是降低國家稅賦涉及到政府與市場的邊際效率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貳』 什麼是加杠桿化

http://ke..com/view/1996981.htm

『叄』 誰能告訴我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什麼歷史原因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會有這么重大的影響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以主權債務危機的形式出現——起源於國家信用,即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出現問題。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根本原因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美國著名的經濟史學家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在其名著《世界經濟霸權1500-1990》中曾意味深長的說,一個國家的經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產性」,歷史上的經濟霸權大多經歷了從「生產性」到「非生產性」的轉變,這就使得霸權國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質,從而無法逃脫由盛到衰的宿命。 實際上,這種「生產性」不僅是霸權國家盛衰的重要基礎,也是一般國家經濟繁榮與衰退的基礎。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有其歷史、體制和自身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這些國家的經濟失去了「生產性」。 以希臘為例。作為歐盟援助計劃的主要受益國,希臘曾在2003年至2007年經濟快速增長,平均年增長率達到4%。高增長主要來自於財政和經常項目的雙赤字以及加入歐元區後更容易獲得廉價的貸款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以及信貸消費。但是,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居民消費,導致經濟下滑,貨幣高估使得出口始終較差,而沒有靈活的貨幣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赤字不斷累積。 赤字與出口下滑的惡性循環,最終使得希臘的主權信用風險逐步積累,並在本次經濟危機中完全暴露出來。
就歐盟而言,隨著全球製造業逐步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歐元區的製造業在全球化中漸漸失去了市場,非高科技產品處於價格劣勢,市場不斷被擠壓。由於科技水平很難短期內提升,而幣值又要保持穩定,不能以高科技產品佔領市場的國家就無法享受貶值帶來的益處。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體制問題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體制問題是誘發主權債務危機,乃至蔓延為歐洲債務危機的重要原因。
仍以希臘為例。作為歐元區中較弱的經濟體,希臘政府有動力採取寬松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增長。在未加入歐元區之前,希臘政府採取刺激政策時要考慮因此帶來的通脹以及匯率的上漲對出口的影響、通脹以及出口下滑或將導致經濟情況變差會嚴重削弱本國的信用狀況,降低本國的融資能力。但是,在希臘加入歐元區之後,這些約束條件就被大大弱化了,因為在希臘看來,通脹壓力可以被其他歐元區國家攤薄,而與歐元區其他國家的貿易和資本流動也不存在匯率風險,出口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障,匯率風險大大降低。
因此,在前幾年經濟狀況較好時,希臘政府並沒有完全遵守穩定與增長公約,優化其財政狀況,而是不斷保持寬松的財政政策,以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也就出現了經濟學中的「負外部效應」的情況。 另外,加入歐元區的國家,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使得成員國少了一個重要的進行宏觀調控的工具。希臘政府調控經濟就幾乎完全依賴於財政政策,本次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希臘政府為挽救經濟,避免衰退,不得不擴大財政開支以刺激經濟,結果赤字更加嚴重。 僵硬的歐元區制度,僅以通脹作為貨幣政策的唯一目標,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歐洲各國的差異化國情沒有得到充分考慮,財政政策與僵硬的貨幣政策存在矛盾,而其他方面的政策協調性缺乏磨合與一致性,監管也不夠嚴格。歐元區成了一部零件不配套的機器,摩擦力大,運行緩慢,吱嘎作響。 當然,對於希臘而言,主權債務危機還有重要的歷史原因。2001年希臘加入歐元區,當時為了努力達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提出的要求:政府年度預算赤字不能超過GDP的3%,未清償債務總額不能超過GDP的60%,希臘通過與高盛等投行簽訂一系列金融衍生品協議,以降低財政赤字,2004年又曾向上修正2000-2002年的財政赤字,當時對於財政赤字情況的隱瞞,也為今天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肆』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歐元的影響是造成歐元貶值還是升值為什麼

歐元貶值。
在歐洲主權信用危機集中爆發前,特別是2009年4月至2009年11月期間,隨著全球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復甦,全球機構投資者的去杠桿化階段大致結束,美國國債的安全港效應不再具有顯著的吸引力,此時美元脆弱的基本面就凸顯出來,帶動美元對歐元匯率持續走弱。美國政府採取的史無前例的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放大了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而持續的財政赤字必然加劇經常賬戶的惡化,從基本面方面削弱美元。此外,美國政府也存在通過美元貶值來刺激出口以及降低真實債務水平的激勵。甚至有人預言,美元已經進入了中長期內的貶值通道,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霸權也步入衰退之途。然而,希臘主權信用危機的爆發與激化扭轉了美元對歐元的基本面弱勢。市場突然發現,歐洲貨幣聯盟並非一個完美的最優貨幣區。在德國、法國等核心國家以及外圍國家之間,依然存在著經濟結構與經濟周期的顯著差異。但是,在歐元區的制度構架下,外圍國家喪失了根據本國經濟狀況實施相機抉擇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權力。一方面,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已經上交至歐洲央行(實質上由德、法決定),另一方面,《增長與穩定公約》又綁定了財政政策的手腳。當外圍國家迫切需要通過擴張性貨幣政策或歐元貶值來提振經濟增長之時,德國中央銀行家們卻屢屢用防範通脹風險的理由來反對。正如金融大鱷索羅斯所言,歐元區僅僅有一個統一的中央銀行,卻沒有一個統一的財政部,從而不能通過劫富濟貧的轉移支付政策來幫助外圍國家渡過危機。在最終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歐元似乎沒有前途。在這樣的背景下,自2009年年底以來,美元對歐元匯率開始走強。

『伍』 歐洲各國應對次貸危機的措施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傳統上,歐洲銀行業以穩健著稱。但近年來,受美國金融業發展模式影響,在國際市場上活躍的歐洲大型銀行紛紛提高財務杠桿率(據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統計,歐元區10家最大銀行杠桿率平均為33倍),大量投資於住房抵押貸款以及相關衍生品,博取高收益。 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歐洲銀行也遭受巨大損失。據Bloomberg統計,截至今年8月末,歐洲銀行共提取次貸相關減計和損失2273億美元,約佔全球金融機構減計總額的一半,且損失主要集中在UBS、RBS等大型銀行。禍不單行,英國、西班牙、愛爾蘭、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在經歷十年房地產繁榮後,房價也開始出現下跌,導致相關國家金融機構盈利下降、壞賬上升。為保持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特別是為降低杠桿率(deleveraging),上述金融機構迫切需要大規模融資。但由於國際貨幣市場和信貸市場的凍結,歐洲銀行業融資成本高昂或者不可行,最終被迫低價出售自有資產進行融資,出現了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惡性循環機制。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歐洲最大的30家金融機構在未來15個月內將有1萬億余美元的債務到期,面臨嚴重的再融資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對金融機構償付能力、流動性狀況喪失信心,特別是當政府為維護穩定向金融機構注資時,現有股東權益將嚴重受損,為此,大量拋售金融機構股票,並帶動歐洲各國股市大幅下跌。 二、歐州各國單獨應對效果不佳 面對金融機構出現的問題,歐洲各國紛紛採取措施維護金融穩定:一是向本國問題金融機構注資,比如,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聯合向Dexia銀行注資64億歐元;英國對Northern Rock實施國有化,暫時緩解了上述銀行危機。二是愛爾蘭、英國、德國、法國、奧地利、瑞典、丹麥、冰島等國家紛紛宣布對本國所有個人銀行賬戶提供擔保,以穩定存款人信心。10月7日,歐盟27國財長例會,決定在至少一年時間內,將歐盟各國最低儲蓄擔保額度提高到5萬歐元。三是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英國等各國中央銀行與美聯儲聯手,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 但是,正如本人在「分析:面對美國金融危機歐洲能做什麼」(10月2日)中指出的,由於歐盟貨幣結構和政治結構的特點,歐盟層面上無法採取統一行動,也難以應對波及整個歐盟區的金融危機。 一是歐洲央行首要職責是維持歐元區物價的穩定,不承擔最終貸款人角色。因此,在應對危機過程中,歐洲央行除向整個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難以解決單一銀行出現的償付問題。 二是歐元區各國央行不是發鈔行,只能由政府採取財政性救助措施。各國救助行動雖避免了本國危機進一步惡化,但客觀上卻造成以鄰為壑,其他國家被迫效仿,否則將成為下一個攻擊目標。特別是一國政府必須對本國納稅人負責,難以對境外銀行進行救助,這就導致大國採取行動後,往往會對一些小國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冰島在無法得到歐盟各國援助的情況下,國家面臨破產,只好向俄羅斯借款54億美元應對危機。 三是從技術上看,歐洲一些大型銀行集團因跨國經營,難以被一國政府救助。這些大型銀行通常在歐洲各國設有一家獨立法人的子銀行,有獨立資產負債表,同時,集團對各個子銀行業務和資金進行高度統一管理。一旦銀行被相關國家分割接管,業務將無法繼續開展,各國只能暫時接管後再進行出售,在這種環境下,也難以找到買家。如富通集團(Fortis)出現危機後,比利時、盧森堡、荷蘭政府分頭對富通集團在本國內的子銀行實施部分國有化,但由於上述技術問題,最終改變了救助模式,比利時、盧森堡政府向法國巴黎巴銀行出售了上述股權,轉為持有巴黎巴銀行股份。此外,一旦銀行倒閉後,不同國家間如何分擔損失問題也將變得十分敏感,難以達成解決方案。 10月4日,在法、德、英、意四國首腦巴黎峰會上,德國和英國拒絕了法國提出為歐洲銀行組建一個共同救助基金的建議(類似美國金融救助計劃)。會後發布的聯合聲明稱,各國共同承諾確保銀行業和金融體系的穩定,但最終危機應對措施將由各國自行決定。但是,如果歐盟不出台協調一致措施,以提高整體應對危機的能力和協調性,而由各國各自為政,單方面行動,則事倍功半。 在此次危機中,由於新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銀行業國際化程度較低,目前尚未受到嚴重影響。 三、相關影響分析 (一)敲響歐洲經濟衰退的警鍾。全球金融動盪已顯著改變歐元區的經濟增長前景。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基本面迅速惡化,失業率已增至7.5%,德國等主要經濟體正在經歷季度甚至年度的經濟零增長。在全球去杠桿化過程中,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暗淡。目前,IMF已將歐元區經濟增長今年預測值由1.7%降至1.4%,明年由1.2%降至0.9%。 (二)延緩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進程。為確保歐盟各國企業間公平競爭,維護區域內預算紀律,歐盟制定了一系列共同規則。比如,成員國向私營企業提供救助時,需遵守歐盟委員會制定的政府援助(state aid)和競爭政策,避免出現企業間不公平競爭或導致壟斷;成員國預算赤字和公共債務余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能超過3%和60%等。在此次危機中,各國紛紛放寬或暫停實施這些共同規定,甚至要求歐盟給予各國政府更多自由。這種做法將威脅到歐盟單一共同市場存在的基礎,歐盟將支離破碎,甚至影響歐元的國際地位。 (三)可能對歐洲地緣政治格局產生影響。美國次貸危機後,俄羅斯雖因能源價格下跌、本國銀行遭受次貸損失以及資本外逃影響(與喬治亞發生沖突後),股市暴跌,經濟增長放緩。但是,俄羅斯擁有全球第三高外匯儲備額(5630億美元),在美歐經濟實力受損情況下,有利於提高其在歐洲甚至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在歐盟各國拒絕冰島請求後,俄羅斯向冰島提供54億美元貸款,表明了俄羅斯政府希望藉此機會證明本國經濟實力以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不少政治經濟分析師認為,冰島系北約成員國,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系現階段陷入低谷,冰島求助俄方一事的地緣政治涵義「顯而易見」。(

『陸』 政府要去杠桿這意味著什麼

去杠桿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政府去杠桿,二是金融去杠桿,三是企業去杠桿。

政府去杠桿,就是削減政府債務,對中國而言重點是地方政府債務。其實中國政府整體債務佔GDP比重與美國、日本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相比,還不算高,去杠桿的需求不是太迫切。主要問題是不透明,讓中央領導、銀行心裡沒底。所以我覺得與其說政府去杠桿,不如說是調結構更合適。

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6)政府加杠桿化歐洲擴展閱讀:

影響:

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最新觀點是,美國去杠桿化進程,已經導致了該國三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的整體下跌。

格羅斯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處於去杠桿化的進程中,這將導致大多數資產的價格出現下降,包括黃金、鑽石、穀物這樣的東西。「我們經常說總有機會存在於市場的某個地方,但我要說現在不是時候。」

格羅斯表示,一旦進入去杠桿化進程,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資產價格將因此受到沖擊。 而且這個進程將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影響、彼此加強的。

比如,當投資者意識到次貸風險並解除在次級債券上的投資杠桿時,那些和這些債券有套利關系的其他債券、持有這些債券的其他投資者、以及他們持有的其他品種,都會遭受影響。這個過程可能從有「瑕疵」的債券蔓延到無瑕疵的債券,並最終影響市場的流動性,進而沖擊實體經濟。

『柒』 政府投資如何杠桿出銀行信貸,杠桿又是什麼意思,求詳細解答

簡要來說,政府加杠桿就是增加自身債務去投資,這里政府主要是信用擔保,還款主要靠地方財政收入。所以當政府杠桿過大即通過地方融資平台發債去進行基建投資,很有可能來年財政收入不夠還的。

『捌』 歐洲穩定基金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求大神幫助

歐洲金融穩定基金是一個機構,由歐元區17個成員國在2010年共同創立,全稱是: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簡稱(EFSF)。它的職責是發債融資,向申請救援並得到EFSF批準的成員國提供緊急貸款。(EFSF相當於歐元區的平準基金) 以歐元區成員國提供的融資抵押金額的N倍進行融資,就是融資杠桿化,杠桿率=N。譬如:抵押擔保金額是2000萬歐元,若N=2,融資金額就是4000萬歐元。若N=3,融資金額就是6000萬歐元。 一個國家購買這種債券需要謹慎,是有風險的,融資資金產生的利潤率若小於資金利息率,其本金是要受損失的。

『玖』 歐債危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金融危機中政府加杠桿化使債務負擔加重。

2、評級機構不再受西方國家約束,正確調整評級。

二、內部原因

1、產業結構不平衡:實體經濟空心化,經濟發展脆弱。

2、人口結構不平衡:逐步進入老齡化。

3、剛性的社會福利制度。

4、法德等國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機處於膠著狀態。

三、根本原因

1、認為財政危機為表,單一貨幣下不同國家競爭力差異拉大才是導致歐元區「內爆」的真正原因。

2、第二種觀點:歐元區制度缺陷,各國無法有效彌補赤字。

(9)政府加杠桿化歐洲擴展閱讀:

政府通過注入資本金幫助銀行度過危機,避免美國雷曼兄弟倒閉的故事重演。但歐洲的危機與2008年時的美國不同,政府花掉大量財政收入救助銀行,反會增加這些國家的債務負擔。

高盛行為背後是歐美之間的金融主導權之爭。表面上來看,高盛在希臘債務危機中的角色是金融機構和主權國家之間的利益糾葛,但是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阻止歐洲一體化戰略在經濟上的表現。

閱讀全文

與政府加杠桿化歐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收益對比表 瀏覽:977
國美金融貸款屬於正規公司嗎 瀏覽:339
哪個投資理財公司大 瀏覽:84
山東亨利醫葯融資 瀏覽:571
東方證券義烏營業部 瀏覽:634
中信證券南京分公司 瀏覽:326
環保監測上市公司 瀏覽:736
金融服務外包企業的背景 瀏覽:103
外匯下單員靠譜嗎 瀏覽:33
阜陽金融服務之星評選 瀏覽:125
北京麥田傭金幾個點 瀏覽:907
美元對人民幣匯率賣出 瀏覽:457
山東省金融機構服務費包含 瀏覽:104
什麼是私募理財產品 瀏覽:913
萬科融資投資報告 瀏覽:875
理財資金不得投資於貸款 瀏覽:102
東方軟體的浮籌指標 瀏覽:881
禾豐牧業股份有限公司飼料加工量 瀏覽:169
恆大地產集團單位代碼 瀏覽:277
滬深300股指期貨模擬交易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