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工商管理社會調查報告的小論文!捉急啊!
從三峽截流看重鐵分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工商管理專業社會調查報告
自我鑒定
經過了近三年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習,自己在企業管理知識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社會調查報告就是將學到的知識如何用來分析各種實際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的一個途徑。
在調查相關企業時,走訪了主管部門,有針對性的提問,收集相關的材料,力求做-
到准備充分,有的放矢為調查報告內容的准確,翔實打下基礎。調查訪問的過程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自己懂得了要了解一個事件的本質,要通過現象看到更多的信息,必須要全面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當然這也離不開相關單位的配合和指導教師的耐心指導,通過寫作調查報告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為以後學以致用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由於三峽工程對長江航運的影響,給地處中上游的**鐵路分局,提供了一個爭取分流水運貨物的良好機遇,本報告通過該事件把本地區鐵路和水路等運輸企業之間的競爭作了具體分析,提出了鐵路企業應對市場競爭要從體制和對外服務等多方面改革和完善,才能立足於市場從而有所發展的觀點。
一、截流的影響
2002年11月起由於三峽工程的施工將使長江上游航道相續進入礙斷航期半年多。長江被稱作我國內陸的黃金水道,其承擔的貨運量佔全國內河貨運量的80。特別是在交通狀況相對落後長江中上游內陸地區更是佔有重要位置,這次三峽截流將造成長江歷史最長的礙斷航期。對長江航道物流的分流運輸與相關地區的經濟活動和人民生活的正常進行有密切關系。
據受礙斷期影響最大的**市預測,斷航期貨物分流運量321萬至359噸,保守預測為292萬噸左右,如大型重工業企業**鋼鐵集團公司預計,其進口礦石中150萬噸經水路運輸,100萬噸經鐵路運輸,長江礙斷航期將給其生產帶來嚴重影響。**分局運輸分處對現場調查表明,三峽臨時船閘通過能力不足,已造成少量船舶滯留,礙航期日均有1.9萬噸貨物受阻,需分流運輸。近來**東站每天卸車比往日多了二三十輛,其中不少是上海、南京、武漢等長江沿岸城市貨流,已有水運貨物往鐵路分流跡象。另外,有關部門稱6月16日是否能夠如期開通永久船閘,開通後的磨會期有多長,都是不確定因素,三峽截流礙斷航期究竟會分流水運多少運量,現在不明確。但是正如地處長江上游的**鐵路分局預計的一樣,鐵路要想在這次分流中取得較大份額還要面臨公路等運輸企業的競爭,也是不容易的事。
二、鐵路企業的現狀
鐵路企業有國家企業的性質,與其他企業相比,鐵路企業的運營帶有行政色彩。尤其是與其他運輸行業比較起來,鐵路企業計算成本要把路網建設費用攤入其中,且鐵路路網成本佔到其運輸成本的60左右,鐵路企業同時是路網的建設者和經營者,這是其它運輸企業沒有的。另外,鐵路的運價定價權沒有下發,全國各地由於經濟活動的強弱不同,使各地區運輸企業的盈利水平也不盡相同,**鐵路分局地處西南片區,其所轄范圍內坡道、隧洞較多,路網養護難度大,造成運輸成本相對較高。在公路網和水路大發展以前,**鐵路分局在該地區客貨運方面一枝獨秀,但是隨著高速公路網的建成,對旅客運輸造成了相當大的沖擊,長江航道由於其運價偏低,也是大宗貨物運輸的首選,使鐵路形成被兩面夾擊之勢,據**分局運輸分處介紹,這些年,在**長江航運憑借運價低且價格放開可以靈活保價的優勢,對鐵路造成不小的沖擊。過去**的出口商品大部分通過鐵路運到深圳轉至香港出口,90年代中期隨著浦東崛起,上海取代香港成為**外貿物資進出口的主要口岸,由於水運價格低,大量外貿物資紛紛棄陸下水,據**海關統計,目前**的出口商品中運輸水運佔了90%以上,四川、貴州的一些外貿物資也到**來水運,例如四川長虹的出口彩電,去年就大量用國際集裝箱從四川綿陽通過公路運到**來裝船,已佔其出口彩電運量的40%。西南地區最大的國際集裝專用碼頭九龍坡港稱,其國際集裝箱吞吐量在近年來迅速增加的基礎上,今年又將翻番,在水運運價低的沖擊下,曾經熱鬧繁忙的**東站外貿專用線,卻變得冷冷清清,有時不得不用來裝卸內資物資,據**鐵路分局運輸處介紹,l998年時鐵路的定價為1.99分/噸公里,而長江**至宜昌段為2.85分/噸公里,鐵路運價低於水運,進出物資紛紛走鐵路,鐵路不堪重負而水運卻吃不飽,當年**長江輪船公司虧損達l000萬元。
由於鐵路貨運價格高於水運,加之三峽庫區很多地方尚未通鐵路,走水路的貨源轉到**主城區鐵路來轉運要花轉運費,貨主有的望而卻步,等待觀望,有的尋求公路運輸,有的則採取提前或滯後運輸。從去年6月份重鋼就通過水運為明年斷航期儲備進口礦石,到三峽截流前已儲備了30多萬噸,重鋼總調度稱,雖然提前儲備礦石每噸要40元場租,還要佔用貸款資金,但算下來也比到時靠鐵路運輸便宜。可見運輸價格已成為企業行為的決定因素,鐵路目前在運價上已無優勢可言。
三、抓住機遇積極應對
對於三峽工程截流,長江礙斷航期的分流運輸,**鐵路分局視為收水路貨源向鐵路分流,擴大市場份額,增運增收的機遇。去年7月以來**鐵路分局領導先後到**九龍坡港和三峽庫區不通鐵路的涪陵等地方走訪,調查了解水運分流貨源;商洽合作途徑,宣傳鐵路優勢,**鐵路分局邀請了管內川渝地區的l2個 -
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49大中型企業負責人,徵求他們對鐵路運輸的意見和建議,承諾一要准備充分運力和提高服務質量,滿足他們在長江礙斷航期對鐵路運輸的需求,與此同時,**南站、**東站與主要貨運站的負責人也分別多次到庫區等地走訪貨主爭取分流貨源,對於**鐵路分局來說還有一個有利條件,那就是通往三峽庫區腹地的第一條鐵路達萬線已經開通,目前也在開展客貨運輸業務,將在三峽截流的分流中發揮一定的作用。三峽截流過去了一段時間,目前**鐵路分局運輸量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夠明顯,**鐵路分局認為,原因除了截流影響將逐步顯現外,鐵路在競爭分流運輸市場中暴露出的弱點,也造成了障礙,**鐵路分局在爭奪水運分流貨源時遇到的主要障礙有,鐵路運價以及運輸時效、服務等,其中運價是最大的「攔路虎」。據重鐵分局貨運分處介紹,從**到長江中下游的武漢、南京、張家港等地每1噸貨物的平均運費為高附加值的貨物鐵路較水運多108元,低附加值的多66元,按國家計委的專家按長江沿江各地各種貨物的加權平均價計算,1噸貨物的運價鐵路比水運高77.3l元。面對現狀,鐵路目前也在努力的利用價格杠桿趕走「攔路虎」。該地區重鋼生產的船用鋼板,用戶主要是長江沿岸上海、南京、蕪湖和沿海大連等地的造船廠,通過航運發到,為了爭取這個優質客戶,經**分局上報路局批准,對其通過鐵路運往上述各地的整車鋼材,實行鐵路運價下浮20%的運價運輸,最近已開始實施,估計鐵路每月可運100個車皮。另外針對**到上海的國際集裝箱,每個鐵路比水運高100多美元的問題,**鐵路分局向路局報告請求批准下浮鐵路運價20,據悉國家考慮到礙斷航期,**企業的貨物由水運向鐵路分流運輸成本增加,最近批准給予兩億多元的補貼,目前**市有關部門正在考慮有關補貼方案。這對於鐵路分流運輸又是一大利好。除了在價格上的相對靈活外,**鐵路分局還在運輸組織和客戶服務等方面加大了改進力度。該局根據定線貨源開行的行包專列和班列運輸都有取得較好的收益。
四、企業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三峽截流給**分局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但這只是一個暫時情況,**鐵路分局作為一個運輸企業,要想在包括三峽通航後的較長時期中應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取得一席之地,必須要盡快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鐵路企業長期處於計劃經濟體制下,內部機構,組織管理沿用計劃體制下的設置,與市場經濟要求有很多不相適應之處,改革的任務還很重。
1、在組織結構上**鐵路分局與其他路局一樣,政企還沒分開,局管內還存有學校、醫院、法院甚至看守所等與主業經營關系不大的部門,這無疑給企業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增加了不少負擔。剝離附業,突出主業將是必然趨勢。另外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還要注意差異性和不可模仿性。鐵路企業應結合自身特點,在整頓內部組織的同時,對外關系也要重視。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服務對象和范圍,找出他們的特點,對市場進行調查針對目標市場制定出相應的營銷計劃,做好客戶服務和樹立起在客戶心目中良好形象,建立起與客戶的信息交流渠道。因鐵路所處區域不同和每年季節的變化不同情況,分別制定靈活的運輸方案。**分局所轄范圍內工業企業眾多,加工出口型企業也日趨增多,在原材料的運入和產品的運出方面市場很大。班列運輸的成功就可見其冰山一角。另外,入世後外國投資企業不斷增加,鐵路將會與各種各樣的客戶打交道,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在服務的多樣性上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才是鐵路發展的重點。
2、在體制改革[本文來源於文秘114-www,wenmi114.com,找範文請到文秘114網]方面,鐵路企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但可以參考英、日等國家路網分離的方法,在鐵路內部按性質不同分別成立路網,客貨運公司,在內部形成競爭局面,增加企業的活力,這也是鐵路改革最難的一方面,**鐵路分局已於去年成立了客運公司,跨出了改制的第一步。
總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功,必須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創造出一定的條件。注意收集和分析各種與企業經營相關的信息,在市場競爭中,求新、求變,企業才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中央電大學習課程:
1、劉慶元:《企業戰略管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2、孫成志:《組織行為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3、王德中:《管理學原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
『貳』 價格杠桿的介紹
價格杠桿是指國家通過一定的政策和措施促使市場價格發生變化,來引導和控制國民經濟運行的手段。 價格杠桿發揮作用的形式是一系列的比價差價。
『叄』 運輸價格的運輸成本
運輸價格由運輸成本、稅金與利潤構成。運輸成本是制定運價的重要依據,一般指完成單位運輸產品或旅客應分攤的運輸支出。運輸成本的特點是不包含原料費,而燃料、工資、折舊以及修理等項支出占的比重較大在各種不同的運輸工具或者運輸方式之間,運輸成本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也存在著各種比價關系。例如,鐵路運輸中貨運有貨物種類、整車、零擔和集裝箱等運輸成本,客運有硬座、硬卧、軟座、軟卧等運輸成本;水運有內河、沿海運輸成本,也有按不同的航線計算的拖駁、油輪等運輸成本;汽車運輸除單車成本外,有的還計算分線路和區域的運輸成本;民航除計算各種機型成本外,還計算專業飛行成本。合理的比價,對於貨源分配、貨物流向,以及各種運輸工具效率的充分發揮,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運輸價格水平的高低,對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展影響很大。特別是貨物運費的高低,直接關繫到工農業產品的生產和經營費用。如果生產地點遠離原料基地,遠離銷售市場,運輸費用就得增加,從而使產品價格升高,使生產者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不同社會制度下的運價在英、美等西方國家,運輸價格又是運輸業內部和企業相互間競爭的手段。在公路運輸尚未充分發展時期,鐵路運價在一定條件下是以壟斷價格出現的。鐵路企業為了謀求本身最大利潤,提出按貨物負擔能力訂價,即依據所運貨物價格的高低或所運貨物發送與到達地區的物價差價來確定運價。隨著公路運輸的發展,鐵路為了同公路競爭,在短距離運輸上降低運價,並按貨物種類和運輸距離等不同運輸條件制定差別運價。隨著通貨膨脹與運輸市場競爭加劇,有些西方國家制定運價由原來受到國家干預控制逐漸改為隨物價、市場條件變化由國家或企業制定浮動運價。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營運輸企業運價是國家計劃運輸價格。國家以運輸價值為基礎,有計劃地運用運價與運輸價值的背離,區別不同的運輸條件制定差別運價,以此發揮運價在促進生產力合理布局、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組織合理運輸、經濟利用各種運輸工具等方面的經濟杠桿作用。社會主義運價的特徵是:在全國或在一定地區范圍內運價基本統一,並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從而有利於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的發展。
邵循明王陽
『肆』 火車票漲價是否能解決春運問題
治本的辦法是減小地區差異,讓更多人能在自己家鄉附近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而不是全都湧入北上廣和東部沿海地區。這樣的好處遠不僅僅是減輕春運壓力,對提高國家整體實力、治理特大城市的「城市病」、促進社會穩定都大有好處。
治標的辦法就是提高交通工具的運輸能力。主要就是多修鐵路特別是高鐵,因為中國的鐵路還遠遠沒有修夠,各大幹線仍然常年處於飽和狀態。還要盡快肅清高阻遺毒,高鐵盡快達速、縮小行車間隔,挖掘運能潛力。高鐵的優勢一方面是旅客運輸能力強、車輛周轉快,另一方面是減小春運和平時的客流差異。春運的一個難題就是客流的峰谷差異太大,導致鐵路設施不可能完全按春運的需求來設計,否則在平時會造成巨大的浪費;而旅客運輸的一個整體規律是:兩個地點間的旅行時間越短,客流的峰谷差異越小,春運也就越不緊張。從長遠來看,高鐵的修建還可以減小地區差異,促進本文的第一個目標的實現。(那些說農民工坐不起高鐵的,請先調查一下長途汽車的費率,特別是沒有火車與之競爭的線路。)
另外現有鐵路客運資源的分配也不夠合理。某些列車存在不合理的限售,比如一到春運,京滬高鐵北京南站始發的大部分列車限售終點站一站,開車前很短時間才解除限售,導致北京到上海運力嚴重過剩,到沿途一票難求,很多中途下車的旅客不得不花冤枉錢買全程票。再比如,每年春運北京-成都、上海-阜陽等一部分熱點方向加開大量臨客,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運能過剩,而很多供需矛盾嚴重的方向卻不加開任何臨客,如上海-哈爾濱。(已在文末補充例證。)
還有就是要改善中轉旅客的體驗。中國那麼大,不可能任意兩點間都有直達列車,中轉不可避免。引導旅客合理中轉,也能更好地利用客運資源。但目前的列車中轉體驗還不夠理想,很多旅客不想轉、不敢轉,非直達不要,導致明明可以走卻走不了。
另外,火車不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不能把所謂的社會責任全都推給鐵路,公路、民航、水運行業也應承擔同等的責任。鐵總和航空公司同為國企,春運期間鐵總賠本開行每公里票價不到1毛錢(長途的話每公里也就5-7分錢,另外還給學生半價)的綠皮臨客,同時航空公司賣著幾乎一律全價的機票,這並不是合理的現象,應當理順價格機制,該漲漲、該降降,讓幾種交通方式平起平坐。
『伍』 順豐快遞運費是12+3 ,那麼運費是多少錢呢
順豐快遞的運費是12+3,說明順豐快遞的首重是12元,續重是3元,比如說2公斤,運費是15元。1公斤以內都是12元,超過1公斤加3元。
按支付時間分,有預付運費和到付運費;按航程分,有直航運費、轉船運費、一程運費和二程運費;按運費限額分,有最低運費和最高運費,等等。支付運費是托運人的最主要義務。
(5)價格杠桿公路客運市場擴展閱讀:
在英、美等西方國家,運輸價格又是運輸業內部和企業相互間競爭的手段。在公路運輸尚未充分發展時期,鐵路運價在一定條件下是以壟斷價格出現的。鐵路企業為了謀求本身最大利潤,提出按貨物負擔能力訂價,即依據所運貨物價格的高低或所運貨物發送與到達地區的物價差價來確定運價。
隨著公路運輸的發展,鐵路為了同公路競爭,在短距離運輸上降低運價,並按貨物種類和運輸距離等不同運輸條件制定差別運價。隨著通貨膨脹與運輸市場競爭加劇,有些西方國家制定運價由原來受到國家干預控制逐漸改為隨物價、市場條件變化由國家或企業制定浮動運價。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營運輸企業運價是國家計劃運輸價格。國家以運輸價值為基礎,有計劃地運用運價與運輸價值的背離,區別不同的運輸條件制定差別運價,以此發揮運價在促進生產力合理布局、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組織合理運輸、經濟利用各種運輸工具等方面的經濟杠桿作用。
社會主義運價的特徵是:在全國或在一定地區范圍內運價基本統一,並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從而有利於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的發展。
『陸』 價格杠桿在宏觀調控中的主要職能
價格杠桿在宏觀調控當中是一種經濟手段的體現,價格政策的主要職能可以有最高限價,最低限價,保護生產者或消費者的利益。
『柒』 如何看懂分級基金系列之價格杠桿比例
分級基金雖然近期較好,但參與其中的投資者還是不多,主要原因還是其中的結構,運作方式過於神秘。看懂分級需要抓住三大要點:杠桿比例、A級利率、到點折算。本期先就分級基金的價格杠桿比例做詳細分析。
分級基金有三種份額可以投資,即母基金、A份額、B份額,而有的則只有兩類份額,即AB兩只子基金。兩只子基金非常類似企業的股東和債券人。
A份額是低風險份額,稱為穩健份額或者A類分數,基金名稱如XX分級A。該類份額類似固定收益類產品,獲取約定利率的固定收益,而且是先於高風險份額優先獲取,風險較小。A份額基金持有人相當於債權人,相當於將資金借給進取份額持有人而獲取固定收益。
B份額為高風險份額,稱為進取份額或者B類份額,基金名稱稱為XX分級B,該類份額獲取支付給穩健份額之後的剩餘收益。B份額基金持有人相當於公司股東,相當於向穩健份額持有人融資而獲取財務杠桿。
分級基金的子基金的分類方式及風險收益的安排,A份額與B份額比例分別是1:1,4:6或者7:3。
分級基金的杠桿是投資者在購買分級基金時重要參考的指標之一,杠桿又分為初始杠桿、凈值杠桿和價格杠桿,不同定義的杠桿,代表不同的意義。而其中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應該是價格杠桿,因為價格杠桿可以更好地用來分析分級基金B份額的價格漲跌幅與母基金凈值漲跌幅的關系。
例如富國中證軍工分級基金分為三類份額,其中母基金的凈值是1.2470,A份額凈值是1.0240,B份額凈值是1.4700,B份額當天收盤時的價格為1.554元,AB份額數相同,A份額凈值加上B份額凈值恰好等於母基金凈值的兩倍,保持1:1的比例,
根據價格杠桿公式
價格杠桿
=(母基金凈值/B份額價格)×初始杠桿
=(1.2470/1.554)*2
=0.8*2
=1.6
備註:初始杠桿=(A份額+B份額)/B份額=1+1/1=2
在具體投資選擇時,價格杠桿大的基金彈性更好,在市場上漲時漲幅更高,因此價格杠桿可以更好地作為選擇分級基金B份額的指標。
『捌』 什麼是通貨膨脹,是怎麼形成的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目前股市下跌對我們平民百姓又有什麼影
通貨膨脹,通俗來說就是物價的普遍上漲。
影響就是購買力的下降,鈔票不值錢了。
股市下跌,股民當然是損失慘重啦。
『玖』 向2010遼寧文科考生求助
選擇題共35題,第題4分,共14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下表是三個城市的氣候資料,據此回答1—3題
城市
①
②
③
平均氣溫
℃
1月
5
11
21
7月
29
27
26
平均降水量(mm)
1月
47
75
1
7月
150
5
610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別是
A.上海 莫斯科 孟買 B.上海 羅馬 孟買
C.北京 羅馬 雅加達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達
2.城市②所屬的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陸西岸 B.大陸東岸 C.大陸內部 D.赤道地區
3.城市①所處自然帶的典型植被類型是
A.熱帶雨林 B.亞寒帶針葉林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2003年秋季,泉城濟南市許多乾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圖1表示濟南市附近地貌類型,據此回答4—6題
①黃河
②沖積平原
③侵蝕平原
④喀斯特低山
⑤花崗片麻岩低山
4.這些泉群的主要補給區為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⑤
5.這些泉群的水源主要為
A.土壤水 B.潛水 C.承壓水 D.地表徑流
6.這次泉水由枯變豐的最主要原因是
A.實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 B.2003年黃河中下游地區雨量大增
C.退耕還林發揮了良好生態效益 D.南水北調東線將長江的水調入黃河
下表顯示了我國陸路交通的部分數據,據此回答7—9題
1980年
2002年
鐵路營運里程(萬千米)
5.33
7.19
鐵路客運量(億人)
9.22
10.56
鐵路旅客周轉量(億人·千米)
1383
4969
公路營運里程(萬千米)
88.33
176.52
公路客動量(億人)
22.28
111.63
公路旅客周轉量(億人·千米)
730
7806
註:運距=旅客周轉量/客運量
7.2002年我國鐵路客運與公路客運相比較
A.鐵路客運的平均運距與公路相當 B.公路在短途客運方面佔有顯著優勢
C.鐵路短途旅客周轉量與公路相當 D.鐵路客運的平均運距相當於公路的3倍
8.1980—2002年間,我國鐵路交通
A.在客運中的比重穩步提高
B.單位營運里程的客運量呈下降趨勢
C.與公路交通相比,客運的平均運距增長較慢
D.與公路交通相比,旅客周轉量增長較快
9.我國的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近年來
A.青藏鐵路已全線貫通 B.沿海貨運港口均已改造為集裝箱碼頭
C.公路的通過能力有了較大提高 D.除西藏外,全國省級行政中心均建有航空港
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號成功定點於103°E赤道上空,天津某課外活動小組擬觀測該衛星。回答10—11題
10.一天中,觀看到衛星被陽光照射面積最大的時間(北京時間)是
A.1時前後 B.7時前後 C.11時前後 D.13時前後
11.每天同一時間,觀測到衛星被陽光照射面積最大的一天在
A.3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
珠江流域文明的發展在我國歷史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回答12—15題
12.最早溝通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運河開鑿於
A.戰國時期 B.秦朝 C.漢朝 D.隋朝
13.廣州是隋唐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這條「海上絲綢之路」
A.取代陸路「絲綢之路」,成為當時唯一的對外商路
B.是通向日本,朝鮮的主要商路
C.最遠可抵達非洲東海岸
D.可到達波斯灣
14.清代廣州的「公行」是
A.政府的外貿管理機構 B.官營貿易機構
C.政府特許的外貿商行 D.外商設立的貿易機構
15.改革開放初期中央決定在深圳,珠海設立經濟特區,是基於它們
A.臨近港澳 B.經濟發展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
C.已有許多外資企業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突出成績
中國古代地方官制的演變體現了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回答16—19題。
16.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以後,秦朝
A.郡縣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貴族不得擔任地方行政長官
C.家族勢力在地方絕跡 D.縣以下不設立基層組織
17.漢武帝為加強對地方官僚的監察、控制而採取的措施是
A.實行察舉制 B.設置刺史 C.取消封國 D.創設御史大夫
18.北宋削奪地方財政權的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各州設通判 C.設立轉運使 D.設立布政使
19.行省制度最早設立於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在歷史上既有友好往來,也有沖突與戰爭,我們應以史為簽,和平共處。回答20—23題
20.前往日本傳播唐文化的高僧是
A.玄奘 B.義凈 C.鑒真 D.法顯
21.下列關於中日《馬關條約》的表述,正確的是
A.條約中關於割地的內容全部得到了落實
B.條約的簽訂有利於列強對華資本輸出
C.條約沒有規定開放新的商埠
D.巨額戰爭賠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22.1927年日本「東方會議」通過的侵華方針是
A.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B.分裂中國,控制中國東北
C.扶植國民政府內部的親日勢力 D.建立包括中國在內的「大東亞共榮圈」
23.1972年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其重要背景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得到恢復
B.中美已經建交
C.中蘇關系正在得到改善
D.「文化大革命」結束
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對我國現行憲法進行第四次修改。回答24—25題
24.修改後的憲法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這有利於
①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實施 ②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③公民權利的界定和保障 ④依法治國原則的貫徹落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憲法的上述修正進一步體現的精神是
A.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 B.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正當權利
C.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互為前提 D.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相互促進
近年來我國電信行業蓬勃發展,目前全國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用戶均已超過2.6億戶。回答26—30題
26.我國居民對固定電話和行動電話的巨大需求帶動電信行業的蓬勃發展說明
A.消費方式決定生產方式 B.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
C.消費結構決定生產結構 D.生產水平決定消費水平
27.隨著行動電話的普及,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行動電話進行欺詐,給消費者造成了財產損失,這明顯地違背了市場經濟的
A.效率原則 B.誠信原則 C.平等原則 D.自願原則
28.手機簡訊方便了人們交流溝通,也被少數人用來進行詐騙或騷擾。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①對待任何事物都應持一分為二的態度 ②手機簡訊弊大於利
③評價手機簡訊的利弊要看其主流 ④取消手機簡訊,發展替代性服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電信行業的發展必須打破壟斷。電信行業的壟斷
A.降低了電信業的市場價格 B.提高了電信業的服務質量
C.制約了電信業的健康發展 D.擴大了電信業的市場需求
30.自20世紀90年代末起,我國政府開始對電信行業實行一系列改革。政府退出電信經營並打破行業壟斷的這些努力,有助於國家實施經濟管理職能。這些職能包括
①經濟調節 ②生產計劃 ③市場監管 ④價格管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03年年底,我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相繼出現了禽流感疫情。禽流感對我國農業沖擊較大,甚至影響到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對此,中央政府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禽流感蔓延及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回答31—32題
31.2004年2月11日國務院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治禽流感工作,批准了《關於應對禽流感疫情扶持家禽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這可以被視為國務院
①發揮經濟管理職能 ②行使最高行政權力
③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責 ④行使國家最高權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隨著人類改造自然的范圍擴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來只在動物中傳播的疾病威脅到人類的健康,這提醒我們
A.人類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改變了自然界的客觀規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須以認識和保護自然為前提
C.受人類活動影響的自然失去了客觀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犧牲自然為代價
宋代的庄綽在《養柑蟻》一文中說:「廣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種柑橘以圖利,常患小蟲,
損失其實。惟樹多蟻,則蟲不能生,故園戶之家,買蟻於人。遂有收蟻而販者,用豬羊脬脂
其中,張口置蟻穴旁,俟蚊入中,則持之而去,謂之養柑蟻。」回答33—34題
33.老百姓利用螞蟻治蟲的事實說明
①生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②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實踐
③生產實踐的規模受歷史條件制約 ④生產實踐中獲得的認識都是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螞蟻進行買賣,使螞蟻具有價格,是因為
A.螞蟻能夠消滅蟲害 B.螞蟻具有交換價值
C.捕捉螞蟻耗費了一般人類勞動 D.螞蟻對柑橘農戶具有使用價值
35.實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國家公務員制度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國家公務員就是指國家行政機關的公職人員。這里所謂的「國家行政機關」是指
A.黨政機關
B.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
C.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村委會和居委會各級組織機構
D.鄉鎮以上(含鄉鎮)各級行政部門
第Ⅱ卷
本卷共4小題,共160分。
36.(36分)圖2中等高線的等高距為1000米。讀圖2,完成下列要求:
(1)簡要敘述圖示區域地形的突出特徵。(6分)
(2)簡要說明形成該區域地形特徵的內外力作用。(12分)
(3)簡述M河的水文特徵。(8分)
(4)在開發利用M河時,應如何協調開發和環境的關系?(8分)
(5)圖示區域中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 、 。(2分)
37.(32分)閱讀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國家認為進行戰爭是國家的正當權利,在此基礎上,國際法的奠
基人格老秀斯主張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應該受到法律的約束,提出交戰規則以及關於戰俘待
遇、武器使用、除了軍事必要外財產不應受到損害等原則。這些原則後來被西言國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國際聯盟盟約》規定,國際聯盟的宗旨是「促進國際合作,保證國際的和平和安全」,為此「各締約國承擔不從事戰爭的義務」。
回答:
(1)根據材料一,說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項原則有何積極意義?(3分)
(2)比較材料一、二指出《國際聯盟盟約》所反映的對戰爭的態度有何新變化,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據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聯合國憲章》關於安理會的主要規定,分析這些規定對安理會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積極作用。(9分)
(4)概述冷戰結束後世界政治形勢的總趨勢和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12分)
38.(32分)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又稱「一號文件」)正式公布,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措施。
材料一
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率
其中:8個主要產糧省份
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
收入年增長率
1997年—2003年
4%
2.73%
8%
*系1999年—2003年數據
材料二
農民年人均純收入
(A) 其中:來自農業部分
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B)
A : B
1997年
2090元
1268元
5160元
1:2.47
2003年
2622元
1168元*
8500元
1:3.24
*系2002年數據
(1)聯系「一號文件」,運用所學經濟常識分析材料一、二分別說明了什麼。(11分)
(2)運用國家經濟職能的知識說明中央公布「一號文件」的必要性。(10分)
(3)試運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號文件將著力點放在增加農民收入上的決策依據。(11分)
39.(60分)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能源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
材料一:
清朝前期,煤已經成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開採煤礦,19世紀中葉,洋務派官僚李鴻章、張之洞等人認識到煤對於國計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萬事根本,惟在於煤……煤源一斷,機器立停,百舉俱廢」;煤作為「日用必需之物,采煉得法,銷路必暢,利源自開,榷(徵收)其餘利,且可養船練兵」。
1875年清政府允許試辦機器採煤業,至1911年,民族資本創辦了72家資本額較大的煤礦。著名的開平煤礦1882年產量為3.6萬多噸,1899年增至77.8萬多噸,產品暢銷天津、上海、福州等地。
1890年,中國人開始創辦自己的電廠,但直至1911年,全國的電廠數量極少,規模較小,只能供照明用電。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統治時期,中國的電力工業仍較落後。
根據材料一,回答:
(1)概括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對採煤業的認識。(8分)
(2)近代以來,清政府對採煤業的政策有何變化?收效如何?(8分)
(3)概括中國近代能源業發展的基本情況。(4分)
材料二:
2002年全國有12個省級行政區出現拉閘限電,2003年全國有更多的省級行政區出現拉閘限電(圖3中陰影部分表示缺電省份)。
(4)簡要分析①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主要原因。(8分)
(5)②③兩省是西電東送的電力輸出省份,分析2003年造成兩省缺電的主要自然原因。(12分)
材料三:
電力曾經被譽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官」。針對近些年來由經濟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引發的電力緊張現象,國家決定加快電力工業的發展。在確保國有電力企業健康發展
的同時,鼓勵其他經濟成份投資興建電力企業。一些地方還通過試行電力供應「分時定價」的方式,緩解高峰時期的供電緊張局面。
(6)根據所學經濟常識,分析上述材料中發展電力工業的措施。(10分)
材料四:
從幾年前的「電多了」,到現在的大面積缺電,電力供應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電力行業有其特殊性,首先是發、供、用瞬間完成,直發直送,不能儲存。其次是結構性、時段性,不能簡單地用多與少來衡量。此外,電力建設周期性強,這就要求電力建設規劃適度超前,等到缺電,才開始建電源點,就來不及了。
(7)根據上述材料分析我們應如何實事求是地解決電力短缺的問題。(10分)
參考答案
I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
1.B 2.A 3.D 4.A 5.C 6.B 7.B 8.B 9.C 10.A
11.B 12.B 13.D 14.C 15.A 16.A 17.B 18.C 19.B 20.C
21.B 22.B 23.A 24.D 25.B 26.B 27.B 28.B 29.C 30.C
31.A 32.B 33.A 34.C 35.D
II卷共4題,共160分。
36.(共36分)
(1)山河相間 山高谷深
(2)內力作用主要表現為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強烈擠壓,地殼不斷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在亞熱帶濕潤氣候條件下,流水的侵蝕和切割作用。
(3)M河的水文特徵主要是:水量豐富,落差大,多峽谷,水能豐富。
(4)該河的開發利用主要表現為開發利用其水能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開發利用水能資源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持原有的生態平衡。
(5)三江並流 麗江古城(或麗江)。
37.(共32分)答案要點
(1)使戰爭受到法律的約束,盡量減少戰爭所造成的危害。
(2)對國家的戰爭權加以限制,通過建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維持和平;出現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空前災難,使人們更加深了對戰爭危害的認識。
(3)安理會是聯合國中唯一有權採取行動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實行「大國一致」原則;使安理會能有效地採取行動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
(4)冷戰結束後,世界政治局勢總體趨於緩和,和平與動盪並存;超級大國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在兩極格局下掩蓋的一些矛盾爆發,導致局勢沖突和戰爭不斷。
38.(共32分)答案要點:
(1)①材料一說明最近7年來,我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低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其中產糧區農民的收入增長速度尤其緩慢。
②材料二說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近7年裡有所擴大,而且農民來自農業生產的收入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有所減少,這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以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①農民增收緩慢和城鄉居民之間收入差距的擴大對我國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②國傢具有組織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職能;促進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差距是政府的責任。
③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促進農民增收的相應政策和措施,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
(3)唯物辯證法強調,在認識事物和解決矛盾時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當前農業和農村發展在取得可喜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是農民增收困難。解決農民增收問題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也可以有力促進農業和農村其他各方面工作的發展,對於解決「三農」問題具有提綱摯領的意義。
39.(共60分)答案要點:
能源問題:
(1)採煤業可以為各項實業提供能源,滿足日常所需,為發展經濟、軍事籌措資金。
(2)從禁止采礦到允許興辦機器採煤;民族煤礦企業得到發展,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市場需要。
(3)採煤業有一定的發展;電力工業興起,但仍較落後。
(4)能源短缺、經濟發展快、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量增加快。
(5)兩省用電構成中水能發電比重較大,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年際變化大造成水能發電的不穩定,2003年(所處流域)降水偏少。
(6)發展電力工業要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作用,並發揮多種經濟成份的積極性。電力也是商品,一些地方引入市場機制,運用價格杠桿調節用電是緩解電力緊張的一個重要舉措。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政府要不斷改善和加強宏觀調控,保證電力工業適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7)解決電力短缺問題,首先應一切從實際出發,認識電力生產和消費的特殊規律;發展電力行業,應掌握電力生產和消費的特殊規律,提高預見性,堅持適度超前原則
『拾』 價格杠桿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
價格杠桿是指以價格來調節國民經濟的一種手段。調節國民經濟的手段有多種,如計劃、財政、稅收、信貸、利率等,而價格是最靈敏、最有效的調節手段。價格對國民經濟的調節如同機械運動中的杠桿,可以起到傳動、省力、變速等作用。價格通過其信息、分配、調節等職能,靈活而及時地反作用於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引導生產,引導消費,促進供求平衡和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是社會經濟活動不可缺少的重要經濟杠桿,是最有效的調節手段。其調節作用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表現在對生產的調節。價格杠桿能有效地刺激生產或抑制生產,調整生產結構。通過價格准確地計算和反映國民經濟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實現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通過價格杠桿,調整社會資源在各個部門之間、企業之間的合理配置,從而實現社會再生產的良性循環。
2、表現在對流通的調節。價格杠桿調節商品流通,主要是通過商品差價和比價變動造成經營商品流通的經濟主體的實際收入的變化,從而引導企業改變商品流向和調整交換的規模和結構。
3、表現在對分配的調節。價格是影響分配最直接的因素,它的變動對國民收入具有分配的功能。它可以調節社會集團、各地之間的收益分配,同時也調節著積累與消費的重大比例關系,影響國家與集體、集體與集體、集體與個人之間的收入分配。
4、表現在對消費的調節。價格杠桿對消費的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消費價格水平的高低,影響社會的消費量,影響消費總水平;二是不同商品之間的比價,影響社會的消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