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桿定理為什麼忽略杠桿自重
可以加上自重,不過這樣推導出來的公式比較麻煩,不利於初學者理解杠桿本質的原理。中學階段所學知識大多是理想模型,不用太糾結是否真正貼合實際
㈡ 杠桿自重什麼時候可以忽略
在理想狀況下,物理化學上面很多問題都是的
㈢ 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這個和杠桿的材質有關系...密度不同,則杠桿的幾何中點不一定就是平衡位置,若實驗用的杠桿一開始就斜著放置,也可以實驗結果所需要的證明的結論,可以這么說,斜著放置就直接進行實驗,首先砝碼要克服原有的杠桿質量差,然後再進行實驗得出L1*F1=L2*F2...其中原本高起的那一頭要扣除調節平衡所用的砝碼的質量...
㈣ 杠桿自重120n
你好,我幫你解答
設杠桿每1CM重為M
右端(假設是4CM的)的重心在中點,即2CM處.
左端,杠桿自身G的重心在中點,也就是0.5CM處
所以有4M*2=120N*1+0.5*M
7.5M=120N
所以M=16
所以杠桿自重5*16=80N
對該問題不清楚的可以發信息給我
㈤ 關於杠桿,考慮杠桿自重,那麼杠桿的自重是怎麼影響杠桿平衡的的重力是作用在重心,還是支點兩端都作用
其實不用說也應該知道物體的質量是分布在整個物體上的,平時看做質量集中於重心只是一種等效,是為了計算方便,並不代表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因此杠桿的自重當然是支點兩邊要分別考慮.
㈥ 杠桿的自重力臂
左邊:物重G1=m1*g=10N,L1=5m;自重G左=M左*g=5kg*5*10=250N,力臂,L左=5m/2=2.5m;
右邊:物重G2=m2*g,L2=2m;自重G右=M右*g=5kg*2*10=100N,力臂,L右=2m/2=1m;
杠桿平衡條件:G1*L1+G左*L左=G2*L2+G右*L右,
代入數據求解可得:m2=28.75kg
㈦ 杠桿平衡公式: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如果算上杠桿自重,如何計算
需要使用微積分知識來處理這種情況,其基本原理仍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鐵棒上的一個質量微元 密度*橫截面積*長度微元,即rho * s * dl
該微元的重力為:rho * s * dL * g
然後該微元的力矩:l * rho * s * dl * g,其中l為該微元距離支點的距離。
再對l積分,積分下限為0,上限為鐵棒的端點。
應該明白了吧,自己算算,不明白再討論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