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索羅斯匯率論

索羅斯匯率論

發布時間:2021-09-07 14:43:55

A. 1992年狙擊英鎊,索羅斯獲得巨額利潤的原理是什麼即怎樣利用匯率獲利

大規模的拋售英鎊引發恐怖情緒,導致英鎊貶值從中獲利。
英國經濟日益衰退,英國政府需要貶值英鎊,刺激出口,但英國政府卻受到歐洲匯率體系的限制,必須勉力維持英鎊對馬克的匯價。英國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受到許多金融專家的質疑,國內的商界領袖也強烈要求降低利率。在1992年夏季,英國的首相梅傑和財政大臣雖然在各種公開場合一再重申堅持現有政策不變,英國有能力將英鎊留在歐洲匯率體系內,但索羅斯卻深信英國不能保住它在歐洲匯率體系中的地位,英國政府只是虛張聲勢罷了。
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在不斷地下跌,從2.95跌至2.85,又從2.85跌至2.7964。英國政府為了防止投機者使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低於歐洲匯率體系中所規定的下限2.7780,已下令英格蘭銀行購入33億英鎊來干預市場。但政府的干預並未產生好的預期,這使得索羅斯更加堅信自己以前的判斷,他決定在危機凸現時出擊。
1992年9月,投機者開始進攻歐洲匯率體系中那些疲軟的貨幣,其中包括英鎊、義大利里拉等。索羅斯及一些長期進行套匯經營的共同基金和跨國公司在市場上拋售疲軟的歐洲貨幣,使得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得不拆巨資來支持各自的貨幣價值。
英國政府計劃從國際銀行組織借入資金用來阻止英鎊繼續貶值,但這猶如杯水車薪。僅索羅斯一人在這場與英國政府的較量中就動用了100億美元。索羅斯在這場豪賭中拋售了70億美元的英鎊,購入60億美元堅挺的貨幣——馬克,同時,索羅斯考慮到一個國家貨幣的貶值(升值)通常會導致該國股市的上漲(下跌),又購入價值5億美元的英國股票,並賣出德國股票。如果只是索羅斯一個人與英國較量,英國政府也許還有一絲希望,但世界許多投機者的參與使這較量的雙方力量懸殊,註定了英國政府的失敗。
索羅斯是這場「賭局」最大的賭徒。下完賭注,索羅斯開始等待。1992年9月中旬,危機終於爆發。市場上到處流傳著義大利里拉即將貶值的謠言,里拉的拋盤大量湧出。9月13日,義大利里拉貶值7%,雖然仍在歐洲匯率體系限定的浮動范圍內,但情況看起來卻很悲觀。這使索羅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歐洲匯率體系的一些成員國最終將不會允許歐洲匯率體系來決定本國貨幣的價值,這些國家將退出歐洲匯率體系。
1992年9月15日,索羅斯決定大量放空英鎊。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一路下跌至2.80,雖有消息說英格蘭銀行購入30億英鎊,但仍未能擋住英鎊的跌勢。到傍晚收市時,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差不多已跌至歐洲匯率體系規定的下限。英鎊已處於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邊緣。
英國財政大臣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應付這場危機。首先,他再一次請求德國降低利率,但德國再一次拒絕了;無奈,他請求首相將本國利率上調2%一12%,希望通過高利率來吸引貨幣的迴流。一天之中,英格蘭銀行兩次提高利率,利率已高達15%,但仍收效甚微,英鎊的匯率還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在這場捍衛英鎊的行動中,英國政府動用了價值26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最終還是遭受慘敗,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英國人把1992年9月15日——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日子稱做黑色星期三。
索羅斯卻是這場襲擊英鎊行動中最大的贏家,曾被雜志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索羅斯從英鎊空頭交易中獲利已接近10億美元,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利率期貨上的多頭和義大利里拉上的空頭交易使他的總利潤高達20億美元,其中索羅斯個人收入為1/3。在這一年,索羅斯的基金增長了67.5%。

B. 索羅斯是如何在1992年狙擊英鎊的過程中獲利的呢請講得詳細點,謝謝~~

1990年索羅斯觀察到英國採取了加入新的西歐貨幣體系——即匯兌機制——的決定性的一步。他認為英國此舉是一個失誤。英國的經濟本來不強大,加入匯兌機制,將使英國幾乎同西歐最強大的經濟力量——統一的新德國——聯系在一起。

這種聯系,有利有弊,而英國將完全依賴德國。作為這個區域中的經濟最強國,德國將有權決定何種經濟措施對其他西歐國家有利。索羅斯認為,此舉最終將證明對英國來說是致命的。

因為英國可能想要在其貨幣政策上向前邁進一步,而它又沒有這種能力。於是,將不得不使其政策同佔主導地位的德國的貨幣政策相聯系。

正如索羅斯所預言的那樣,1992年西歐遭受了金融危機。包括大英帝國在內的許多經濟體系出現滑坡。英國企圖降低其利率。

然而,德國人因為其國內原因不願意降低利率:他們深深懼怕通貨膨脹會再次出現在德國。20年代的恐懼,他們至今記憶猶新,正是那場通貨膨脹導致德國的經濟走向崩潰。

如果德國不降低其利率,其他歐洲國家也不會降低。這樣做會使它們陷入削弱其貨幣的危險境地之中。而且貨幣一旦削弱。只會使袖手旁觀的國家漁翁得利。

所以,英國正陷入窘境。

它的經濟情況很槽糕,英鎊面臨日益升值的壓力。英國力圖改善其經濟情況,但這樣做的話,它就必須讓英鎊貶值,使其出口更有利。

依據匯兌機制的條款,英國被迫保持1英鎊兌換2.95德國馬克的比率。

1992年夏季過後,英國政府堅持要在這次風暴中求得生存——將不貶值英鎊,不脫離匯兌機制。反正,他們會混過去的。

喬治•索羅斯認為這實屬一派胡言。

他更了解情況。他知道英國經濟已處於何種可怕的境地。他們不可能繼續保持匯兌機制。他們不得不棄船而逃。

9月中旬,危機開始了。

謠言四起,說義大利人要讓里拉貶值。於是紐約的經紀人蜂擁著拋售手中的里拉。9月13日,星期六,義大利里拉貶值,但只是下降了7%,仍在匯兌機制條款所規定的限度內。

認為歐洲中央銀行將承諾使其貨幣保持在匯兌機制限度的投資者,因為此舉賭注大賺了一筆。認為匯兌機制聯盟的國家會超出條款限度而不下賭注的,看起來似乎很糟糕。

但如果義大利人如其所言使里拉貶值,可能還會有第二次浪潮……可能這次該要開始拋售先令了。

一時間,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投資者和公司紛紛對西歐諸國政府決意讓匯兌機制決定兌換率,大失所望。現在,他們急於想使那些被削弱的各種貨幣脫手,包括先令在內。隨著9月15日的過去,喬治•索羅斯關於英國會使英鎊脫離匯兌機制的信心在日漸增加。

斯但萊•德魯肯米勒認為時機已成熟,應該下賭注對付先令。他將想法說給索羅斯聽。索羅斯開了綠燈,甚至讓他賭下一筆比預想要大得多的賭注。

於是,斯但萊•德魯肯米勒遵照索羅斯的囑咐,拋售了價值100億美元的先令。

索羅斯看來非常自信,動身去了第五大道他的寓所。那晚他睡得很香甜。

次日清晨7時,索羅斯住所的電話響了起來。那是斯但萊•德魯肯米勒打來的,告訴他一切順利。當索羅斯人睡之時,他已獲得9.58億美元的利潤。在這場匯兌機制危機中,索羅斯獲利的總值接近則億美元。

英國人稱9月15日一他們被迫將英鎊從匯兌機制抽出的那天——為「黑色的星期三」。

而索羅斯則稱它做「白色的星期三」。

正是這個賭注,認為英國將會使英鎊貶值而賭入100億美元這一舉動,使得索羅斯聞名於世。

C. 98年索羅斯是怎麼沖擊香港匯率的

香港匯率是無法沖擊的 因為當時的香港用的是和美元掛鉤的幣制

就是香港每發行8塊錢就要往國庫里存1美元

所以只要香港政府動用外匯儲備,索羅斯原則上是無法阻擊港幣的,但是老索是什麼人

老索從遠方期貨大量的拋出港幣 一方面悄悄的在股市上賭恆生指數跌!

現在香港政府就處在兩難的境地,如果穩定港幣匯率,提高銀行間拆借利率和貸款利率,哪股市就會暴跌

索羅斯就會獲利,索羅斯的真正目的就是恆生指數!恆生指數一度從11000電下跌到6000多點

但老索還是低估啦港府,沒錯,它的後台正是我們擁有13億人民的偉大祖國作為後盾

中央經過研究立馬調動外匯儲備,連夜向香港注資,力挽狂瀾!

按說索羅斯應該是要虧的脫褲子啦,可是畢竟也是打敗過英格蘭銀行的超級大鱷

經過分析,索羅斯立馬追加資金賭股指上升,挽回啦些損失!

據CCTV說索羅斯是虧啦,我們是大獲全勝,但我看未必是事實!

D. 索羅斯如何動搖匯率下的英鎊

在索羅斯大量買進英鎊後,他用手頭的英鎊以當時的匯率去買進美元,拋出英鎊,英鎊在國際社會上的供給就會增加,導致英鎊供大於需,所以英鎊對馬克的匯率就會降低,因為英鎊這時候不值錢了呀。但是這樣英格蘭銀行不至於沒辦法,他們可以用手頭的外匯儲備大量買進英鎊,減少英鎊流通量。所以索羅斯一人其實不不足以打垮當時的英格蘭銀行的。但是他的行為卻作為了一個導火線一樣的存在,當時國際社會因為索羅斯的預期英鎊的貶值,從而也跟著大量拋英鎊,,英格蘭銀行這樣不就沒希望了,他再強也不能抵抗全世界的瘋狂拋出英鎊啊,只能眼睜睜看這索羅斯從英國賺走十億美元。
這是我所知道的,希望能幫到你,吼吼

E. 亞洲金融危機與匯率和利率的關系索羅斯是如何運用的

90年代初期,當西方發達國家正處於經濟衰退的過程中, 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卻出現奇跡般的增長, 當亞洲處於泡沫經濟的狂熱和興奮之時, 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經濟體制的漏洞,但是索羅斯卻已經察覺到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亞各國經濟過熱的跡象更加突出, 雖然中央銀行採取不斷提高銀行利率的方法來降低通貨膨脹率。 但同時這種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機的機會。 銀行本身也加入投機者的行列。這就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後果, 各國銀行的短期外債巨增,一旦外國游資迅速流走各國金融市場, 將會導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盪。 索羅斯正是看準了東南亞資本市場上的這一最薄弱的環節才決定掃盪 整個東南亞國家的資本市場。1997年, 索羅斯首先尋找疲軟的貨幣且是實行匯率自由浮動的國家, 經濟的疲軟造成本國貨幣貶值的壓力加大, 也就是說存在貶值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 一方面用美元購進泰銖,及借進短期的泰銖,然後大量的拋售泰銖, 換進美元,引起散戶恐慌. 1997年3月, 當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莊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 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時, 索羅斯認為千載難逢的時機已經來。 索羅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經理開始大量拋售泰株, 泰國外匯市場立刻波濤洶涌、動盪不寧。泰銖一路下滑, 5月份最低跌至1美元兌26.70泰銖。 泰國中央銀行在緊急關頭採取各種應急措施, 如動用120億美元外匯買人泰銖,提高隔夜拆借利率, 限制本國銀行的拆借行為等。 這些強有力的措施使得索羅斯交易成本驟增, 一下子損失了3億美元。但是, 只要索羅斯對他原有的理論抱有信心,堅持他的觀點正確, 他不僅不會平掉原來的頭寸,甚至還會增加頭寸。 3億美元的損失根本無法嚇退索羅斯, 他認為泰國即使使出渾身解數,也抵擋不了他的沖擊。他志在必得。 1997年6月下旬,索羅斯籌集了更加龐大的資金, 再次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各大交易所一片混亂,泰銖狂跌不止, 交易商瘋狂賣出泰銖。 泰國政府動用了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150億美元的國際貸款 企圖力挽狂瀾。 但這區區450億美元的資金相對於無量級的國際游資來說, 猶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7月2日,泰國政府由於再也無力與索羅斯抗衡, 不得已改變了維系13年之久的貨幣聯系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 泰銖更是狂跌不止,7月24日,泰銖已跌至1美元兌32. 63泰銖的歷史最低水平。 泰國政府被國際投機家一下子捲走了40億美元, 許多泰國人的腰包也被掏個精光。 索羅斯初戰告捷,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決定席捲整個東南亞, 再狠撈一把。索羅斯颶風很快就掃盪到了印度尼西亞、菲律賓、 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印尼盾、菲律賓比索、緬元、 馬來西亞林吉特紛紛大幅貶值,導致工廠倒閉,銀行破產, 物價上漲等一片慘不忍睹的景象。 這場掃盪東南亞的索羅斯颶風一舉颳去了百億美元之巨的財富, 使這些國家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化為灰燼。

F. 索羅斯在金融煉金術提到一句話關於利率和匯率的,求解釋

這和今天美國政府要求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道理,只不過當時1985年美國政府針對的是日本和德國,通過廣場協議,使得日元和其他貨幣對美元升值。根本目的就是維護美國的利益和霸主地位。從經濟學理論美國利率是應該隨著日元和德國馬克一起升高的。但是從政治需要上來說,不僅不能提高美元利率,反而要下調利率,火上加一把油。以加快日元等對美元的升值速度。
今天美國人依然抱怨人民幣升值過慢,再三給中國政府施加壓力,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

G. 索羅斯是怎樣攻擊一國貨幣的

索羅斯採用的是立體投機的策略,並不是單一的只是外匯的操作。 所謂立體投機,就是利用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的金融投機 。

具體案例: 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 索羅斯及其手下認為,這是對泰國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更深層次問題的暗示,便先發制人,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儲戶在泰國所有財務及證券公司大量提款。

此時,以索羅斯為首的手待大量東南亞貨幣的西方沖擊基金聯合一致大舉拋售泰銖,在眾多西方「好漢」的圍攻之下,泰銖一時難以抵擋,不斷下滑,5月份最低躍至1 美元兌26.70銖。泰國中央銀行傾全國之力,於5月中下旬開始了針對索羅斯的一場反圍剿行動。

泰國中央銀行第一步便與新加坡組成聯軍,動用約120億美元的巨資吸納泰銑;第二步效法馬哈蒂爾在1994年的戰略戰術,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拆借泰抹給索羅斯大軍;第三步則大幅調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來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反擊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於銀根驟然抽緊,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羅斯大軍措手不及,損失了3億美元。然而,索羅斯憑其直覺,認為泰國中央銀行所能使出的全盤招術也就莫過於此了,泰國人在使出渾身解數之後,並沒有使自己陷入絕境,所遭受的損失相對而言也只是比較輕微的。從某種角度上看,索羅斯自認為他已經贏定了。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他下令帶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並於下旬再度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只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歷經短暫的戰斗,便宣告「彈盡糧絕」,他們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匯率已經力不從心。

泰國人只得拿出最後一招,實行浮動匯率。不料,這早在索羅斯的預料當中,他為此還專門進行了各種反措施,泰銖繼續下滑,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至32.5:1,再創歷史最低點。

(7)索羅斯匯率論擴展閱讀

綜合外媒消息,84歲高齡、人稱「金融巨鱷」的喬治·索羅斯,於當地時間22日在達沃斯一場私人晚宴上宣布將「正式退休」。如同數年前IT界頭號「大腕」比爾·蓋茨一般,索羅斯也表示將從事慈善事業。

索羅斯1992年以「狙擊英鎊」一舉成名——他極為冒險地通過買賣英鎊與其他貨幣造成的對沖,「狙擊」了英格蘭央行,導致英國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賺得6.5億美元的「第一桶金」;

但是,更為中國網民所知的是,索羅斯於1997年「狙擊」泰銖及港幣,引發維持數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12年,索羅斯做空日元,賺得10億美元。

索羅斯此前曾多次揚言退休,均「未果」,此次表示「是最後一次」。

H. 亞洲金融危機與匯率和利率的關系 索羅斯是如何運用的

90年代初期,當西方發達國家正處於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卻出現奇跡般的增長,當亞洲處於泡沫經濟的狂熱和興奮之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經濟體制的漏洞,但是索羅斯卻已經察覺到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亞各國經濟過熱的跡象更加突出,雖然中央銀行採取不斷提高銀行利率的方法來降低通貨膨脹率。但同時這種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機的機會。銀行本身也加入投機者的行列。這就造成了一個嚴重的後果,各國銀行的短期外債巨增,一旦外國游資迅速流走各國金融市場,將會導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盪。

索羅斯正是看準了東南亞資本市場上的這一最薄弱的環節才決定掃盪整個東南亞國家的資本市場。1997年,索羅斯首先尋找疲軟的貨幣且是實行匯率自由浮動的國家,經濟的疲軟造成本國貨幣貶值的壓力加大,也就是說存在貶值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用美元購進泰銖,及借進短期的泰銖,然後大量的拋售泰銖,換進美元,引起散戶恐慌. 1997年3月,當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莊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時,索羅斯認為千載難逢的時機已經來。索羅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經理開始大量拋售泰株,泰國外匯市場立刻波濤洶涌、動盪不寧。泰銖一路下滑,5月份最低跌至1美元兌26.70泰銖。泰國中央銀行在緊急關頭採取各種應急措施,如動用120億美元外匯買人泰銖,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本國銀行的拆借行為等。這些強有力的措施使得索羅斯交易成本驟增,一下子損失了3億美元。但是,只要索羅斯對他原有的理論抱有信心,堅持他的觀點正確,他不僅不會平掉原來的頭寸,甚至還會增加頭寸。3億美元的損失根本無法嚇退索羅斯,他認為泰國即使使出渾身解數,也抵擋不了他的沖擊。他志在必得。

1997年6月下旬,索羅斯籌集了更加龐大的資金,再次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各大交易所一片混亂,泰銖狂跌不止,交易商瘋狂賣出泰銖。泰國政府動用了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150億美元的國際貸款企圖力挽狂瀾。但這區區450億美元的資金相對於無量級的國際游資來說,猶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7月2日,泰國政府由於再也無力與索羅斯抗衡,不得已改變了維系13年之久的貨幣聯系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更是狂跌不止,7月24日,泰銖已跌至1美元兌32.63泰銖的歷史最低水平。泰國政府被國際投機家一下子捲走了40億美元,許多泰國人的腰包也被掏個精光。

索羅斯初戰告捷,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決定席捲整個東南亞,再狠撈一把。索羅斯颶風很快就掃盪到了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印尼盾、菲律賓比索、緬元、馬來西亞林吉特紛紛大幅貶值,導致工廠倒閉,銀行破產,物價上漲等一片慘不忍睹的景象。這場掃盪東南亞的索羅斯颶風一舉颳去了百億美元之巨的財富,使這些國家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化為灰燼。

I. 索羅斯提出的「反射論」的意思

從東南亞開始的金融風波使國際金融大炒家喬治·索羅斯名噪一時。他的著作和理論一下子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學習索羅斯"成為不少人的追求和夢想。可是索羅斯著作的內容龐雜、文字晦澀,一如其代表作的書名《金融煉金術》。索羅斯吸收了物理學家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哲學家卡爾·波普的"經驗證偽原則"和經濟學家盧卡斯的"合理預期"理論的內容,並且加以揉和,從而成為獨樹一幟的證券市場理論。

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告訴我們,在微觀世界中觀測者和被觀測對象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和影響,因此不可能對觀測對象的多個參數同時獲得完全准確的測量結果。索羅斯將他控制的投資基金取名為"量子基金",就與他信服海森堡的理論有關(另一個含義是,期望他的基金將象原子分裂一樣增值)。

波普認為,我們對我們所居住世界的了解在本質上是不完整的。這種不完整,歸因於我們是這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同時在了解和改造世界。盧卡斯則認為,人們對經濟生活前景的"預期"能夠改變經濟活動的方向,使預期成為現實,從而證明當初的預期是合理的。

索羅斯理論的基礎是他的"反射論":人們的思想反映現實,但是同時又在作行動的決定,這些決定恰恰又在改變現實。傳統的觀點認為,反映是一種被動的過程,而參與是主動的過程,兩者互不相干。他則認為,這兩種過程是同時進行的。在證券市場,市場的動向影響著市場參與者的認識,而參與者的看法和決定又在影響市場。他的觀點是"人們不能臆斷供求只取決於與市場參與者的期望毫不相乾的外部力量","我稱這種雙向的聯系為反射論"。

從這個觀點出發,索羅斯又提出了他的"市場錯誤"理論,認為市場價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正確反映現實。他不同意傳統經濟學關於可以對市場獲得完整的認識的所謂"有效市場"的觀點。他認為"有效市場"僅僅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設"。但是索羅斯的理論不是簡單的消極的"不可知論"。第一,他認為對市場作出大致正確的判斷還是可能的,但這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事實上他的幾次大的投機成功,就是建立在他對市場的正確判斷之上的。第二,他又認為,即使是與事物不完全相符的認識,照樣可以在影響和塑造事實方面起到作用。因此他認為,我們不應當追求不可能達到的"完美認識",而應當分析不完全的認識是怎樣在市場中發生作用的過程,並且加以利用。

索羅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他的"自我強化"理論。索羅斯認為投資者對股票開出的價格,不僅僅是他們對股票價值看法的被動的反映,同時也是影響股票價值的積極的因素。人們對股票的出價通常是錯誤的,"然而事實卻是:並不是眼前的期望符合未來的事件,而是未來的事件為眼前的期望所影響。"

因此這種錯誤會反過來影響市場,使得原先的看法顯得相當的准確。例如以外匯為例,當人們對某個國家的貨幣喪失信心的時候,人們紛紛開始拋售該國貨幣,造成該國本幣匯率下跌和外幣匯率上漲;於是該國市場上的進口商品帶頭上漲,並且帶動其它商品價格上漲,結果導致通貨膨脹。當初認為貨幣要貶值的看法不管當時本身對不對,現在都被市場所證實了。又如,當人們認為一家公司股票的價格要下跌,紛紛拋出股票,造成這家公司信譽喪失、經營狀況惡化,於是當初認為其股價要下跌的期望也就成為正確的了。

索羅斯說:"這種現象為『自我強化』,即最終將成為自我拆台的連鎖反應。"

索羅斯認為"自我強化"必然導致"大起大落"。在他看來,市場中的認識和現實之間的偏差是始終存在的。有時候這種偏差很小,並且會相互接近,他稱之為"近均衡"現象,索羅斯對此沒有興趣。有時候這種偏差很大,並且不會相互接近,他稱之為"遠均衡"現象。索羅斯感興趣的正是"遠均衡"現象。但是,"遠均衡" 現象又有兩種:一種是盡管認識和現實相差很遠,但是狀態是穩定的,即"靜態不均衡",這種狀況仍然不是他的興趣所在;另一種是狀態不穩定,市場變化迅速, 認識和現實的偏差越來越大,直至兩者之間的差距大到非發生一場災難不可,即"動態不均衡",而這恰恰是索羅斯最感興趣的。"動態不均衡"是"自我強化"的結果,"自我強化"的發展必然使投資者進入一種盲目狂亂或者"類獸性"的失控狀態,從而導致市場價格的暴漲暴跌。"市場越不穩定,越多的人們被這種趨勢影響;這種隨趨勢投機的影響越大,市場形勢就越不穩定"。最後,當達到一個臨界點之後,局勢失控、市場崩潰,相反方向的"自我強化"過程又會重新開始。市場參與者的任務不是要設法去糾正市場,而是要"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超前掌握趨勢,"在混亂中取勝";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應當設法主動去推動趨勢的發展。這就是索羅斯的"大起大落"理論。

索羅斯的理論,反映了國際大金融投機家的思路。索羅斯幾次投機操縱市場的得逞,使得他有時甚至會有自己是"上帝"的感覺。正是這種自我

膨脹的"自我強化",使得他在1998年8月香港市場投機失敗,招致大約100億港元的損失。了解索羅斯的理論,有助於我們在當代世界"金融戰爭"中知己知彼,在金融開放過程中防範風險,維護我國的金融安全和主權獨立。

現在的問題是,作為普通的投資者該不該學習索羅斯呢?

索羅斯的理論確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他的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第一,這是一種適用於"大起大落"市場的理論,這與我國當前以"穩定"為基調的市場是不和諧的。第二,這是一種利用混亂、製造混亂的理論。不要說一般的投資者,即使是大機構和莊家也極少能夠有這個能量,普通投資者想學也是學不到的。既然如此,看來只能對他的理論欣賞一番,要想"心動不如行動"是不可能的。

J. 索羅斯鼓吹人民幣升值,打的是什麼主意

人民幣升值的主意,這么說吧,現在外國進口中國商品最重要的是便宜,因為中國勞動力便宜啊,如果升級了,相對於來說成本就高了,在外國的價格優勢就會減弱,最終外國進口中國的商品量會受到影響,當初日本也經歷這個問題,日元的升值直接導致了日本的泡沫經濟,使日本經濟倒退,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索羅斯匯率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建行發展線上融資 瀏覽:908
美國期金價格暴跌 瀏覽:664
泰國的外匯儲備多少 瀏覽:63
深圳前海達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融資情況 瀏覽:695
中銀國際證券北京分公司 瀏覽:655
對沖性融資投機性融資 瀏覽:600
期貨銷售手段 瀏覽:309
北斗共享聯盟網路融資 瀏覽:955
威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68
天業股份投資項目 瀏覽:775
證券公司作息時間 瀏覽:68
公司如何增發股份 瀏覽:745
2015年3月29日歐元匯率 瀏覽:122
融資城董銘起訴 瀏覽:179
中華企業網貸款 瀏覽:301
期貨能在蘋果手機上購買嗎 瀏覽:971
江西金融租賃公司電話 瀏覽:645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期末賬面價值 瀏覽:762
步森股份又停牌 瀏覽:872
外匯期權合約要交保證金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