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並購融資的論文該從哪寫起
畢業論文的撰寫及答辯考核是順利畢業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衡量畢業生是否達到要求重要依據之一。但是,由於許多應考者缺少系統的課堂授課和平時訓練,往往對畢業論文的獨立寫作感到壓力很大,心中無數,難以下筆。因此,就畢業論文的撰寫進行必要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畢業論文是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說文。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可以分兩個步驟,即選擇課題和研究課題。
(二)、選好課題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研究課題,研究課題一般程序是:搜集資料、研究資料,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最後是執筆撰寫、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課題的基礎工作——搜集資料。考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做實地調查研究、實驗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越具體、細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資料的文獻目錄、詳細計劃都列出來。首先,查閱資料時要熟悉、掌握圖書分類法,要善於利用書目、索引,要熟練地使用其他工具書,如年鑒、文摘、表冊、數字等。其次,做實地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能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調查研究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對象明確、內容明確。調查的方法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調查的方式有:開會、訪問、問卷。最後,關於實驗與觀察。實驗與觀察是搜集科學資料數據、獲得感性知識的基本途徑,是形成、產生、發展和檢驗科學理論的實踐基礎,本方法在理工科、醫類等專業研究中較為常用,運用本方法時要認真全面記錄。
第二、研究課題的重點工作——研究資料。考生要對所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全面瀏覽,並對不同資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閱讀、選讀、研讀。
第三、研究課題的核心工作――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在研究資料的基礎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突出新創見,創新是靈魂,不能只是重復前人或人雲亦雲。同時,還要防止貪大求全的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復述已有的知識,那就體現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第四、研究課題的關鍵工作――執筆撰寫。下筆時要對以下兩個方面加以注意:擬定提綱和基本格式。
第五、研究課題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過這一環節,可以看出寫作意圖是否表達清楚,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是否准確、明確,材料用得是否恰當、有說服力,材料的安排與論證是否有邏輯效果,大小段落的結構是否完整、銜接自然,句子詞語是否正確妥當,文章是否合乎規范。
Ⅱ 急求企業合並過程中的風險研究的文獻綜述,開題報告,論文.大哥大姐幫忙啊 !有全套的,感恩!
(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並購後由於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在採用現金支付方式的並購企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由於採用現金收購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變現能力就越高,企業越能迅速、順利地獲取收購資金。這同時也說明並購活動佔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自有資金投入不多,企業必然採用舉債的方式,通常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使得並購後的企業負債比率和長期負債都有大幅上升,資本的安全性降低。若並購方的融資能力較差,現金流量安排不當,則流動比率也會大幅下降,影響其短期償債能力,給並購方帶來資產流動性風險。
(三)融資風險
並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保證並購的順利進行,如何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繫到並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
並購對資金的需要決定了企業必須綜合考慮各種融資渠道。如果企業進行並購只是暫時持有,待適當改造後重新出售,這就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短期資金才能達到目的。這時可以選擇資本成本相對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企業若屆時安排不當,就會陷入財務危機。如果買方是為了長期持有目標公司,就要根據目標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其持續經營的資金需用,來確定收購資金的具體籌集方式。並購企業應針對目標企業負債償還期限的長短,維持正常的營運資金,使投資回收期與借款種類相配合,合理安排資本結構。比如用短期融資來維持目標公司正常營運的流動性資金需用,用長期負債和股東權益來籌集購買該企業所需要的其他資金投入,在並購企業不會出現融資危機的前提下,盡量降低資本成本,力求資本結構的合理性。
四、企業並購財務風險的防範對策
在並購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控制風險的影響因素,降低財務風險。如何規避和減少財務風險,可以採取下列具體措施:
(一)改善信息不對稱狀況,採用恰當的收購估價模型,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以降低目標企業的估價風險
由於並購雙方信息不對稱狀況是產生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根本原因,因此並購企業應盡量避免惡意收購,在並購前對目標公司進行詳盡的審查和評價。並購方可以聘請投資銀行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全面策劃,審定目標企業並且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對目標企業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做出合理預測,在此基礎之上的估價較接近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
另外,採用不同的價值評估方法對同一目標企業進行評估,可能會得到不同的並購價格。企業價值的估價方法有貼現現金流量法、賬面價值法、市盈率法、同業市值比較法、市場價格法和清算價值法,並購公司可根據並購動機、並購後目標公司是否繼續存在以及掌握的資料信息充分與否等因素來決定目標公司的合理評估方法,合理評估企業價值。
(二)從資金支付方式、時間和數量上合理安排,降低融資風險
並購企業在確定了並購資金需要量以後,就應著手籌措資金。資金的籌措方式及數量大小與並購方採用的支付方式相關,而並購支付方式又是由並購企業的融資能力所決定的。並購的支付方式有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其中現金支付方式資金籌措壓力最大。
並購企業可以結合自身能獲得的流動性資源、每股收益攤薄、股價的不確定性、股權結構的變動、目標企業的稅收籌措情況,對並購支付方式進行結構設計,將支付方式安排成現金、債務與股權方式的各種組合,以滿足收購雙方的需要來取長補短。比如公開收購中兩層出價模式,第一層出價時,向股東允諾以現金支付,第二層出價則標明以等價的混合證券為支付方式。採用這種支付方式,一方面是出於交易規模大、買方支付現金能力有限的考慮,維護較合理的資本結構,減輕收購後的巨大還貸壓力;另一方面是誘使目標企業股東盡快承諾出售,從而使並購方在第一層出價時,就達到獲取目標企業控制權的目的。
(三)創建流動性資產組合,加強營運資金管理,降低流動性風險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必須通過調整資產負債匹配,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但若降低流動性風險,則流動性降低,同時其收益也會隨之降低,為解決這一矛盾,建立流動資產組合是途徑之一,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並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四)增強杠桿收購中目標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在財務杠桿收益增加的同時,降低財務風險
杠桿收購的特徵決定了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是整合目標企業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在杠桿效應下,高風險、高收益的資本結構能否真正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取決於此。高額債務的存在需要穩定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來償付,而增強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必須:(1)選擇好理想的目標公司,才能保證有穩定的現金流量。(2)審慎評估目標企業價值。(3)在整合目標企業過程中,創造最優資本結構,增加企業價值。只有未來存在穩定的自由現金流量,才能保證杠桿收購的成功,避免出現不能按時償債而帶來的技術性破產。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編。財務成本管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3
[2]田進等。兼並與收購。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3]陳共榮等。論企業並購的財務風險[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3
[4]鄔義鈞。企業兼並及美國企業五次兼並浪潮的啟示。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1
[5]費雷德。斯通著譯。兼並、重組與公司控制(美)J.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Ⅲ 我的論文題目是 企業並購中如何防止被並購方的財務陷阱 應該怎樣准備答辯題目
在答辯的過程中,我認為需注意三個問題:
一、遇到會回答的問題,條理要清晰。
二、遇到不會回答的問題,要保持鎮定和謙虛的態度,在思考一番後,可對答辯老師說「老師您提及的這個問題,我雖未在論文中有所提及,在答辯後我會對這方面再做深入研究,謝謝老師豐富了我論文研究的內容。」
三、在回答老師的提問過程中,如若遇到老師追問的情況,如果自認為不深刻了解問題的正確解答,建議不要與老師爭辯,要保持謙虛的態度。
祝你順利通過答辯!
Ⅳ 資產減值會計研究論文怎麼答辯
提供一些會計專業論文的寫作方向,供參考。
一、會計方面(含會計理論、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資產評估)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及其防範
3.試論會計造假的防範與治理
4.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5.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6.論會計國際化與國家化
7.論穩健原則對中國上市公司的適用性及其實際應用
8.關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
9.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協調
10.企業破產的若干財務問題
11.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
12.論財務報告的改進
13.論企業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16.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
17.關於企業合並報表會計問題研究
18.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現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並報表若干理論的探討
22.增值表在我國的應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報告研究
24.現行財務報告模式面臨的挑戰及改革對策
25.表外籌資會計問題研究
26.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關於資產減值會計的探討
28.盈餘管理研究
29.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研究
30.網路會計若干問題探討
31.論綠色會計
32.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33.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責任會計
34.人本主義的管理學思考――人力資源會計若干問題
35.試論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會計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問題研究
3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會計問題研究
38.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的應用
39.戰略成本管理若干問題研究
40.內部結算價格的制定和應用
41.跨國公司轉讓定價問題的探討
42.我國企業集團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43.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
44.試論會計監管
45.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問題研究
46.高新技術企業的價值評估
4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價值評估
48.企業整體評估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49.新會計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50.《企業會計制度》的創新
51.我國加入WTO後會計面臨的挑戰
52.XX准則的國際比較(例如:中美無形資產准則的比較)
53.新舊債務重組准則比較及對企業的影響
54.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
55.薩賓納斯――奧克斯萊法案對中國會計的影響
56.對資產概念的回顧與思考
57.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
58.試論會計政策及其選擇
59.對虛擬企業幾個財務會計問題的探討
60.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問題探討
61.兩方實證會計理論及其在我國的運用
二、財務管理方面(含財務管理、管理會計)
1.管理層收購問題探討
2.MBO對財務的影響與信息披露
3.論杠桿收購
4.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範
5.投資組合理論與財務風險的防範
6.代理人理論與財務監督
7.金融市場與企業籌資
8.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渠道
9.中西方企業融資結構比較
10.論我國的融資租賃
11.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研究
12.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研究
13.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研究
14.負債經營的有關問題研究
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企業並購的財務效應分析
17.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研究
18.知識經濟時代下的企業財務管理
19.現代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
20.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2.中國民營企業融資模式――上市公司並購
23.債轉股問題研究
24.公司財務戰略研究
25.財務公司營運策略研究
26.資本經營若干思考
27.風險投資運作與管理
28.論風險投資的運作機制
29.企業資產重組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30.資產重組的管理會計問題研究
31.企業兼並中的財務決策
32.企業並購的籌資與支付方式選擇研究
33.戰略(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
34.股票期權問題的研究
35.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融資問題研究
36.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
37.國際稅收籌劃研究
38.企業跨國經營的稅收籌劃問題
39.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
40.XXX稅(例如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籌劃
41.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
42.入世對我國稅務會計的影響及展望
43.我國加入WTO後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44.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5.經濟價值增加值(EVA)――企業業績評價新指標
三、審計方面
1.關於CPA信任危機問題的思考
2.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管理體系研究
3.論會計師事務所的全面質量管理
4.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控制研究
5.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6.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發展趨勢研究
7.審計質量控制
8.論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審計
9.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0.論審計重要性與審計風險
11.論審計風險防範
12.論我國的績效審計
13.薩賓納斯――奧克斯萊法案對中國審計的影響
14.審計質量與審計責任之間的關系
15.經濟效益審計問題
16.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17.我國電算化審計及對策分析
18.淺議我國的民間審計責任
19.試論審計抽樣
20.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21.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
22.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
四、電算化會計類
1.論電子計算機在審計中的應用
2.電算化系統審計
3.關於會計電算化在企業實施的經驗總結
4.計算機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
5.試論會計軟體的發展思路
6.當前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7.會計電算化軟體和資料庫的介面研究
8.我國會計電算化軟體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
9.中外會計電算化軟體比較研究
10.會計電算化系統中的組織控制問題
11.會計電算化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問題新特點研究
12.商用電算化軟體開發與實施中的問題探討
13.會計軟體開發中的標准化問題研究
14.我國會計軟體的現狀與發展方向問題研究
15.會計電算化實踐對會計工作的影響與對策
16.我國會計電算化軟體市場中的問題與調查
17.通用帳務處理系統中的會計科目的設計
18.會計軟體開發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戶的探討
19.關於建立管理會計電算化的系統的構想
20.會計電算化系統與手工會計系統的比較研究
21.會計電算化後的會計崗位設計問題研究
22.關於我國會計電算化理論體系的構想
23.會計電算化軟體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的探討
24.計算機網路系統在管理中的應用
25.會計電算化在我省開展的現狀研究
26.關於會計電算化審計中的若干問題的探討
27.會計電算化軟體和資料庫的結合應用
28.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29.會計電算化理論和實際使用的幾點看法
30.會計電算化和手工系統並行運用的經驗
參考:
Ⅳ 工商管理論文答辯老師一般提什麼問題論文題目是企業並購的風險與防範
選題目的意義,再從舉措裡面問幾句話,都讓看論文,你照念就可以
Ⅵ 論文摘要50財富懸賞求翻譯成英文 不要用軟體翻
Leverage Buy-out (LBO), as an emerging approach in merger and aquisition (M&A), attracts wide attention both from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enterprises. LBO has been deeply studied i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abroad. However, most of the domestic studies mainly discuss the theory qualitatively and study cases, which are almost base on the result of foreign research.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origination of LBO, further studies the principle of LBO and its application between Chinese enterprises. It investigates into the motivation of LBO and the problems araising in the practice through specific case studie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LBO in China's M&A. Finally, this paper achieves the conlusion: LBO has been adapted to some extend in China's M&A. Despit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practice, LBO will be a very important M&A approach, when we further improve our legal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 regulate the practice protocals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after M&A.
Key word: Leverage Buy-out Merger and Aquisition Application
註:你第二段的中文內容有點重復,我沒完全照著翻
Ⅶ 英語大大請進,急!!! 幫我翻譯吧!畢業論文急求!!! 翻譯好的再加100!!!更好的2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definitely considered "hot" words no matter in Chinese or in the world economy. It is the takeover and purchase among different enterprises in fact. And we usually call it M&A in short.Since the turn of the 20th century, there occurred five large-scale tide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world. And those large enterprises in today's world almost grow up by purchasing or merging without exception.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1, as the world economy began to develop slowly and returned to the track of development, and as Chinese economy also began its strong growth,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arket in China developed tremendously, and hits a quarterly record in the amount of M & A deals. For the enterprises, striving for maximizing profits and fully maximized market penetration, financing, speculation, tax avoidance and other factors are alway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M&A intensions of enterprises can be decisive to merger success. M & A activity is very complex economic phenomena, the enterprises should think over the idea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ased on their own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carefully before taking any measures, or there may be some huge risk. Therefore, the paper study the deep motivati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foundly from different theoretical factions of economics, especially the motivation of domestic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op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s for those investors.
Key word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lassification, M&A motivation, motivations of government。
人工翻譯的,呵呵,希望幫到你!答辯順利!
Ⅷ 想寫關於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畢業論文,但是不知道選什麼具體的題目
你可以題目,跨國合並以後有沒有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
通過中報公布日的事件研究來做,比較合並以後和合並以前。
最好有很多跨國合並。
這樣就是一篇比較好的文章,只要你有數據
Ⅸ 8000-9000字法律本科畢業論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畢業,急需範文! 能否發去我的郵箱,謝謝!
建議你上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上找......
Ⅹ 在寫《技術創新與企業並購》題目的論文,推薦下參考文獻即可,謝謝!
參考文獻網路學術能找到,
論文要想寫好,寫出色,先確定題目,一定要和老師商量,因為你喜歡的並不一定是老師喜歡的,然後把要寫作的論點確定了,然後再找資料選擇論據證明你的論點是正確的。最後給老師列個大綱看一下確定框架,同意了在開始著手寫。
不知道你技術創新與企業並購方面的論文准備往哪個方向寫,老師認可同意了嗎?
你學校對你論文還有什麼要求?例如字數,排版格式等?
你如果需要什麼參考資料和範文我可以提供給你。還有什麼不了解的可以直接問我,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以下總結幾點技術上的經驗,未必是對的(對其他方向的可能還是錯的),但或許對後面幾級的師弟師妹有參考作用。
一、長編
1、 遇到可能有用的材料就隨手記下。
寫作論文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聽到有同學抱怨,腦子里有一些判斷,卻不記得根據什麼材料,或者是某一段材料很重要,因是輾轉搜來的,要用到時反而搜不到了。所以遇上有關的、可能有用的材料就隨手記下吧,不一定要錄全,但至少給自己留下關鍵詞和路徑。
有時寫論文是一個從「聽材料說話」到「向材料問話」的過程,對材料的收集、排比、分類,也是一個整理思路的過程。
2、 錄材料要註明出處、頁碼。
我最初錄材料時並不注意註明出處、頁碼,覺得這段材料將來未必會用上,而且書就在手邊,將來成文了再找不遲。後來發現並非如此,即時注下只要多花幾秒鍾,過後翻檢的時間數倍於此,另外,寫作學術史時,安排論著前後的一個根據即是最初發表的時間,錄材料時註明版次,寫學術史也方便許多,特別是處理一堆年份相近的論著。
二、初稿
盡可能全面地寫下自己的思考。
初稿是提交給導師看的,我一開始總覺得這個不成熟那個太瑣屑,什麼都不太敢寫。師兄教育之後,我在初稿中就將長編中的想法都寫給老師看。導師畢竟是導師,看到你的初稿,就能判斷什麼在有限的時間里是可行的,什麼是有繼續挖掘的空間的。我的定稿和初稿相去甚遠,初稿中的一些瑣屑之處已經連綴,不成熟之處也被導師點醒,在有限時間里不可能做好的部分也被安排在本科論文之後。
三、答辯稿
1、 古代紀年第一次出現時括弧標明公元年份。
2、 注意格式。
答辯稿要按照學校的規范修改。可能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六點:1、答辯稿使用腳注,方便老師閱讀;2、使用「下一頁分節符」,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致謝、附錄之間可使用分隔符,方便標頁碼和將來轉章節附註,分節符word07在「頁面引用」中第二欄「分隔符」下拉菜單第二欄第一個;3、正文開始之後重新標頁碼,如已使用分節符,插入頁碼之後,點擊頁碼進入編輯狀態時,在「設計」中第一欄中「頁碼」下拉菜單中選擇「設置頁碼格式」,起始頁碼輸入「1」,就可重新標頁碼了,若參考文獻、致謝、附錄等也重新標頁,選擇「續前節」即可;4、引用第一欄提供自動生成目錄功能;5、自動生成目錄之時,需要對文檔分級,若使用「格式」,修改原格式比較麻煩,若使用「大綱視圖」分級,可能會在前面帶點,我是用右鍵選擇「段落」,彈出的「段落」對話框中選擇「縮進和間距」標簽,編輯第一欄「常規」中的「大綱級別」,這樣不會修改原文格式;6、慎用格式刷,格式刷會把注釋標號也刷上的。
3、 關鍵詞的翻譯可參考學位論文。
如果是一些專業而冷僻的術語(比如我遇上的「詩史互證」),可以到論文庫檢索用到該「關鍵詞」的學位論文。
4、 引言和結語要認真寫。
因為我們交論文有一個共同的宗旨,「能拖就拖」,即使你不拖也會有別人拖,所以論文收半齊並發到各位老師手上,可能已經很晚了。而且老師可能對你所作的論文並不是太熟悉。所以引言和結語對答辯很重要,決定了老師的第一印象。引言要對一些常識作簡要的介紹,結語要好好總結全文,最好能總結文章的創見及與學界對話之處。
四、定稿
腳注轉章節附註。
如果答辯稿已經寫好致謝,那就只剩下「腳注轉章節附註」一事了。可能要注意四點:1、如果編號是羅馬數字,注意轉成阿拉伯數字(可以不用圈圈);2、右鍵點擊「便箋選項」,在彈出的「腳注和章節附註」對話框中,第三欄「應用更改」中將更改應用於「本節」,這樣格式會結束於分頁符之前,章節附註格式才不會影響到後面的「參考文獻」和「致謝「;3、「章節附註」部分上下有橫線,需要去除,選擇「視圖」中的「普通視圖」,再選擇「引用」中的「顯示備注」,在跳出的框框中選擇「章節附註分隔符」,下面會出現一條短線,刪除,再選擇「章節附註延續分隔符」,出現一條長線,刪除;4、更改完成後,要記得更新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