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杵在那裡和站在那裡有什麼區別
杵在那裡是站在那裡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心理上的不滿成分。在不同語言環境下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滿表達出來。
說一個人杵在那裡,雖然是指一個人站在那裡,但是卻是發話者不滿於那一人站在那裡。有可能是這一人杵在這里有所妨礙,可能是這一人沒有眼力見不勤快,不知做些什麼。
總是,是發話者對於另一人的一種不滿。形容另一個人比較木訥。
(1)搗谷工具是什麼杠桿擴展閱讀
杵 chǔ
部首:木
部外筆畫:4
總筆畫:8
1、舂米或捶衣的木棒:~臼。砧~。~臼交(舊稱互相不嫌貧賤的朋友)。
2、用長形的東西戳:~了他一拳。
杵和臼都是遠古使用的搗谷工具。杵,原指一頭粗一頭細的圓木棒,現已成為校園流行語,多用來指某人比較傻或腦袋不靈光,站在哪兒只佔位置不起作用。
動詞意義
1. 搗,砸 [pestle]
傲童不謳歌,舂築者不相杵。——《新書》
2. 用長形的東西戳 [poke]。如:用指頭杵他一下
❷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中國古代有這些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杵臼:杵和臼都是遠古使用的搗谷工具。臼是舂米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間凹下。
2、水碾:靠水力推動的碾子,利用水力帶動旋轉的碾子。多用以碾穀物。明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水碾,水輪轉碾也。」 清 顧炎武 《與潘次耕書》:「彼地有水而不能用,當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車、水碾、水磨之人。」
3、風扇車:風扇車是一種能產生風 (或氣流)的機械,也叫「颺(揚)扇」、「揚谷器」、扇車或揚車。發明於漢代,由人力驅動,用於清選糧食。
4、耬:耬是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
5、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另外鐮也可以指一種冷兵器,是槍和鐮刀相結合的兵器。鐮刀原屬農具,由農具演化成武術器械出現的較早。
❸ 如圖是過去農村用的搗米工具的結構示意圖,它是應用杠桿平衡原理進行工作的。圖中O為固定轉軸,
應該選
A
❹ 古代搗谷用具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A、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B、釣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C、羊角錘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D、古代搗谷用具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故選C.
❺ 古代人搗谷用具為什麼是費力杠桿
那個人手裡壓的棍子是支點,他的腳是動力,動力臂比阻力臂短,所以就是費力杠桿【費力省距離,距離是指動力臂比阻力臂端】
❻ 古代舂米的工具是什麼杠桿
簡單機械「舂米」是 (「費力」)杠桿。
是為了增大錘頭的高度,從而增加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