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歐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是什麼意思
即期匯率(spot exchange rate),即是交易雙方達成外匯買賣協議後,在兩個工作日以內辦理交割的匯率。這一匯率一般就是現時外匯市場的匯率水平。
即期匯率是由當場交貨時貨幣的供求關系情況決定的。一般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匯率,除特別標明遠期匯率以外,一般指即期匯率。
B. 人民幣匯率是如何決定的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一國經濟實力的變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是決定匯率長期發展趨勢的根本原因。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外匯市場中,市場人士都十分關注各國的各種經濟數據,如國民經濟總產值、消費者物價指數、利率變化等。在外匯市場中,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各種數據、指標與匯率變動的關系和影響,才能進一步找尋匯率變動的規律,主動地在外匯市場尋找投資投機時機和防範外匯風險。 在經濟活動中有許多因素影響匯率變動,列舉如下: 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外匯匯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變動決定匯率的中長期走勢。 二、國民收入。一般講,國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費水平提高,對本幣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果貨幣供給不變,對本幣的額外需求將提高本幣價值,造成外匯貶值。當然,國民收入的變動引起匯率是貶或升,要取決於國民收入變動的原因。如果國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給而提高,則在一個較長時間內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得以加強,外匯匯率就會下跌。如果國民收入因擴大政府開支或擴大總需求而提高,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超額的需求必然要通過擴大進口來滿足,這就使外匯需求增加,外匯匯率就會上漲。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是影響匯率變化的基礎。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過多,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一國的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使貨幣對內貶值,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因為匯率是兩國幣值的對比,發行貨幣過多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因此在該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時,就要付出比原來多的該國貨幣。 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將改變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對債券收益、外幣價值的預期。通貨膨脹造成國內物價上漲,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出口虧損,進口有利。在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需求增加,本國貨幣需要減少,從而引起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相反,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降低,外匯匯率一般會下跌。 四、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是決定貨幣價值、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更有價值。通常貨幣供給減少與銀根緊縮、信貸緊縮相伴而行,從而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下降,商品價格也下降,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如果貨幣供給增加,超額貨幣則以通貨膨脹形式表現出來,本國商品價格上漲,購買力下降,這將會促進相對低廉的外國商品大量進口,外匯匯率將上漲。 五、財政收支一國的財政收支狀況對國際收支有很大影響。財政赤字擴大,將增加總需求,常常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及通貨膨脹加劇,結果本幣購買力下降,外匯需求增加,進而推動匯率上漲。當然,如果財政赤字擴大時,在貨幣政策方面輔之以嚴格控制貨幣量、提高利率的舉措,反而會吸引外資流入,使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六、利率 利率在一定條件下對匯率的短期影響很大。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差異引起資金特別是短期資金的流動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國利率差異大於兩國遠期、即期匯率差異,資金便會由利率較低的國家流向利率較高的國家,從而有利於利率較高國家的國際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對匯率雖有一定的影響,但從決定匯率升降趨勢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匯率的變動起暫時的影響。 七、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 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的變動。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央行都盡力協調各國間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力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達到支持本國貨幣穩定的目的,中央銀行影響外匯市場的主要手段是:調整本國的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影響匯率;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對資本流動實行外匯管制。 八、投機活動與市場心理預期 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越演越烈,投機者往往擁有雄厚的實力,可以在外匯市場上推波助瀾,使匯率的變動遠遠偏離其均衡水平。投機者常利用市場順勢對某一幣種發動攻擊,攻勢之強,使各國央行甚至西方七國央行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也難以阻擋。過度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阻礙正常的外匯交易,歪曲外匯供求關系。 另外,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包括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技術分析員、資金交易員等每天致力於匯市走勢的研究,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及對市場交易人員心理的影響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當市場預計某種貨幣趨跌時,交易者會大量拋售該貨幣,造成該貨幣匯率下浮的事實;反之,當人們預計某種貨幣趨於堅挺時,又會大量買進該種貨幣,使其匯率上揚。由於公眾預期具有投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加劇了匯率短期波動的振盪。 九、政治與突發因素 由於資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發性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戰爭、經濟制裁和自然災害等。另外,西方國家大選也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與突發事件因其突發性及臨時性,使市場難以預測,故容易對市場構成沖擊波,一旦市場對消息作出反應並將其消化後,原有消息的影響力就大為削弱。 總之,影響匯率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這些因素同時起作用,有時個別因素起作用,有時甚至起互相抵消的作用,有時這個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從一段長時間來觀察,匯率變化的規律是受國際收支的狀況和通貨膨脹所制約,因而是決定匯率變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匯率政策只能起從屬作用,即助長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國的財政貨幣政策對匯率的變動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情況下,各國的貨幣政策中,將匯率確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已成為政策目標之一。通常,中央銀行運用三大政策工具來執行貨幣政策,即存款准備金政策、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政策。投機活動只是在其它因素所決定的匯價基本趨勢基礎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的公告》 為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促進外匯市場發展,豐富外匯交易方式,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改進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方式。現就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詢價交易方式(以下簡稱OTC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既可選擇以集中授信、集中競價的方式交易,也可選擇以雙邊授信、雙邊清算的方式進行詢價交易。同時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二、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三、引入OTC方式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將由此前根據銀行間外匯市場以撮合方式產生的收盤價確定的方式改進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四、人民幣兌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分別根據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與上午9時國際外匯市場歐元、日元和港幣兌美元匯率套算確定。 五、本公告公布後,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等貨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和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匯價價差幅度仍按現行規定執行。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歐元、日元、港幣等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非美元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3%的幅度內浮動。銀行對客戶美元現匯掛牌匯價實行最大買賣價差不得超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交易中間價的1%的非對稱性管理,只要現匯賣出價與買入價之差不超過當日交易中間價的1%、且賣出價與買入價形成的區間包含當日交易中間價即可;銀行對客戶美元現鈔賣出價與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交易中間價的4%。銀行可在規定價差幅度內自行調整當日美元掛牌價格。 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 二○○六年一月三日 中國人民銀行http://www.pbc.gov.cn/
C. 目前非美元與人民幣當日交易中間價
目前,我國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為千分之五,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五的幅度內浮動,銀行間外匯市場歐元、日元、港幣、英鎊等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非美元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3%的幅度內浮動;銀行對客戶美元對人民幣掛牌匯價實行最大買賣價差幅度管理,當日美元現匯(鈔)最高賣出價與現匯(鈔)最低買入價區間應包含當日中間價,並且現匯最高賣出價與現匯最低買入價的價差不得超過當日中間價的百分之一,現鈔最高賣出價與現鈔最低買入價的價差不得超過當日中間價的百分之四,在上述規定的價差幅度范圍內,銀行可自行調整現匯和現鈔的買賣價格,銀行對客戶非美元對人民幣掛牌匯價沒有浮動區間管理限制。
D. 人民幣匯率如何確定
人民幣匯率,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兌換其他國家的貨幣的比例,也叫人民幣匯價。現行的人民幣匯率主要是人民幣與發達國家貨幣之間的管理浮動匯率,其中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基礎匯率,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之間的匯率通過各自與美元的匯率套算出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法則一:
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物價上漲幅度(%)-中國物價上漲幅度(%)
■法則二:
人民幣匯率變動(%)=美國的利率(%)-中國的利率(%)
E. 當天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固定么,是一天變好幾次,還是一天一變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擴大一倍 同一天兌換1萬美元價差或超千元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再進一步!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從今天開始,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五擴大至1%;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1%擴大至2%。
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翻番,對匯市、股市、樓市,對外貿企業和老百姓的投資生活將會帶來哪些改變呢?
居民出境游換匯影響最直接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擴大至1%,是指匯率無論上漲還是下跌,波動幅度最高均可達到1%。在極端情況下,銀行外匯牌價中,人民幣兌美元牌價當日波動幅度將達到2%。即兌換1萬美元可能當天高低相差200美元,約合1260元人民幣。
過去人民幣兌美元是固定的時候,市民要換匯,早一天晚一天買差別都不大,比如在2009年至2010年6月這段時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上穩定在6.82-6.83左右,個人換匯幾乎不受匯率影響。
2010年6月央行啟動二次匯改以後,人民幣總體呈升值趨勢,同樣金額人民幣在一段時間後可以兌換更多美元。而去年年底,外匯即期市場人民幣出現一波貶值走勢,同樣兌換1萬美元,市民隔一天後多支付435元。市場對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預期增強。
而央行本次擴大人民幣匯率日內波動幅度,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出境游兌換美元時會增加不確定性。中行浙江省分行資金業務部朱一帆說,以上周五為例,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為1美元兌換6.2879元人民幣,按這個匯率和1%的波動幅度計算,當日中間價波動幅度為6.2250到6.3508之間,同樣兌換1萬美元,支付的成本可能相差1257元人民幣。
目前各家銀行外匯牌價雖然說每隔幾分鍾就變動一次,不過銀行外匯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差在一段時間內一般來說是固定的,也是銀行賺取的手續費。本次匯率波幅擴大一倍後,部分銀行為了轉移匯率變動的風險,也會相應擴大外匯買賣價差,這同樣會增加市民換匯成本。
理財專家建議,今後市民可以採用分批換匯以平攤匯率波動風險,而出境游時最好選擇境外刷信用卡,走銀聯通道,這樣也可以節省不少換匯成本。
F. 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是多少
這個浮動區間也是匯率市場在一定時期內自發形成的。如果是官方劃定的,一定意義上有匯率操縱的陷阱。
G. 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2%
上下百分之3
比如今天美元兌人民幣是100比1(央行中間價)
那麼實際的兌換價格區間就是97-103
H. 目前我國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是如何設定的呢
目前,我國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為千分之五,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五的幅度內浮動;
銀行間外匯市場歐元、日元、港幣、英鎊等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非美元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3%的幅度內浮動;
銀行對客戶美元對人民幣掛牌匯價實行最大買賣價差幅度管理,當日美元現匯(鈔)最高賣出價與現匯(鈔)最低買入價區間應包含當日中間價,並且現匯最高賣出價與現匯最低買入價的價差不得超過當日中間價的百分之一,現鈔最高賣出價與現鈔最低買入價的價差不得超過當日中間價的百分之四;
在上述規定的價差幅度范圍內,銀行可自行調整現匯和現鈔的買賣價格,銀行對客戶非美元對人民幣掛牌匯價沒有浮動區間管理限制。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
第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人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第二,利率。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第三,通貨膨脹。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竟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第四,政治局勢。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沖突、軍事沖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
I. 有關人民幣匯率的確定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總的來說,一國經濟實力的變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選擇,是決定匯率長期發展趨勢的根本原因。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外匯市場中,市場人士都十分關注各國的各種經濟數據,如國民經濟總產值、消費者物價指數、利率變化等。在外匯市場中,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各種數據、指標與匯率變動的關系和影響,才能進一步找尋匯率變動的規律,主動地在外匯市場尋找投資投機時機和防範外匯風險。
在經濟活動中有許多因素影響匯率變動,列舉如下:
一、國際收支狀況。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外匯匯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變動決定匯率的中長期走勢。
二、國民收入。一般講,國民收入增加,促使消費水平提高,對本幣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如果貨幣供給不變,對本幣的額外需求將提高本幣價值,造成外匯貶值。當然,國民收入的變動引起匯率是貶或升,要取決於國民收入變動的原因。如果國民收入是因增加商品供給而提高,則在一個較長時間內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得以加強,外匯匯率就會下跌。如果國民收入因擴大政府開支或擴大總需求而提高,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超額的需求必然要通過擴大進口來滿足,這就使外匯需求增加,外匯匯率就會上漲。
三、通貨膨脹率的高低。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是影響匯率變化的基礎。如果一國的貨幣發行過多,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商品流通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就會造成通貨膨脹。通貨膨脹使一國的貨幣在國內購買力下降,使貨幣對內貶值,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內貶值,必然引起對外貶值。因為匯率是兩國幣值的對比,發行貨幣過多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減少,因此在該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時,就要付出比原來多的該國貨幣。
通貨膨脹率的變動,將改變人們對貨幣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對債券收益、外幣價值的預期。通貨膨脹造成國內物價上漲,在匯率不變的情況下,出口虧損,進口有利。在外匯市場上,外國貨幣需求增加,本國貨幣需要減少,從而引起外匯匯率上升,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相反,如果一國通貨膨脹率降低,外匯匯率一般會下跌。
四、貨幣供給貨幣供給是決定貨幣價值、貨幣購買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國貨幣供給減少,則本幣由於稀少而更有價值。通常貨幣供給減少與銀根緊縮、信貸緊縮相伴而行,從而造成總需求、產量和就業下降,商品價格也下降,本幣價值提高,外匯匯率將相應地下跌。如果貨幣供給增加,超額貨幣則以通貨膨脹形式表現出來,本國商品價格上漲,購買力下降,這將會促進相對低廉的外國商品大量進口,外匯匯率將上漲。
五、財政收支一國的財政收支狀況對國際收支有很大影響。財政赤字擴大,將增加總需求,常常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及通貨膨脹加劇,結果本幣購買力下降,外匯需求增加,進而推動匯率上漲。當然,如果財政赤字擴大時,在貨幣政策方面輔之以嚴格控制貨幣量、提高利率的舉措,反而會吸引外資流入,使本幣升值,外匯匯率下跌。
六、利率
利率在一定條件下對匯率的短期影響很大。利率對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差異引起資金特別是短期資金的流動而引起作用的。在一般情況下,如果兩國利率差異大於兩國遠期、即期匯率差異,資金便會由利率較低的國家流向利率較高的國家,從而有利於利率較高國家的國際收支。要注意的是,利率水平對匯率雖有一定的影響,但從決定匯率升降趨勢的基本因素看,其作用是有限的,它只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對匯率的變動起暫時的影響。
七、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
各國匯率政策和對市場的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匯率的變動。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央行都盡力協調各國間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力圖通過影響外匯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達到支持本國貨幣穩定的目的,中央銀行影響外匯市場的主要手段是:調整本國的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影響匯率;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對資本流動實行外匯管制。
八、投機活動與市場心理預期
自1973年實行浮動匯率制以來,外匯市場的投機活動越演越烈,投機者往往擁有雄厚的實力,可以在外匯市場上推波助瀾,使匯率的變動遠遠偏離其均衡水平。投機者常利用市場順勢對某一幣種發動攻擊,攻勢之強,使各國央行甚至西方七國央行聯手干預外匯市場也難以阻擋。過度的投機活動加劇了外匯市場的動盪,阻礙正常的外匯交易,歪曲外匯供求關系。
另外,外匯市場的參與者和研究者,包括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技術分析員、資金交易員等每天致力於匯市走勢的研究,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及對市場交易人員心理的影響以及交易者自身對市場走勢的預測都是影響匯率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當市場預計某種貨幣趨跌時,交易者會大量拋售該貨幣,造成該貨幣匯率下浮的事實;反之,當人們預計某種貨幣趨於堅挺時,又會大量買進該種貨幣,使其匯率上揚。由於公眾預期具有投機性和分散性的特點,加劇了匯率短期波動的振盪。
九、政治與突發因素
由於資本首先具有追求安全的特性,因此,政治及突發性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是直接和迅速的,包括政局的穩定性,政策的連續性,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戰爭、經濟制裁和自然災害等。另外,西方國家大選也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與突發事件因其突發性及臨時性,使市場難以預測,故容易對市場構成沖擊波,一旦市場對消息作出反應並將其消化後,原有消息的影響力就大為削弱。
總之,影響匯率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這些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這些因素同時起作用,有時個別因素起作用,有時甚至起互相抵消的作用,有時這個因素起主要作用,另一因素起次要作用。但是從一段長時間來觀察,匯率變化的規律是受國際收支的狀況和通貨膨脹所制約,因而是決定匯率變化的基本因素,利率因素和匯率政策只能起從屬作用,即助長或削弱基本因素所起的作用。一國的財政貨幣政策對匯率的變動起著決定性作用。一般情況下,各國的貨幣政策中,將匯率確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已成為政策目標之一。通常,中央銀行運用三大政策工具來執行貨幣政策,即存款准備金政策、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政策。投機活動只是在其它因素所決定的匯價基本趨勢基礎上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的公告》
為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促進外匯市場發展,豐富外匯交易方式,提高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改進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方式。現就有關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詢價交易方式(以下簡稱OTC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既可選擇以集中授信、集中競價的方式交易,也可選擇以雙邊授信、雙邊清算的方式進行詢價交易。同時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為市場提供流動性。
二、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三、引入OTC方式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將由此前根據銀行間外匯市場以撮合方式產生的收盤價確定的方式改進為: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四、人民幣兌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分別根據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與上午9時國際外匯市場歐元、日元和港幣兌美元匯率套算確定。
五、本公告公布後,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等貨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和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匯價價差幅度仍按現行規定執行。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歐元、日元、港幣等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非美元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3%的幅度內浮動。銀行對客戶美元現匯掛牌匯價實行最大買賣價差不得超過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交易中間價的1%的非對稱性管理,只要現匯賣出價與買入價之差不超過當日交易中間價的1%、且賣出價與買入價形成的區間包含當日交易中間價即可;銀行對客戶美元現鈔賣出價與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交易中間價的4%。銀行可在規定價差幅度內自行調整當日美元掛牌價格。
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J. 外匯實時匯率(中間價)》
外匯交易市場, 也稱為"Forex"或"FX"市場, 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場, 平均每天超過1萬5千億美元的資金在當中周轉 -- 相當於美國所有證券市場交易總和的30餘倍.
"外匯交易"是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外一種貨幣. 外匯是以貨幣對形式交易, 例如歐元/美元(EUR/USD)或美元/日元(USD/JPY).
外匯交易主要有 2 個原因. 大約每日的交易周轉的 5% 是由於公司和政府部門在國外買入或銷售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或者必須將他們在國外賺取的利潤轉換成本國貨幣. 而另外95%的交易是為了賺取盈利或者投機.
對於投機者來說,最好的交易機會總是交易那些最通常交易的 ( 並且因此是流動量最大的 ) 貨幣, 叫做「主要貨幣」. 今天, 大約每日交易的 85% 是這些主要貨幣, 它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磅,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亞元。
這是一個即時的 24 小時交易市場, 外匯交易每天從悉尼開始, 並且隨著地球的轉動, 全球每個金融中心的營業日將依次開始, 首先是東京,然後倫敦,和紐約。不象其他的金融市場一樣,外匯交易投資者可以對無論是白天或者晚上發生的經濟,社會和政治事件而導致的外匯波動而隨時反應.
外匯交易市場是一個超櫃台 ( OTC ) 或「 銀行內部 」交易市場, 因為事實上外匯交易是交易雙方通過電話或者一個電子交易網路而達成的,外匯交易不象股票和期貨交易市場那樣, 不是集中在某一個交易所里進行的.
每種外匯交易都是在一對貨幣之間交易。每種貨幣都用一個唯一的3個字母組成的國際標准組織(ISO)代碼標志,例如GBP代表英鎊,USD代表美元。貨幣對由兩個ISO代碼加一分隔符表示,例如GBP/USD,其中第一個代碼代表「基本貨幣」,另一個則是「二級貨幣」。
匯率簡而言之是以一種貨幣為另一種貨幣標價。例如GBP/USD = 1.5545表示一個單位的英鎊(基本貨幣)可以兌換1.5545美元(二級貨幣)。交易者買賣的是基本貨幣,初學者經常會弄混這一基本概念。
匯率通常以四位小數表示,只有日元以兩位小數表示。四位小數中的前兩位是「大數」,而第三和第四位合稱「點」。例如在GBP/USD = 1.5545中,大數為1.55而第三和第四位小數45代表點。
差價
與其它金融商品一樣,外匯交易中有買入價(賣方要價)和賣出價(買方出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差額就稱之為「差價」。
差價有特定形式來表示,例如GBP/USD = 1.5545/50就意味著1GBP的買方出價是1.5545 USD,而賣方要價為1.5550 USD。當中的差價為5個點。
主要貨幣對
所有與美元兌換的貨幣對稱為「主要貨幣對」。四種主要貨幣對是:
EUR/USD即歐元/美元
GBP/USD即英鎊/美元(通常也稱作「cable」)
USD/JPY即美元/日元
USD/CHF即美元/瑞郎
交叉匯率
非美元的貨幣對稱作「交叉盤」。我們可以從上述主要貨幣對中得出英鎊、歐元、日元和瑞郎的交叉匯率。所有貨幣間的匯率變化必須協調一致,否則就可能出現「往返交易」和零風險獲利。
買入即是賣出
每次買入基本貨幣就意味著相應地賣出二級貨幣。同樣,賣出基本貨幣意味著同時買入二級貨幣。 例如,當交易者賣出1 GBP,他同時就買入了1.5545 USD。同樣,當交易者買入1 GBP,他同時賣出了1.5550 USD。
要解釋這種等價關系,我們可以通過轉化GBP/USD匯率,並相應地調換買方出價和賣方要價來得出USD/GBP匯率。
USD/GBP = (1/1.5550) 買方出價; (1/1.5545) 賣方要價 = 0.6431/33
這意味著1USD的買方出價是0.6431 GBP(或 64.31點)而1USD的賣方要價是0.6433 GBP (或 64.33點)。請注意這時美元變成了基本貨幣,差價為2點。
買賣基本
交易單位-lots
如前述,每次外匯交易是以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外匯保證金投資者的基本交易單位稱作「lot」,由10萬單位基本貨幣組成(但一些經紀人可以安排做到以迷你lot交易,以10,000元為交易基本單位)。
購買一個lot的GBP/USD即以1.5852美元兌換1英鎊的價格購買10萬英鎊,計158,520美元。
類似地,賣出一個lot的GBP/USD即以1英鎊兌換1.5847美元的價格賣出10萬英鎊,計158,470美元。
保證金
買入一個單位(lot)GBP/USD的投資者並不需要拿出交易的全部價值,如上個例子中所提到的158,520 USD。買家只要開設一個「保證金」帳戶,便可以達到交易規模。
因為賣出一種貨幣就意味著同時買入另一種貨幣,賣出一單GBP/USD的交易者實際上是買入一定量的美元,所以也必須拿出對應交易價值(158,470 USD)的保證金。
通常保證金要求是交易潛在價值的1%-5%。貨幣幣種取決於投資者的交易經紀人。如果你通過一個美國經紀人交易,那麼你就可能必須開設美元保證金帳戶,即使你是英國居民。
假設你的保證金帳戶是5000美元,而保證金要求是2.5%,你就可以建立價值20萬美元的頭寸。你的頭寸價值會不斷被評估,如果保證金帳戶上的錢低於支持你的開放頭寸所需的最低值,你可能就會被要求向帳戶上加錢。這就是所謂的「保證金通知」。
如果你交易的幣種不是經紀人所接受的幣種,你必須將你的盈虧轉化成可接受的幣種。例如假設你交易的是USD/JPY,你的盈虧將以日元標志。如你的經紀人的本幣是美元,那麼你的盈虧將根據相關的USD/JPY匯率轉化為美元。
做空與做多
當你買入一種貨幣時,你就是對該貨幣「做多」。多倉是以賣方要價建立的。這樣如果你在報盤為1.5847/52時買入一單GBP/USD,那麼你將以1英鎊兌1.5852美元買入10萬英鎊。
當你賣出一種貨幣時,你就是對該貨幣「做空」。空倉是以買方出價建立的,在我們的例子中即1英鎊兌1.5847美元。
因為貨幣交易的對稱性,你在對一種貨幣做多的同時即對另一種貨幣做空。例如,你用10萬英鎊換美元,你就是對英鎊做空而對美元做多。
結算
開放頭寸是指該頭寸有效並正在進行。只要頭寸是開放的,它的價值就會隨市場匯率波動,所有盈虧都會在你的保證金帳戶上反映出來。要關閉倉位,意味著在同一個貨幣對中進行對等交易。例如,如果你已經以賣方要價做多一單GBP/USD,要關閉倉位則以買方出價做空一單GBP/USD。
在你開始和結束交易時都必須通過同一個中介機構來進行,不能在A經紀人處建立一個GBP/USD倉位,而通過B經紀人來關閉倉位。
操作實例
看漲
假設當前GPB/USD的匯率是1.5847/52。
• 你預計英鎊會相對於美元升值,所以你以賣方要價1英鎊兌 1.5852美元買入一單即10萬英鎊。
• 合約價值是100,000 X $1.5852 = $158, 520。經紀人對美元保證金的要求是2.5%,所以你必須保證在你的保證金帳戶上至少存有2.5% X 158,520 USD = 3,963 USD。
• GBP/USD果真升值到1.6000/05,你這時決定通過以買方出價匯率賣出英鎊、買回美元,從而關閉倉位。你的收益如下: 100,000 X (1.6000-1.5852) USD = 1,480 USD, 等於一個點賺了10美元。
• 你的收益率則為1,480/3,963 = 37.35%,這顯示了以保證金帳戶買入的積極作用。
• 如果GBP/USD跌至1.5700/75,你的虧損如下:
100,000 X (1.5852-1.5700) USD = 1,520 USD, 虧損38.35%。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保證金交易可以使你的利潤或虧損率放大。
看跌
你預計英鎊會從GBP/USD = 1.5847/52下跌,所以你決定賣出一單GBP/USD。
• 合約價值為100,000 X 1.5847 USD = 158,470 USD,實際上你賣出了10萬英鎊,買入了158,470 USD。
• 你的經紀人要求的美元保證金是2.5% X 158,470 USD = 3,961.75 USD。
• GBP/USD跌至1.5555/60,那麼你的帳面收益如下:
100,000 X (1.5847-1.5560 USD) = 2,870 USD
• 2,870 USD的帳面收益加入你的保證金帳戶,你現在就有了6,831.75 USD。這樣你就可以開設價值273,270 USD的倉位。
• 但如果GBP/USD開始上漲,當匯率達到1.6000/05時,你的帳面虧損如下:
100,000 X (1.6005-1.5847) USD = 1,580 USD
• 你的保證金帳戶便減少了1,580 USD,降至2,381.75 USD,這下只能支持價值2.381.75 USD/0.025 = 95,270 USD的開放倉位。而你交易所需的金額是:100,000 X 1.6005 USD = 160,050 USD。這樣你的「資金短缺」金額是160,050 USD - 95,270 USD= 64,780. USD。經濟人會向你發出保證金通知,通知你補上2.5% X 64,780 USD = 1,619.50 USD。如果你沒有立刻續上這筆錢,經濟人將清算你的倉位。
• 最後你清倉時的匯率是GBP/USD = 1.5720/25,你的收益如下:
100,000 X (1.5847-1.5725) USD = 1,220 USD
現在你再沒有開放倉位了,你可以將交易帳戶上全部的5,181.75美元以現金提出。或者說這時你有足夠的保證金來支持價值207,270 USD的倉位。
控制風險
外匯交易存在風險,正如我們已看到的,保證金交易可以極大地放大利潤率或虧損率。外匯交易需要時刻警惕,交易者需要犧牲休息或休閑娛樂時間。
以當前匯率立即執行的指令稱作市價單。但交易者可以在一些預定價位設置一些自動指令,從而控制虧損並鞏固戰果。
• 止損單(STOP):這是一種當買方出價或賣方要價抵達預定價位時自動清倉的指令。
如果你持有多倉,可以在當前匯率下方設立止損單。一旦市價跌破止損觸發價位,該指令將被激活,你的多倉會被自動關閉。
如果你持有空倉,那你可以在當前價位上方設置止損單,一旦賣方要價升抵觸發價位,該指令將被激活。
「追蹤止損」是在進入獲利階段時設置的指令。該策略有利於鎖定利潤。在倉位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時,通過提高止損觸發價位,交易者可以保證在市場反轉向下時仍可實現大部分帳面收益。
止損單存在的問題是,在起伏不定的市場中,匯率可能會突破止損觸發價位,從而使得止損指令不可能在精確的止損位執行。
• 獲利指令(TPO): 與止損單相對(也就是限制收益)。TPO意味著一旦當前匯率越過設定極限,倉位將被關閉。對於空倉而言,TPO指令將設在當前匯率下方,多倉則反之。
• 限價單:在當前匯率越過一些預定的極限價位時將激活的買入或賣出指令。
當匯率跌破一個預定的極限價位時,交易者可能會設置「買入」限價單。反之,當匯率高於一個預定極限價位時,交易者可能會設置「賣出」限價單。
限價單(Limit)可以是在一個特定時期內(比如一天或一個月)有效,或者「取消前有效」(GTC)。當日有效限價單在交易日剩下的時間內有效,除非在交易日結束之前被執行。GTC限價單則維持有效至成交,除非帳戶持有人發出指令取消訂單。
• 一指令有效則另一指令取消(OCO): 這是一種在價差兩端設立的止損單和限價單組合(或兩個限價單)。當一個指令被觸發時,另一個指令被終止。
對多倉而言,止損單會設在市場價差的下方,而限價賣出指令會設在市場價差的上方。如果基本貨幣匯率突破限價單極限,則倉位會自動賣出,這時不再需要止損單了,所以止損單會被取消。反之,如果匯率跌至止損單觸發價位,那麼倉位會關閉,這時便不需要限價單了。
對空倉而言,止損單會設在市場價差的上方,而限價單會設在市場價差的下方。如果匯率升至止損觸發價位,那麼倉位會被關閉,限價單則被取消。如果匯率跌至限價單觸發價位,那麼限價指令就被激活,空倉被回購平倉,止損單則被取消。
基於屏幕的現貨交易
外匯交易技術手段已從電話和電傳進化到現代電子經紀人系統(EBS),該系統有綜合的報價、交易和管理功能,可以直通處理(STP)。
通過EBS技術,個人投資者可以從他們所選擇的經紀人處實時接收資料流,並直接進行交易。但私人交易商不在價差很小的銀行間市場交易,在實踐中,經紀人往價差中加點以代替交易傭金。
私人交易者需具備以下條件:
• 具有互聯網接入和快速連接的保證金帳戶經紀人。
• 能同時運行幾個程序的計算機終端。
• 建立並管理倉位以及顯示技術分析工具的專利軟體。
• 有足夠的顯示器來處理市場資料、提交交易指令、顯示技術分析、追蹤開放倉位、管理指令(如止損單、獲利指令TPO、限價單等)以及觀察保證金帳戶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