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8年級下冊物理杠桿知識點與浮力知識點。
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就省幾倍的力。浮力就是,G排等於G浮,(F大於G上浮)(F等於G懸浮)(F小於G下沉)等等還有很多~
Ⅱ 八年級下冊物理題粹第一節杠桿
鐵球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鐵球在水中下沉,V鐵=m/ρ鐵=390克/7.8克/立方厘米=50立方厘米,F1鐵=ρ水gV排=ρ水gV鐵=0.49N。鐵球的密度小於水銀的密度,鐵球在水銀中漂浮,F2鐵=G鐵=mg=3.822N.g取9.8,國際單位制
Ⅲ 初中物理杠桿知識點
【
等臂,費力,省力
】杠桿
【動力,阻力】臂的位置。支點
【動力阻力】大小
Ⅳ 八年級下物理杠桿知識題目
沒有圖呀
Ⅳ 八年級物理-杠桿原理
力臂是0,自然不會對杠桿產生任何作用
這題要明確的就是力臂是什麼
力臂不是力的作用點到支回點的距答離,而是過支點向該力所在直線引垂線,其垂線段的長。根據此題情境,顯然力的作用線過支點時無法畫出垂線段,即力臂是0。
至於力臂是0為什麼不會對杠桿產生任何作用,你可以這樣想(杠桿平衡時的性質總歸知道吧?F1*L1=F2*L2,其中L1和L2都是力臂)假設F1*L1是一個有限的量,但因為F2的作用線過支點導致其力臂趨向與0,那麼若要與F1*L1平衡,則必然要求F2趨向於無窮大(一個方面不夠就要用另一方面彌補嘛),而F2不可能無窮大,所以只要F2還是一個有限的值就不會對杠桿產生任何作用。
這樣說不知是否理解?
Ⅵ 關於初中物理杠桿所有的知識點
杠桿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4、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五、滑輪
1、
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2、
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3、
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Ⅶ 八年級下冊物理問題:杠桿原理相關
第一題我感覺題目好像不完整,「全尺長的」後面應該有個幾分之幾吧?
第二題確實選D。有公式:F1*L1=F2*L2 其中,F表示杠桿的支點以左(或右)部分的施力,而L則是杠桿的支點以左(或右)部分的長度。
根據公式,並運用排除的方法:由選項可知,A、B選項的意思是相同的,所以可以直接來看C、D。那麼,乙圖中可看出,左邊是小和尚,而右邊是老和尚。而為了減輕老和尚的負擔,那麼若水桶向老和尚移動,則支點向他方向移動,L就變小,為了維持平衡,那麼就需要老和尚的施力,也就是F要變大,所以,老和尚這時會顯得更吃力。
所以,不正確的選項應該是D。
Ⅷ 八年級物理杠桿
經過支點朝力的作用線做垂線段。這個垂線段就是力臂。
關於「力的作用線經過支點」什麼意思,力的作用線不能經過支點的。怎麼能作用在支點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