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東盟各國匯率

東盟各國匯率

發布時間:2021-04-16 20:50:07

❶ 東盟和新加坡的經濟對比

新加坡的經濟
一、重要之經濟指針(2000年)

(一)國民生產總值:983億美元
(二)經濟成長率:9.9%
(三)每人平均國民生產毛額:24,486美元
(四)失業率:3.1%
(五)生產力:5.6%
(六)消費者物價指數:1.3%
(七)出口值:1,379億美元
(八)進口值:1,346億美元
(九)工業生產指數:15.2%
(十)外匯存底:803億美元
(十一)美元兌星元年平均匯率:(星元/美元)

二、具體之經濟措施

(一)經濟政策:

經濟發展政策方向為〔三化〕及〔一中心〕,所謂〔三化〕就是經濟國際化、自由化及高科技化;〔一中心〕即指將新加坡發展成環球城市中心。因而採取之經濟措施包括持續爭取外來投資、協助本地企業成為跨國企業、發展服務業以及加強人力資源之投資等。

1990年後期鑒於計算機信息產業迅速升起,電子商業一日千里,新加坡乃於98年大力發展所謂知識型經濟(Knowledge-Based-Economy, KBE),鼓勵人民學習最新科技知識,勇於創業,盼使新加坡經濟早日轉型,掌握另一波產業革命的契機。新加坡政府認為服務業及製造業為帶動新加坡經濟成長之雙引擎(twin engines),故目前其經貿政策重點在提高服務業競爭力及發展高科技產業,以使該國早日轉型為知識型經濟。

吸引並獎勵高科技、低污染、資本密集工業之外來投資。電子與石化為當前主導性之製造業。

(二)2000年之重要經貿措施:

(1)新加坡政府宣布提前在2000年4月1日全面開放新加坡的電信市場

新加坡政府1月份宣布提前在2000年4月1日全面開放該國電信市場,此舉使新加坡原訂於2002年4月1日起全面開放電信市場的目標提早了兩年。該國也同時宣布即日起取消外國公司只能直接或間接持有本地電信公司49%股權的上限。

(2)星元短期內不會國際化,但長期則無法避免此一趨勢

副總理李顯龍於1月份指出,星元國際化是無法避免的,但它不會在短期內發生,讓星元國際化不是黑白分明的問題,而是放寬管制的程度的問題。他重申,新加坡政府不讓星元國際化的政策的要點在於,阻止非居民借貸星元進行跟新加坡經濟無關的活動,這類活動可導致有大筆星元在海外,進而影響該國匯率管理機制的有效運作。

(3)新加坡公布「信息通信科技廿一」總藍圖的簡略大綱

新加坡信息通信發展管理局於2000年1月11日公布「信息通信科技廿一」總藍圖的簡略大綱。該總藍圖的目標是將星國信息通信科技業發展成為促進經濟的主要平台,以及使新加坡與世界主要商業、金融和信息通信科技樞紐聯系,並且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信息通信科技樞紐。根據該大綱,星國將從九大方面,發展信息通信科技作為另一個主要的成長領域,同時協助各領域的企業在網際網路經濟提升競爭力,以及培養一個信息通信科技普及的社會方式。

(4)新加坡政府公布「中小型企業廿一」10年發展計畫

新加坡政府近日公布「中小型企業廿一」10年發展計畫,以確保該國十多萬家中小型企業能更具活力和經得起知識經濟的考驗。此一由新加坡生產力與標准局、政府機構及私人企業等共同擬定的10年發展計畫希望能達到三大目標:

培養一批高成長的創新中小企業,以便到時年營業額超過一千萬星元的本地中小型企業數目從二千家增加到六千家。

發展具有高生產力的中小企業,通過重組、復興及提升來加強本地服務行業的中小型企業的生產力,使零售業的中小企業的生產力能夠提高一倍,每名工人所能帶來的增值可以從2萬8千星元提高到5萬6千星元。

創造一個具有知識基礎、親商的環境,以在10年內使到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交易的中小型企業數目從8千家增加到3萬2千家。

(5)新加坡發表2000年新財政年度預算草案

新加坡財政部長胡賜道於2月25日發表新財政年度預算案,其有關財經方面的預算政策要點包括:

星國自2001估稅年起,將公司稅由26%調降至25.5%,以保持具競爭力的稅制。隨著經濟明顯復甦,1999年為協助商家而給予10%的公司稅回扣措施將取消。

在房地產市場仍舊疲弱情況下,房地產稅回扣延長至2001年6月30日,惟繳稅扣稅額由現行的55%下調至25%。
印花稅優惠范圍將配合企業重組與合並而擴大適用。
修改稅務優惠,任何在新加坡進行的製造業或非製造業領域的發明或創新,其專利收費均可享有90%的稅務優待。
計畫於今年6月30日撤銷股票交易印花稅,以增進新加坡股票交易所的競爭能力。

(6)新加坡政府發出66張電信新執照以配合開放市場政策

新加坡交通及信息科技部於3月29日發出66張電信新執照以配合開放市場政策。在獲頒發經營執照的新公司中,有5家系獲頒設施經營者執照,將在星國建立設施以提供服務;有24家獲頒服務經營者(個別)執照,需要租用國際電信網路以提供服務;有29家獲頒服務經營者(組別)執照,需要租用公共電話網路以提供服務。另外,現有的業者當中也有8家公司申請擴大業務范圍。

(7)貿易發展局將出資協助後勤業推行電子商務

新加坡貿易發展局與信息通信管理局等多個政府機構合作推行「信息科技行動計畫」(IT Action Plan),將在未來3年裡出資2千萬星元,協助新加坡後勤業推行電子商務。「信息科技行動計畫」是特別為本地從事後勤業務的公司所設計,它將是一個跨行業的電子商務平台,在綜合公司的內部管理和聯系的同時,也能與國際網路掛鉤。

(8)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全面開放保險業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3月17日宣布自即日起全面開放保險業,同時撤消外國投資者在本地保險公司不能持有超過49%股權的限制,並鼓勵該國保險公司相互合並或與其它金融機構結盟。此外,金融管理局計劃推出一系列措施,提升保險公司的企業監管和營業行為水準,以保障保戶的利益。金融管理局指出,開放保險業的目的在於促進市場的現代化和效率,為新加坡人提供更多種類、更有價值的保險產品與服務,並且加強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9)電力經銷市場15個月內開放

貿工部長楊榮文3月份宣布,為讓新加坡的能源業有正確的競爭結構,星政府將在電力經銷市場全面引進競爭。為了製造公平競爭的經銷市場,新加坡政府將從2000年4月1日開始,讓新加坡能源公司把它旗下經營電力業務的能源供應公司移交給淡馬錫控股公司,此舉可將具有自然壟斷市場能力的電力輸送業務與電力經銷業務分開。星政府也將在15個月內落實電力市場大改革,除了發電廠之外,也將全面開放電力經銷市場,使用戶能有多家電力供貨商可以選擇,直接降低電費,以協助維持新加坡的成本競爭力。

(10)新加坡本地銀行3年內須脫售非金融業務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於6月21日宣布本地銀行集團應在未來3年內重組,分隔金融業務與非金融業務,並解除兩者之間的交叉持股情形。這意味本地銀行必須在這期限內將所有的金融活動集中到銀行名下,或另設一家金融控股公司管理金融業務,並脫售旗下的非金融業務及資產,包括房地產和在非金融機構所持的股權。此政策的目的旨在降低銀行受非金融業務影響的風險,加強市場紀律及透明度,並確保銀行管理層全神貫注在核心的銀行業務,提高國際上競爭力。

(11)星國政府宣布發展成為全球電子商務中樞的6個戰略

交通及信息科技部8月1日宣布該國已著手在6個戰略方向努力,以發展成為一個電子商務普及、互聯網人才濟濟的新經濟體及全球電子商務中樞。該6項戰略包括:

全面開放電信業,為電子商務奠定活力強勁的基礎。
協助企業界投入電子商務活動,未來將在貿易與交易業、製造與物流業、金融與銀行業等幾個領域發展電子社區。
促進消費者的需求,星國政府將從消費者對上網購物的信心著手,一方面教育消費者,一方面教育商家,同時檢討個人隱私和保安政策。

發展新加坡成為環球聯網之都,該國將協助新加坡公司到本區域發展電子業務。
同時繼續吸引世界級的電子商務公司在星國設立網路中樞。 吸引頂尖人才。
提倡電子生活方式。

(12)新加坡將管制網際網路上的證券業活動

新加坡副總理李顯龍於9月份宣布,該國政府將就網際網路上的證券業活動發布指導原則,在網際網路上提供投資意見都必須獲得金融管理局的執照,外國網站也不例外。網頁如果純粹只是轉載投資機構的研究報告,或只是與其它網站連接,則無須領取執照,不過,這些連接的網站本身必須領有執照。基本上,金管局將研究網頁的內容及性質,決定是否需要管制。

(13)星政府再撥70億星元作為未來5年發展科技費用

新加坡貿工部10月份宣布,該國將撥款70億星元作為未來5年(2001~2005年)國家科技計劃的發展費用,這使該國對這項科技計劃的撥款總額達到130億星元。這次的撥款比上兩個5年計劃的20億星元(1991~1995年)及40億星元(1996~2000年)增加許多,顯示了星政府對發展科技的堅定承諾。

三、風險評估及競爭力排名

依瑞士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usiness Environment Risk Intelligence,
簡稱BERI)於2000年3月出版之各國「投資利潤機會評估」報告中指出,在全球50個列入評等國家中新加坡列為第2名。屬於低風險區。

BERI之各國投資利潤機會評比之評分標的,系依據列入評等國家之營運風險指針(Operation Risk Index, ORI)、政治風險指針(Political Risk Index, PRI)及外匯支付能力指針(Remittance and Repatriation Factor, R Factor)三項副指針各別評分,加權評分後,另計算出投資利潤機會評比。

根據瑞士洛桑(Lausanne)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nstitute, 簡稱IMD)於2000年4月「世界經濟競爭力報告」(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Report)中指出,新加坡經濟競爭力連續5年世界排名第2。

IMD評估標的系以國內經濟實力、國際化程度、政府效能、金融績效、基礎建設、企業管理、科技實力第八大項目(總共包括220項細指針,其中統計指針136項,調查指針84項)作為評估各國經濟競爭力依據。

依據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於2000年9月出版之「世界經濟競爭力」(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0)年度報告中指出,在全球53個列入評等國家中,新加坡名列第二。

WEF對經濟競爭力之定義為一國達到永續高經濟成長率之能力,以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作為評估之代表指針。該報告系以經濟開放程度、政府效能、金融實力、基礎建設、科技實力、企業管理、人力素質、政經社會制度等八大指針,作為評估各國競爭力之依據。

東盟經濟

剛剛過去的2006年是東盟經濟增長較快的一年。據亞洲銀行估計,2006年東盟GDP增長速度為5.4%,略低於上年的5.5%。增長主要得益於全球IT及其他高科技產品需求的增加、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和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

那麼,2007年東盟經濟的表現將會如何?綜合影響東盟經濟的內外因素,筆者認為2007年東盟經濟仍將保持2006年的增長勢頭,但增長速度可能略微減緩。

首先,從影響東盟經濟的外部因素來看:

2007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速度可能有所減緩,但衰退的可能性很小;美國經濟可能實現軟著陸;國際貿易雖然受多哈談判終止等因素影響,增速可能減緩,但仍可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國際金融市場雖然面臨不可預測的變數,尤其是全球經濟失衡狀態下的潛在風險,但是爆發嚴重金融危機的幾率不大;石油價格巨幅上升的可能性也不大,雖然不排除突發事件引起油價暴漲的可能;同時,東亞經濟可能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特別是中國經濟可能會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長。

因此,綜合來看,盡管存在美國經濟硬著陸、全球宏觀經濟不平衡加劇、油價高位震盪、中國經濟硬著陸等風險,2007年外部因素對東盟經濟的發展還是偏向有利的一面。

其次,從東盟內部因素來看:

需求方面,2007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減速可能會使支撐東盟經濟增長的出口需求有所下降,但一些東盟國家出現了內需復甦的跡象;投資方面,東盟有些國家投資環境在逐步改善,有些國家政局動盪的影響逐步減退,2007年私人投資可能會有所復甦。

更重要的是,目前東盟國家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尚有刺激內需和投資的政策空間。

東盟地區自2004年中以來一直奉行偏緊的貨幣政策,鑒於目前通脹壓力穩定並有下降的趨勢,該地區的央行可以保持利率穩定並有下調的空間。如果石油價格保持穩中有降,東盟石油進口國的財政壓力減輕,政府財政政策也將有更大的作為餘地。

再次,從東盟一些主要經濟體的內部情況來看:

2006年,印尼政府陸續頒布了基礎設施一攬子政策、投資環境一攬子政策以及金融部門改革一攬子政策,這些政策的逐步到位將進一步改善印尼的投資環境,刺激國內私人投資。

同時,2007年公共部門投資預計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亞行預計2007年印尼的GDP增長速度為6.0%,高於2006年的5.4%。

菲律賓2006年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如果這一趨勢得以延續,將有助於2007年投資信心的恢復。消費方面,佔GDP 11%~12%的海外匯款將繼續支撐著菲律賓的私人消費。預計2007年菲律賓經濟增長和上年持平。

2006年,泰國經濟受到政治動盪、高油價、高利率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由於2007財年預算案的通過被耽擱,政府一些大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被擱置,2007年的政府支出和投資會受到一定影響。過渡政府成立後,政治上的不確定性減少,私人投資可能有所反彈。

馬來西亞則受到美國經濟增長減速和全球電子產品需求減少的影響較大。美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出口市場,電子產品的出口佔到馬來西亞出口的50%以上,因此2007年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速度會相應下降。由於目前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較小,政府可以增加投資刺激經濟。

東盟國家中新加坡經濟開放程度最高,也最容易受到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美國經濟軟著陸和IT市場需求的下降會對新加坡經濟造成很大的影響。盡管從內部來看,實際工資的增長以及資產價格的上漲都有利於內需的擴大,新加坡經濟2007年還是難以達到2006年的水平。

東盟經濟與中國具有較高的相關性。2006年,東盟是中國第四位進口來源地,同時東盟還是中國第五大出口目的地。隨著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中國對東盟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相比之下,東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相對要小些。

按照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進程,2007年中國和東盟貨物貿易的平均關稅將下降到6.6%,這將有力地促進雙邊貿易的增長。受到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減緩的影響,中國-東盟雙邊貿易在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增幅可能會有所回落。但近年來,中國與東盟間的服務貿易發展迅速。2007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框架下的《服務貿易協定》即將簽署,這對雙邊服務貿易的增長是很大的推動。

❷ 請問東盟十國的錢幣最新匯率是多少

1.0 CNY = 0.204044 BND 汶萊元
1.0 CNY = 1321.47 IDR 印尼盾
1.0 CNY = 0.471734 MYR 馬來西亞林吉特
1.0 CNY = 0.204044 SGD 新加坡幣
1.0 CNY = 4.73858 THB 泰國銖
1.0 CNY = 614.56 KHR 柬埔寨利爾斯
1.0 CNY = 2,791.2 VND 越南盾
1.0 CNY = 1,232.8 LAK 寮國基普
1.0 CNY = 0.9537 MMK 緬甸元
1.0 CNY = 6.555 菲律賓比索

❸ (2/3)品出口到東盟國家N國的關稅率為5%本外幣間的匯率為1:8.2010年該商品實行零關稅,中國生產M商品的勞...

問題不清楚?

❹ 按照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協議,成員國90%的貿易商品實行零關稅。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幣元的M商品出口

首先這件商品的售價是人民幣10,按照人民幣兌外幣為1:8的兌換率等於80外幣,加上5%的關稅所以0關稅前是84外幣,所以A等於直接排除掉,然後生產率的提高產生的是價格的跌價而不是漲價,所以D也可以排除。那麼現在就剩B跟C兩個選擇,而既然生產率的提高導致了商品掉價那麼剩下的選擇就只有選C,因為80外幣是沒掉價沒關稅前的價格;所以我的選擇是C;84,64

❺ 我感覺東盟市場還是很有前景的你們說呢

中國與東盟關系密切發展的需要
中國與東盟國家有著建自貿區的良好基礎。 一是,山水相連,息息相關,相互間有著悠久的傳統友誼和相似的歷史遭遇。 二是,資源稟賦各具優勢,產業結構各有特點,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 三是,在國際社會事務方面有著廣泛的共同語言和共同利益,對經濟發展有穩定和增長的共同願望。 四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積極改善和發展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友好關系,相互間政治關系、經濟關系不斷有新的發展,尤其是自1991年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夥伴關系以來,相互間合作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為此,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中國與東盟國家及時做出了正確的戰略決策:積極發展和密切相互間的經貿合作,建立自貿區。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促使
1997年,東南亞遭受金融危機後,中國對受危機打擊的東盟各國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中國政府頂住巨大的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確保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幫助東盟國家最終克服了金融危機。中國在危機中表現出的負責任鄰國的風范贏得東盟各國的普遍好評,與中國的關系迅速改善和發展。 經歷金融危機後,東盟更加明確了地區需要加快經濟一體化,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來防止危機的再次發生和沖擊,中國是一個可以信賴的合作夥伴,因而選擇和中國建立區域經濟合作機制,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為必然而積極的選擇

❻ MOTNGHINDONG是那個國家的錢

是越南的,越南盾。

越南盾(越南語:đồng, 漢字:銅),越南的貨幣單位。用「₫」記號表示。補助單位有 hào 和 xu,1盾=10 hào=100 xu, 由於面值過小,很少使用。通常置於國名後來表示貨幣單位。

一些海外越南人,如美籍越南人稱「盾」為「VND」。( đồng Việt Nam, 漢字:銅越南,「越南盾」為翻譯。)

越南語的「đồng」的本意是銅、青銅,對應的漢字為:「銅」,「盾」為現代漢語的音譯。

成為法國殖民地以前,銅制貨幣為主要流通貨幣、通貨單位的名稱就從這時產生了。越南為法國殖民地時,通貨為法屬印度支那元(東方匯理銀行發行,票面上有"piastre"及「元」兩個字)。

越南人稱其為「盾」(đồng,漢字:銅),也有少部分人稱其為「鉑」(bạc,漢字:鉑。銀的意思)。越南獨立後,南北越南兩國各獨立發行貨幣,都稱為「盾」。越南統一後至今,仍採用「盾」 這一名稱。

(6)東盟各國匯率擴展閱讀

世界部分國家的貨幣名稱:

1、中國

中文:人民幣元,英文:RenminbiYuan,貨幣符號:RMB¥

(1)中國香港

中文:港元,英文:HongKongDollars, 貨幣符號:HKD

(2)中國澳門

中文:澳門元 英文:MacaoPataca,貨幣符號:MOP

2、朝鮮

中文:圓 英文:KoreanWon,貨幣符號:KPW

3、越南

中文:越南盾 英文:VietnameseDong,貨幣符號:VND

4、韓國

中文:圓 英文:Won,貨幣符號:KRW

5、日本

中文:日圓 英文:JapaneseYen,貨幣符號:JPY

6、柬埔寨

中文:瑞爾 英文:CamboddianRiel,貨幣符號:KHR

7、菲律賓

中文:菲律賓比索 英文:PhilippinePeso,貨幣符號:PHP

8、馬來西亞

中文:林吉特 英文:MalaysianDollar,貨幣符號:MYR

9、新加坡

中文:新加坡元 英文:SsingaporeDollar,貨幣符號:SGD

10、泰國

中文:泰銖 英文:ThaiBaht(ThaiTical),貨幣符號:THP

11、緬甸

中文:緬元 英文:BurmeseKyat,貨幣符號:BUK

12、馬爾地夫

中文:馬爾地夫盧比 英文:MaldivesRupee ,貨幣符號:MVR

13、印度尼西亞

中文:盾 英文:IndonesianRupiah,貨幣符號:IDR

14、巴基斯坦

中文:巴基斯坦盧比 英文:PakistanPupee,貨幣符號:PRK

15、印度

中文:盧比 英文:IndianRupee,貨幣符號:INR

❼ 在中國不能兌換的東盟國家貨幣是

截止2011年是10個東盟國家,汶萊(1984年)、柬埔寨(1999年)、印度尼西亞、寮國(1997年)、馬來西亞、緬甸(1997年)、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1995年)。

其中,除菲律賓比索,新加坡元,泰國銖三種外,均不能自由兌換。

❽ 東盟哪個國家與我國不能自由兌換貨幣

人民幣目前不屬於自由兌換貨幣。

❾ 東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標志是什麼

A 東盟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APEC)成立之初是一個區域性經濟論壇和磋商機構,是亞太區內各地區之間促進經濟成長、合作、貿易、投資的論壇,始設於1989年,現有21個成員經濟體。亞太經合組織是經濟合作的論壇平台,其運作是通過非約束性的承諾與成員的自願,強調開放對話及平等尊重各成員意見,不同於其他經由條約確立的政府間組織。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到2011年,已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論壇,也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

亞太經合組織採取自主自願、協商一致的合作原則,所作決定必須經各成員一致同意認可。亞太經合組織的組織機構包括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部長級會議、高官會、委員會和專題工作組等。其中,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亞太經合組織最高級別的會議。

亞太經合組織總人口達26億,約佔世界人口的40%;國內生產總值之和超過19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的56%;貿易額約佔世界總量的48%。這一組織在全球經濟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亞太經合組織在推動區域和全球范圍的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開展經濟技術合作方面不斷取得進展,為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和共同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東盟各國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晶豐明源股東信息 瀏覽:673
金融服務許可 瀏覽:878
美圈控股集團董事長 瀏覽:460
創始股份截止 瀏覽:162
外匯論文 瀏覽:412
車貸金融公司顯示風控 瀏覽:434
珠海銀隆股東 瀏覽:179
比亞迪金融有限公司怎麼樣啊 瀏覽:8
2016年7月港元匯率 瀏覽:184
小米貸款人工認證不過 瀏覽:436
寧波銀行嘉興分行理財好嗎 瀏覽:83
支付寶穩健型理財產品是什麼 瀏覽:553
廣州騰信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521
公司增加註冊資本股東 瀏覽:79
恆升集團董事長是誰 瀏覽:118
上海發貴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38
河南農信貸款 瀏覽:936
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合作 瀏覽:576
銀行理財基金到期怎樣贖回 瀏覽:928
法蘭克福外匯交易市場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