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杠桿的支點為什麼要在中間
目的是:消除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此時,支點與重心重合或與重心豎直在一條直線上。杠桿自重的力臂為0。
B. 杠桿傾斜平衡時的重心
你說的這種情況,杠桿的重心肯定是位於支點的下方的.
如果杠桿的支點與重心是重合的,則杠桿在任何位置都會保持平衡.就像你說的,F1*L1始終和F2*L2保持相等.應該指出,L1、L2是垂直距離,即支點到力作用線的垂線的長度.在水平的時候,垂直距離是和杠桿長度相等的,傾斜後就變短了.但在重心與支點重合的杠桿中,傾斜後L1、L2減小量是一樣的,所以仍可以保證F1*L1=F2*L2,使杠桿平衡.
如果杠桿的重心位於支點的下方,在杠桿水平時F1*L1=F2*L2,杠桿平衡.再傾斜杠桿,根據幾何上的推算,L1、L2減小的不一樣,就是一邊的F*L變大,使杠桿自動回到原來平衡位置.這種杠桿是穩定的,受到微小擾動後會自動回到平衡位置,所以生活中很多杠桿都採取這種,比如天平,桿秤(支點是提著的),等.
如果杠桿的重心位於支點的上方,在杠桿水平時F1*L1=F2*L2,杠桿平衡,在傾斜時,L1、L2減小的也不一樣,就是一邊的F*L變大,但這時的結果和上面的不一樣,這會使杠桿更加偏離平衡位置.所以這種杠桿只要由一個小的擾動就會失去平衡.
上述三種情況可以用掛相框的例子幫助理我們在牆上釘一顆釘子,假如吧相框掛上,這是支點(釘子)在相框重心的上方,相框是穩定的,推一下它,擺動幾下後又回到了原來位置;假如我們把相框小心放在釘子上,這是支點就在重心的下方了,不穩定,推一下它就會歪向一邊,掉到地上;在假如,我們直接把釘子釘在相框的中心位置,一塊訂到牆上,則相框就能停在任何位置,倒著也行,斜著也行.
所以,你說的那個杠桿肯定是重心在支點的下方,才會穩定.
你明白了嗎
C. 在杠桿支在支架上時,讓杠桿的重心在支點位置,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
避免了重力對實驗的影響,即重力的力臂為0
D. 實驗中杠桿的支點設在重心處,
目的是為了使杠桿的_重力___對杠桿平衡不產生影響,這時杠桿重力的力臂為_0__
E. 物理問題
你說的這種情況,杠桿的重心肯定是位於支點的下方的。
如果杠桿的支點與重心是重合的,則杠桿在任何位置都會保持平衡。就像你說的,F1*L1始終和F2*L2保持相等。應該指出,L1、L2是垂直距離,即支點到力作用線的垂線的長度。在水平的時候,垂直距離是和杠桿長度相等的,傾斜後就變短了。但在重心與支點重合的杠桿中,傾斜後L1、L2減小量是一樣的,所以仍可以保證F1*L1=F2*L2,使杠桿平衡。
如果杠桿的重心位於支點的下方,在杠桿水平時F1*L1=F2*L2,杠桿平衡。再傾斜杠桿,根據幾何上的推算,L1、L2減小的不一樣,就是一邊的F*L變大,使杠桿自動回到原來平衡位置。這種杠桿是穩定的,受到微小擾動後會自動回到平衡位置,所以生活中很多杠桿都採取這種,比如天平,桿秤(支點是提著的),等。
如果杠桿的重心位於支點的上方,在杠桿水平時F1*L1=F2*L2,杠桿平衡,在傾斜時,L1、L2減小的也不一樣,就是一邊的F*L變大,但這時的結果和上面的不一樣,這會使杠桿更加偏離平衡位置。所以這種杠桿只要由一個小的擾動就會失去平衡。
上述三種情況可以用掛相框的例子幫助理解:我們在牆上釘一顆釘子,假如吧相框掛上,這是支點(釘子)在相框重心的上方,相框是穩定的,推一下它,擺動幾下後又回到了原來位置;假如我們把相框小心放在釘子上,這是支點就在重心的下方了,不穩定,推一下它就會歪向一邊,掉到地上;在假如,我們直接把釘子釘在相框的中心位置,一塊訂到牆上,則相框就能停在任何位置,倒著也行,斜著也行。
所以,你說的那個杠桿肯定是重心在支點的下方,才會穩定。
你明白了嗎
F. 杠桿在水平面上傾斜的時候,為什麼支點兩邊的重力不相等
出現傾斜說明支點兩邊的受力不一樣。一邊大,另一邊小(前提是受力點到支點距離相等)。類似蹺蹺板。
G. 杠桿平衡時,整體重心在支點上。那杠桿不平衡時整體重心在哪
杠桿不平衡時整體重心在哪由具體問題分析,
此時整體重心會產生力矩。
H. 當一個杠桿平衡時,支點是重心嗎
重心在沿支點的垂直線上,否則會產生轉動力矩。
不一定在支點處,可以想像起重機的模型,顯然重心在支點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