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是利好嗎為什麼
應該是利好,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釋放了銀行的大量資金,這樣銀行就可以多拿出錢來去對企業發放貸款,企業有了貸款當然對生產有利,企業賺錢了那麼股價就會上漲!這是政府和股民都所期望的理想狀態,也是理論狀態!
『貳』 存款准備金率提高了是什麼意思
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准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創造信用、擴大信用規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息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
比如,如果存款准備金率為7%,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7萬元的存款准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3萬元,倘若將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到7.5%,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2.5萬元。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對個人存儲沒影響。
(2)存款准備金率降低算不算加杠桿擴展閱讀:
2019年9月16日下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在此之外,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准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准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的法定準備金率為6%,是金融機構中最低的,已處於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這三類金融機構。
此次降准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還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以降低貸款實際利率。
定向降準是完善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准備金率的「三檔兩優」政策框架的重要舉措,有利於促進服務基層的城市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這些都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叄』 銀行存款准備金率的上調屬於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
第一個問題:
解答:銀行存款准備金率的上調屬於貨幣政策
原因: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其中的一個手段就是調整銀行存款准備金率
第二個問題:
存款准備金率的上調屬於國家積極的調控
原因:銀行准備金率的上調意味著提高了商業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存放的資金份額,相應的商業銀行自身可用於放貸的資金就減少了。所以社會上可用於投資的資金也就相應減少,減少社會投資熱度
對經濟的影響:
其作用機制可以描述為:擴大(減少)貨幣供應量→下調(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增加(減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和全社會投資規模擴大(縮小)→貨幣供給乘數擴大(減少)→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減少)→市場利率降低(提高)→投資、消費支出增加(減少)→促進(抑制)經濟增長
具體影響:
1、收迴流動性,消除物價上漲的貨幣因素,控制通貨膨脹
2、控制信貸規模,將信貸結構的調整與國家的產業調整和升級結合起來
3、提高商業銀行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優化資產結構
4、加大企業貸款難度,增長企業貸款成本
『肆』 存款准備金率下調是什麼意思對老百姓有什麼影響
存款准備金率下調,直接的影響是市場上的資金量立即增加了。按目前的數據,存款准備金率下調每降低一個百分點,就會釋放出大約一萬億元的貨幣參與流通,企業融資就更容易。
存款准備金率下調,意味著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開始傾向刺激經濟、採取寬松貨幣政策的信號發出了。
(4)存款准備金率降低算不算加杠桿擴展閱讀:
深層次引導百姓理財行為:
「由於流動性過剩等諸多矛盾的存在,中國經濟中已存在資產價格增長過高,股票市場火熱,物價上漲存在壓力等現象,央行出台的組合政策能有效緩解這些矛盾問題,也能深層次地引導百姓理財行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說。
中國股市已經持續一年多的上漲,上證綜合指數屢次創新高,百姓買股票、基金的熱情空前高漲。央行2017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數據顯示,前3個月投資股票開戶數新增871萬戶,是2006年全年新增數的1.7倍。而購買基金的投資者也導致銀行排隊現象進一步加劇。
不過,在股市火熱的情況下,投資風險尤其值得注意。而國內股市的火熱,「賺錢財富效應」也在加劇著市場的流動性。
『伍』 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是什麼政策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會增加銀行可貸資金,使貨幣供應增加,是一種松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調控中介指標進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西方國家中央銀行多年來採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備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這三大傳統的政策工具有時也稱為「三大法寶」,主要用於調節貨幣總量。
法定存款准備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繳中央銀行作為准備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備率調整的幅度很小,也會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巨大波動; ② 其他貨幣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備金為基礎; ③ 即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由於種種原因持有超額准備金,法定存款准備金的調整也會產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備金維持不變,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備率調整的效果比較強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傾向; ② 存款准備金對各種類別的金融機構和不同種類的存款的影響不一致,因而貨幣政策的效果可能因這些復雜情況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陸』 存款准備金率下調是個什麼意思
存款准備金,也稱為法定存款准備金或存儲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率下調,就是降低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
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這個比例越高,執行的緊縮政策力度越大。
打比方說,如果存款准備金率為7%,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7萬元的存款准備金,用於發放貸款的資金為93萬元,倘若將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到7.5%,那麼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2.5萬元,相反,便會增加可貸資金。
在存款准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發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准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備金制度有利於保證金融機構對客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展,存款准備金逐步演變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當中央銀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時,金融機構可用於貸款的資金增加,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也相應增加;反之,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將相應減少。
一般地,存款准備金率上升,利率會有上升壓力,這是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的信號。存款准備金率是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對最終客戶的影響是間接的;利率是針對最終客戶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響是直接的。
簡單的說,存款准備金率對社會的貸款總量和貨幣供應量有影響。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相應的減少了貨幣供應量,利率就會有上升,這樣人們的CPI指數就會下降,最終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貨膨脹率。
『柒』 銀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那麼對企業的影響是什麼,對財務杠桿有什麼影響
銀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意味著商業銀行存放到中央銀行的錢多了,能夠放貸的資金減少了。對於企業而言,向銀行融資的難度會增大。此時,銀行也會加大對客戶資質的審查以及催繳將要到期的貸款。財務杠桿是指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財務杠桿系數(DFL)= 息稅前利潤EBIT/(息稅前利潤EBIT—利息)。存款准備金率提高會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即增加利息支出,根據上述公式會則加重企業債務,財務杠桿系數變大,企業的財務風險隨之加大。
如果是論文的話,首先要對存款准備金率以及財務杠桿進行解釋,然後列舉有關兩者關系的文獻研究,其次要做實證的分析研究,如果能建立模型的話更好,這要看你寫的是何種類型的論文了!
『捌』 存款准備金率降低1個百分點是什麼意思
就是下調各商業銀行在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准備金的比率1%。
存款准備金,也稱為法定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可以影響金融機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存款准備金率是中央銀行調控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三大法寶」之一。
比如,如果現階段,中央銀行要求存款准備金率為10%,那麼在各商業銀行吸收的各項存款中,要拿出10%繳存中央銀行。如果各商業銀行吸收100萬元的公眾存款,要將其中的10萬元劃繳中國人民銀行。
中央銀行可以根據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市場貨幣供求狀況,可以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的大小。市場銀根偏緊,需要刺激經濟發展時,就下調存款准備金率,這樣商業銀行繳存的准備金就下降,可以發放貸款的資金就增加。還以上例為例,假如中央銀行將存款准備金率下調一個百分點,就是由10%下調為9%,商業銀行同樣吸收100萬元的公眾存款,繳存中央銀行的存款下降為9萬元,可以發放貸款的金額同時可以增加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