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在學生實驗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步驟5中沿不同方向拉測力計

在學生實驗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步驟5中沿不同方向拉測力計

發布時間:2021-04-18 08:21:14

1. 2 單選題00:20小剛利用圖示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在杠桿兩側掛上不同個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是在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動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豎直向下的條件下得出的,此時的力臂正是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為得出普遍結論,應改變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於支點到力作用點的距離,多做幾次實驗,得出實驗結論,故正確的實驗操作應該是B、去掉一側鉤碼,換用彈簧測力計在A點斜向上拉.
故選B.

2.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每個鉤碼重0.5N):(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圖甲的位置,那麼應該將


(1)杠桿重心左移,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致)向左調節,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可忽略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如圖乙所示,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進行的操作是調節鉤碼的位置;
(2)一個鉤碼的重是0.5N,設杠桿一個小格是L,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1.5N×2L=FB×3L,∴FA=1N,即在A處掛2個鉤碼.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1N×3L=FC×4L,∴FB=0.75N.
如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減小,動力要增大,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才能使杠桿仍然水平平衡.
故答案為:(1)左;調節鉤碼的位置;(2)2;0.75;變大;動力臂減小.

3. 小華、小明兩位同學通過實驗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所用實驗器材有杠桿、彈簧測力計、鉤碼和支架等.他們分

(1)因為力和力臂是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不同的物理量是不能相加的;
(2)根據題中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動力×動力臂的乘積都等於阻力×阻力臂的乘積,所以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
(3)若在A點將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動杠桿且滿足F1l1=F2l2則可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A點將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動杠桿,由於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作用效果相同,就不滿足F1l1=F2l2,杠桿將不能平衡.

答案為:(1)錯誤,兩個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2)F1l1=F2l2;(3)能;使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作用在A點,並滿足F1l1=F2l2;或:不能;當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作用在A點時,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作用效果相同.

4. 11.如圖所示,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在a

(1)設杠桿上一個小格的長度為L,
根據杠杠的平衡條件可得:4×0.5N×4L=F×8L,
解得F=1N;
(2)當彈簧測力計在B處豎直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與杠桿垂直,動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拉力的方向不再與杠桿垂直,動力臂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
故答案為:1:變大.

5. 學生必做實驗.⑴某同學做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①實驗中,在杠桿上的A點掛四個重均為0.5N的鉤碼,用調

(1)①1;變大;②力臂見下圖;

6. 跪求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具體步驟。先後順序分好

探究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含支架)、鉤碼盒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
A

探究假設
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
設計
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
B
,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不同鉤碼,(假設左端砝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再選擇適當的阻力F2,然後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步驟4.改變動力F1的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記錄表。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和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表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數據記錄
實驗數據記錄表如下:
動力F1
(N)
動力臂l1
(cm)
動力×動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論證
根據實驗記錄數據,探究結論是:
D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的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每空1分)
A

B

C

D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麼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在探究報告中,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進?1)A、B、C
B、螺母
C、0.1
D、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於在杠桿上測量力臂(讀取力臂)(3)記錄數據只有一組,應多測多記幾組數據

7. 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以杠桿中點為支點.(1)在調節杠桿平衡時,小明發現杠桿右端低左端

(1)右端低左端高,應將平衡螺母向較高的一端調節,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只有一次實驗總結實驗結論是不合理的,一次實驗很具有偶然性,要多進行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
(3)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第一種實驗方案更方便,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力臂;因為第一方案的動力臂要大於第二種方案的動力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F1<F2
(4)杠桿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都叫杠桿平衡,所以小海的說法是對的;
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在小紅的實驗方案中,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而小海實驗方案中的力臂不便於測量,所以,小紅的實驗方案好.
(5)圖丙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產生了影響,導致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
(6)步驟一: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當直尺平放在刀口(支點)上,平衡後,此處為重心;
步驟二:由於原來處於平衡,將質量為M1的物體掛在刻度尺左邊某一位置,則杠桿會左端下降,
所以根據F1L1與F2L2可知:在F1、L2不變的條件下,需要增加L2,L1減小,即向右移動刻度尺.
步驟三: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G1L1=G×L2
即M1gL1=mgL2
所以直尺的質量m=

M1L1
L2

故答案為:(1)A;(2)僅憑一次實驗的數據得出的結論具有偶然性;(3)一;便於直接讀出力臂;<(4)對;便於直接讀出力臂;(5)杠桿的自重影響了杠桿平衡條件的探究;(6)重心;右;ML1/L2

8. 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實驗中,為了便於直接從杠桿上讀出______的數值,圖中拉力的方向為______(選填

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豎直作用在杠桿上時,力臂在杠桿上,便於讀出力臂數值,所以彈簧測力計要沿OA方向拉動杠桿.
故答案為:力臂;OA;水平.

9. 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

(1)由題意知,杠桿右端下沉,左端較高,所以平衡螺母應向左移動,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便於測量力臂;
(2)小明只通過一組數據便得出結論,並不符合實驗結論得出的要求,這樣的結果具有偶然性,不具普遍性;
(3)由於支點不在中點時,杠桿還受自身重力的影響,所以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
(4)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與杠桿垂直,動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若改變拉力的方向,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比較拉力的大小,即可證明小民和小華的觀點是否正確.
故答案為:(1)左;杠桿在水平位置;力臂;(2)不合理;只測一組數據,結論具有偶然性;(3)受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4)結論不正確;改變拉力的方向,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比較拉力的大小,即可證明小民和小華的觀點是否正確.

與在學生實驗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步驟5中沿不同方向拉測力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富成集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348
43號文後土地儲備融資 瀏覽:529
融資擔保公司屬於金融服務業嗎 瀏覽:852
山東中泰證券集團 瀏覽:179
天獅集團自費去法國 瀏覽:738
海通證券吳中路 瀏覽:85
期貨數學模型演算法 瀏覽:999
股東會公司權力機構 瀏覽:227
完成c輪融資5家p2p 瀏覽:879
外管局為什麼限制外匯保證金業務 瀏覽:872
定期投資理財可以賺到錢嗎 瀏覽:584
湖南住房公積金貸款政策 瀏覽:392
支付寶里的理財銀行倒閉了賠嗎 瀏覽:757
目前哪個銀行理財 瀏覽:556
做外盤期貨的人多嗎 瀏覽:228
雙黃公司股票 瀏覽:663
境外炒外匯出金 瀏覽:143
理財產品都含基金嗎 瀏覽:750
控股信託的銀行 瀏覽:124
北京大通電子交易所 瀏覽:268
© Arrange www.beichengdai.net 2017-2021
京ICP備15053920號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