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限定性和非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
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是指資產應當主要用於投資國債、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債券、其他信用度高且流動性強的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投資於業績優良、成長性高、流動性強的股票等權益類證券以及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的資產,不得超過該計劃資產凈值的20%,並應當遵循分散投資風險的原則。限定性資產管理起點不低於5萬元,
非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投資范圍由集合資產管理合同約定,投資於固定收益類和權益類的比例不受限制,而且還可以投資於基金。非限定性資產管理起點不低於10萬元。
限定性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投資范圍對股票等風險類資產的投資比例有明確限定,即不準許超過資產凈值的20%,而非限定性產品對風險類資產的投資比例可以突破此限定。
(1)股票資管業務擴展閱讀: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資產管理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基金及其他金融產品,並收取費用的行為。
資產管理可以定義為機構投資者所收集的資產被投資於資本市場的實際過程。雖然概念上這兩方面經常糾纏在一起,但事實上從法律觀點來看,資產管理者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機構投資者的一部分。實際上,資產管理可以是機構自己的內部事務,也可以是外部的。
因此,資產管理是指委託人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為委託人提供理財服務的行為。是金融機構代理客戶資產在金融市場進行投資,為客戶獲取投資收益。
資產管理的另一種方式是作為資產的管理者將託管者的財產進行資產管理,主要投資於實業,包含但不限於生產型企業。此項管理風險較小,收益較資本市場低,投資門檻較低。
參考資料:網路-資產管理
⑵ 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包括哪些內容
公募基金、券商「代客理財」、信託投資。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證券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試行辦法》的規定與客戶簽訂資產管理合同,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的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及其他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行為。
目前國內規范委託資產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規有:《證券投資基金法》、《關於規范證券公司受託投資管理業務的通知》、《合同法》、《信託法》等。這些法律、法規明確指出了目前我國合法的委託資產管理形式只有公募基金、券商「代客理財」、信託投資,而其他的資產管理形式要麼是使用了《民法》和《合同法》的相關規定,要麼就是非法的。
⑶ 資產管理業務是什麼意思
資產管理業務,一般是指證券經營機構開辦的資產委託管理,即委託人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為委託人提供理財服務的行為。資產管理業務是證券經營機構在傳統業務基礎上發展的新型業務。國外較為成熟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大都願意委託專業人士管理自己的財產,以取得穩定的收益。證券經營機構通過建立附屬機構來管理投資者委託的資產。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交給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進行管理,避免了因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不足而可能引起的不必要風險,對整個證券市場發展也有一定的穩定作用。
資產管理業務的一般運作程序如下:
(1)審查客戶申請,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文件,井結合有關的法律限制決定是否接受其委託。委託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機構。但商業銀行由於不能從事信託和股票業務,因此不得成為委託人。還有一些基本要求,如個人委託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機構委託人合法設立並有效存續,對其所委託資產擁有合法所有權,一般還須達到受託人要求的一定數額。一些按法規規定不得進入證券市場的資金、如信貸資金、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和J國家指定專款專用的資金都不得用於資產委託管理。
(2)簽訂資產委託管理協議。協議中將對委託資金的數額、委託期限、收益分配、雙方權利義務等做出具體規定。
(3)管理運作。在客戶資金到位後,便可開始運作。操作中應做到專戶管理、單獨核算,不得挪用客戶資金,不得騙取客戶收益。同時還應遵守法律上的有關限制,防範投資風險。
(4)返還本金及收益。委託期滿後,按照資產委託管理協議要求,在扣除受託人應得管理費和報酬後,將本金和收益返還委託
在國際上,對證券經營機構從事資產管理業務都有較為嚴格的規定。目前,我國只對資產管理業務中的證券投資基金制定了專門的法規。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證券經營機構申請從事基金管理業務、設立基金管理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主要發起人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立的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
(2)主要發起人經營狀況良好,最近三年連續盈利。
(3)每個發起人實收資本不少於3億元。
(4)擬設立的基金管理公司的最低實收資本為1000萬元。
(5)有明確可行的基金管理計劃。
(6)有合格的基金管理人才。
(7)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⑷ 券商的經營分析中:投資銀行業務,證券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都具體是做什麼
開辦的券商,經營范圍就是:投資銀行業務,證券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
⑸ 拿什麼做強券商資管業務
從目前形勢來看,資產管理業務成了券商新政最大的受益者。券商資管業務規模在2011年末為2819億元,而最新數據顯示,至2012年底,券商資管規模已經超過1.3萬億元,這其中定向資管規模已超過1.1萬億元,集合理財產品規模約為1900億元,專項資產管理規模僅為100億元。券商資管規模爆發式增長主要靠定向資管業務規模的突破,而這主要是在銀信合作受限之後,沿襲銀信合作的方式,銀行與券商開發了銀證合作模式,銀證合作已增長至券商資管業務總規模的70%以上,其中包括票據、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和資金池等銀證合作業務。當前銀證合作的實質是通道類業務,即「兩頭在外」,兩端的資源、融資方和出資方客戶都在銀行手中掌控。券商僅僅是出借了通道,幫助銀行規避了該類業務的存貸比例限制和凈資本消耗等監管成本,券商在該類通道類業務中實質上行使了「影子銀行」的職能。一旦銀行和證券兩個行業的監管機構之間協同加強該類業務監管,或者銀監會直接禁止銀行和券商開展此類業務,則券商資管規模將會大受影響。券商雖然借該類通道業務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了資管業務規模,但是粗放經營並已陷入價格戰的通道類業務難以實現券商資管業務規模和效益同步提升的目標。因此,開展通道業務對券商資管業務而言,並不具備良性可持續發展的可能。只有開發高附加值的主動管理型資產管理業務產品,才是券商未來資產管理業務乃至銀證合作持續穩定發展的方向。從西方發達國家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結構來分析,債券型、貨幣型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基本佔了其總規模的一半左右,其餘的是混合型、權益類以及衍生品類產品,其產品結構分布均衡,固定收益類產品成為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核心之一。我國券商資管業務過去過於依賴股票市場,主要以權益類類產品為主,投資收益率缺乏吸引力,是導致券商資管規模和效益長期難以同步提升的主要原因。在筆者看來,未來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產品結構和資本市場的投融資體系將從以權益證券為核心轉換為以固定收益證券為主。其原因有:一是發行人從融資成本角度考慮將增大債權融資的規模。隨著中國經濟增速回歸,大部分公司盈利增速放緩,其股價在2倍市凈率甚至在凈資產附近的狀況將會更為普遍。在這種狀況下進行股權融資的成本較高,在可能的情況下,公司老股東更願意以債權融資替代股權融資;二是隨著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不斷深化,大量風險厭惡型投資者資產保值增值的需求將催生債券投資的巨大需求;三是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工作年齡人口數量開始減少,預期快退休和退休的人群逐年增加,預期快退休的人群風險承受力低,一般更傾向於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四是相對而言,固定收益類資管產品凈值和規模受市場波動影響小,可實現券商資管業務規模的穩定增長。所以,券商資管業務大力發展固定收益類產品既是經濟發展、人口結構變化背景的必然需要,也是券商提高資管業務附加值,實現資管業務規模、收入、利潤同步提升的目標的需要。 目前,已有多家券商已經發行或者正在開發相關的債券類資管產品。一般而言,券商資管投資主辦人都會先根據資金的成本、期限等特徵或者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來配置相關債券基礎資產,然後在此基礎之上根據市場情況再考慮杠桿增利。因此,隨著券商固定收益類資管產品的不斷增加,債券市場將出現越來越多的配置型投資需求,這對於熨平二級市場的非理性波動和對債券市場的穩定發展具有特別積極的意義。債券市場的各參與主體也應該充分考慮市場的這種變化,從一級市場債券結構設計到二級市場流通交易的全過程,適時調整自己的發行或者投資方案。
⑹ 資產管理概念股票有哪些
沖天牛為您解答:
目前兩市資產管理概念股主要包括,海德股份、浙江東方、陝國投A、東興證券、泰達股份、天津普林。
望採納!!
⑺ 資管產品是啥都有哪些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
資產管理產品包括但不限於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託計劃,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等。
(7)股票資管業務擴展閱讀:
與信託產品相比,資管產品的區別主要是:
1、本質相同,只是通道不同,即發行主體不同:一個是信託公司,一個是資產管理公司,系公募基金公司的子公司,目前全國有78家有這樣的資格發行(截止2015年7月);
2、監管不同: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3、報備次數不同: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資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