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月笙和馮敬堯誰很多錢
叫你加我啊 巍3235281 奚王
B. 誰能告訴我:黃金榮、張嘯林、林月笙的詳細資料
1.黃金榮 (1867—1953) 浙江餘姚人,字錦鏞。早年在上海當學徒。1900年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當巡捕。後勾結帝國主義、官僚政客發展封建幫會勢力,成為上海青幫最大的頭目,門徒達1000餘人,操縱販賣鴉片、賭博等罪惡勾當。1927年組織中華共進會,參與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同年辭去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長職務。1928年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政府少將參議、行政院參議。抗日戰爭時期寓居上海,拒絕出任偽職。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新從事幫會活動,但是權勢衰退,地位被杜月笙代替。建國後,曾向人民政府坦白罪行,1953年在上海病死。 2.張嘯林 張嘯林(1877—1940),乳名阿虎,原名小林,後更名寅,慈溪庄橋(今屬江北區)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移居杭州。早年游手好閑,斗毆滋事,與流氓為伍,為當地地痞。後進武備學堂讀書,結識張載陽。民國初,結識上海英租界流氓季雲卿,隨季至滬,後拜上海青幫「大」字輩樊瑾丞為「老頭子」,與黃金榮、杜月笙結為把兄弟,並稱「上海三大亨」。1920年,三人合股開設「三鑫公司」,販賣鴉片,逼良為娼,橫行霸道。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組織「中華共進會」,率「敢死隊」冒充工人,襲擊工人糾察隊,旋被蔣介石委為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委會少將參議。1932年經杜月笙推薦,充任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監事。抗戰爆發後,指使徒眾組織「新亞和平促進會陳世昌是小東門一帶的**頭子,綽號「套簽於福生」,在青幫中屬「通」字輩,杜月經按序排在「悟」字輩。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系,杜月簧獲得機會進入黃金榮公館。他機靈詭詐,善解人意,很快獲得當時法租界華探頭目、黑社會頭面人物黃金榮的賞識,成為其親信,由佣差上升為鴉片提運,並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公興俱樂部。 因善於糾合同夥,勾結軍閥,他成為鴉片提運中最有勢力的一個。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勢力日大,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同年,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納稅華人會監察。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比起黃、張來,杜月笙確實高明一些,他善於協調黑社會各派勢力之間的關系,善於處理與各派軍閥之間的關系,善斂財,會散財,他通過販賣鴉片、開設賭台等活動,大量聚斂錢財,然後,又以這些不義之財,籠絡社會上各種人物,從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幫會骨幹,無所不有。。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臨時華董顧問,1929年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通過結交金融界徐新六、陳光甫、唐壽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銀行業務頗為興旺。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鄉買地五十畝,大興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舉行家祀落成典禮和「奉主入詞」典禮。儀仗隊有五幹人之眾,自法租界杜公館出發,長達數里,巡捕開道,鼓樂震夭。杜祠開酒席三日,每日干桌。包括蔣介石、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黨國要人都送了匾額。排場之大,靡費之巨,極一時之盛。1932年,杜月笙開始組織恆社, 1933年2月25日,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社名取「如月之恆」的典故,名義上是民間社團,以「進德修業,崇道尚義。他參與勞軍活動,籌集大量毛巾、香煙、罐頭食品,送到抗敵後援會。他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送給**將領。他應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要求,將從外國進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贈送給八路軍使用。 上海淪陷後,杜月笙拒絕**人的拉攏,於1937年11月遷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系,繼續活動。他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上海黨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情報、策劃暗殺漢*等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了大漢*、偽上海市長傅筷庵。1940年他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這是在國民黨支持下的中國各幫會的聯合機構,杜月笙為主要負責人,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杜月笙遷居重慶,建立恆社總社,向大後方發展勢力。他組織中華貿易信託公司、通濟公司等,與淪陷區交換物資,藉此中飽私囊。**戰爭勝利以後,杜月笙於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收割舊部,重整旗鼓。這時,由於租界已被收回,國民黨勢力可以公開活動,幫會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
C. 月笙的簡介
上海三大亨-杜月笙
杜月笙(1888-1951)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後改名鏞,號月笙,出生於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南杜家宅。四歲以前,母父相繼去世,先後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日夕與流氓、歹徒為伍,又嗜賭成性,不久被開除,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後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陳世昌是小東門一帶的流氓頭子,綽號「套簽於福生」,在青幫中屬「通」字輩,杜月笙按序排在「悟」字輩。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系,杜月笙獲得機會進入黃金榮公館。他機靈詭詐,善解人意,很快獲得當時法租界華探頭目、黑社會頭面人物黃金榮的賞識,成為其親信,由佣差上升為鴉片提運,並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公興俱樂部。
因善於糾合同夥,勾結軍閥,他成為鴉片提運中最有勢力的一個。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勢力日大,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的「上海三大亨」之一。同年,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兼納稅華人會監察。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比起黃、張來,杜月笙確實高明一些,他善於協調黑社會各派勢力之間的關系,善於處理與各派軍閥之間的關系,善斂財,會散財,他通過販賣鴉片、開設賭台等活動,大量聚斂錢財,然後,又以這些不義之財,籠絡社會上各種人物,從政治要人、文人墨客到幫會骨幹,無所不有。由於他在上海善待下台總統黎元洪,黎元洪的秘書長特撰一副對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他因此被其黨羽吹捧為「當代春申君」。杜月笙也做些收買人心的事情。他持續多年購買預防傳染病的葯水,送到浦東老家,按戶免費發放。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區發生災害,他必定出面組織賑濟。他有時裝出維護工人利益的形象,出面調解勞資糾紛。他一改傳統流氓身著短打、手戴戒指、捲袖開懷的打扮,而是四季身著長衫,打扮斯文,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形象。他附庸風雅,廣結名流,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名律師秦聯奎都是他的座上客。由此,杜月笙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為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充當打手。4月11日晚,他設計騙殺了上海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隨後又指使流氓鎮壓工人糾察隊。他因此獲得蔣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後,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雖是虛銜,但有助於提高社會地位。同年9月,任法租界公董局臨時華董顧問,1929年任公董局華董,這是華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
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通過結交金融界徐新六、陳光甫、唐壽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銀行業務頗為興旺。
1930年起,杜月笙在家鄉買地五十畝,大興土木,起造杜家祠堂,1931年6月8日至10日,舉行家祀落成典禮和「奉主入詞」典禮。儀仗隊有五幹人之眾,自法租界杜公館出發,長達數里,巡捕開道,鼓樂震夭。杜祠開酒席三日,每日干桌。包括蔣介石、淞滬警備司令熊式輝、上海市長張群等在內的黨國要人都送了匾額。排場之大,靡費之巨,極一時之盛。1932年,杜月笙開始組織恆社, 1933年2月25日,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社名取「如月之恆」的典故,名義上是民間社團,以「進德修業,崇道尚義,互信互助,服務社會,效忠國家」為宗旨,實際上是幫會組織。杜月笙藉此廣收門徒,向社會各方面伸展勢力。恆社初成立時,有一百三十餘人,到1937年達五百二十餘人,國民黨上海市黨部、上海市社會局。新聞界、電影界等許多方面的人士都參加進來。1934年,杜月笙任地方協會會長。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8月,又發動進攻上海的八一三事變。上海人民與全國人民一樣,投入英勇悲壯的抗日斗爭中。在全國人民抗日要求推動下,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任主席團成員,兼籌募委員會主任。他參與勞軍活動,籌集大量毛巾、香煙、罐頭食品,送到抗敵後援會。他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送給中共將領。他應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要求,將從外國進口的一千副防毒面具,贈送給八路軍使用。
上海淪陷後,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於1937年11月遷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系,繼續活動。他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賑濟委員會常務委員和上海黨政統一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從事情報、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了大漢奸、偽上海市長傅筷庵。1940年他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這是在國民黨支持下的中國各幫會的聯合機構,杜月笙為主要負責人,由此實際上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杜月笙遷居重慶,建立恆社總社,向大後方發展勢力。他組織中華貿易信託公司、通濟公司等,與淪陷區交換物資,藉此中飽私囊。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杜月笙於1945年9月初返回上海、收割舊部,重整旗鼓。這時,由於租界已被收回,國民黨勢力可以公開活動,幫會的作用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1946年12月,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杜月笙經過多方活動,雖然以最高票當選議長,但因國民黨不那麼支持他,所以,他當選後馬上辭職。此後,他致力於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聞等各業中發展勢力,擔任各種各樣的董事長、會長、常務董事、校董達六七十個。
1948年,蔣介石為了挽救嚴重的財政危機,派蔣經國到上海實行市值改革,發行金圓券,要求民間將所持法市外幣及金銀一律兌換成金圓券。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沒有完全照辦,被蔣經國以投機倒把罪逮捕,後被判了六個月的徒刑。經過此事,杜月笙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勢已去。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連獲大勝,上海解放指日可待。5月1日,杜月笙攜家倉惶逃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終年63歲。
青幫大頭目杜月笙在抗戰中作出的貢獻
在大陸的報刊、書籍中,人們常看到有關舊上海青幫頭目杜月笙的文字,大多述及他的種種劣跡,間或提到,杜講義氣,有骨氣,在抗戰中作了一些貢獻。也許這也是污點斑斑的黑社會頭子人生的另一面。《北京日報》刊文,請《海內與海外》雜志社編輯部副主任朱小平對這位傳奇人物在抗日戰爭的貢獻進行了解讀。
黑色的防刺背心酷似「防彈背心」,非常硬,拿在手裡感覺沉甸甸的…
文章稱,杜月笙是舊中國上海青幫(亦稱安清幫)的大頭目。蔣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奪取政權,杜月笙在政變中起了關鍵的作用,僱用流氓為上海總工會送錦旗放煙霧、誘騙殺害總工會委員長、中共黨員汪壽華等,致使上海總工會80萬會員群龍無首,數千工人猝不及防被蔣介石殺害。作為舊上海黑社會的大頭目,杜月笙身上有很多污點,但是,他也並非漆黑一團。在抗戰中,他曾多年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做過一些有益的慈善事業,特別是他任副會長時正值抗戰前後,於救助傷兵輸送物資、建立抵抗部隊,做出了貢獻。文章認為,杜月笙在抗戰中大致有四大貢獻。
全面抗戰爆發後,杜月笙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名義組織上海市救護委員會,救護了抗日受傷軍民數萬人
1937年8月13日,日寇全面進攻上海,上海守軍奮起抗戰。杜月笙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副會長名義,聯合各團體組織上海市救護委員會,並同時成立救護隊10隊、急救隊13隊、臨時救護醫院24所,徵集救護汽車98輛,並特約公、私醫院16所收容受傷軍民。據統計,杜月笙所領導的救護輸送醫療工作,共救護了抗日受傷軍民44398人。此後,杜月笙又籌劃在松江、崑山、蘇州、無錫、杭州、南京等地設立重傷醫院,每年醫院少則收治傷員二三百人,多則達三四千人。南京淪陷之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及各地工作人員大多撤退到漢口。杜月笙親自乘飛機到漢口,與政府有關部門統一商定救護方針,在漢口成立臨時救護委員會,設置醫療隊37隊,後因需要逐漸增加至178隊,共有工作人員近3000人。據統計,至抗戰結束,紅十字會所救護的軍民總數已達260萬人。這一可觀的成績,與紅十字會廣大工作人員的努力分不開,但杜月笙在其中的領導作用不容忽視。救護工作所需的物資、車輛,許多都出於杜的號召,也不排除他自己的「毀家紓難」。在這一點上,他號召他所能影響的團體包括他的幫會組織捐助抗戰,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在抗戰中,他堅持在上海,包括參加抗敵後援會工作,直至11月上海淪陷,他才秘密撤退。
在上海抗戰中,與戴笠共同創建了一支一萬人的武裝游擊部隊,配合正規軍,參加抗戰
杜月笙在上海抗戰中所辦的另一件大事是與戴笠共同創辦了「蘇浙行動委員會別動隊」參加抗戰。盡管戴笠一生以與中共作斗爭為己任,但在抗戰中,他的思想傾向基本屬於黃埔系中主戰的少壯派軍人陣營,在這一點上,「人之愛國,誰不如我」的杜月笙與他是一致的。兩人本來即為摯友,在抗日這一點上又有共識,所以兩人商定在上海建立一支1萬人的武裝游擊部隊,以幫會和工人為基礎,配合正規軍作戰,並負責肅諜防奸等工作。杜月笙自己出錢捐贈了5000支快慢機手槍,又利用自己的影響,動員了幫會成員、工人、學生、店員、失業青年入伍。10月,這支僅以一月時間倉促成立的游擊部隊,在上海南市和蘇州河兩岸配合正規軍與日寇作戰,盡管作戰力差,但大多成員異常英勇頑強,為中華民族抗戰作出了犧牲。據事後統計:別動隊戰死兵共1500人以上,受傷500餘人。據說,杜月笙頗為悲痛,他不是心疼錢,而是哀憐那些為國捐軀的青年,其中很多人是他的徒弟。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理事室遷移香港後,杜月笙親自主持工作,籌措救護事業經費
1938年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理事室遷移香港,杜月笙親自主持工作,並設立總辦事處,以接受海外捐助的物資,並同時籌措救護事業的經費。可以說,杜月笙此時是非常辛勞的。當時,國民黨政府還設有中央賑濟委員會。「八·一三」抗戰後,蔣介石安排杜月笙為該會常委,負責粵、桂、閩三省稱第九救濟區工作。為了工作方便,杜月笙將第九救濟區辦事機關與中國紅十字會機關合設於香港九龍柯士甸道他的宅寓也在此,並在香港最大的飯店辟有房間,專與各方接觸。當時,海外僑胞對抗戰捐助的物資及對難民的救濟品,都由杜月笙接收運往漢口或重慶。同時,杜還負責與戴笠合作布置向淪陷區搜集情報及鋤奸策反工作。據說,上海另一幫會頭目張嘯林投敵被暗殺,也與杜月笙有關。另外,轟動中外的高宗武、陶希聖脫離汪偽集團,並公布「汪偽密約」,也是杜月笙與戴笠共同策反的。
香港淪陷後,杜月笙撤退重慶,主持紅十字會會務工作,辦理前方救護、後方空襲救護、醫療等工作
在抗戰的開始階段,海外物資大部分通過香港轉運國內,杜月笙以紅十字會名義辦理接收、轉運,為抗戰事業做出了一些貢獻。香港淪陷後,紅十字會總會於1940年移設重慶,杜月笙也撤退重慶,主持會務工作,辦理前方救護、後方空襲救護、醫療等工作。1942年,杜月笙籌建了重慶醫院,當時有床位300張,各科設備齊全,是當時最先進的戰時後方醫院,受到輿論的稱贊。另外,杜月笙在搜購、搶運戰略物資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抗戰勝利後,杜月笙返回上海,督促上海復員工作,並協助恢復、加強了上海紅十字會分會的組織,對該會推進各種社會服務工作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50年代後,杜月笙客居香港。1952年,他彌留前對妻子雲:「把我的屍骨帶回上海,葬在浦東高橋老家。」但他的遺願終未實現,1952年11月遺骨被運往台灣,至今暫厝台北南效大尖山麓。
杜月笙不去台灣的內情:蔣介石拿我當夜壺
杜月笙晚年曾忿忿然說:"蔣介石拿我當夜壺,用過了就塞到床底下。"這一形象比喻,既是這位大亨對蔣介石怨恨的發泄,又是失寵後凄楚處境的哀嘆。
抗戰後,杜月笙自以為勞苦功高,想趁蔣介石論功行賞的機會,撈個有影響的職位過過官癮,他把目光定格在上海市市長,起碼當個副市長。他把這一想法透給了軍統局長戴笠。戴笠心領神會,轉達給蔣介石。
1945年8月底,杜月笙帶著一幫隨從,前呼後擁興沖沖回到上海。始料不及,走到半路,傳來千真萬確消息,蔣介石已任命錢大鈞為上海市市長、吳紹澍為副市長,負責接收上海全權。原來是蔣介石對杜月笙的態度發生了變化。
令杜月笙沮喪的事還在後頭:火車快到上海時,門徒上車報告,市政府已通知取消原定的歡迎儀式,連本已搭起的牌樓也已拆除,北火車站還貼出了"杜月笙是黑勢力的代表"、"打倒杜月笙"等標語。杜月笙聞訊氣上加氣,為避免難堪,臨時改在上海西站下車。靠站時,竟沒有一個要員迎接。
1946年夏,蔣介石為體現"民主政治",下令"民選"上海市參議會議員。杜月笙信以為真,有意競選議長席位,於是組織門徒大張旗鼓活動,擺出種種理由宣揚議長一職非杜月笙莫屬,又不惜大把花錢拉票。哪知就在勝券在握時,傳來蔣介石的口信:議長一席,希望由潘公展擔任。潘公展是CC系骨幹,蔣介石的親信。這對杜月笙不啻冷水激頂,自知胳膊擰不過大腿,無奈何作了識時務的"俊傑",在選舉結果他當選議長後,馬上宣讀了一份"辭職呈文":"上海系通都大邑,議長責任重大,本人為多病之人,不能擔此重任,辜負諸公厚意,多請原諒,再予改選。"主持選舉大會的市長吳國楨立即表示接受聽從本意,另行重選。於是第二次投票,選出潘公展為議長。
一件件,一樁樁,杜月笙與蔣介石的矛盾日益加深。
三大戰役結束,內外交困中的蔣介石被迫下野。杜月笙知道蔣家王朝氣數已盡,開始謀慮去從。為退路辦了三件事:賣了杜美路上的一處公館,得款60萬美元;改任意揮霍為量入支出,裁減雇員,緊縮開支;去了香港一次,物色准備購買的住宅。
1949年3月下旬,杜月笙一回到上海,就被蔣介石請去南京,對他說:"上海看來是難以守住的了,杜先生應有所准備,必要時攜家小去台灣,協助黨國共圖復興大業。"
杜月笙似乎料到蔣介石的這番"關心",爽快地說:"我是准備放棄上海以後的退步了。"
蔣介石曾聽說,中共方面委託黃炎培等,勸杜月笙留在上海,他無論如何不願杜月笙被"統戰"過去,便以告誡的口吻加了幾句:"杜先生與中央合作有年,民國16年清黨時,為鏟除共黨鼎定上海立下大功,也因此與共黨結怨甚深。共黨是講階級講斗爭的,他們決不會放過你,切不可有絲毫的僥幸,以早日去台灣最好。"
杜月笙的話仍是半明半暗:"總裁放心,我對共產黨絕無僥幸之心。"蔣介石聽了當然不滿意,雙方不歡而散,但蔣並不就此罷休,還要設法爭取,把杜月笙逼去台灣。
對於去留與去向,杜月笙早有盤算權衡。雖然中共方面通過黃炎培等勸他留下,但他自己判斷反共20餘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就殺了包括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在內的眾多共產黨人,可謂血債累累,所以不敢不走。至於去哪裡呢?與蔣介石嫌隙既生,孑然一身去台灣,還不是寄人籬下?杜月笙選擇了去號稱自由港的香港。
杜月笙鮮為人知的四個側面
一、重視文化。杜月笙曾這樣回憶童年:「當時一個月學費只有五角錢,可惜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讀到第五個月,先母繳不出學費,只好停學。」失學兒童的痛苦經歷,讓他永生難忘。他雖是粗人出身,但很看重文化。成名後,他一直在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養,門廳高懸對聯「友天下士,讀古人書」,時時鞭策自己。然而畢竟識字少,無法去「讀」,他就重金聘請高明的說書藝人長期為他講《三國》說《水滸》,學習歷史知識和古人處世方式;他勤練書法,簽名寫得相當漂亮;他非常注重儀表文明,不論天氣多熱,他長衫最上面一顆紐扣也從不解開,並禁止衣冠不整、赤膊袒胸的徒眾出入杜門。
杜月笙還廣結名流,許多文化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如章太炎、章士釗、楊度、江一平、鄭毓秀、秦聯奎、陳群、楊雲史、楊千里等,都是他的尋常座上食客,連同名震天下的大教育家黃炎培也是他的好友。
文化的熏陶,使杜月笙的整個氣質脫胎換骨。著名老報人徐鑄成回憶他年輕時第一次見到杜月笙的情景時說,他原本以為此人定會是青面獠牙,見了面才知道原來是位言談舉止都很斯文的瘦削老人。
二、重視教育。杜月笙對子女的教育高度重視,嚴格要求他們的學業,嚴禁他們沾染煙賭娼。兒子杜維藩高中時一次大考逃考,被他狠甩兩個耳光;女兒杜美如一次外語考試成績不佳,被他用鞭子責打十下。其八子三女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培養,至今活躍在海外商界,其子杜維善還是一位著名收藏家和古錢幣研究專家。杜月笙還在法租界善鍾路創辦了一所正始中學,親任董事長,聘陳群任校長;並在老家浦東耗資10萬元,建起「浦東杜氏藏書樓」,附設學塾……
三、積極抗日。抗戰開始後,杜月笙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任主席團成員兼籌募委員會主任。僅月余時間,杜月笙主持的籌募會就籌集到救國捐款150餘萬元,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戰。他籌集了大量毛巾、香煙、罐頭食品用以勞軍。八一三抗戰後期,他得知駐守在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團缺乏食品時,僅用了一天時間即向謝團送去了20萬個餅。他主動將杜美路的私宅借給財政部「勸募委員會」作辦公地點,發動與組織上海各界力量認購了救國公債7500萬元,幾佔全部發行量的1/6。杜月笙還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送給中共將領,並應八路軍駐滬代表潘漢年的要求,將從荷蘭進口的一千套防毒面具,贈送給晉北前線的八路軍將士使用。
杜月笙還直接參與了部分軍事行動。八一三抗戰爆發後不久,戴笠奉蔣介石之命與杜月笙合謀,利用幫會組織蘇浙行動委員會。在蘇浙行動委員別動隊的5個支隊中第一、二、三支隊的司令均是杜月笙的門生,支隊成員中有不少是因幫會關系而被拉去參加的。上海淪陷後,蔣介石為了阻止日本海軍大規模溯江西侵提出了封鎖長江的計劃。杜月笙顧全大局,率先指令自己的大達輪船公司開出幾艘輪船行駛至江面鑿沉。在杜月笙的帶領下,其他輪船公司也紛起響應,鑿船沉江,阻塞了長江航道,遲滯了日軍的進攻。
國民革命軍撤出上海前,上海市各界抗敵後援會曾召開國民對日經濟絕交委員會成立大會,通電全國組織對日經濟絕交執行機關。杜月笙等27人被推選為絕交委員會執行委員。10月19日上海銀行業根據絕交委員會的決議通知各行庄停止對日匯兌證券交易時,杜月笙主持的中匯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等單位一體照辦。
上海淪陷後,杜月笙還以市各界抗敵委員會負責人的身份仍在租界內堅持了一段時間。他曾不惜巨資買了不少中共黨組織設法出版的《西行漫記》、《魯迅全集》等進步書籍,燙上「杜月笙贈」的金字送給租界內的各大圖書館,為廣大市民提供抗日救亡的精神食糧。接下來,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於1937年11月遷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幫會的關系,繼續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從事情報、策劃暗殺漢奸等活動。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門徒協助軍統特務刀劈了大漢奸、偽上海市長傅筷庵。杜月笙主持的上海敵後工作統一委員會採取各種辦法迫使上海資產階級的頭面人物虞洽卿等人離滬赴渝,制止了黃金榮公開出任偽職,並成功地策反高宗武、陶希聖脫離了汪精衛漢奸集團……
四、看淡金錢。1949年後,杜月笙想去法國,希望蔣介石給他辦護照。老蔣說,護照可以辦,先交15萬美元手續費。杜月笙仰天長嘆,才明白天下最狠的流氓原來不是他姓杜的。杜月笙晚年,拿出多年來別人寫給他的各種欠條,全部予以燒毀,並告戒後人不得追討余債。其中光是王新衡就欠了杜月笙500根金條,還算是少的。杜月笙去世時,只留下了10萬現金,每個老婆各拿一萬,兒子一萬,未嫁的女兒六千,已經出嫁的四千。據其女杜美如說,杜月笙去世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希望了,你們還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D. 社月笙的電影名稱叫什麼還有電視劇名稱叫什麼我怎麼找不到,謝謝廣大的朋友說下名稱我想看他的電影。
《上海皇帝》
上海灘》中,丁力的原型就是杜月笙!
《上海灘龍虎鬥》
《上海灘豹子膽》
用真名的也只有電影了:1993年香港電影人麥當雄與蕭若元等合作,拍攝了兩部以杜月笙一生為故事的電影-《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由呂良偉飾演杜月笙。 2009年 電影《建國大業》中 馮小剛飾演杜月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