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券交易 > 張慶傑股票

張慶傑股票

發布時間:2021-05-25 18:36:05

『壹』 為什麼不熟不做

「我做生意從來不做到十足,要留下三成後路。能力所及,不熟就不做。」(林百欣)

中國有句古話叫「生意不熟不做」。說的就是,做生意時沒有把握絕不涉足的道理。

各行業賺錢的關鍵,只在「熟悉」二字,為什麼要熟悉,熟悉了——熟悉一個行業到一定程度或相當程度,研究它的規律,具備比較成熟的業務關系和一定量的資金,創業的成功概率會大大增加。

常言說:隔行如隔山。若是在其他場所,僅僅是不懂而已,也沒什麼。但在生意場上,就意味著血本無歸了。看到別人做生意是賺錢的,等到自己做了,就只有賠錢的份了。因為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核心內容,如果你不熟是掌握不了這些東西的。「熟能生巧」在生意上一樣適用。而且,你不熟的話在同業競爭中就處於劣勢,除非你很有錢,能賠得起、交得起學費。

做生意,本身就是以「利」為主,「唯利是圖」,只有「利」才能生存。既要注重目前的「小利」,又要看到以後的「大利」。生意上,只有自己熟悉、懂得,才會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能自己解決,而不可能什麼都求助別人(要維持最低成本)。同時,也只有自己懂得,才會很好地預測以後的市場行情走勢。

「不熟不做」的好處,是創業者本身在該行業已建立了人際網路,在客源方面會較有保障。如果創業者有意進軍某個新行業,宜先多結交該行業的朋友,待人際網路建立起來後再正式開業。此外,工作之餘不妨多參加社交活動,擴展自己的圈子,或許這些新相識就是你將來的顧客。

李嘉誠的投資思維模式即講究「不為最先」,通常情況下,最新的最熱的時候先不進入,不搶「頭啖湯」,等待一段時間後,市場氣候往往更為明朗,消費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判斷決策也會比較准確,這時候採用收購的辦法介入,成本最低。

「穩健中尋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是李嘉誠的經商信條。投資大亨「股神」巴菲特也有一個習慣,不熟的股票不做,所以他永遠只買一些傳統行業的股票,而不去碰那些高科技股。談到對於「吉列刮鬍刀」持股的看法,巴菲特說他每晚都能安然入睡,因為第二天早上會有25億的男性要刮鬍子。2000年初,網路股高潮的時候,巴菲特卻不為所動,沒有入市購買。當時大家一致認為他已經落後了,但是現在回頭一看,網路泡沫埋葬的是一批瘋狂的投機家,巴菲特再一次展現了其穩健的投資大師風采,成為最大的贏家。這個例子不是說我們不要炒網路股,而是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一項投資前都要仔細調研,自己沒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倉促決策。兩位商界奇才的投資策略值得我們借鑒。比如現在大家都認為存款利率太低,應該想辦法投資。股市不景氣,許多人就想炒郵票、炒外匯、炒期貨、進行房產投資甚至投資「小黃魚」,其實這些渠道的風險都不見得比股市低,操作難度還比股市大。所以自己在沒有把握前,把錢放在儲蓄中倒比盲目投資安全些。

潮商張慶傑在深圳的發展基本上是進入一行,就旺一行。他的投資訣竅就是:「做生意,很重要一點就是不熟不做,這么多年來我一直都在做商業,比如賣手機、計算機等,這些零售業務都是大同小異,只是經營的商品不同。還有一個原則,無論哪種投資都要控制風險,投入資金不要超過自己承受的范圍。」每次進入一個新的行業,他都要經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否則決不涉足。2000年,他在深圳南山找到一塊約兩萬平方米的地塊,本想做百貨超市,但那時南山大批樓盤都還沒建起來,顯得很荒涼沒人氣,不適合做超市,其他行業又不太熟悉。經過仔細調查,張慶傑發現南山還沒有一個大型建材市場,周圍又有大量樓盤在建,覺得建材市場應該很有潛力,於是乾脆決定自己做建材超市,一舉成功。

2004年下半年,張慶傑在龍崗坂田花380萬拍下了兩棟爛尾樓。當時有些朋友不理解,認為兩個爛尾樓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盤活,何況那裡的房價本來也不高。「但是在購買之前,我就對這個地段進行了詳細的調查。比如萬科在坂田要建的萬科城,就在我購買的這兩棟樓旁邊。而萬科這塊地的樓面價格已經達到2000元/平方米,如果加上建築成本,房價起碼要賣4000至5000元/平方米,而我收購來的爛尾樓,平均每平方米才380元,肯定可以賺錢。」果然,不到一年時間,張慶傑的那兩棟爛尾樓身價已經漲了將近一倍,有發展商願意出700萬元收購這個物業。

香港錦興集團總裁翁錦通,40歲獨闖香港,白手起家,拼搏奮斗,成為一名蜚聲海內外的「商界奇才」、香港的「抽紗大王」。生意鼎盛時,他的集團公司轉口經銷的中國抽紗工藝品年貿易額達到8億美元。他還涉足地產、礦產、化工等,也取得了輝煌的業績,成了雄霸一方的殷商。1957年,翁錦通在40歲生日那一天踏上香港土地時,當時身上只有4港元。翁錦通在經營中,原則是「不熟不做」。1962年開始自己創業,從自己熟悉的潮汕抽紗做起,他自信自己對抽紗積累有數十年的經驗,對於抽紗行業的經營管理有絕對的把握,對於抽紗任何細微技術性問題也了如指掌。他辦起了「錦興綉花檯布公司」和「香港機綉床布布廠」。從此,翁錦通在抽紗工藝領域穩扎穩打,不斷拓展,逐步建立起他的「抽紗王國」。從香港到中東、美國、歐洲等地市場都有他的抽紗工藝品。他的錦興綉花檯布公司也發展成為香港、美國、義大利、新加坡等地都設有公司,銷售網路遍布全球的「錦興集團」。後來,翁錦通為自己的創業總結了四條經驗:首先是要絕對內行,才可能得到業精於勤,才能成為專長專業;其次是要有勤奮的精神和堅韌的毅力,不辭勞苦而百折不撓,腳踏實地,以信立足;再次是計劃要縝密,處事要周詳,不可輕舉妄動,意氣用事;最後要品行端方,要干實業,而勿投機;要近正經商人,勿近奸商市儈。

必須指出的是,如果說潮人堅守「不熟不做」的理念,就認定潮人不善創新,不懂變通,那就大錯特錯了。

潮汕有一句非常有名的俗語——生事勿做,熟事勿忘,是人們用來嘲弄墨守成規的人的用語。傳說,過去澄海樟林埠附近有座青龍霸橋,橋旁有座古剎。一天,這古剎來了五位香客:一個秀才、一個妓女、一個船夫、一個小偷,還有一個賭棍。這五個人跪地祈禱之後,便搖卜求簽。碰巧的是,五個人都得到同樣的簽號,幾個人一對,簽詩曰:「正交桃花運,夜盡中狀元,生事切勿做,熟事不可忘。」這些人看到簽詩,都十分高興,只有妓女掩面而泣。秀才覺得奇怪,上前問她。妓女說她實在出於無奈才幹那勾當,如今積蓄了一些銀子,本准備從良,不料卻得到「熟事不可忘」的簽詩,是故傷心。妓女的話,也引起秀才的感慨,仕途坎坷,雖然僥幸得中,以他耿直性格,又怎能擔保沒有風險呢?兩個人越談越投機,決定背棄神簽「生事勿做,熟事勿忘」的條令,回家成親,夫妻相敬如賓。

那三個遵照簽詩行事的人,船夫在河上碰到暗礁,葬身魚腹;賭棍把家產賭盡,傾家盪產;小偷失手,被捕入獄。故事的結果是知機善變者得到好結果,執迷不悟者沒有好下場。因而「生事勿做,熟事勿忘」便成了嘲諷執迷不悟的保守者的反語。

閱讀全文

與張慶傑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行業安全服務 瀏覽:144
杠桿第三課時教學反思 瀏覽:180
貴州銀行2016理財發放額度 瀏覽:707
金融服務業的營銷策略 瀏覽:415
500彩票傭金 瀏覽:949
疫情間金融服務 瀏覽:267
超贏主力資金流向指標 瀏覽:705
青島港上市交易 瀏覽:530
稀貴金屬紅 瀏覽:330
福建恆鋒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721
陸新貴股票 瀏覽:199
果殼金融信息服務怎麼樣 瀏覽:532
香港雲海信電子集團 瀏覽:990
2019房地產經營杠桿 瀏覽:714
水壺行業融資商業計劃書 瀏覽:423
apifx外匯平台 瀏覽:888
銀行對理財產品賠付嗎 瀏覽:344
股票資金杠桿厶楊方配資 瀏覽:215
中圉銀行外匯排 瀏覽:254
電腦開機後有個小杠桿 瀏覽: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