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焜黃華葉衰讀shuai還是cui
衰的讀音是cuī,聲母是c,韻母是ui。焜黃華葉衰的意思是: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一、衰的釋義
[ shuāi ]
微弱;變弱。
[ cuī ]
同「縗」。
二、字源解說
原意為古代用粗麻布製成的毛邊喪服,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標准遞減。當譯為古代用粗麻布製成的毛邊喪服時,讀音cui。
三、組詞
衰老、衰減、衰朽、衰敗、衰鬢等。
(1)N華葉股票擴展閱讀:
一、衰老 [ shuāi lǎo ]
生物體或生物體的一部分隨年齡增長而出現衰退現象,伴隨功能下降,對環境的應激能力減弱。
二、衰減 [ shuāi jiǎn ]
減弱;減退。
三、衰朽 [ shuāi xiǔ ]
衰弱腐朽;衰老。
四、衰敗 [ shuāi bài ]
衰落。
五、衰鬢 [ shuāi bìn ]
年老而疏白的鬢發。多指暮年。
Ⅱ 求股票公式中的秋風掃落葉形態
秋風掃落葉公式:
Var1:=DMA(EMA(CLOSE,12),SUM(VOL,5)/3/CAPITAL);
Var2:=REF(HIGH,10)/CLOSE>1.35;
Var3:=(COST(20)-CLOSE)/CLOSE>0.15;
Var4:=HIGH>LOW*1.051;
秋風掃落葉:=Var4 AND COUNT(Var4,5)>1;
KKDDJ來了:(((CLOSE-Var1)/Var1*100<-30) or Var2) and Var3 and 秋風掃落葉;
公式類型:高成功率
默認周期:日
默認參數input:N(22,1,30),N2(5,1,10),N3(3,1,5),N4(-30,-50,0);:
原碼:
input:N(22,1,30),N2(5,1,10),N3(3,1,5),N4(-30,-50,0);
Var1:=IF(DATE>=1090608,0,1);
Var2:=CLOSE<0.98*REF(CLOSE,1);
Var3:=OPEN<REF(CLOSE,1);
Var4:=(CLOSE-REF(CLOSE,1))/REF(CLOSE,1)*100*Var1;
Var5:=(CLOSE-REF(OPEN,29))/REF(OPEN,29)*100*Var1;
Var6:=MA(COST(N)/LOW,N3);
Var7:=Var6>1.5 AND Var4>N2 AND Var5<N4;
Q: Var7 AND (COUNT(Var7,10) AND Var2 OR COUNT(Var7,20) AND Var3*Var1);
Ⅲ 中國華葉股票代碼是多少
朋友,這個中國華葉目前不屬於中國大陸的上市公司,而且也不在中國香港以及海外上市的。由於這個股票沒有上市,因此暫時是不存在股票代碼的。
Ⅳ 富豪理財都找什麼機構
像德盈華葉這類的金融機構,不是富豪圈子裡的人都很少知道
Ⅳ 長歌行中"昆黃華葉衰"的"華"為什麼讀"花"
【標題】:長歌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內容】:--------------------
桃李待日開,榮華照當年。東風動百物,草木盡欲言。
枯枝無丑葉,涸水吐清泉。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將何宣。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
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金石猶銷鑠,風霜無久質。
畏落日月後,強歡歌與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解題】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卷三十,屬相和歌辭中的平調曲。《樂府解題》說這首古辭「言芳華不久,當努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把「努力」理解為「努力為樂」,顯然是一種曲解。漢代的五言古詩,許多是慨嘆年命短促、鼓吹及時行樂的。這首詩從整體構思看,主要意思是說時節變換得很快,光陰一去不返,因而勸人要珍惜青年時代,發奮努力,使自己有所作為。其情感基調是積極向上的。
《樂府詩集》是宋代郭茂倩編的一部樂府詩總集,全書一百卷,分十二類。上起漢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謠十餘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樂章外,還保存了大量民間入樂的歌詞和文人創造的新樂府詩。全書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對各種歌辭、曲詞的起源和發展,均有考訂。
【注評】
青青園中葵,朝(zhāo)露待日晞(xī)。 園;園圃,種蔬菜、花果、樹木的場所。葵: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動詞,等待。日:太陽。晞:曬干。○描繪葵的形象。托物起興。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陽春:溫暖的春天。布:動詞,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澤:恩惠。春天把陽光、雨露帶給萬物,因而說是一種恩惠。萬物:大地上的各種生物。生光輝:形容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樣子。○對春天的禮贊。 常恐秋節至,焜(kǖn)黃華葉衰。 常:副詞,表示情況或時間的持續和一貫性。時常。恐:動詞,擔心。秋節:秋季。至:動詞,到。秋氣肅殺,萬物多因長成而趨於衰敗、死亡,故爾擔心。焜黃:顏色衰敗的樣子。華:同「花」。衰:衰老,衰敗。○由春而秋,植物完成一次生命過程。不由得生出種種感觸。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東: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朝東、向東的意思。海:大海。何:疑問代詞,用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前,起修飾作用。常用來表示對時間、處所、事物的詢問。時:名詞,時候。復:副詞,用在動詞前,表示『某種情況的再現。可譯作「重新」「又」。西: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向西、朝西。歸:動詞,回。這句意思是光陰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由季節轉換聯想到日月不居。孔子說;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少:少年時期。壯:成年時期。合起來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盡量使出來。意即勤奮。老大:指人生命力衰敗的老年時期。徒:副詞,表示動作的施行沒有取得成效一。可譯為「空」。傷悲:悲傷。○歸結為關於生命價值的感悟,精警動人。
【譯文】
園圃里葵菜鬱郁青青,
葉上的露珠迎著旭日閃光。
春天把雨露灑遍原野,
萬物生機盎然欣欣向榮。
最擔心的是秋風乍起,
花謝葉落又是滿目凋殘。
江河奔涌啊東入大海,
歲月流逝啊有去無回。
人生少壯不努力奮斗,
暮年悲傷可惜悔之晚矣。
【簡析】
這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唱人生而從園中葵起調,這在寫法上被稱作「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園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葉片上滾動著露珠,在朝陽下閃著亮光,像一位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年。詩人由園中葵的蓬勃生長推而廣之,寫到整個自然界,由於有春天的陽光、雨露,萬物都在閃耀著生命的光輝,到處是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四句,字面上是對春天的禮贊,實際上是借物比人,是對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青春的贊歌。人生充滿青春活力的時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樣美好。這樣,在寫法上它同時又有比喻的意義,即所謂「興而比」。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則。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復生。在這永恆的自然面前,人生豈不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曬幹了嗎?豈不就像青青葵葉,一語秋風就枯黃凋謝了嗎?詩歌由對宇宙的探尋轉入對人生價值的思考,終於推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一發聾振聵的結論,結束全詩。這個推理的過程,字面上沒有寫出來,但讀者可循著詩人思維的軌跡,用自己的人生體驗來補足:自然界的萬物有一個春華秋實的過程,人生也有一個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只要有陽光雨露,秋天自能結實,人卻不同,沒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萬物經秋變衰,但卻實現了生命的價值,因而不足傷悲;人則不然,因「少壯不努力」而老無所成,豈不等於空走世間一趟。調動讀者思考,無疑比代替讀者思考高明。正由於此,使這首詩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厭的人生說教,使最後的警句顯得渾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鍾長鳴一般,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長:一是說老大無成,人生等於虛度了。二是說老年時才醒悟將於事無補,徒嘆奈何,意在強調必須及時努力。
讀這首詩,我們很自然會聯想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那段關於人的生命應該如何度過的名言。引導讀者少壯及時努力,不要虛度光陰,這種人生態度無疑是積極的。
這首《長歌行》不同於漢代其他的文人詩哀嘆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時行樂,它是一首唱反調的詩,是一首難能可貴的佳作。
【字詞句基礎知識舉要】
葵
「葵」作為蔬菜名,指我國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詩經·豳風·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本詩「青青園中葵」即指此。另有一種菊科草本植物也叫「葵」。向日葵即其中之一。此外,蒲葵也可簡稱.「葵」,用蒲葵葉做成的扇子稱「葵扇」。
漢樂府《長歌行》
作品簡介:
漢樂府 「樂府」原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秦及西漢輝帝時都設有「樂府令」。漢武帝時的樂府規模較大,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後,將漢代樂府機關所搜集演唱的詩歌,統統稱為樂府詩。
漢樂府創作的基本原則是「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它繼承《詩經》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廣闊而深刻地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現實。漢樂府在藝術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現在它的敘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於選取典型細節,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尤其值得重視的是漢樂府已產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詩。流傳下來的漢代樂府詩,絕大多數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編著的《樂府詩集》中。
原文: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注釋:
此詩選自漢樂府。樂府是自秦代以來設立的朝廷音樂機關,漢武帝時得到大規模的擴建,從民間搜集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本詩是其中的一首。
長歌行:漢樂府曲調名。 葵:古代的一種蔬菜。 晞:曬干。 陽春:就是春天,是陽光和露水充足的時候。 布:散布,灑滿。 德澤:恩澤。 秋節:秋季。節,時節,節令。 焜黃:枯黃。 華:同「花」。 衰:為了押韻,這里可以按古音讀作。 百川:無數條江河。川,河流。徒:徒然,白白地。
今譯:
園中的葵菜呵鬱郁蔥蔥,晶瑩的朝露陽光下飛升。
春天把希望灑滿了大地,萬物都呈現出一派繁榮。
常恐那肅殺的秋天來到,樹葉兒黃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騰著東流到大海,何時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時努力,到老來只能是悔恨一生。
賞析:
這首詩從「園中葵」說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復回打比方,說明光陰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後勸導人們,要珍惜青春年華,發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後悔。這首詩借物言理,首先以園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長茂盛。其實在整個春天的陽光雨露之下,萬物都在爭相努力地生長。何以如此?因為它們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來,深知秋風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節奏如此,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時光而努力奮斗,讓青春白白地浪費,等到年老時後悔也來不及了。這首詩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勵青年人要珍惜時光,出言警策,催人奮起。
簡評:
這是漢代樂府古詩中的一首名作。詩中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說明應該好好珍惜時光,及早努力。詩的前四句,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園子里綠油油的葵菜上還帶著露水,朝陽升起之後,曬幹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陽光中。世上的萬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煥發出無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們都要失去鮮艷的光澤,變得枯黃衰落了。萬物都有盛衰的變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過程。時間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樣,一直向東流入大海,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在年少力強的時候如果不珍惜時光,好好努力的話,到老的時候就只能白白地悲傷了!
廉聲 長篇小說 《長歌行》作者後記——姑且當作寫作背景吧
十幾年前,
我有機會到北京求學。那時候北京的文學氛圍真是十分的濃烈。我們這個作家研究生班聚集了全國最優秀的青年作家,莫言、余華、洪峰、劉震雲、遲子建、畢淑敏等等,幾十個人整天泡在魯迅文學院小小的牆院里,吃大白菜,喝玉米粥,聽教授講課,聽專家講座。最樂意有編輯來組稿,就有機會改善伙食,到外面小餐館吃涮羊肉,喝紅星二鍋頭。也有體育運動,主持人是洪峰,下課後十幾個笨手笨腳的大男人就在幾十平方米的水泥籃球場上踢足球,時不時咣咣地踢碎一側住房的玻璃窗,然後照價賠償;再就是下圍棋,還舉行圍棋比賽。我和余華、陳虹等幾個是新學的,有一陣下得如痴如醉,半夜能聽到余華和陳虹兩位男女同學為一盤棋的輸贏發出嘹亮的吵聲……此外還有什麼?那就是同學間的閑聊,天南地北,無所顧忌地聊,聊文學,聊各地風情,聊飲食男女。西北漢子雷建政聊到激動時便要唱甘南地區的「花兒」,那悠長的拖腔帶著蒼涼與悲情,久拂不去。
在這種獨特的氛圍中讀書三年,讓我感悟到文學的真諦。在遠離家鄉的北京,在濃重而久遠的思鄉情緒中,我找到了自己文學中的立足之地,感覺便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莫言找到了「山東高密東北鄉」這塊沃土,余華的小說中少不了河溝交錯的江南水網地帶的特定環境,遲子建至今寫的還是她的家鄉漠河的風土人情,劉震雲也走不出他的出生地河南「塔鋪」,也就是後來的「故鄉黃花」地,而我的立足之地,便是我的家鄉浙西天目山。
年少時,時常聽說一些舊時的人物故事。抗戰時天目山是浙西行署所在地,有大量駐軍及各種機構,包括劇社、報社、少年營、婦女營等。那時發生了許多戰事,有的確實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我的父輩、祖父輩,他們對那場戰爭留下了許多痛苦的記憶。還有大量的歷史資料。沒有哪次戰爭有抗日戰爭記錄得這么多,留下這么復雜曲折故事的。這是一段豐富浩瀚如同海洋的歷史,有如一個極大的露天富礦。這些年我走訪了許多老人,查閱了許多資料,臨安縣志,於潛縣志,昌化縣志,幾個不同年代版本的,還有杭州市志,浙江省志,還在北京圖書館查閱相關歷史檔案。小說《長歌行》中寫風嘯崗狙擊日軍那場戰役,是實事,那場戰役打得極慘烈,死傷上千人,參戰的廣西軍身上僅穿著短褲短衫,在冰天雪地里與日軍作戰,戰後收殮死去將士屍首,其中好些是凍死的。
就在畢業前那個夏天,我寫出了《月色猙獰》、《觀雲山舊事》等小說,很快便在《收獲》和《天津文學》上發表了。而後一發而不可收,連續寫了幾十個中短篇,在全國十幾家刊物上發表,結集出版了中篇小說集《戰爭故事》和短篇小說集《觀雲山舊事》,還有一部人物故事組接的長篇小說《疲於奔命》。
但我總有未盡興之感,想寫一部全面反映那個時代的長篇巨作。1998年初,剛上任主持省作協工作的黃亞洲帶盛子潮、洪治綱等來我家走訪,聽我說起這個題材,便竭力鼓動我把這部小說寫出來。在朋友們的支持催促下,我花了兩三年時間寫成此書,又經出版社主編、責編的指點,多次修改,歷時五六年之久,才最終出版,終於了卻一個心願,可以長長地舒出一口氣了。
此時的我,如同一個泳者在江湖中遊了很久,終於到達對岸,拖著倦乏的腳步,身上帶著水汽,坐在河岸上,微喘著回望那片浩渺的水域,心情是恬靜而快慰的。我完成了一項有意義的事,我相信,至少對我來說,對我的家鄉來說,它是有價值的。
Ⅵ 「焜(kǖn)黃華葉衰」中「華」讀幾聲 「華」讀幾聲為什麼
這個字叫通假字,讀hu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