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票中常說逼空,什麼意思
所謂逼空,從字面理解就是逼迫空方買入。「逼空」一詞起源於期貨。意思是多方以不斷拉動上漲迫使空方平倉。
因為在期貨中上漲到一定程度空方要被強制平倉的。借用到股市用來形容股價不斷上漲使得空方無法在比自己賣出價低的價位補入,只得在高位追漲。
(1)股票杠桿起源擴展閱讀
逼空多頭不斷把價格上推,一直到空頭堅持不住止損投降為止。逼空行情在起勢時總會屢遭投資者不屑,及能看清形勢時股價(指數)早已漲得水漫金山了。如:股價3元時眾人不屑,漲到9元時跟風如堵,等等。
簡單地說,逼空就是反復單邊上漲,不給那些賣出股票而在等待回調再買的人機會,這種行情的特點就是一旦你拋出股票就很難再次買進,因為你總想等回調有個低點,但這種回調總是點到即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逼空
B. 金融杠桿理論是什麼
金融杠桿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和可能遭遇的風險。
另外,還必須注意,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的時候,現金流的支出可能會增大,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投資者也必須要提前出局。
杠桿率即一個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與資產之比。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率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率在2007年為33倍。
(2)股票杠桿起源擴展閱讀
財務杠桿效應
財務中的杠桿效應,即財務杠桿效應,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也就是指在企業運用負債籌資方式(如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優先股)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
由於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等財務費用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股普通股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將相對減少,從而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好處。
財務中的杠桿效應,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和復合杠桿三種形式。
1、經營杠桿是指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2、財務杠桿是指由於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
3、復合杠桿是指由於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杠桿效應。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經融杠桿
網路-杠桿
C. 金融杠桿(leverage)是什麼意思
金融杠桿(leverage)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投資者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
還有可能遭遇的風險,其實最安全的方法是將收益預期盡可能縮小,而風險預期盡可能擴大,這樣做出的投資決策所得到的結果則必然落在您的預料之中。
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的時候,現金流的支出可能會增大,必須要考慮到這方面的事情,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後的結果可以是巨大的收益,您也必須要面對提前出局的下場。
(3)股票杠桿起源擴展閱讀:
金融風險的基本特徵有以下幾個:
1、不確定性:影響金融風險的因素難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關性:金融機構所經營的商品—貨幣的特殊性決定了金融機構同經濟和社會是緊密相關的。
3、高杠桿性:金融企業負債率偏高,財務杠桿大,導致負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創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隨高度金融風險。
4、傳染性:金融機構承擔著中介機構的職能,割裂了原始借貸的對應關系。處於這一中介網路的任何一方出現風險,都有可能對其他方面產生影響,甚至發生行業的、區域的金融風險,導致金融危機。
D. 什麼是杠桿基金
杠桿基金也即是對沖基金。對沖基金(Hedge Fund)是那些利用不同市場進行套利交易的基金。從形式上看,對沖基金是一組投資工具,交易遍及所有市場種類,包括外匯、股票、債券、商品以及各種衍生品等。第一隻對沖基金是1949年推出的,最早的對沖基金規模很小,只在單個股票上下注,投資策略十分單一,風險很大。
對沖基金作為一個機構,與個人又不太一樣,它的信譽、資本使它可以借貸,甚至借貸數十倍於自己的資本金的貸款來交易,它的作用就又放大了。比如,你有1塊錢,就可以借二十塊錢;拿著二十一塊錢,就可以做二百塊錢的事。當然,還有其它的因素,象對沖基金之間的合謀,場內工具。所有這些都導致了一個結果,就是放大了對沖基金的能量,在既定資本下,把對沖基金的能力放大數百倍,甚至上千倍。在圖1中,S代表供給曲線,D代表需求曲線,原來供求均衡點在E0。價格是P0。現在對沖基金可以把交易量放大很多,把供給曲線向右下移動,比如,香港股市正常的交易量只有40億,對沖基金可以一下增加20億的交易量,結果就是價格被拉下來。新的供給曲線是S1,均衡點是E1,價格是P,P1〈P0。這里的關鍵是要有一個相當大的數量,能夠影響價格,這是對沖基金的作用。科學的發展使其它一些因素在增大對沖基金的能量和作用,比如信息技術,可以用電子的手段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非常快地調集大量的資金,這是對沖基金的一些技術背景。
E. 杠桿原理是什麼又是誰發明的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提出了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物理學力學定理)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5)股票杠桿起源擴展閱讀: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
1、省力杠桿:L1>L2,F1<F2,省力、費距離。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L1<L2,F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F. 杠桿原理最早是在什麼時候就開始應用了呢
你說最早嗎?可能人類文明開啟之前更或者更早的別的文明~~
你這個最早,涉及很廣~
至於原理的產生大約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有人用杠桿來抬起重物,不過人們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潛心研究了這個現象並發現了杠桿原理。
不過,論人類文明的起源時,早在中國,漁夫用非常長的桿子頂水底劃船時,就用了。
更早的,自然界都已經用了。
或者,地球的前幾個文明。
最最早,宇宙誕生期間,星球的誕生,第一個生命的起源,可能就用了吧。
不知道你的目的是哪一個。
G. 杠桿起源於什麼時候
杠桿是最簡單的機械,杠桿的使用或許可以追溯至原始人時期。當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和野獸搏鬥,或用它撬動一塊巨石時,他們實際上就是在使用杠桿原理。石器時代人們所用的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繩索把它們和木柄捆束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鑿孔,裝上木柄。這表明他們在實踐中懂得了杠桿的經驗法則:延長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石器時代的刀斧
H. 財務杠桿系數公式來源
財務杠桿系數表達式DFL=EBIT/(EBIT-I)的推導過程:
根據定義可知
財務杠桿系數
=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EPS/EPS)/(△EBIT/EBIT1)
EPS1=(EBIT1-I)×(1-T)/n
EPS2=(EBIT2-I)×(1-T)/n
△EPS=EPS2-EPS1
=(EBIT2-EBIT1)×(1-T)/n
=△EBIT×(1-T)/n
△EPS/EPS1=△EBIT/(EBIT1-I)
(△EPS/EPS1)/(△EBIT/EBIT1)
=EBIT1/(EBIT1-I)
即:財務杠桿系數DFL=EBIT1/(EBIT1-I)=EBIT/(EBIT-I)
該推導過程表明,在用計算公式DFL=EBIT/(EBIT-I)計算時,只能用變化前的數據(即基期數據)計算。
式中:DFL為財務杠桿系數;△EPS為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額;EPS為變動前的普通股每股利潤;△EBIT為息稅前利潤變動額;EBIT為變動前的息稅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