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瓷博會的瓷博會簡介
瓷博會全稱是「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英文為「Jingdezhen International Ceramic Fair,由國家商務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集陶瓷精品展示、陶瓷文化交流、陶瓷產品交易為一體的國際化陶瓷專業博覽會。瓷博會自2004年以來來,共吸引了來自世界49個國家和地區共計2427家參展企業、3000多家采購公司共20000多位中外嘉賓與會,旅遊、觀光人員達到91萬人次;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已逐步發展成為世界陶瓷盛會、國際交易平台,促進了世界陶瓷在商貿、文化、技藝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B. 中國瓷都是景德鎮還是潮州
景德鎮是老牌瓷都,也是最出名的瓷都。已有上千年歷史了。不過由於景德鎮的高嶺土就快用完了,所以當地的瓷器產業衰落得很快。即使當地建了陶瓷學院,但培養出來真正算得上工藝師傅的很少。
潮州是新興的瓷都(十五年前國家授予的)。其實潮州在唐宋時期已經開始做陶瓷了,但始終沒有景德鎮那麼出名。近年來,潮州憑借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民間工藝,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全國唯一一個「中國民間工藝傳承之都」特色區域稱號。另外還獲得《中國陶瓷出口基地》稱號,是全國陶瓷企業最多、最集中,陶瓷門類最齊全的產區。
再看看目前瓷器產業的市場發展情況:2018年,潮州全市規模以上陶瓷工業企業達350家,A股上市陶瓷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來自潮州的日用陶瓷、陳設藝術陶瓷、建築衛生陶瓷年產銷量分別佔全國的25%、25%、40%,出口量分別佔全球的30%、40%、55%,均居全國首位,產品暢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景德鎮的陶瓷產業已經落後於潮州了,創新也落後於潮州。比如潮州人懂得加入骨炭,燒制出更薄更剔透仿骨瓷(我國還沒有真正的骨瓷,因為技術水平還不夠)。而景德鎮依然只有千年不變的青白瓷,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
C. 中國瓷都你知道在哪么
中國三大瓷都介紹:景德鎮、福建德化、位於湖南東部的醴陵市 景德鎮陶瓷介紹 悠久的制瓷歷史 中華向號瓷之國,景德鎮歷稱瓷之都。瓷器是中國的偉大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而景德鎮又是這個瓷器之國的代表。外國人的瓷器稱中國之名,又是瓷器之稱。 瑩瑩白玉瓷,漫漫瓷都路。作為被人武稱為「瓷都」的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 史書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景德鎮古代叫新平鎮)。早在漢代,當時的這個地區就已可能在商周原始瓷器的基礎上,燒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這樣,景德鎮地區的制瓷歷史已有兩千年。 蜚聲中外的德化瓷器 福建德化縣是我國著名的陶瓷產區,也是外銷瓷器的重要基地。 德化瓷業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瓷器質地潔白堅硬,工藝精良、造型雅緻,色澤瑩潤。 遠在宋、元時代就進入國際瓷壇,蜚聲海內外。曾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為中國「三 大瓷都」。 馳名中外的德化傳統瓷雕,繼承明代何朝宗的風格重放異彩。動用捏、雕、鏤、刻相 結合的技法,把優質原料和精湛技藝融為一體,具有獨特的風格,現在德化生產的在歷史傳統題材的產品達390多種,各類姿式和規格的瓷觀音有100多種,大型瓷雕《滴水觀音》高達1.90米,氣勢端莊高雅;最小的《披坐觀音》,高僅5厘米,清逸雋秀。這些神態各異的造象,繼承和發展了「傳神寫意」的傳統技法,使瓷雕人物形神兼備,色彩明凈,蘊含著美好、健康的意境,給人以美的感受。藝人們善於利用不同質料的泥釉,使瓷雕色澤極富變化。現代題材和各種動物、花鳥、盆景、花籃的瓷雕取材廣泛,品種多種。這些瓷雕藝術品多次被選出國展出,深受國際友人的贊賞。明代被譽為「國際瓷壇的明珠」的象牙白瓷,建國後得到恢復發展,易名為「建白瓷」。復產成功的建白瓷。瓷質細膩滋潤,色澤柔和潔白,微呈乳黃色,宛若象牙。在歷次出口商品交易會和出國展出中,都受到好評,榮獲國有優質產品證書。德化高白度瓷,是建國後德化瓷科研的新成果之一,它以88.1度的高白度被全國陶瓷界評為白瓷之冠。高白度製作的茶具、酒具、餐具、花瓶、台燈等各種工藝品,色如凝霜,釉面晶潔,胎質堅薄,為人喜愛。高白度梅花酒具、水仙花插、蓓蕾酒具曾分別榮獲1982年全國陶瓷美術設計一、二、三等獎。龍鳳花瓶、孔雀雙耳花瓶等產品在國外展覽中被贊為瓷中珍品。目前,即將開工的德化瓷廠「建白」高級成套瓷生產線和德化第二瓷廠的白度高檔成套瓷生產線投產後,將使德化瓷器這兩雜金花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隨著近年來對外開放的形勢及我國建設事業的日益發展,德化瓷器將不斷改進裝飾藝術,增加花色品,提高產品質量,以適應國內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醴陵陶瓷 醴陵市位於湖南東部,羅宵山脈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淥水流域,緊鄰長沙、株洲、湘潭「金三角」經濟區,總面積215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8千公頃。總人口近百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87萬,城區人口16.9萬。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7.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7年增長66.2%,年均遞增10.7%;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97年的29.4∶47.2∶23.4調整為20∶51.7∶28.3;完成財政總收入35930萬元(老口徑為38500萬元),年均遞增10.7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8891萬元(老口徑為21904萬元),年均遞增9.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53元,比1997年增加724元,年均遞增5.2%。 1985年撤縣設市,因盛產陶瓷和煙花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鄉」的美名。 醴陵,山俊水曲,風物宜人,年平均氣溫17.6℃,雨水充沛,光熱充足,無霜期達288天。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紀念地先農壇、東富寺、日本佛教的主要流派佛教禪宗曹洞宗的發源地雲岩寺及醴泉映月、財源塔影、狀元芳洲、紅拂古墓、淥江書院等多處名勝古跡,點綴河山。這片英雄的土地,曾走出了中國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人李立三、抗日名將左權及耿飈、宋時輪、蔡升熙、程潛、陳明仁等一大批叱吒風雲的優秀將軍和仁人志士。 「天下名瓷出醴陵」。早在清末,「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醴陵陶瓷聞名海內外,堪稱醴陵一絕,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歷經世紀滄桑,醴陵瓷器不僅走進了首都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而且飄洋過海,出口世界五大洲,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近年來興起的炻瓷,更是風靡全球,成為全市出口創匯的一個拳頭。全市已擁有陶瓷生產企業400餘家,形成了以日用瓷、電瓷、藝術瓷、特種工業陶瓷為主的多元化產品體系,逐步發展成為門類齊全、專業配套的陶瓷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醴陵還是花炮祖師李畋的故鄉,花炮生產,歷史悠久,遍布城鄉。醴陵花炮走出了一條由沒落到輝煌的創業之路,實現了產品由單一向多元轉變,由千百年的傳統生產技術向傳統技術與現代科技成果相結合轉變,由內銷為主向出口內銷並舉轉變,花炮產值位居全國主要產區縣(市)前茅,並銷往80多個國家、地區和全國各地。在′99昆明世博會、′99中國普洱茶葉節、首都國慶50周年及澳門回歸等重大焰火晚會上,醴陵煙花大放異彩,以迷人的魅力贏得了世人的由衷贊嘆。在兩大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服裝、建築、防水建材、印刷包裝、化工等產業不斷壯大,成為新興產業群,服裝、建材行業年產值分別超過4億元和10億元。 2001年,醴陵市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家編制了《城市發展戰略概念規劃》,對城市定位、空間布局及功能分區等重大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思路。新的城市定位是:以高新技術為依託的陶瓷花炮生產出口基地;以交通區位優勢為依託的湘東贛西現代物流中心;以深厚文化底蘊和秀麗自然資源為依託的山水園林城市。城市空間布局為「一個中心,三個組團」:以城市中心為商業文化行政中心;以西北和南部組團為工業區,以東北組團為休閑居住區。預計到2010年,城市建成區由17平方公里拓展到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由17萬人發展到30萬人。
D. 景德鎮陶瓷占景德鎮市場的多少
千百年來,景德鎮陶瓷產業基地,也可以說是瓷瓷從旗艦的支持,使我市成為全國重要的日用陶瓷出口基地。今天,全市日用陶瓷生產小,檔次低,質量下降的整體水平,配套能力不強,市場佔有率逐年萎縮,遠遠落後於其他陶瓷生產區域。在這方面,要達到的目標,重振雄風瓷,日用陶瓷生產的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目前,根據「大陶瓷產業量,結構調整,全面提升競爭力」的要求,加大力度調整工業結構陶瓷,日用陶瓷,用大力氣抓好規模生產和出口規模,在國內和國外陶瓷的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擴大的市場。
首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陶瓷。確保全市保持全國傢具陶瓷藝術的世界領導者;陶瓷仍然相當共享,擴大生產規模;高科技陶瓷的生產,開發的新發展。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為目標,著力發展出口瓷器,瓷器的國家,星級酒店用瓷和禮品,旅遊瓷,工業技術陶瓷規模,瓷電瓷,紡織品和瓷器,建設和發展有一定的份額;衛生陶瓷,瓷器,而醫葯包裝,電子陶瓷,高科技陶瓷作為發展的重點培養。
二是花下力氣抓好生產日用陶瓷,我們應該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上規模,設施和質量。出口日用陶瓷,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質量,增加單件掉率目標,擴大陶瓷出口總量和創匯。應考慮國內瓷器生產高,中,低,增加配套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多樣化需求。同時,發展溫度骨瓷器,石器,瓷器和熱強化瓷,釉,瓷器釉和無鉛粉彩瓷生產。
第三是專注於傳統瓷器生產。目前,日用陶瓷的生產是人的游戲,不同的。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陶瓷,景德鎮陶瓷為了占據一席之地,必須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是城市的四大傳統陶瓷產品在國內市場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優勢,與其他瓷器生產面積是無法比擬的。搞好生產的瓷器,必須把重點放在四大傳統瓷器生產,發揮傳統,立足創新,並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生產和出口規模,不斷提高市場上的四大傳統產品的份額。
四是發揮瓷品牌。景德鎮的陶瓷生產在很長一段時間的積累,形成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品牌,如「景德鎮」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珍珠之家」榮獲江西省。還有「葉子」,「玉風」等陶瓷品牌,在國內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要加快發展,全市陶瓷,你一定要注意陶瓷品牌,提高品牌的生產能力,形成了一個新的規模化生產的優勢。如果股份公司生產的「葉」品牌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信譽在市場上佔有一定份額,目前產品供不應求。參考品牌產品在國內和國外的做法,確保品牌質量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轉讓給其他有一定實力和規模的企業「貼牌」生產,允許使用其產品商標。通過這種手段和方法,樹立品牌,擴大品牌產品。
五是要進一步提高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不斷推出新材料,新類型,新品種,新花,在產品的開發和創新,加大投資力度,使全市每年。還有一些新開發的產品出來,只要可能1-2個月,在國際市場打得開,陶瓷知名品牌產品。目前,原料加工,陶瓷和陶瓷燒制兩個進程為突破口,推進技術創新。從一個專業的陶瓷原料,並積極組織各種高,中,低檔的原料技術研究,逐步實現原料生產的標准化,系列化,精技術。積極推進燒成新工藝,新技術,發展高效節能,環保窯,爐落後,千方百計降低解僱成本。
大力支持民營陶瓷的發展,並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民營經濟是全市陶瓷陶瓷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該市已成為陶瓷發展的生力軍。目前,私營陶瓷發展應加快陶瓷的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措施來抓,進一步支持民營陶瓷的發展。
首先,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民營陶瓷。採取有效措施,全市民營企業組成了一些小的陶瓷方形陶瓷產業,提高分工,統一,規范,開放的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整體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
二是民營陶瓷的發展,以創新求生存有利的環境。在稅收,土地使用,金融信貸,進口和出口的政策,技術創新,外商投資,貿易等,等待來給民營企業,促進民營陶瓷的發展。
三是開發高品質的陶瓷的民營企業集團。民營企業的老闆,為了加強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以滿足市場的運營商的需求。同時,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發展以技術為基礎的啟動民營陶瓷企業,國有瓷鼓勵幹部和幹部帶頭跑民營企業,引導下崗職工從國有瓷廠成立自發的民營股份制企業,股票陶瓷企業。
四家陶瓷企業私人必要的支持。採用稅收優惠和補貼的經濟,為民營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優先支持貸款,實行優惠利率。同時,額外的民營陶瓷企業風險擔保基金,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擴大總量,陶瓷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擴大出口陶瓷長期以來,由於體制的弊端,出口,全市工業和貿易的優勢還沒有完全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陶瓷行業發展的步伐,我們必須導出現有的機構改革重組,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國際貿易市場。
1,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外銷瓷在擴大國王的指導思想,生產布局,市場定位,產品結構,營銷策略,經營管理和其他相關問題,進一步理順思想,明確重點,發展中國家結合本市實際,開創新局面的戰略決策在景德鎮陶瓷出口陶瓷出口。
2,進出口貿易公司的現有制度的改革和重組,成立了一個新類型的投資主體多元化,貿易公司。鼓勵和支持專業的進出口貿易公司,一起去的道路,通過合資,參股,控股,訂貨,技術支持等,結合工業企業與陶瓷企業形成密切的關系,積極探索出口的外貿公司作為一個領導者的資產,技術,市場為紐帶,一些陶瓷企業的品牌優勢和市場優勢,新的貿易和工業聯合體組成一個聯盟。目前,省陶瓷進出口公司在這方面有一個初步的想法?藝術新的重組,東風等企業,採取合作夥伴關系,聯營的方式,形成產業和貿易合作意向,共同探討國際市場。希望拿出解決方案的實施。
3,進一步調整市場結構,失去了奪回國際市場份額。為了提高研究市場,了解市場,市場的努力,以發展和擴大到美國,西歐和日本的高市場作為主攻方向,採取有效措施,不斷擴大的市場份額中的景瓷這三個國家的出口。同時,擠在中東,東歐,過去的幾年裡,以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4,應著眼於市場,轉變經營模式。國際陶瓷貿易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也是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市場。完整的國際陶瓷市場的要求,及時改變經營模式,不斷開拓業務渠道開拓的精神。要鞏固和發展現有的市場和客戶的同時,努力開拓新市場和新客戶。根據當前景德鎮陶瓷在國際市場萎縮的狀態,依靠老客戶,老商品,同樣的老的商業慣例,顯然難以適應,我們必須找到新的商業機會,發展新的夥伴關系。主動海外設點,建立了自己的業務窗口。同時,從過去單一的方式逐步向多元化,出口導向型的綜合貿易格局,從一個單一的收購出口經營出口貿易逐漸轉向收購的主要出口和代理出口聯營公司,同時,陶瓷出口貿易業務搞活,做大做強。
加強陶瓷市場,大力發展陶瓷市場
加快陶瓷產業發展,市場建設的關鍵是建立流通體系是關鍵。由於計劃經濟的影響,城市的陶瓷市場建設步伐緩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陶瓷行業的快速發展。了解來自廣東,福建,山東,河北和其他瓷生產區的成功經驗,我們要「亡羊補牢」奮起直追,依靠建築陶瓷市場,開發市場,促進生產。
首先,我們必須建立兩個,三產業互動發展的戰略思想,徹底摒棄了生產簡單地抓生產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強化市場意識,加快市場發展,加快建設陶瓷市場把加速陶瓷發展議程。
二是建築陶瓷大市場的步伐加快。按照高標准,高起點規劃,建立遍布全國各地及世界各地的陶瓷為主的綜合性陶瓷大市場的批發和零售瓷生產領域。足跡,經營戶,主銷景瓷每年的營業額和營業額,吸引國內和國外的陶瓷產品和數量等必須有標准化的效果。同時,加快市場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陶瓷配件,生產設備,製造工藝和技術,人力資源,勞動力和其他要素市場。並力爭成為中國的陶瓷大市場的建設和世界的陶瓷產品集散中心,價格中心,信息發布中心和質量控制中心。
三,建立現代營銷理念,發展現狀流通企業。市場建設和現代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市場的拉動效應為陶瓷行業。流通,導致較差推廣景德鎮陶瓷市場份額下降的重要原因。要通過組建了一批新的股份制形式的現代流通企業的現有骨幹企業為基礎的流量。適應現代流通方式的發展趨勢,積極培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流模式的合規性要求,以發展連鎖超市,倉儲式商場,專賣店等新型流通格式,陶瓷產品盡快力爭讓城市走向全國,全球超市。
四,加快信息網路的建設,陶瓷,盡快形成「陶瓷信息中心」,建立「陶瓷商務平台」,開展「網上交易」,並積極提供各種信息陶瓷,陶瓷企業為全市「網上交易」牽線搭橋,提供優質的服務,使我們的城市更陶瓷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加強行業管理,規范市場秩序
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和良好的陶瓷是促進健康有序發展,全市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兩年,特別是去年11月以來,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市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陶瓷,並已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在市場經濟秩序,仍然有很多問題。目前,為了加強管理的陶瓷產業為出發點,進一步加大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陶瓷的努力,使我們的城市走上了陶瓷市場的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
的陶瓷生產企業建立准入制度。陶瓷生產陶瓷的原料,燃料經營許可證制度,從根源。對於一些沒有商業登記和無證生產的,由稅務機關批准,逃稅,非法操作陶器,必須堅決予以取締。
二,我們必須認真陶瓷商標管理。 「景德鎮」牌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的工業瓷,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利用和保護。凡使用「景德鎮」品牌應該是對全市生產高檔陶瓷產品。要建立「景德鎮」品牌的認證標志有償使用制度,切實維護「景德鎮」的品牌聲譽。同時,盜取其他陶瓷品牌,比假裝瓷景德鎮陶瓷商標銷售,製造假冒偽劣產品,一經發現,調查和嚴肅處理,毫不手軟,嚴格和嚴厲打擊。
三做好陶瓷價格管理。陶瓷協會提供的常規產品的價格信息,指導和規范價格行為,開發產品行業自律價格,如果有必要,同類產品的最低限度,以防止價格惡性競爭和低價傾銷。
四,加強保護知識產權的陶瓷。要採取切實措施,掌握陶瓷藝術作品和簽發證書管理。從2001年開始,陶瓷協會統一的「景德鎮陶瓷藝術作品證書」,並在全國碩士和教授使用。應採取漸進式自由化,擴大范圍,高級工藝美術師以上職稱人員。基於對當前工作的許多名人城市的假冒現象,在全市開展陶瓷作品出版分社「專利證書」,保護知識產權的陶瓷名人打擊假冒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一舉措促進陶瓷藝術使用。陶瓷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市中級人民法院,加大查處力度和打擊力度,切實保護知識產權的陶瓷。
五陶瓷展覽,以進一步規范秩序。要鞏固和發展去年的重組的結果,進一步打擊打擊非法陶瓷博覽會,堅決遏制那種盲目無序,違規展勢頭。健全和完善的陶瓷展覽管理實踐,加強國內陶瓷展覽管理和服務。雖然積極做好疏導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的貿易促進部,商務部和省級各方的支持,以幫助有經濟實力,有信譽的公司出規范性的展覽,讓景德鎮陶瓷市場和世界。
陶瓷加速發展的城市,並創建一個新的陶瓷,陶瓷行業的發展情況,不僅要依靠幹部和工人一起工作,但也是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政府部門應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完全支持陶瓷的發展。陶瓷行業盡快使健康,有序,健康發展的軌道。
根據目前的調整對我市實際陶瓷財產和存在的問題,建議市屬國有企業在實施的陶瓷「回城進園」的企業運作,利用城市續約土地陶瓷企業意識到收到的資金,作為企業重組成本,優先安置職工,其餘部分按一定比例返回到陶瓷企業(省陶瓷工業公司統一主),其他陶瓷重組的國有企業。據了解,退城東邊瓷器廠搬遷,土地變現資金1.5億元,其中5100萬元作為企業改制,安置職工。所有的其餘城市轉型。鑒於現行體制下,一些公司,如人的的陶瓷瓷,瓷器和其他企業,成立土地資產減人員難以操作的大型企業重組的資金缺口。為此,我們建議,這部分城市50%的比例,其餘資金返回陶瓷公司,為企業重組。
拓寬融資渠道,適當增加銀行貸款。陶瓷企業(包括民營陶瓷企業)的領導下,全市普遍反映自1995年以來,陶瓷行業的銀行貸款,銀行採取了「封殺」的政策,在過去的8年裡,沒有給美元的貸款,加上企業的融資渠道狹窄沒有投資,導致在大多數正常生產,產品適銷對路的企業,技術資金沒有著落,發展和創新,擴大生產沒有融資,製作,不易結垢,嚴重阻礙了陶瓷的發展。
盡快制定人才培養,使用人才政策。在過去的十年中,全市陶瓷行業的生產和管理是遠遠落後於其他瓷生產區。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培養,使用和有一個大問題,許多專業技術人員瓷陶瓷生產流程國內區域。雖然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還制定了優惠政策,在這方面,但主要是外箱,有沒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為此,建議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培養人才,留相關位,政策,並加強陶瓷的專業培訓。日用陶瓷,特別是專業人士,應該像對待人才同等待遇,職稱評定工資,住房,生活等各個方面給予關心和關懷,極大地調動和發展他們的熱情為振興景德鎮陶瓷藝術瓷,有助於開發智力。
全市陶瓷行業目前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更好地促進城市的陶瓷發展,加快發展的步伐,建議市政府組織專門力量,根據當前國內外陶瓷發展趨勢,仔細研究和分析未來的戰略方向,陶瓷,以及全市陶瓷行業的現狀和問題,如何來發揮現有的優勢和潛在優勢和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符合陶瓷實際可操作性的發展「景德鎮陶瓷發展規劃綱要」,引導我市陶瓷的健康,快速發展。
E. 明清康熙青花瓷龍紋印盒拍賣記錄
明代青花瓷器拍賣2010年12月5日,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在望山莊」舊藏的「天啟年米石隱制」款青花洞石花卉出戟觚在北京保利被拍賣,600萬至800萬元的估價,對一件明代景德鎮民窯青花瓷器而言,堪稱高價。令人更意外的是,花觚拍到了1232萬元,創造了明清景德鎮民窯瓷器交易的最高價格。明正德·青花波斯紋雙耳四方瓶(高26cm),以波斯文為飾,器型與紋飾均難得一見,估價10--15萬美元,成交價達169.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402萬元「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官窯青花瓷器雍正青花拍賣步步驚心就像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6799萬元成交,獲得雍正瓷器拍賣最高價
F. 為何古瓷器交易如此之高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號)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於世,與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燒制技術達到了最高峰,成為我國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最貴。」
1、永樂為明代瓷器的開創和發展時期,而宣德則為鼎盛時期。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說法。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細,釉汁均凈,造型工整,凝重渾厚,胎質細膩,多細砂底,器形多樣,青花濃艷,紋樣優美而久負盛名。琢器介面少見,胎體比永樂時厚重、堅致。
2、釉面特點為桔皮紋。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與後期釉面稍白,中期為青白色,釉面均很細潤。
3、青花用三種色料;①進口蘇泥勃青料,②國產料,③進口和國產混合料。青花自然暈散,形成濃重的凝聚結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謂青花之冠。
4、磯紅彩始於宣德,瓷釉為宣德創新品種之一,仿哥釉也是從宣德時開始的,黃釉是宣德時燒製成功的,青金蘭釉又稱「雪花蘭」或「灑蘭」,為宣德時景德鎮能工巧匠又一傑作。
5、紋飾一改永樂時的纖細風格,顯得粗重豪放,筆法蒼勁。尤以龍紋猙獰兇猛之狀,可為明、清兩代之最。
6、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較永樂時顯著增多。一般為六字楷書款,亦有四字的,書寫部位不定,全身均可書寫,亦採用篆書。曾有宣德款識「滿器身」的說法。
7、彩瓷楷書寫「德」字無「心」上一橫,篆書寫「德」字,「心」上都有一橫。
8、器足、琢器多細砂底,無釉、無旋痕,泛有火石紅斑。盤心微有下凹。雍正仿斜坡盤底,於足脊處滾圓如「泥鍬背」狀。
永樂宣德青花之別
根據有關資料,綜合諸多專家論述,領悟探求永宣青花器二者之間微妙不同之處,我最後歸納試得出以下結論:
一、宣德時期瓷土選料,是景德鎮附近麻倉山所產「麻倉土」。同類器物相比,永樂稍輕薄,宣德顯厚重。此碗「露胎部位瓷質潤白,呈現淺淡火石紅,無旋紋痕。」
二、宣德青花瓷「釉面一般都能見到像橘子皮似的橘皮紋。」檢驗青花碗,確實從釉面上看到這種和永樂器截然不同的差異。器物表面顯示出的細微現象,為我們鑒斷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三、用放大境觀察,此碗釉面「可見大中小不同、間距的氣泡群」。這也正是鑒斷宣德青花瓷的有力佐證。皆因「凡氣泡密集而整齊者,大多非宣德瓷」。
四、宣德青花瓷不及永樂器細致,坯接胎痕比較明顯。此碗底足相連處,則呈現出一線淺短的接胎痕。「圈足斷面呈倒梯形,無法用手抓起,足背有稜角感」。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局部特徵。
我國許多古瓷鑒定家,根據實鑒經驗還認為:明清瓷器鑒定紋飾的意義大於造型意義。縱觀永宣纏枝花卉紋樣,雖然花葉均富寫實趣味,蔓草逶迤婉轉輕盈,展現出古樸飄逸的風采。但是,宣德青花瓷一改永樂雋永秀麗的畫意,筆力蒼勁雄健、恣肆縱橫、一氣呵成、酣暢淋漓。從此碗心描畫花卉紋便能看出兩種瓷繪風格各具其異。壁外圖飾時代特徵更為明顯。永樂青花線條纖細,不像宣德粗獷繁密,所以很少呈現如此深沉濃緊、渾融成片黑褐色的鐵結晶斑。
G. 五彩瓷器拍賣價格五彩瓷器交易哪裡好
五彩瓷器,基本色調以紅 、黃、綠、藍、紫五色彩料為主等帶有玻璃質的彩料,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施於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爐經過700--800攝氏度的高溫二次錇燒而成,其特點是創造了釉下青花與釉上彩料相結合的裝飾方法。
在對汝窯進行改進時,成功地在卵白色汝窯上創燒了五彩。描金汝窯五彩,印花汝窯五彩,貼花汝窯五彩,汝窯刻花、劃花五彩,汝窯素五彩,它的簡稱是歷史上著名的 宋五彩,也稱之為 汝窯五彩 。
它的最大特徵是:
1、胎釉和青花、鬥彩相似;
2、色彩主要為紅、黃、藍、綠、紫、黑等,但以紅彩為主;
3、其繪法先在白釉瓷面上,畫人的顏面,不填顏色,用紅色筆加勾;
4、多用小開片,裂紋向下而緊合。
以下為景德鎮王掌櫃記錄的近年來拍出天價的明朝五彩瓷器
1、明萬曆 五彩「花果錦鳥」圖瓜棱提梁蓋壺 1656萬 成交
2、明萬曆 五彩「穿花趕珠雲龍」圖蒜頭瓶938萬 成交
3、明萬曆 官窯青花五彩瑞獸紋鼓式促織蓋罐 39.5萬 成交
4、明萬曆 五彩「荷塘鴛鴦」圖長頸蒜頭瓶 726.4萬 成交
5、明萬曆 五彩龍鳳紋筆船 722萬 成交
6、明萬曆 五彩龍鳳呈祥大圓盒 689.41萬 成交
7、明萬曆 五彩「水波雲龍」圖筆管 542萬成交
8、明萬曆 五彩龍紋出戟花觚 447.41萬成交
9、明萬曆 五彩龍鳳紋八棱蓋罐 437.6萬 成交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H. 一錘定音鑒寶專家出場費是多少
北方派:
1.金運昌出場費
金運昌,蒙古族,北京市人,1957年生。金運昌任北京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兼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鑒定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職。1萬/一場
2.賈文忠出場費
賈文忠,字聞鍾,號銅齋,1961年生於北京金石世家,老北京古銅張派第四代傳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九三學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 ,碩士研究生導師 。大學文化,北京大學考古系「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研究生班畢業。先後就職於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館。1萬/一場
3.金申出場費
1949年北京出生,回族。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教授。 [1]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會員。著名佛教文物鑒定專家,文史學家,畫家。1萬/一場
4.耿寶昌出場費
耿寶昌,男,1922年生於北京,祖籍河北束鹿(今辛集市,歸河北省直接管轄),文物鑒定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文物局咨議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首都博物館顧問、炎黃藝術館鑒定委員會會長。長期從事中國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藝品的研究,重點研究歷代陶瓷。30萬/一場
5.楊靜榮出場費
楊靜榮,男,1948年生於北京,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曾在邯鄲陶瓷研究所,從事陶瓷顏料和傳統色釉的研究實驗工作,1979年調入故宮博物院研究陶瓷史至今。1萬/一場
6.單國強出場費
單國強,男,漢族,1942年2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紹興。196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入故宮博物院從事文博業務工作。主攻古代書畫史論和書畫鑒定研究。1985年3月任故宮博物院辦公室主任,1988年6月陳列部主任,1998年4月—2002年3月任宮廷部主任。1萬/一場
7.馬未都出場費
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於北京市,祖籍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50萬/一場
8.丘小君出場費
丘小君,著名的陶瓷評鑒專家,從事陶瓷文物鑒定工作30餘年,居於香港和紐約兩地﹐是香港著名收藏家學會「求之雅集」的董事和陶瓷鑒定顧問,還兼任海內外多家拍賣行、博物館的徵集顧問。3萬/一場
9.歐陽朝霞出場費
歐陽朝霞,央視《尋寶》欄目特邀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寶石學碩士學位,持有國家注冊拍賣師證書、文物拍賣單位專家證書。她現任北京越王珠寶會所總經理。CCTV—1《尋寶》節目珠寶玉石鑒定專家,《私人財富》等多家媒體珠寶鑒賞、收藏欄目專欄作家,珠寶鑒賞收藏與拍賣方向資深講師。1萬/一場
10.蔣文光出場費
蔣文光, 男,1938年4月生,漢族,上海市嘉定區人,1963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全國著名書畫、金銀器、碑帖鑒定專家,CCTV《鑒寶節目》專家評委、原國家博物館資深研究員、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6000元/一場
11.潘深亮出場費
潘深亮,1937年8月17日(農歷丁丑七月十七日)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官橋鄉,任北京故宮博物院保管部秘書,書畫組組長。現聘於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為北京市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鑒定委員,鑒博藝苑收藏品鑒定委員會書畫鑒定委員會主任,《收藏》雜志社特邀撰稿人,北京嘉緣拍賣公司顧問。6000元/一場
12.李宗揚出場費
李宗揚,1943年生人,1963年步入文物界,北京文物局研究員。6000元/一場
13.魯力出場費
魯力,男,漢族,1956年生,南京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1982年2月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本科,獲學士學位,即入南京博物院從事古代書畫鑒定工作。1萬/一場
14.馮小琦出場費
馮小琦,北京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主要從事古陶瓷研究。先後在故宮博物院保管部陶瓷組、研究室、古器物部從事古陶瓷的保管、研究、陳列、古陶瓷窯址的調查與標本的整理工作。1萬/一場
15.葉佩蘭出場費
葉佩蘭,浙江金華人,1937年出生於北京,漢族,為中國世家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中國文物學會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瓷器專家。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鑒博藝苑(北京)收藏品鑒定委員會委員、博寶藝術網瓷器鑒定專家,系統地整理和研究了中國的彩瓷。1956年供職於故宮博物院。40餘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陶瓷的整理、保管和鑒定工作,並對故宮博物院庋藏的古陶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統地整理海內外收藏的中國古陶瓷,利用世界各國已發表的有關資料編著古陶瓷類的《海外遺珍》。1萬/一場
16.李知宴出場費
李知宴,男,四川遂寧人 [1] ,1937年3月出生,漢族,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副會長。1萬/一場
17.楊寶傑出場費
楊寶傑,首都博物館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博寶鑒寶網特邀專家、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青銅器、玉器、雜項鑒定專家。8000元/一場
18.張如蘭出場費
張如蘭,鑒寶專家,擅長玉器、陶瓷、雜項鑒定。主要作品有《中國鼻煙壺》、《北京玉器大全》、《明清文具書》等。6000元/一場
19.陳潤民出場費
陳潤民,為中國世家鑒定收藏網特聘專家,現任故宮博物院古器部陶瓷組組長,央視《鑒寶》欄目特聘鑒定專家,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博寶藝術網瓷器專家。8000元/一場
20.鄧長興出場費
鄧長興,男,73歲。1963年開始從事文物鑒定工作,至今已有45年的鑒定經驗。主要負責文物鑒定徵集工作。曾任吉林省文物店業務經理多年,後調入吉林省博物院任研究員至退休。主要從事對古今陶瓷、玉器、雜件等鑒定研究,具有較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8000元/一場
21.黃秀純出場費
黃秀純,北京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古陶瓷協會理事,央視《鑒寶》專家團成員、《鑒寶》雜志學術顧問,北京津海文物鑒定中心陶瓷鑒定專家。8000元/一場
22.鄧丁三出場費
鄧丁三,1953年3月10日出生,漢族,籍貫重慶奉節,大學學歷,中共黨員。6000元/一場
23.楊實出場費
楊實,生於1935年,河南衛視鑒寶欄目《華豫之門》專家組成員。有30多年的收藏歷史,專門收藏和研究高古瓷。目前是天雅古玩城顧問、文物投資收藏資深評論員、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理事。楊實先生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收藏家,本身是音樂家出身,離休前曾經擔任過中央樂團的第一提琴。祖籍廣東陽春,現居深圳。曾獲2007年深圳十大攝影師榮譽稱號。6000元/一場
24. 古方出場費
古方,男,1962年生於北京,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1989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畢業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考古發掘與中國古代玉器的研究工作,專著有《中國出土玉器全集》、《中國傳世玉器全集》、《天地之錄——中國古玉漫談》、《中國古代文物典玉器》、《冰清玉潔》、《中國古玉器圖典》、《古玉之美》、《盛世玉潤》、《古方講古玉》、《玉器時代》、《亘古溫潤》、《海派玉雕大師精品集》、《中國民間藏玉精品集》等。1萬/一場
25. 張廣文出場費
張廣文,男,1949年出生。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1978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從事文物管理及古代工藝品研究工作。曾先後任保管部工藝組組長、古器物部工藝組組長。6000元/一場
26.楊震華出場費
楊震華,女,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從事文物工作四十五年,在國家文物局文物培訓中心授課二十多年。長期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傳授古玉鑒定知識並擔任兼職教授。多次受邀在國外授課,為新加坡歷史博物館和收藏家協會開辦收藏培訓教學。8000元/一場
27.楊伯達出場費
楊伯達,男,漢族,1927年生於遼寧旅順,祖籍山東蓬萊。 故宮博物院 研究館員。20萬/一場
28.白明出場費
白明,1965年9月生,江西余幹人,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作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長聘教授 、陶瓷藝術系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執行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國家畫院陶瓷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協IAC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油畫學會會員、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特聘教授、廣西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陶藝網藝術總監、《中國陶藝家》雜志常務副主編、「上虞青」現代國際陶藝中心主任。1萬/一場
29.毛曉滬出場費
毛曉滬, 男,1951年生於中國上海,古董投資專業顧問,現任北京華夏物證陶瓷鑒定研究所所長。擅長瓷器鑒定、古陶瓷修復。早年受到故宮博物院馮先銘先生、劉九庵先生等老前輩的真諦親傳,在古陶瓷鑒定、古陶瓷修復和古陶瓷復制三大領域均有高深造詣。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曾擔任中央電視台《尋寶》、《藝術品投資》以及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等節目的特約鑒寶專家。毛曉滬從小就接觸古代陶瓷。他算是故宮博物院的「子弟兵」。1萬/一場
30.王連勤出場費
王連勤,字進宏 ,古玩鑒定專家 、收藏家 、鑒定評估師(藝術品鑒定師)一級 ,重慶央視鑒寶專家 。從事研究古典傢具、沉香、黃花梨、紫檀、竹、木、牙、角、古陶瓷等多項藝術品的鑒定與評估 。8000元/一場
31.崔凱出場費
崔凱,以古陶瓷鑒賞為主要研究方向。被多家電視媒體聘為專家,現為河南省電視台《華豫之門》瓷器組鑒定專家 、陝西衛視《華山論鑒》欄目瓷器組鑒定專家 、廣東廣播電視台《嶺南鑒寶-九州尋珍》欄目組瓷器專家 。6000元/一場
32.雷從雲出場費
雷從雲,男,1939年生人,漢族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員。1萬/一場
33.趙青雲出場費
趙青雲,男,漢族,1932年7月出生,河南湯陰人,畢業於湯陰師范。現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調研員、研究員。系河南省文物局專家組成員,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中國鈞瓷研究所高級顧問,中國古陶瓷學會副秘書長,河南古陶瓷研究會會長,深圳璽寶樓青瓷博物館研究員、高級顧問,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名譽教授,廣州嶺南文理書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文物鑒賞家學會副會長,河南省科技史學會常務理事兼古陶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名譽理事等。畢業後分配到湯陰縣文化館工作。1萬/一場
34.華義武出場費
華義武,瓷器專家, 北京市文物公司副研究員, 中國世家鑒定委員會鑒定專家。先後在《文物》、《文物天地》、《景德鎮陶瓷》、《市場報》等報刊發表論文多篇。參與國家文物局《文物商品編目定名》和《北京志 ·文物志》(文物市場篇)的編寫工作。
南方派:
1.高阿申出場費
高阿申,1949年生於上海,男,山東蓬萊縣人。1968年畢業於上海市印刷職業學校。阿申老師是cctv中國名間藏品陶瓷組鑒定專家,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此外,還擔任:上海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會員、上海收藏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收藏快報 專家委員會成員、北大資源學院文物專業教授、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陶瓷組鑒定專家等職務。8000元/一場
2.蔡國聲出場費
蔡國聲,男,1941年出生,浙江定海人。中國近代書法家,文物鑒定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出版《珍寶鑒別指南》、《古玩與收藏》、《蔡國聲隸書阿房宮賦》、《過眼雲煙錄——蔡國聲談古玩鑒賞》等書二十餘本,在文物鑒定界被譽為「高產專家」。3萬/一場
3.翟建民出場費
香港永寶齋齋主,亞洲國際藝術及古董展(AIAA 2006)主辦人。20萬/一場
4.單國霖出場費
單國霖,男,1942年出生於浙江蕭山,擅長中國書畫理論歷史研究。1萬/一場
5.李鑒宸出場費
李鑒宸,上海人,現居新加坡,全球藝術品鑒定評估「伍德曼」金獎,第二屆亞洲優秀藝術品鑒定評估師金獎獲得者;上海藝術品金融商會常務秘書長 、上海藝術品金融商會咨詢鑒定專家委員會主任 ,與香港佳士得、蘇富比拍賣有深度合作。國內眾多富豪私人藝術品投資顧問。個人出版著作:《宣德爐》 《汝窯為魁》《中國銀幣版別與市場價值評估大全》《明代建文瓷器初探》《雞缸杯》《中國精品銅幣》《宣德爐點評估價與交易寶典》。35萬/一場
6.趙自強出場費
趙自強 ,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廣州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長。1萬/一場
7.朱力出場費
朱力,男,漢族,1942年生,上海市人,海派文物鑒賞專家,現為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中國文博學會會員,上海文聯藝術品鑒定中心專家組成員 ,現應邀為上海教育電視台專欄節目作嘉賓。6000元/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