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市還能不能長了股市還有存在的必要嗎誰能告訴我我快要瘋了!
牛熊是交替存在的。
當然有存在必要.為企業融資.同是,股市是投機者的天堂.
『貳』 柳傳志 楊元慶 持有多少聯想股票
柳傳志出山,並不意味著楊元慶不行。柳傳志是聯想的精神領袖,值此經濟形式的水深火熱之中,又恰逢聯想巨虧之時。柳傳志的出山,能夠激勵士氣。柳傳志的精神領袖,和楊元慶的執行能力,在聯想是很完美的組合。
『叄』 大運集團被收購了嗎
成功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有人這樣概括道,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需要有經濟家的頭腦,政治家的眼光,軍事家的膽識,哲學家的思維。綜觀改革開放以來一些企業家的成敗經歷,筆者認為,一個成功的企業經營者需要具備以下八種素質。
一、機會捕捉能力。這種能力對第一代創業者來說尤為重要。就拿希望集團的掌舵者劉永好來說吧。靠養雞和鵪鶉完成了原始積累的劉氏兄弟正為進一步發展發愁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們闖入了飼料行業。那是1987年的夏天,劉永好到廣州出差,驚奇地發現排長龍買飼料的現象,也就擠到前面抓了一把飼料聞了聞,結果發現這種飼料與傳統飼料迥然不同,不僅沒有臭味,而且還有香味。於是,他向賣方索要了產品說明書,並詢問了有關方面的情況。通過交談他得知,隨著飼養專業戶的日益增多,飼料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回家後,他立即把這一市場信息告訴了他的幾個哥哥,引起了弟兄們的高度重視。經過進一步的市場調查,他們做出了向飼料業進軍的決定。就這樣,幾年後一個飼料大王誕生了。
再來看一下我國中央空調行業的龍頭老大——遠大集團是怎樣發展起來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下海經商的張躍不時從報紙上看到承壓鍋爐爆炸傷人的事件。與一般人把事故當作消遣或談資不同,張躍從這些事故中看到了蘊藏的商機。他和熱工專業畢業的弟弟對爆炸發生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研究,發明了「無壓鍋爐供熱技術」,成立了遠大熱工研究所,從而奠定了「遠大」發展的技術基礎。
捕捉機會拓展市場對創業者來說是重要的,對後繼者來說也同樣重要。因為市場是一直在變化著的,原來的市場機會不斷過去,新的市場機會不斷出現,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面對新的市場機會進行產品創新、技術創新。
二、穩健務實。優秀的企業家都是比較穩健務實的。遠大集團仿效日本豐田公司的做法,採取保守的財政政策,現金儲備始終保持在數億元,這保證了在市場不景氣時企業運行所需的血液。而「聯想」創始人柳傳志的「三不做」原則亦為世人所稱道:「不賺錢的事不做,有錢賺但所需投資超過自己的融資能力的不做,有錢賺也投資得起但沒有合適的人不做。」這三條看似簡單,很多聰明人卻沒能做到,最後栽了跟頭。
三、魄力。魄力與冒險精神是孿生兄弟。企業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企業經營者的魄力。瞻前顧後、舉棋不定就有可能錯失良機。劉永好兄弟為了全身心地投入新的飼料行業,把每年為其帶來20餘萬元收入的15萬只鵪鶉全部殺了,引來不少非議,但劉氏兄弟義無反顧,最後取得輝煌的成功。可見,「破釜沉舟」的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古代的軍事戰爭中,在今天的商戰中有時也是必需的。
再比如著名企業家魯冠球。由於起步階段技術不過關,魯冠球的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萬向節」質量不好,有些用戶要求退貨。魯冠球沒有責怪用戶難纏,也沒有敷衍推諉,而是派出30多人遍訪用戶,把幾萬套次品全部追回來,並斷然將次品以六分錢一斤的價格賣給了廢品收購站。這一舉措在當時引起了強烈反響,為魯冠球和他的企業贏得了信譽。
四、眼光。一個企業能否取得長遠發展取決於企業決策者有無戰略眼光。有人說,企業要立於不敗之地就要始終快半拍。快半拍就是眼光,就是機遇,就是優勢。劉永好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之一就是快半拍策略。他說,當別人沒有下海的時候他們下海了,當別人沒有在農業領域投資的時候他們投了,當別人沒有產權改革的時候他們改了,當別人沒有投資金融的時候他們投了。這一個個快半拍促使了他們的成功。
還有娃哈哈集團的老總宗慶後。娃哈哈集團是靠生產兒童保健品起家的,但在1993年前後,保健品行業方興未艾、享有高額利潤的時候,娃哈哈便看到了保健品行業的成長局限性。宗慶後發現,在中國的保健品市場上,消費者心理和行業內競爭都處在很不健康、極不規范的狀態之中,企業可以在這上面賺錢,卻難以在這上面謀求穩定、長遠的發展。於是,他決定實施戰略重點轉移,兼並了杭州罐頭廠,將其改造成果奶生產線,悄悄地完成了從保健品行業向飲料行業的戰略轉移。事實證明,這一戰略轉移是正確的、適時的,後來的三株集團的衰落就是最好的例證。
這里的眼光和前面的機會捕捉能力看似相近,其實不同。捕捉機會的能力重在抓住市場現存的商機,而眼光則重在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機會的准確預測。
五、心胸境界。古人雲宰相肚裡能撐船,意思就是說干大事的人要有寬廣的胸懷,心胸狹窄、鼠肚雞腸的人肯定幹不了大事。境界一是指認識境界,就是立意。正如柳傳志所說,立意高才能制定出戰略,才能不滿足現狀繼續向前奮進;立意低只能蒙著做,做成什麼樣就什麼樣,做公司等於撞大運。二是指道德境界。在當今社會,一個自私自利的人是很難成大事的。柳傳志在創業初期沒有高報酬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吸引住人才就是靠他能力強、幹得多、拿得少的人格魅力。他提前四五年退休,讓位於楊元慶、郭為等青年才俊,更見其心胸境界非一般人可比。再說魯冠球也是一位心中裝著廣大職工的典範人物。1993年,萬向集團股票上市時有300萬職工股,1元一股,而一上市就是八九元一股,作為企業的元勛又是一把手的魯冠球是有理由多買一些的,但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職工可以多買點,他放棄了這次合理合法的發財機會。由此可見,被稱為企業常青樹的萬向集團之所以能夠常青絕不是偶然的。
六、善於用人。由於自然規律的原因,個體會衰老;由於時代變遷的原因,個體會落伍。但企業的發展,不能如此。企業的經營者要想使企業能做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善於啟用優秀人才。否則,企業會和領導者一起衰老,甚至消亡。柳傳志在聯想成立十五周年慶典上的講話特令人敬佩,他說:「五年後,我還會坐在主席台上,但做報告的肯定不是我了。如果五年後我還以現在的身份做主題報告的話,就意味著『聯想』發展得不好。」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長壽,就是善於用人的緣故。
七、溝通能力。唯物論告訴我們,事物的內部和外部都存在著普遍的聯系。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應具備善於溝通的能力。美國著名企業家傑克·韋爾奇說,溝通比權力更重要。管理論也告訴我們,如果不能有效地溝通,就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管理的幾項職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都是建立在溝通的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溝通,計劃會夭折,組織會失靈,領導會無效,控制會不力。溝通包括與外界的溝通和企業內部溝通。企業好比一棵樹,缺少與外界的良好溝通就等於截斷了樹木賴以獲得養分的根系,很快就會枯萎。巨人集團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證。在巨人大廈因未能如期完工而被業主「圍剿」、被媒體曝光的危機關頭,巨人的老總史玉柱不是主動與業主和媒體積極溝通,尋求諒解和支持,而是派出一位不善於溝通的律師去處理問題,史玉柱本人則躲在自己的大辦公室里,終日冥思苦想。結果是好的計策沒想出來,律師「不怕鬧事,不怕曝光」的言行激怒了業主和媒體,最後四面楚歌,柳暗花明的路被徹底堵,「巨人」訇然倒下。與之相反,傑克·韋爾奇則十分懂得與外界的溝通,尤其重視與客戶的溝通,他把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與客戶的溝通上,不能不說是高明之舉。優秀的企業經營者同樣重視企業內部溝通,他們知道,高高在上的領導者很難做出正確的決策。溝通的基礎是尊重人,給別人說話的權利。假如你不尊重別人,別人怎麼可能會把真實的想法告訴給你、把真實的信息反饋給你呢?這一方面柳傳志就做得很好。他還沒想清楚的事情,下屬想清楚了,就按下屬的辦;他與下屬都有想法,卻不能確定誰對誰錯,發生爭執時,也按下屬的辦,但事後要總結,要算帳,下屬對了,獎勵,錯了,要承擔責任;他如果考慮成熟了,就堅決按他的去做。柳傳志可以說為民主與集中作了一個科學的解釋。
八、永不滿足的精神。「知足常樂」是庸人哲學,而非精英哲學、企業家哲學。信奉這一哲學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企業家。企業要發展,就不能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而要不斷創新。例如,劉永好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卻毫不驕傲,仍把學習列為自己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把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與專家學者的交流上。正是這種不斷學習、永不滿足的精神催生了今天的希望集團。如果當初他們四弟兄賣鵪鶉賺到1000萬元時就滿足了,安心現狀,就不會有今天的「新希望」了。
『肆』 楊元慶兩年11次減持聯想股票 被指對聯想後市不樂觀
大股東連續減持自家公司股票,自然是對自家公司的後市不夠樂觀,當然也不排除自己另有資金用途,確實沒辦法「忍疼割肉的」,或許還有其他不得不減持原因。事實上聯想還是一個很不錯的大公司,我想不會是不看好自家公司的原因。
『伍』 股票有望上風口是什麼意思
風口
風口,指通風的口子;山嶺頂部的凹口。語出宋蘇舜欽等《地動聯句》:「日腹昏盲倀,風口鳴嗚咿。」
風口論
「站在台風口,豬都能飛上天」這句話說的是在互聯網潮流下,人們的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改變,創業者迅速積累起財富。2015年3月22日,在「2015中國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李彥宏、楊元慶三個「大佬」就「風口」一說掐起來,都表達了對互聯網「下一個風口」的理解。「風口論」更多是大佬之間打的一場口水仗,那麼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已成為各家的共識。
股市風口
就是股票市場有重大利好的熱點板塊,該熱點板塊的好股票和垃圾股票一起短時間大漲,譬如上海自貿區、一帶一路、互聯網、雄安等概念誕生時都屬於典型的股市風口。
股市有望上風口就是有望進入牛市的意思!
『陸』 聯想集團為什麼不在中國A股上市
並非聯想不想在國內上市,因為聯想提起上市較早,當時中國的證券市場非常不規范,並未為創業公司提供平等上市融資機會,上市之路十分曲折,聯想才舍近求遠,去香港上市。
如果樓主讀過中國股市歷史變遷的話就會明白當時為什麼聯想不在大陸上市,中間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聯想某高管曾對此發過牢騷。
『柒』 聯想的股票代碼是什麼
尊敬的聯想用戶您好!
HK0992;謝謝您對聯想的支持;
更多問題您可以咨詢
idea論壇:http://lenovobbs.lenovo.com.cn/forum.php
Think論壇:http://thinkbbs.lenovo.com.cn/forum.php
聯想樂社區:http://bbs.lenovomobile.com/forum.php
期待您滿意的評價,感謝您對聯想的支持,祝您生活愉快!
『捌』 楊元慶是如何回應「5G標准投票」的
今日聯想發布其2018年財年報告,據財報顯示,聯想集團本財年營業收入總額為454億美元,同比增長5%,凈虧損為1.89億美元。
楊元慶隨後出席業績說明會,再度回應此前的5G投票事件,以及被剔除恆生指數,以及聯想手機戰略等問題。
被剔出恆生指數:先把業績做好
今年5月4日,香港恆生指數發布公告,宣布聯想集團將從香港恆生指數中被剔除,石葯集團加入。
當時,聯想集團當時回應稱,尊重恆生指數的審核結果,但特別關注公司的持續轉型,以及為股東帶來可持續的長期回報。恆生指數的審核結果,並不會對我們的股票表現產生長期的實質影響。
今天下午再度被問及此事時,楊元慶回應稱被剔除「並非自己關心的事」,聯想還是選擇踏踏實實做好業務,做出成績,並稱有了清晰的方向,戰略到位,堅定地執行後,「到時候恆生指數自然會歡迎你」。
對待5G投票:為用戶選擇最好技術
此前聯想一度陷入對華為5G標准投票風波,在業績說明會上,楊元慶再度被媒體問題此事。楊元慶回應稱,聯想的一貫做法是,希望為廣大消費者和用戶選擇最好的技術作為標准,這是我們的准則。
而在今天早些時候,楊元慶在聯想集團內部信中也對此事作出回應,稱聯想遭受了網路謠言的攻擊,但真相將越辯越明,楊元慶號召聯想員工專注於業務,服務好客戶,用蒸蒸日上的業績給予對謠言最有力的反擊。
考慮回A股
記者向楊元慶提問,會不會考慮回A股,也給國內的價值投資者一些機會?聯想集團CFO黃偉明回應稱:肯定會考慮,聯想是中國企業,需要一個平台讓中國投資者參與。
談手機業務:主動退出70、80個國家,但遠沒到放棄時候
根據財報顯示,聯想在本財年手機業務的收入為72.41億美元,占聯想集團整體收入約16%,同比下滑6%。
楊元慶表示,目前聯想手機業務主動退出了70、80個國家,不過大多數是比較小的國家。同時,楊元慶表示,聯想已經通過重組等手段,節約了30%的費用,現在目標是希望先扭虧為盈。
5G到來,會不會有新的機會?楊元慶稱,其他技術的變革都可能有機會。先把手機做健康了。在中國不會放棄手機業務。
「我們過去移動業務做得不是太好,但是我覺得還遠遠沒有到要放棄的時候,並且在我們的整個戰略里邊,意義重大。計算、通訊,一個都不能少」,楊元慶說,「現在想找一個和智能手機規模相匹配的市場,是不容易的,智能手機哪怕只有一個點的市場份額,都很大。因此,手機業務恰恰依然還是聯想集團戰略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