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胡志軍當年真的很牛馬
第一屆甲A最佳射手!
⑵ 中國最大的畜牧交易市場在那
畜牧市場的管理的店電話是多少?請回復一下
⑶ 商人賣鐵器給胡人,漢武帝為什麼賞胡人殺商人呢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大將軍,他出兵至河西走廊一帶,攻擊匈奴人的渾邪王部、休屠王部,憑借著超人的軍事能力霍去病將匈奴兩部都打敗。聽說渾邪王和休屠王再一次敗在這個20歲左右的漢朝手裡,大單於伊智斜勃然大怒,想要把他們兩個召回來偷偷的處死,渾邪王和休屠王聽到了風聲,於是約好一起向漢朝投降。
這就是武器封禁的好處,不過後面漢武帝去世以後,商人們還是違背法律偷偷地賣給了匈奴人,導致匈奴人的武器水平有所上升。但是這時候的漢朝人已經在軍事上完全碾壓匈奴人了,因為漢朝人也學會了大規模騎兵作戰。漢朝人將歸順的匈奴人的精銳吸收進了“長水胡騎”,由長水校尉帶領,成了漢朝的一支匈奴騎兵。
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漢朝自己的軍隊也充分學習了匈奴人作戰的特點,所以從西漢到東漢,再到三國時期,中原地區的一個地方豪強都能夠壓著匈奴人和其他游牧民族打,因為在軍事科技、軍事理論、軍事實踐當中,漢朝人都全面的超過了匈奴人。這時候人們才知道漢武帝的高明之處。
⑷ 十二生肖是怎麼得來的
有四種說法,其中比較讓人信服的是圖騰說。
1,星宿說
古人將黃道與赤道附近的恆星分為「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也分別代表一種動物。古代將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十二支配屬生肖,生肖與二十八星宿存在對應關系。
明代大學士王鏊認為,二十八種動物配屬二十八星宿,並「以七曜統之」,成「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
清代李長卿在《松霞館贅言》認為,二十八宿配動物「即前十二屬加一倍者也「,「亢金龍,辰官也,角木蛟附焉。
蛟,龍類也」,體現十二生肖為基礎湊齊二十八種星宿動物。但該說難免有附會,二八星宿配動物的記載要晚於十二生肖。
2,歲星說
木星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從木星位置可確定年度支序。《玉函山房輯佚書》認為每十二年,「三歲穰,三歲毀,三歲康,三歲旱」,另說是「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幾十二歲一飢」。
植物興衰和動物生活環境存在周期,食草動物(鼠、牛、馬、羊)和肉食雜食動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條件大不相同,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當年生長旺盛的動物,從而形成生肖動物,以此推定動物興衰與木星年有關,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統一。
3,圖騰說
原始社會的先民常用某種動物、無生物或自然現象的圖形作為本氏族的保護神和標志,即圖騰。《山海經》諸如人和野獸的混合形象形象就是遠古各地的圖騰神。
夏族的圖騰是熊或魚,商族的圖騰是玄鳥,周族的圖騰則有龍、鳥、龜、犬、虎諸說。十二生肖除龍為虛幻之物,其餘皆是日常可見。
其中可分兩類,即「六畜」(馬牛羊雞狗豬)和「六獸」(鼠虎兔龍蛇猴),前者是人們為了經濟目的而馴養,後者則一定程度騷擾人類生活,先民對其心生畏懼的動物。 因此這些動物被作為本氏族的名號標記來崇拜。
民族學者劉堯漢從彝族的圖騰遺跡,反推「十二獸歷」的來源,桂西彝和毛道彝的十二獸歷法將人與紀歷十二獸同列,「是原始人人獸不分的思想意識在現實的遺留」。彝族仍用十二獸歷紀日並用於集市之名(如虎街、兔街)。
《史記·五帝本紀》記述黃帝「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文中所言是各部落圖騰,絕非真有降龍伏虎本領。十二生肖來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成令人信服的學說。
4,外來說
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中,「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認定生肖的外來性質。
郭沫若在《釋干支》中,認為生肖源於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漢代西域諸國仿十二宮而造十二生肖。
古希臘、古埃及、巴比倫等古國也有類似的十二生肖,僅動物不同,由此生肖也許並非起源於中國。但秦簡的出土推翻此說,世界各國都有類似的動物崇拜,反加強圖騰說的合理性。
(4)胡北武漢牛馬交易所擴展閱讀:
十二生肖來源的民間故事:
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結果老鼠忘了,從此貓見老鼠就尋仇。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佔先機。
虎和龍不服氣,被封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後面。兔子不服,要和龍賽跑,兔子跑到龍前面。狗不樂意,一氣之下咬傷兔子,被罰倒數第一。蛇、馬、羊、猴、雞之間還經過一番較量,最後豬跑來占據末席。
該傳說還解釋生肖為何無貓。其實遠古中國無貓,家貓傳入中國時生肖早已形成。這個近似於兒童故事的傳說,遠不是對問題的科學解釋。
⑸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哪幾件重大事件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⑹ 我國的歷史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魏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⑺ 北匈奴的歷史
在匈奴建國以前,東北亞草原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據著。那時的部落和部族聯盟的情況是「時大時小,別散分離」;是「各分散居溪谷,自幼軍長,往往而聚者百有餘,然莫能相一」[2]。當時分布在草原東南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東胡部落聯盟;分布在貝加爾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聯盟;分布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謂「河南」(鄂爾多斯草原)一帶的,是匈奴部落聯盟。此外還有等部落集團分散在草原各地。後來的匈奴國,就是以匈奴部落聯盟為基礎,征服了上述諸部落聯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國而建立起來的。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在戰國末期,趙國大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14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陝西省榆林市東南)。「卻匈奴七百餘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今屬甘肅)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餘里舊長城,據陽山(陰山之北)逶迤而北,並修築北起九原、南至雲陽的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蒙恬守北防十餘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 。 冒頓單於時的匈奴
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前209年至前128年,即冒頓、老上、軍臣三單於時期,相當於中國從秦二世元年到漢武帝元朔元年。在伊稚斜單於時期,國力被漢軍打擊由盛轉衰。
匈奴首領頭曼單於,寵愛後妻閼氏[3],生了個小兒子,頭曼便想立幼子為下任單於,就設法殺害長子冒頓。他派冒頓到月氏(甘肅張掖)當質子,隨後派兵疾襲月氏,想借月氏之手殺死冒頓,冒頓極有膽識,搶了月氏的戰馬,支身一人逃回,頭曼沒有口實殺掉冒頓,只得作罷,後冒頓知道真相後,即對父親及後母產生報復之意。他先訓練了一支軍隊,並要求當他響箭射向何處,部隊即射向何處。他先後以其愛妾、其父的愛馬為目標,將未射箭者處死。其後等時機成熟,即將響箭射向頭曼單於,使其部隊射死頭曼單於,冒頓並發動政變,殺死後母及不服他的將軍大臣,奪取了單於之位。
崛起
冒頓單於繼位後,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後,隨即並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匈奴別部,居河套以南),並收復了蒙恬所奪的匈奴地及漢之朝那(今寧夏固原東南)、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等郡縣。並對漢之燕、代等地進行侵掠。向西進擊月氏,老上單於繼位後,大敗並殺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遷徒。北方及西北一帶的丁零、渾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後臣服於匈奴。
漢朝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斗。漢初前201年,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於4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計逃脫,之後漢朝採納了劉敬的建議,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漢室宗女嫁與單於,並贈送一定數量的財物以及開放關市准許雙方人民交易。後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滿足,不時出兵侵擾邊界 。 到漢武帝時,西漢經過近70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國力大大增強,對匈奴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發動了三次大戰:河南之戰(也叫漠南之戰)、河西之戰、漠北之戰。此時正為伊稚斜單於在位時期。
元朔二年(前127年)派衛青佔領河套地區。前124年派衛青等擊敗入侵的九萬匈奴騎兵。前121年派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漢降將趙信勸匈奴把王庭遷徙到漠北,以避免受攻擊,以地理的優勢,以逸待勞擊敗漢軍。前119年衛、霍分東西兩路進攻漠北。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右賢王率領四萬餘人投歸漢朝,漢軍共獲俘七萬多人,伊稚斜單於及左賢王帶少數人逃走 。 匈奴國的衰落時期從伊稚斜單於至呼韓邪單於,經歷18任單於,從漢武帝元鼎年間到漢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滅郅支單於為止。
伊稚斜死後,子烏維立,烏維死,子詹師廬立,詹師廬死,季父呴犁湖立。在這十幾年間,匈奴避居漠北休養生息。而漢朝因人力、物資損失很大,及為了征伐朝鮮、西羌及西南夷,也暫時停止對匈奴的用兵。
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大宛,以和親(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前87年,漢武帝死,漢朝暫時停止對匈奴的攻擊。
漢昭帝時,匈奴為緩和與漢的敵對關系,把扣留了19年的漢使蘇武釋放,以示善意,但匈奴騎兵仍然不斷在北方邊境出現。前73年匈奴轉攻西域的烏孫以索要公主(即西漢嫁給烏孫王的解優公主),烏孫向漢求救,漢朝組織五路大軍十幾萬與烏孫聯兵進攻匈奴。前71年再次聯兵20幾萬合擊匈奴,大獲全勝,直搗右谷蠡王庭。
同年冬,匈奴出動數萬騎兵擊烏孫以報怨,適逢天降大雨雪,生還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時丁零北攻,烏桓入東,烏孫擊西,匈奴元氣大傷,被迫向西遷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為雙方以爭奪重點。雙方反復激烈爭奪車師之際,前60年,匈奴內部因掌管西域事務的日逐王先賢撣與新任單於屠耆堂爭奪權位發生沖突。日逐王降漢,匈奴被迫放棄了西域。漢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實力大減,己無力擾漢 。
內亂之始
匈奴因戰爭、天災、領土及人口的減小,處境日益困宭,內部紛爭開始激化。自伊稚斜單於後,匈奴單於更迭頻繁。前60年,虛閭權渠單於死,其妻顓渠閼氏與其弟都隆奇合謀立右賢王屠耆堂為單於。他上任後,排除異己,殺盡前單於所用舊人,重用自己的子弟,以致發生內訌,兵敗自殺。他死後,匈奴開始爭奪單於王位的內戰。
五單於爭立
前58年,匈奴東部姑夕王等人共立虛閭權渠單於子稽侯柵為呼韓邪單於,擊敗握衍朐鞮單於,握衍朐鞮自殺身亡。都隆奇等人共立日逐王薄胥堂為屠耆單於,擊敗呼韓邪。此時呼揭王自立為呼揭單於,右奧鞮王自立為車犁單於,烏籍都尉亦自立為烏籍單於,是為五單於爭立時期。屠耆單於先後攻擊烏籍、車犁,烏籍、車犁皆敗走西北與呼揭合兵,呼揭、烏籍皆去單於稱號,擁車犁為單於,為屠耆所敗。呼韓邪乘機進攻,屠耆大敗自殺,車犁也率部投降。
不久,呼韓邪兄呼屠吾斯自立為郅支單於,居東邊。屠耆從弟休旬王也自立為閏振單於。前54年,閏振率軍東擊郅支,兵敗被殺。郅支乘勝擊破呼韓邪,據漠北王庭。呼韓邪單於南下投靠漢朝。後來郅支單於則率部眾退至中亞康居(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即哈薩克一帶),呼韓邪單於占據漠北王庭。前36年,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於。在這之後,跟隨郅支遷到鹹海邊的這些匈奴人消失了。西部的這些匈奴人沒有記下自己的歷史,因為他們缺乏與可以把他們的情況保留下來的任何文明大國的接觸,如我國記下了東匈奴人的歷史。直到公元第4世紀末,約370-375年間,當他們的後裔渡過伏爾加河和頓河入侵歐洲時,這些匈奴人以及他們的首領巴拉米爾和阿提拉才再現於古典歷史上。 前33年呼韓邪單於朝漢,提出願婿漢以自親,娶王昭君與漢修好。呼韓邪封王昭君為寧胡閼氏。
此時雙方相安無事,局勢安定,國力得到恢復,人口增加。史稱「初,北邊自宣帝以來,數世不見煙火之警,人民熾盛,牛馬布野」。(《漢書.匈奴傳》)
呼韓邪死後,其後裔遵從他的遺囑,與漢朝保持友好關系達30多年。直到王莽專政為止。
兩漢之際
王莽建新朝後,把漢宣帝頒給呼韓邪單於的金質「匈奴單於璽」索回,另發給烏珠留單於「新匈奴單於章」,蓄意壓低單於的政治地位;將「匈奴單於」稱號改為「恭奴善於」,後改為「降奴服於」;王莽企圖用武力樹立威信,分匈奴居地為15部,強立呼韓邪子孫十五人俱為單於,以削弱匈奴的勢力,激起了匈奴的不滿,連年侵擾北方邊塞。西域諸國先後淪入匈奴勢力范圍。
東漢初期漢光武帝與匈奴通好,不斷派遣使者前往賜財物,而單於驕倨益橫,漢匈關系仍沒有改善。東漢建武五年(29年),匈奴扶植盧芳為漢帝,割據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等五郡,都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後降漢,被封為代王。後復叛,留匈奴歷十餘年。 南北匈奴分立
在東漢初年,匈奴就大量進入塞內。46年前後,匈奴國內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人畜飢疫,死亡大半。而統治階級因爭權奪利,發生分裂。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韓邪單於之孫日逐王比為單於,與蒲奴單於分庭抗禮,匈奴分裂為兩部。後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臣稱為南匈奴,安置在河套。而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漢伐北匈奴及爭奪西域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連年遭受嚴重天災,又受到南匈奴、烏桓、鮮卑的攻擊,退居漠北後社會經濟極度萎縮,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東漢請求和親。其一怕東漢北伐,其二想挑撥破壞東漢與南匈奴的關系;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聲望,其四想通過和親與東漢互市交換所需物資。東漢政府沒有答應和親,僅同意雙方人民互市。北匈奴從65年至72年不斷入侵東漢漁陽至河西走廊北部邊塞,隨著東漢的政治穩定和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國力增強,在南匈奴的支持下,開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戰爭
73年二月東漢派竇固等四路大軍出擊,占據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國,75年至76年漢匈之間對西域展開了一場爭奪戰,竇固、耿恭擊敗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車師、爭奪金滿城,因漢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負擔太重,暫時罷兵。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後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漢,加上南匈奴攻擊,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87年鮮卑從東部猛攻北匈奴,殺死優留單於。 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十一月,北匈奴侵襲河西,明帝決定發兵進攻北匈奴。次年二月,東漢政府大發邊軍,並聯合南匈奴、盧水羌胡、烏桓、鮮卑共數萬人,分4路出擊:謁者僕射祭彤與度遼將軍吳棠出高闕寨(今內蒙古杭錦後旗),進襲涿邪山(今阿爾泰山東)的北匈奴皋林溫禺犢王;奉車都尉竇固及騎都尉耿忠出酒泉塞(今甘肅酒泉),進擊白山(今新疆天山);駙馬都尉耿秉與騎都尉秦彭出張掖居延塞,向三木樓山方向進攻;騎都尉來苗與護烏桓校尉文穆出平城塞(今山西大同),向匈奴水(今內蒙古翕金河)方向進擊。
4路軍中,竇固(·~公元88年)、耿忠一路戰績最佳。2人率酒泉、敦煌、張掖甲卒及盧水羌胡1。2萬騎兵出塞後,長驅天山,擊敗北匈奴呼衍王部,斬殺千餘人,隨後又追擊至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攻佔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西),在這里設置宜禾都尉,留駐吏卒屯田,然後返回。其餘3路均因北匈奴遠遁無功而還。
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竇固二次兵伐天山,在蒲類海擊破白山部匈奴,進而前至車師,復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恢復了漢與西域的交通。
這次東漢4路大軍出擊,雖未消滅北匈奴的主力,但是重新打通了西域,實現了斬斷匈奴右臂的目的。在這次戰役中,東漢首次征調少數民族軍隊共同進擊匈奴,為其 以夷伐夷 戰略方針的實施,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漢破北匈奴
優留單於死後,北匈奴大亂,漠北又發生蝗災,人民飢饉,內部沖突不斷,北匈奴內部危機連連。東漢乘此時機,於89年到91年與南匈奴聯合夾擊北匈奴。
89年(東漢永元元年)夏六月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會合(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於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餘人,北匈奴先後有二十餘萬人歸附。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紀功而還。再出擊北匈奴,北單於受傷逃走。91年東漢軍又出擊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軍,北單於迫使其西遷,率殘部西逃烏孫與康居。
94年,南匈奴單於師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眾對單於師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幾萬人皆叛變,脅迫前單於屯屠何之子奧鞬日逐王逢侯為單於,匈奴再次分裂,東漢派遺大軍以及烏桓、鮮卑兵共四萬人大敗逢侯,逢侯遂率眾出塞,漢軍追趕不及。107年,逢侯趁東漢放棄西域之際,控制西域,脅迫諸國共同搔擾東漢邊疆十幾年。118年,逢侯被鮮卑擊敗,率領百餘人投靠東漢。
北匈奴西遷
在91年北單於戰敗後,率殘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後,仍然出沒於天山南北,實施掠奪。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班勇於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在班勇離職後,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斐岑於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於巴里坤,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陸河,流經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注入鹹海。在漢時,這里是康居國。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至於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動,因為缺乏史料記載,就不得而知了。 南匈奴依附東漢
依附漢朝的南匈奴人,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借著漢朝的軍力多次大敗北匈奴,接納大量降眾,勢力大增。但因部族成分復雜,難以駕馭控制,造成內部不隱,時有叛亂,多位南單於被殺。而後漢朝對南匈奴的管理越加嚴厲。在東漢中期以後一再發生南單於被漢官員拘補、更換、逼死甚至殺害。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國人殺死單於羌渠,子左賢王於夫羅即位。而參與者恐被報復不認可新單於,另立一位單於,於夫羅只得前往漢朝申訴求助。正值漢末大亂,只好留在河東。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216年,曹操拘留呼廚泉單於,而派右賢王去卑監國,並將南匈奴分成五部,安置在平陽郡,匈奴單於王朝終結。
魏晉之際
漢化的南匈奴,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別安置在陝西、山西、河北一帶。各部貴者為帥,後改稱都尉;以漢人為司馬以監督。於夫羅子劉豹為左部帥。
東漢末年以來,周邊各民族紛紛湧入中原。其中以匈奴人人數最多,史稱「關中人口百餘萬,戎狄居半,匈漢雜居」[5]。而西晉因賈後亂政,引起了八王之亂,混戰延續長達16年之久,給予了匈奴人介入的機會。 漢趙、胡夏、北涼
4世紀初,於夫羅之孫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劉淵在並州離石起兵立漢國,稱漢王,後稱帝,佔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311年劉淵子劉聰攻佔洛陽,316年攻佔長安,滅西晉。318年,匈奴貴族靳准殺死劉聰子劉粲及其家族,自立為漢天王。劉聰族弟劉曜在長安稱帝,改國號為趙,消滅了靳氏。因百姓負擔極重,民怨沸騰,引起大規模反抗。328年,羯人石勒擒殺劉曜,次年在上邽殺其太子劉熙及其將相公卿等三千餘人,趙亡。史稱前趙或漢趙。
匈奴與烏桓、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後投奔羌人的後秦。後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之後擊敗東晉軍隊,奪下了關中地區,以長安為都。425年赫連勃勃卒,子赫連昌繼位。428年北魏俘赫連昌。赫連昌弟赫連定在平涼自稱夏皇帝。431年北魏俘赫連定,夏亡。夏國的國都統萬城是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東亞留下的唯一的遺跡。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政權,史稱北涼。後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北涼主。433年蒙遜子沮渠牧犍繼位。439年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牧犍弟沮渠無諱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涼。460年,高昌北涼為柔然所攻滅。
北魏以後
融入靠近高句麗的宇文鮮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進入遼東半島。後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後被隋文帝楊堅所篡。楊堅創立隋朝,統一中原。五胡亂華及南北朝時代是匈奴在中國歷史舞台上進行了最後一場演出 。
⑻ 中國隕石鑒定的權威機構
中國科大天體(行星)與隕石化學實驗室、中國科大理化科學實驗室、中科大國家微尺度物質科學實驗室與中國科大宇宙星際物質實驗室等相關實驗室,均為中國科學院國家重點實驗室。紫金山天文台天體化學和行星科學實驗室為中國專業鑒定機構。
隕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盡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運行軌道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物質,也稱「隕星」。大多數隕石來自於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
中國隕石與天文科普網 近年來我們發現甚至有些打著國際、國內與香港注冊為名的虛假組織協會、涉嫌詐騙的一些拍賣公司、涉嫌詐騙的一些文化公司,與涉嫌虛假隕石鑒定的文玩或古玩等不法鑒定機構,為了借「隕石鑒定、隕石拍賣、隕石收購、隕石私下交易與隕石價格評估等名義。
進行大幅度的欺詐與誤導性宣傳。一些詐騙組織與不法團伙們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使出各種江湖騙術,通過藉助各種網路交流或資訊傳播平台,散播各種網路釣魚誘餌,刻意胡吹亂捧意向委託鑒定者或拍賣者的「某某隕石好」。
把不明物質的石頭或疑似隕石說成「罕見隕石、特殊隕石或稀有隕石」等。
⑼ 商人賣鐵器給胡人,為何漢武帝得知後卻賞胡人殺商人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霍去病為驃騎大將軍,他出兵至河西走廊一帶,攻擊匈奴人的渾邪王部、休屠王部,憑借著超人的軍事能力霍去病將匈奴兩部都打敗。聽說渾邪王和休屠王再一次敗在這個20歲左右的漢朝手裡,大單於伊智斜勃然大怒,想要把他們兩個召回來偷偷的處死,渾邪王和休屠王聽到了風聲,於是約好一起向漢朝投降。
這就是武器封禁的好處,不過後面漢武帝去世以後,商人們還是違背法律偷偷地賣給了匈奴人,導致匈奴人的武器水平有所上升。但是這時候的漢朝人已經在軍事上完全碾壓匈奴人了,因為漢朝人也學會了大規模騎兵作戰。漢朝人將歸順的匈奴人的精銳吸收進了“長水胡騎”,由長水校尉帶領,成了漢朝的一支匈奴騎兵。
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漢朝自己的軍隊也充分學習了匈奴人作戰的特點,所以從西漢到東漢,再到三國時期,中原地區的一個地方豪強都能夠壓著匈奴人和其他游牧民族打,因為在軍事科技、軍事理論、軍事實踐當中,漢朝人都全面的超過了匈奴人。這時候人們才知道漢武帝的高明之處。
⑽ 鄧攸,晉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兒,曰遺民,時值動亂,胡人入侵京師,掠牛馬。鄧攸挈妻子公。食盡,賊又
可惜現在這社會不會有這種品格的人了(這貌似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事??五胡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