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企業投融資方式的選擇上需要考慮哪些
融資成本高低
資金的取得、使用都是有成本的,即使是自有資金,資金的使用也絕不是「免費的午餐」。企業並購融資成本的高低將會影響到企業並購融資的取得和使用。
企業並購活動應選擇融資成本低的資金來源,否則,並購活動的目的將違背並購的根本目標,損害企業價值。
西方優序融資理論從融資成本考慮了融資順序,該理論認為,企業融資應先內源融資,後外源融資,在外源融資中優先考慮債務融資,不足時再考慮股權融資。
因此,企業並購融資方式選擇時應首先選擇資金成本低的內源資金,再選擇資金成本較高的外源資金,在外源資金選擇時,優先選擇具有財務杠桿效應的債務資金,後選擇權益資金。
融資風險大小
融資風險是企業並購融資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並購融資風險可劃分為並購前融資風險和並購後融資風險。
前者是指企業能否在並購活動開始前籌集到足額的資金保證並購順利進行;後者是指並購完成後,企業債務性融資面臨著還本付息的壓力,債務性融資金額越多,企業負債率越高,財務風險就越大。
同時,企業並購融資後,該項投資收益率是否能彌補融資成本,如果企業並購後,投資收益率小於融資成本,則並購活動只會損害企業價值。因此,我國企業在謀劃並購活動時,必須考慮融資風險。
我國對企業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都有相關的法律和法規規定,比如國家規定,銀行信貸資金主要是補充企業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不足,沒有進行並購的信貸項目,因此,企業要從商業銀行獲取並購信貸資金首先面臨著法律和法規約束。
我國對發行股票融資要求也較為苛刻,《證券法》、《公司法》等對首次發行股票、配股、增發等制定了嚴格的規定,「上市資格」比較稀缺,不是所有公司都能符合條件可以發行股票募資完成並購。
對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
資本結構是企業各種資金來源中長期債務與所有者權益之間的比例關系。企業並購融資方式會影響到企業的資本結構,並購融資方式會通過資本結構影響公司治理結構。
因而並購企業可通過一定的融資方式達到較好的資本結構,實現股權與債權的合理配置,優化公司治理結構,降低委託成本,保障企業在並購活動完成後能夠增加企業價值。
因此,企業並購融資時必須考慮融資方式給企業資本結構帶來的影響,根據企業實力和股權偏好來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
融資時間長短
融資時間長短也會影響到企業並購成敗。在面對有利的並購機會時,企業能及時獲取並購資金,容易和便捷地快速獲取並購資金有利於保證並購成功進行;
反之,融資時間較長,會使並購企業失去最佳並購機會,導致不得不放棄並購。
在我國,通常獲取商業銀行信貸時間比較短,而發行股票融資面臨著嚴格的資格審查和上市審批程序,所需時間超長。因此,我國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時要考慮融資時間問題。
『貳』 中小企業成長階段理論
企業成長階段理論:
創立階段
成長階段Ⅰ
成長階段Ⅱ
成長階段Ⅲ
成熟階段
衰退階段
該理論提出在企業各個階段的融資來源為:
(1)在創立階段,融資來源主要是創業者的自有資金,資本化程度較低。
(2)在成長階段Ⅰ,融資來源主要是自有資金、留存利潤、商業信貸、銀行短期貸款及透支、租賃,但存在存貨過多、流動性風險問題。
(3)在成長階段Ⅱ,除了有成長階段Ⅰ的融資來源外,還有來自金融機構的長期融資,但存在一定的金融缺口。
(4)在成長階段Ⅲ,除了有成長階段Ⅱ的融資來源外,還在證券市場上融資,但存在控制權分散問題。
(5)在成熟階段,則包括了以上的全部融資來源,但投資回報趨於平衡。
(6)在衰退階段,則是金融資源撤出,企業進行並購、股票回購及清盤等,投資回報開始下降。
『叄』 內源融資的理論
內源融資理論從資本結構的「MM理論」發展而來。1958年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發表了題為《資本成本、公司財務和投資理論》的經典論文,提出了被稱為「MM定理」的資本結構理論。他們認為:在沒有稅收、不考慮交易成本以及個人和企業貸款利率相同的條件下,企業的價值與其資本結構無關。雖然這一結論依賴的前提過於苛刻,與現實相距甚遠,但它開拓了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道路和發展方向,標志著現代資本結構理論的開端。隨後,包括莫迪利安尼和米勒自己在內的眾多學者都通過放寬假定對「MM定理」進行修正,分別產生了權衡理論和優序融資理論,其中優序融資理論對「MM定理」最大的修正就是放棄了充分信息這一假定,引入信息非對稱的思想。最先對融資順序進行研究的是Donaldson(1961),他觀察到企業似乎並不根據特定的資本結構進行融資,他們更傾向於選擇按一種偏好順序進行融資:首先是內部融資,其次是債務,再次才是發行股票。Myers和Majluf在1954年首先對此進行了解釋,他們從信息不對稱這一前提出發,根據信號傳遞假設提出了優序融資偏好理論。根據不對稱信息理論,企業的外部投資者、債權人和企業經理對信息的掌握呈典型的不對稱分布,較少信息的一方希望通過各種手段獲取信息,而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則通過輸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進行獲利,因此,企業經理在與外部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博弈中占據優勢地位。Ross認為:企業經理對企業的未來收益和投資風險有著充分的信息,而投資者並不了解相關信息;如果企業市場價值提高,則經理會從中受益,如果企業破產,經理就要受到懲罰;投資者會把具有較高舉債水平當作是一種較高質量的信號,即企業提高債務時,相當於預期企業將有更好的經營業績;考慮到破產對企業經理的懲罰約束會使債務融資比例變成可靠的信息傳遞工具,因此,投資者可以憑借企業債務融資比例來判斷企業預期市場價值的高低。
Myers和Majluf在Ross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考察了不對稱信息對融資結構的影響,他們認為:在不對稱信息的條件下,投資者同企業經理相比擁有較少的關於企業資產價值的信息,企業的股票在市場上的價格會偏離實際價值;如果企業對新的投資項目採用股票融資方式,一旦股價被低估,就會使新的投資者獲得超過項目凈現值的收益,從而使老股東受損,此時若採用債務融資就可以避免新老股東利益不均衡的現象發生,故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偏好採用內部融資或低風險債務融資。因此,企業融資的優選順序是:內部融資、債務融資和股票融資,這就是優序融資理論(PeckingOrderTheory)。
國內學者對上市公司融資偏好進行了深入研究,實證研究結果普遍認為:上市公司存在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而在內外部融資的順序上,則沒有達成一致。黃少安、張崗通過統計描述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認為:中國上市公司存在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公司股權融資的成本大大低於債務融資的成本是股權融資偏好形成的直接動因,深層的原因在於現行的制度和政策。藍發欽從影響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的角度,探討了內部融資、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對公司價值的不同影響,指出:中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順序為內部融資、股權融資、債務融資。李翔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順序為股權融資、短期債務融資、長期債務融資和內部融資。可見,在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優先順序上的認識已基本一致,而在內外融資的優先順序方面還不一致。藍發欽認為:中國上市公司的內部融資優先於外部融資,而李翔則認為: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資優先於內部融資。
『肆』 企業融資理論有哪些
1、MM理論:MM 理論及後來的修正 MM 理論,是由莫迪格利安妮和米勒在《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中提出的,也稱作資本結構無關論苛刻的假設條件基礎上提出來的,但是現實的經營運行過程中,這種假設不可能實現,有眾多的阻礙因素。
2、權衡理論:權衡理論是以MM理論為基礎,通過放寬MM理論的部分假設來探究結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認為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是在負債產生的稅收收益和破產成本之間進行的權衡。
如果企業存在債務,當管理層的投資決策對股權價值和債務價值中造成不同影響時,就很容易爆發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並且如果企業徘徊在財務困境邊緣時,股權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就更可能發生。
(4)國外有關投融資理論的回顧擴展閱讀:
企業融資注意事項:
1、特定減免稅進口的貨物(包括生產設備)超過海關監管期限的,根據海關總署令規定企業可自行與銀行簽定抵押貸款合同。
2、在海關監管年限內屬於海關監管的貨物(包括生產設備),企業如向銀行辦理抵押貨款,必須事先持有關證明文件向海關申請,經海關許可後方可抵押。
3、企業資信情況良好,能遵守海關規定,無走私違規情況的,海關才可准予辦理抵押手續。
4、銀行抵押貸款數額與該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應繳稅款之和,應小於該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的實際價值。
5、對保稅進口貨物,暫時進口貨物和特定減免稅貨物中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商品(如汽車等),企業不得申請設立貸款抵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融資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融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關總署令
『伍』 企業的融資理論還有哪些
優序融資理論
優序融資理論亦譯「啄食順序理論」。關於公司資本結構的理內論。1984年,美國金容融學家邁爾斯與智利學者邁勒夫提出。以信息不對稱理論為基礎,並考慮交易成本的存在。認為,公司為新項目融資時,將優先考慮使用內部的盈餘,其次採用債券融資,最後才考慮股權融資。即遵循內部融資、外部債權融資、外部股權融資的順序。在MM理論的信息對稱與不存在破產成本的前提假設條件下,認為,當存在公司外部投資者與內部經理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時,由於投資者不了解公司的實際類型和經營前景,只能按照對公司價值的期望來支付公司價值,因此如果公司採用外部融資方式,會引起公司價值的下降,所以公司增發股票是一個壞消息。如果公司具有內部盈餘,公司應當首先選擇內部融資的方式。當公司必須依靠外部資金時,如果可以發行與非對稱信息無關的債券,則公司的價值不會降低,因此債券融資比股權融資優先。
『陸』 關於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方面,有什麼成熟的經濟學理論
順序融資理論是由莫迪里阿尼和米勒在1958年首次提出的。該理論指出,在一個完美的資本市場中,如果不存在稅收、破產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影響,企業的市場價值將獨立於其資本結構。在《當企業知道投資者不知道的信息時的融資和投資決策》一文中,梅耶斯和梅吉拉夫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提出了企業融資的啄木鳥原則。認為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造成了委託-代理關系,由於內部管理者和股東之間的利益不同和信息不對稱,在企業的融資秩序中形成了一種秩序策略。
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帶動作用,提高民營企業投資新興產業的能力和水平。要鼓勵民間資本進行多元化的農業投資,提高民營企業的融資能力,鼓勵民間資本通過混合所有制、設立基金、組建聯合體等方式參與大型PPP項目。目前正在考慮立法,不僅要規范項目,還要規范資本和政府。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