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传统金融服务和新型金融服务区别在哪里新金融文明又是倡导什么
这个怎么说呢,区别还是蛮大的。新型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这些旗帜,能更快,更准的了解到消费者需求。新金融文明则是倡导的一种精神,让资金更高效的融通,更有效地发挥其价值等。
㈡ 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社交金融”是什么意思
社交金融就是和你认识的人发生金融关系。区别就是信息不对称性低些,因此可以减少抵押物降低交易成本。与传统金融相比最大的区别只有“关注、应用关系链和行为”。其他的区别都只是“量”的区别,没有本质区别。
社交金融发展背景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客户数量的竞争成为了竞争的主要目标,“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烧钱大战就是在客户争夺、习惯培养下的产物。而作为在总体网民当中渗透率为92.6%社交领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及金融机构严重的“香饽饽”也就情有可原了。
社交金融前景怎么样
从社交网络覆盖的网民人数(网民当中的渗透率为92.6%)来看,社交网络的覆盖范围基本与网民的覆盖范围相当,使得社交网络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指数级提升,从产业角度而言,社交网络帮助网站与应用导入用户和流量,加大了信息的覆盖层面和传播力度。
另外,大家应该注意到,以美丽说、蘑菇街为代表的新兴网站通过接入社交网络成为了极大的受益者。而在金融领域,微信银行作为金融社交领域的成功尝试充分说明了巨大社交平台对于金融服务巨大促进作用。
社交金融主要是以社交关系为基础,再结合网上的大数据,对个人进行客户画像。之后进行风险评测、精准营销、金融产品宣介等。
支付宝推出的蚂蚁信用分,其构成有:身份特征、信用历史、履约能力、人脉关系、行为偏好等。可以看到,其中有至少三类都跟社交有关,身份特征、人脉关系、行为偏好。社交中产生的大数据,利用好了,可以对客户做非常精准的画像。
㈢ 互联网金融比起传统金融有哪些创新
本质差不多吧!只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投资形式应该更多了,比如说网贷、众筹等。有机会的话建议你去投一下万利泓通,百闻不如一试,相信你会有很多收获的。
㈣ 当传统金融模式遇到了大数据后会有哪些转变
大数据对金融最重要的影响,在于其能使一部分长尾需求得到满足。
金融行业是很有互联网机会的行业,更是很有大数据潜力的行业。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创新、平等、普惠的精神,将慢慢融入金融。这种二八定律会慢慢改变。
二八定律:在当前利率非完全市场化与小微企业抵押担保品欠缺的情况下,采用传统信贷技术从事小微金融,需付出的边际成本与服务大企业相差不大,在信贷供给资源仍显稀缺的情形之下,银行具有提高授信门槛以迫使高风险客户退出信贷市场的动机,银行服务 80% 低端客户所带来的利润微乎其微,还不如将这部分客户赶出市场,全力支持 20% 的高端客户。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㈤ 互联网金融服务有哪些创新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演化过程实质上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服务的融合过程。互联网金融服务未脱离存、贷、汇、投资理财等金融功能,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同时,互联网金融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拓宽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模式。凭借互联网技术,互联网企业介入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融资、理财领域,实现了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主要互联网金融创新特点体现在以下:
1、P2P网络借贷
点对点、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借贷。P2P网络借贷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撮合、资信评估、投资咨询、法律手续办理等中介服务。
2、互联网支付
指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转移资金的服务,其实质是新兴支付机构作为中介,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提供的资金划转服务,如支付宝。
3、非P2P的网络小额贷款
互联网企业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向旗下电子商务平台客户提供小额信用贷款。
4、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
一是传统金融机构为客户搭建的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综合平台;
二是不设立实体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的专业网络金融机构。
5、众筹融资
通过网络平台为项目发起人筹集从事某项创业或活动的小额资金,并由项目发起人向投资人提供一定回报的融资模式。
6、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
基于自有网络平台的基金销售;基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基金销售。
㈥ 请结合金融服务业的发展趋势,谈谈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
金融业发展趋势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明显趋势:一是技术创新因素在金融同业竞争中起着主导作用。近年来,国内各银行纷纷投巨资,建起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综合业务数据大集中,通过统一的电子化平台来处理各项金融业务;二是传统单一的柜台式银行网点将向综合性网点,无人自助银行,网上银行发展;三是银行经营服务将由粗放型、大众化转向理性化、个性化与大众化并举。具体服务方式将由以银行产品为核心转向以客户为核心。由单一会计模式向多维会计模式发展;四是现代金融服务将逐步由城市向农村领域渗透。
农村信用社如何实现业务创新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强化创新意识。
其次,要继续深化改革、理顺和创新管理体制。从目前国内所有金融机构的组织管理体制来看,最为庞杂的莫过于农村信用社,因此,当前农村信用社应着重理顺和创新管理体制,减化管理层,尽快建立起以市、县联社为基础法人,省、中央合作金融管理机构为管理核心,上下垂直的组织管理体系,以利资源的整合和业务创新整体规划的实施。
第三、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核心竞争力。现在国内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其焦点主要集中体现在科技服务手段这一核心竞争力上。而农村信用社恰恰在这方面处于劣势。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现实情况来看,顺应银行业务数据大集中的发展趋势,建立以省为中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是明智的选择。
第四、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创新必须搞好市场定位,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地处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网点,应当按照全功能银行的模式来运作,积极开展人民币、外币、中间业务等全方位的创新,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地处县域城关和城乡接合部的网点,可开展特色服务,如为辖内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代发工资,为居民、学校代收代缴水费、电费和学费,公务员小额贷款等;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网点,要完成计算机联网,实现存取款通存通兑的基本功能,积极开展一些个性化的创新服务。例如,农村医改基金代理,其他保险代理,办理银行卡,为乡村企业及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金融咨询、信息、授信、跟踪服务等。
第五、作好关键岗位人才引进。对科技、外汇、特色客户经理等关键岗位的人才,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外单位调入,应届大学毕业生招收等途径解决;对现有的在岗员
㈦ 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金融创新的未来发展你有什么观点
(一)金融工具创新
金融工具创新指金融业能为各种信用形式的演变和扩展而适时地创造新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支付方式、期限性、安全性、流动性、利率、收益等方面具有新特征的有价证券、汇票、金融期货等交易对象。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内容,它是所有其他金融创新的基础。如,金融工具创新导致在传统金融产品和一般商品期货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期货,主要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
(二)金融市场创新
金融市场创新指金融业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而积极扩展金融业务范围,创造新的金融市场。欧洲证券市场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的证券公司首先在伦敦的欧洲债券市场,然后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国际证券交易,其他国家纷纷仿效。到了80年代,随着证券交易的国际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业不仅可以从事跨越国境的股票交易和债券交易,而且也可以在其他国家发行本国的债券与股票,基本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证券市场。欧洲票据市场是在原有的欧洲银团贷款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把信贷和债券流动结合起来,具有短期银行信贷和流动性有价证券的双重属性。
(三)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制度创新是指在金融组织或金融机构方面所进行的制度性变革。它既指各国金融当局调整金融政策、放松金融管制所导致的金融创新活动,如建立新的组织机构、实行新的管理方法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也包括金融组织在金融机构制度方面所做的改革。
㈧ 金融服务领域有哪些方面的创新
由于竞争激烈,金融机构多以延伸服务来争取更多客户。
1.客户需求的延伸:过去金融机构的服务只限于满足金融业务的现实需求,而现在金融机构开始研究和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如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除了满足客户融资这个需求之外,还可以通过该业务显示客户的信用度,满足其将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等潜在需求。银行可以通过公开信用评级结果、颁发信用等级证书、追加授信额度等方式满足客户的这种潜在需求。
2.金融服务内容的延伸:过去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服务仅限于金融业务范围,但个性化营销提倡销售人员像交朋友一样与客户相处,对客户在金融业务以外的某些需求也应尽力满足,以密切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3.金融服务场所的延伸: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一直习惯于柜台服务,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服务场所逐渐延伸到客户的工作场所。而现在的金融服务则延伸到更广的范围,金融机构的主动营销方式及服务手段的电子化,使社区、家庭都可以成为金融服务的场所。
4.金融服务种类的创新如果金融机构的服务种类单一,即使金融机构销售人员的营销能力十分强,客户也会弃之而去。所以,丰富的金融服务种类是金融机构销售人员营销的有效工具。因此,各金融机构在传统的金融服务之外,纷纷增加金融服务的种类。如理财服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担任中介、项目融资等中间业务,渐渐成为金融机构的新宠。
㈨ 如何区别于传统金融开展创新
技术创新是功能创新的基础,传统金融行业往往将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放在首位。而互联网金融因为处于不断变革的创新期,具备更多的应变基因,所以对于新技术,互联网金融并不像传统金融行业那样排斥。
新技术一: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目前已经开始不断融合大数据,运用大数据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资金的流入流出,以及用户的消费行为。目前很多经济预测模型都以“理性人假设”作为基础,但恰恰在日常的生活中,人的决策充满了感性因素。而大数据通过决策主体的海量数据进行抽象化分析,从而能够得出更加精准的行为预测结果,具体反应在互联网金融上,就是更聪明:服务体验好,风险更低。
譬如,各种“P2P网贷”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做风控建模,以此了解贷款方的还款能力、意愿以及投资者的继续投资的倾向等等,实现风险的预先性识别。
而大数据在消费金融方面更是一把利器,例如支付宝关闭手势密码就是因为其通过大数据可以识别用户平常使用的“指压感应”、“接触面积”、“时间间隔”习惯等等,从而辨别出支付宝是否被盗用。
新技术二:区块链
前段时间有人高喊“比特币已死,但区块链永存”,而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也正在被国际社会接受,去年9月份开始,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联合银行在内的42家银行加入R3CEV区块链联盟让一直游离在主流金融行业边缘的区块链的位置正在被扶正。
但是传统银行虽然如此主动却并不算积极,笔者认为这正是行业发展倒逼传统金融机构一次小心试探,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就是消除传统金融机构的第三方信用中介功能。区块链作为虚拟货币的生产机制,其实更加适合互联网金融,其分布式记账,即去中心化以自证信用、开放性以及信息较难篡改特性让其在互联网金融应用层技术上极具发展前景。
关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关系,一直都备受争论。有人将互联网颠覆实业的案例翻来开对比,以求证互联网金融取代传统金融结论;而有人则表示传统金融行业树大根深,互联网金融难以触其根本。
在公婆各有理的情况下,笔者也尝试自己做一个预测,或许目前两者之间的竞争仍旧激烈,但未来大趋势是,传统金融行业将被管道化,成为资金流动的“水管”,就如同现如今的电信运营商已成为事实上的流量通道一样,而互联网金融则是终端服务商,即“水龙头”。只不过对于金融这种关系利害的行业,这条路可能会走的异常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