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叫存款准备金利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换句话说,存款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作为准备金,不得随意动用。打比方说,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0%,相当于老百姓在商业银行每存一百元,就有10元被放进了央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10元去放贷。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十多年来,经历了四次调整,在当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抑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货币投放过多的状况。目前,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方向是要逐步恢复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和作为货币总量调控工具的功能,改变原来主要功能不在调控货币总量而在发挥集中资金,调整信贷结构的作用。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根据资金借贷关系中诸如借贷双方的性质、借贷期限的长短等,可把利率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短期利率和中长期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❷ 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是多少
公布时间:2015年10月23日
生效日期:2015年10月24日
大型金融机构调整前:17.50%
大型金融机构调整后: 17.00%
调整幅度:-0.50%
中小金融机构调整前:14.00%
中小金融机构调整后: 13.50%
调整幅度 :-0.50%
消息公布次日指数涨跌
上证: 0.50%
深证:0.73%
存款准备金利率(英文:Deposit Reserve Rate)是央行支付给金融机构缴存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所支付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不同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而存款准备金利率,是这部分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一个是比率,一个是利率,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❸ 什么叫存款准备金利率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占其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例.存款准备金率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上缴中央银行的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部分占其吸收存款的比例.
法定存款准备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当准备金制度普遍实行,中央银行拥有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
❹ 什么是银行上存准备金利率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❺ 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会有利息吗
存款准备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因此有利息.
❻ 银行在人行存的准备金利率是多少啊
大型金融机构20%,中小金融机构16.5%。
❼ 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的关系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在16日晚8时11分通过其官方网站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7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行长周小川15日回答媒体提问时说“未来在货币政策方面将采取微调取向”。话音刚落,央行就在16日晚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
这是继4月底小幅上调贷款基准利率0.27%之后,央行再次出台紧缩政策。和上调贷款利率一样,此次调整也属于温和紧缩,预计还会有组合紧缩政策出台。
市场对央行举措感到有些意外,因为当天没有听到任何风声,沪深股市大涨,交易所国债连续第二天上涨。
其实央行此举也在情理之中。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约将一次性冻结流动性1500亿元。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此举主要目的就是为防止货币信贷总量继续过快增长,从供给方面收紧银根,回收和冻结市场上多余的货币资金。
更深一层的目的是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投资偏热、贷款强劲增长、通胀压力加大和商业银行流动性泛滥给经济增长带来隐忧。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当前消费物价指数还比较低,但如果货币信贷继续加快增长,可能有刺激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央行之所以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与贸易顺差有一定关系。5月份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创新高,广义货币M2增速过高,客观要求中央银行采取对冲流动性的政策措施。
另外,财政部和央行日前发布《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从今年7月1日起,将国库现金逐步推向市场化运作。这意味着将有一万多亿元的国库现金从中央银行流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也要求央行收紧流动性。
其实,在4月末上调贷款利率后,央行后续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政策。除公开操作外,央行在4月底和近日两次召开窗口指导会议,要求各银行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此外,央行还开始通过发行定向票据的方式收紧货币信贷。5月17日央行发行了1000亿元定向票据,6月14日又发行了1000亿元定向票据,这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是调控政策的延续。
也有专家对此次上调准备金率的政策效果持保留态度。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主任赵锡军认为,央行此举对资金充裕的商业银行来说只是九牛一毛,实际能减少多少贷款量还需要进一步判断。
据悉,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约2.3万亿元,并持有七万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券和央行票据等资产。相对来说,被冻结的1500亿元确实不算一个大数字。
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未来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还有加剧趋势。连银行业人士也认为货币政策还将趋紧。央行上周发布的二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央行出台上调贷款基准利率的政策后,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偏松”的依然大幅增加,本季达到18.5%的历史最高水平;同时预计下季度货币政策趋紧的银行家比例同样明显增加,成为连续七个季度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因此,预期下一步央行还将推出系列紧缩政策。可选的政策包括发行定向票据、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提高利率、适当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分析人士相信,如果6月份经济数据仍显示投资和信贷过热,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希望采纳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