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居民消费水平用什么指标衡量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对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通过消费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和质量反映出来。
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指标有:
(1)平均实物消费量指标
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费品的消费量、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人均居住面积、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电量等;
(2)现代化生活设施的普及程度指标
自来水普及率、煤气普及率、平均每百户主要家用电器拥有量、电话普及率等;
(3)反映消费水平的消费结构指标
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务支出比例、不同质量消费晶的消费比例等;
(4)平均消费量的价值指标
平均每人消费基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额、平均每人用于各项生活消费的支出等。
❷ 物价水平可以用什么指标表示
具体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了,如果从消费角度看,那么价格水平应该用消费价格指数CPI来描述;如果从国民收入角度看物价水平,那就该用GDP折算指数了。
消费价格指数显然比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涵盖更广,因为居民消费的对象不一定就是零售商品,比如对劳务的消费。所以,一般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应该是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个相对较狭窄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用价格指数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总体平均数,也就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价格水平的问题。
(2)刻画水平用的指标扩展阅读:
一、居民消费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相对数。
该指标既包括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消费品价格,也包括多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价格,如水、电、交通、教育、医疗等费用,可以全面反映多种市场价格变动因素及其对居民实际生活的影响程度。
该价格指数为分析和制定货币政策、价格政策、居民消费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工资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四大宏观调控指标之一。
国际上通常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CPI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人们对CPI的统计方法和制度认识不一样,有时也引起过一些争论和分歧。
二、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监测经济中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衡量指标,它的值等于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
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相对于基年价格的现期物价水平。由于它可以“平减”名义GDP中由于物价上升而引起的上升,即从名义GDP中剔除通货膨胀,因此该指数可以排除物品产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从而直接反映物品价格的变动。
需要注意的是,GDP平减指数反映的是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因此进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并未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中。
❸ 统计学从哪些方面用哪些指标描述数据分布的特征
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及分布形态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版1、平均指标是在反权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测定集中趋势的平均指标有两类: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位置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位置来确定的代表值,常用的有:众数、中位数。数值平均数就是均值,它是对总体中的所有数据计算的平均值,用以反映所有数据的一般水平,常用的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幂平均数。
2、变异指标是用来刻画总体分布的变异状况或离散程度的指标。测定离中趋势的指标有极差、平均差、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等。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即总体中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离散系数是根据各离散程度指标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的比值。
3、矩、偏度和峰度是反映总体分布形态的指标。矩是用来反映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也称为动差。偏度反映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方向和程度。峰度反映是指数据分布图形的尖峭程度或峰凸程度。
❹ 刻画一个数学家“对数学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的指标是
贡献意味着价值,价值是高维空间朝某个方向的投影,所以你认为有价值的别人未必认为有价值,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的。
有些简单指标如某数学家的知识对GDP的增量,或者未来1000年的GDP增量。可以参考但未必能说服每个人。
像哥德巴赫猜想是因为中国人做出了一些突出贡献被过度宣传了,知道的人很多,但知道它能产生什么价值的人很少,它和其他类似的数论问题的艺术价值远大于其实用价值。就像一幅画你认为它很值钱它就很值钱,困难时期或者灾难到来它却帮不了人类任何忙。
而20世纪数学的四大支柱:实变,泛函,拓扑和抽象代数(可惜这些领域中国人都不怎么行)推动着量子力学等领域的发展,把之前的数学成果做了很好的梳理和抽象,把高科技带到电子、计算机、网络、生物、能源等等领域,真真切切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种贡献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❺ 统计学用哪些指标描述数据分布的特征
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及分布形态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1、平均指标是在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测定集中趋势的平均指标有两类: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位置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位置来确定的代表值,常用的有:众数、中位数。数值平均数就是均值,它是对总体中的所有数据计算的平均值,用以反映所有数据的一般水平,常用的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幂平均数。
2、变异指标是用来刻画总体分布的变异状况或离散程度的指标。测定离中趋势的指标有极差、平均差、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等。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即总体中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离散系数是根据各离散程度指标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的比值。
3、矩、偏度和峰度是反映总体分布形态的指标。矩是用来反映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也称为动差。偏度反映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方向和程度。峰度反映是指数据分布图形的尖峭程度或峰凸程度。
❻ 集中趋势是什么,有哪些刻画指标
由于分布的离散程度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考察,故描述分布离中趋势的变异指标有多种。常见的变异指标有:极差、分位差、标准差、方差和变异系数。 标准差最重要。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也称均方差(mean square error),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❼ 统计公报刻画物价水平用了哪些指标
你好,刚开始主要看你自己适合什么,
一开始做实物很难在前面,
看不到怎么会好呢?
所以新手建议做虚拟,
风险低,信用提高也比较快,
买个软//件就可以了,
而且可以随自己喜欢选择做什么都可以。
❽ 计量分析设回归方程时,表示一个省教育水平的变量可以用什么指标
一般来说用以下的指标来衡量:
学生总数/经济活动总人口 (你已经提到了,但不一定非要高等教育,小学中学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标)
教育经费/经济活动总人口。这个指标衡量的是每个学生能分到多少教育经费。
教师总数/学生总数 (可以更细分成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这个指标衡量的是每个学生能分到多少教师的指导。
❾ 以下哪一个是刻画一个随机变量取值偏差程度的指标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它有三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2)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管理科学词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体系:⑴系统原理:为了达到最佳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抓住系统的三个环节:目的性、全局性、层次性。⑵整分合原理: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⑶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必须做到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⑷封闭原理: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⑸能级原理: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做到人尽其才,能者多劳。⑹弹性原理: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实现动态管理。⑺动力原理: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参考资料:/link?url=dqnaxPvZrz6GfM_VytAEByarSFuhzE-mdqwO9zt-vk1Qs1OUXD6D-iukpAbYZk25bv0GAi_H3-DFgpy3eaLUG-X9GEAsvfZPgXwMf7jDIXW
❿ 以下哪一个是刻画一个随机变量取值偏差程度的指标.a.方差 b.均值 c.最大值
A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