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国外的东西卖的那么便宜,而在国内这么贵希望能以经济学的角度来回答。
原因分以下几点
成本价格,很多商品出口赚取外汇,本身就是一种创汇行为,而国家为了鼓励创汇,是会对出口商品进行税率等补贴的,而且这种补贴可以使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增加海外竞争力。
其次销售渠道成本,国内外的销售渠道成本差异还是很大的,以简单的一台车运送同样重量的商品形式油价来计算,差别就很大。根据网上对比资料如下
美国每加仑汽油的税收平均为0.2649美元(合0.45元/升),刨除税收价格为3.4-0.45=2.95元/升
我国的成品油中包含的各项税收都是价内税,也就是说,其税额都计入成品油价格。汽油价格里不只有消费税,还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以93#汽油目前价格5.67元 (上述对比资料来自网络)
最后就是销售终端成本,这里包括了各国税率的差别,固定资产的差别,以及人工的差别。
所以你自然看到同类商品出口的销售价格低于内销的销售价格
❷ 国外进口的东西为什么会比国产的贵那么多
来扯扯蛋,不外乎几点
1.消费水平:大多欧美产品价格真的非常普通,比如700刀的爱疯8(合约机要不要,首付0元哦),三四十刀的科颜氏美滋滋的,人家几千刀月薪还差这点小钱?再瞧瞧国内这边,徐福记,百雀羚算物美价廉吧,5千工资不够你称个几斤?
2.品牌与成本:先说知名度,人家为啥是国际知名老牌?(还真不是差99年那种)不想想人家每年疯狂输出多少广告费,不信的去查肯德基吧!何况人工工资,研发,福利巴拉巴拉。而你却是国内二三线,大多国内品牌在国外可能连山寨都比不上呢。
3.标准法规:欧美毕竟是发达国家,有一套套高要求标准,环保等级呀,用料标准呀,使用寿命呀,法律法规等(你去明目张胆偷漏税看看)。国内很多产品--你买的能用对吧(对,就是这么低,体验啥的很扯,左转某宝某些爆款),还想怎么着,干死爱疯?
4.国家层面:进口和出口的税收问题,进口产品需要交纳进口税,普通商品税可能10%,而奢侈品税高达30%+,至于为啥这么高问国家去,保护本土产业?创收?反倾销?反正有钱的主买单,越高越显得尊贵,他们真的不差钱。。。出口,有反税补贴嘛。
5.资本力量:欧美--我是全球百年老店,荣幸的中国人才能用上我产品,我就多加点利润怎么了,不要养你们中国员官商呀,有意见不要用嘛,一堆土豪等着呢,咯咯。对了我不差钱,你厉害是吧,收购你,不让收?我入股你,不让?和明天的太阳说再见吧。
国内--哎呀好不容易活下来,同行死99家了,我离百年只差90年,革命未成功 同志需努力,赚点小钱得继续扩大市场,品牌啥的是他们的事,等我再有点钱再说嘛,活不下去的美佬人民等着我去拯救呢,不说了,明天把价格再降价,产能不能降,马去上市。
6.贱商剥削:百年老店---我是最伟大(老美惯用伟大一词)哦,招了那么多养家糊口的小娃娃,花了那么多钱,我不得把背后大佬们的腰包都鼓起来?不多存点现金,怎么干死同行,收缴同行,怎么成为千年老店嘛。
经销商---老美丫的真坏 500刀的玩意居然卖我们600,加上关税就660刀了,我不也就多涨了666刀嘛(心想产品好,土豪多不差钱),算算上宣传呀,人工呀,上下打点呀,我哪赚钱了,良心买卖,还不是都怪那么高的进口税嘛。
花为---你看现在我多牛逼嘛,这个全球第一,那个全球第二,还没上市呢,世界500强哦,我每年投入那么大,专利那么多,创造那么多岗位,凭啥烂苹果那么贵,我咋就不能比他高。方台---对对对,我们掌握核心技术,他们家的油烟机一定不吸烟。
7.以上观点纯属扯淡。其实我也不知道为啥这么贵,那么便宜,我是这么想的一等价钱一等货嘛 哈哈。。。
❸ 从国外寄东西到中国贵么大概多少
全一快递和飞扬快递。。一,跟重量有关,第一磅八美金,以后每磅五美金,三个工作日到北京上海和所有的直辖市和所有省会城市,偏远地区可能要四到五个工作日,门对门.二看你买不买保险..补充:如果邮寄新的电子产品或每种产品在一个以上的,中国有可能加收关税,不过如何区分新旧产品,就是看有没有拆过包装,比如电脑,完全可以买个电脑包或换个大箱子,费事在邮寄中损坏!这样中国就没有关税了.两全其美.美国电脑是便宜!完全手打,不明白再问.
❹ 为什么中国自己生产的东西在国内卖贵国外卖便宜,想不通了
产品在国内卖是为了盈利,而到国外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所以价格就会低一点,从长久来看,一旦占领的国际市场,今后就能更大化的实现盈利!
❺ 为什么海外的商品比中国便宜那么多
1 竞争缺乏,照成区域定价不同:全世界商品定价按照3个区定价。美国,欧洲,亚太(中国,日本)。价格是美国<欧洲<亚太。
2 国内贫富差和炫耀心理: 便宜反而没人买。某进口品牌奶粉高管就说过,奶粉降价反而没有人买,何况奢侈品包包。多年前杨元庆新闻发布会就说过X300价格低了反而没人买,今年奶粉巨头也说了进口奶粉便宜在国内也没有人买一定要贵。
3 广告费,市场费:海外品牌在国内的宣传需要极大的成本支出。由于广告是打给富人看的,所以广告支出非常的奢侈,动不动就明星代言,大场景。市中心建设旗舰展示店,高楼标语广告,都非常的贵。
4 国际运费。很多商品made in china,但是要送到美国检验,美国销售;如果运回中国,要增加国际运输费,报关费,检验费。电子产品还有国内的3C认证费。
5 特别损失:原因不细谈,你懂的。反正货物到国内后经常会损失一部分。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
6 国内售后建设费。很多原因照成的,有信用问题,有场地昂贵问题,有中间环节费用问题,有配件空运问题;反正出了修理的师傅便宜外其他都贵。
7 国内在高档商场的均摊费用。不要问为什么不全在网上卖。高档商场卖就是一个展示作用,看2的原因。
8 关税。
9 各种杂费。光国内运费这一块都要比海外国内运费高。这个你懂的。
10 采用代理机制,代理商的利润。Dell采用直销方式失败。国内还是需要代理商机制,有特殊体制和文化的背景。
11 售后成本。国内诚信制度售后的成本远高于海外,除非是不诚信经营。国内很多商家的售后踢皮球,不踢皮球的成本比海外高很多。
12 资金回笼成本。国内信用体系照成资金回笼的成本很高。海外的这个成本非常的低。这个成本往往是大头,所以优秀的生产商情愿低价出口给海外客户也不愿卖国内。
❻ 往往中国制造的东西在国外的价格比国内低很多,为什么
中国出口国外的商品一般在国内都处于垄断地位,所以价格比较高,比成本要高的多;出口后虽然有关税之类的费用,但要和别的国家竞争,所以价格很低
❼ 在国外买东西同样要在海关缴税,那比国内的价格有什么优势是便宜还是更高
国外买的什么东西还要交税啊?偶咋没交呢……
价格优势要看你买的是不是当地产的了,本地的一般都会比国内便宜。不过个别也不好说,中国人比较崇洋媚外,总是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所以一般只要是进口的商品,都会比其他国家要贵一点……俺们都会带东西回来,真的比国内便宜……惭愧啊……
免税店就肯定比国内便宜了。但是这个免税店得是大点的,第三世界人少点的。嘿嘿,因为好多不懂的人只知道一些大牌的名字,并不十分清楚价格,好多免税店就看准了这点乱调价,往往在这种地方买的东西比国内还贵……
❽ 中国的东西到了外国便宜 外国的东西到中国就贵
也不尽然。
nike的鞋子在美国也很贵,10美元是不可能的。乔丹系列的都要120美元以上,合人民币基本上跟中国差不多。
金山毒霸我想可能是要在日本占领市场吧,所以免费派送,这个是不能比的。
如果说同样的东西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价格不一样,我觉得可能的原因包括:
1、关税。比如化妆品,进口到国内的话关税是很高的,因为这是奢侈品。而发达国家就没有这个问题,包括香港也比内地便宜很多。
2、盲目的崇洋心里。国人的心理问题作祟。我记得有一次看到北京东方广场的MNG在卖过季货,说是打折,一件T恤衫卖150,好多人疯抢。其实标签上标注的在欧洲的价格才9.9欧元,合人民币100左右。到了中国,卖过季货,价格涨了50%,还有人抢,只能说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太盲目。
❾ 为什么中国的东西在国内和国外价格不一样为什么国外的东西在国内那么贵依然有那么多人买
简介
价格歧视( price discrimination)
一般说来,价格歧视是指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它还可指一家厂商的各种产品或服务价格之间的差额大于其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购买者都对同质产品支付相同的价格。如果所有消费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那么每一固定质量单位的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别就不存在了。因为任何试图比现有市场价格要价更高的产品销售者都将发现,没有人会向他们购买产品。然而,在卖主为垄断者或寡头的市场中,价格歧视则是很常见的。
[编辑本段]价格歧视的存在需要一些条件
1.厂商必须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即产品的需求与其价格成反比。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购买团体必须能在某一成本下区分开,该成本不超过区分他们所能带来的收入。即厂商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进行市场细分。
3.必须阻止不同购买集团之间贱买贵卖的转卖行为。
4.不同的购买集团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不同,并且为厂商所知。即厂商了解购买集团对产品的不同的需求程度。
[编辑本段]价格歧视通常有下述形式
一、直接差异定价
直接差异定价指厂商可以确定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偏好,并因此确定价格。假定消费者市场由四个同等规模的子市场 A、B、C、D组成,各子市场中的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分别为40、30、20和10,单位生产成本为5,且假定每一个消费者最多购买一个单位产品。如果采取单一价格,那么最优价格肯定是4O、3O、20、10中的一个。价格是40时,销售量是 l,利润等于35(40—5);价格是3O时,销售量是2,利润等于50(30×2—5×2);价格是2O时,销售量是3,利润等于45(20×3—5×3);价格是10时,销售量是4,利润等于20(10×4—5×4);所以最优价格是30,最大利润是50。如果采取差异定价,使各子市场的价格分别等于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那么利润将有明显提高,此时利润等于80(40—5十30—5 f20—5十10—5)。
尽管直接差异定价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但在实际中往往存在若干问题:
(l)消费者的意愿价格难以测定;
(2)市场难以细分;
(3)难以为特定的子市场确定价格;
(4)无法保证消费者之间的转卖行为;
(5)消费者可能认为差异定价是不公平的;
(6)市场细分和定价费用可能过高。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更常见的是下面介绍的间接差异定价。
二、两部分定价
即价格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价格,一是单位产品价格。因为单位产品乎均价格随销售量的增加而趋于下降,所以此方法可被视为数量折让的一种。与单一价格相比,固定价格的存在可以使厂商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从而提高利润。
图 l 假定图 l表明一同质市场,且消费者具有相同的需求曲线。采取单一价格时,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此时,价格为 P*,消费者剩余为 F*;而采取两部分定价时,可以将固定价格定为 Fc,单位价格定为边际成本c,这样固定价格就成为唯一的利润来源,厂商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图 2 那么厂商是如何利用两部分定价实现价格差异的呢? 首先,厂商可以将固定价格定得偏高,以排除某些消费者,因为这些消费者如果购买的话,固定价格将超过其消费者剩余。 其次,厂商可以对不同消费者制定不同的平均价格。如图2所示,如果存在大量的 A类消费者,那么最优的定价策略是固定价格为 A类消费者剩余,而单位价格则高于边际成本,这样,两类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而且 B类消费者所付的乎均价格低于 A类消费者支付的平均价格。
三、区域定价
区域定价是最常见的数量折让方式的定价策略,至少有两个边际价格,固定价格可有可无。图3表示一个无固定价格的三区域定价策略。
图 3 当购买量小于或等于 Ql时,单价为P1;当购买量介于 Ql和 Q2之间时,超过Ql的部分的单价为 P2;当购买量大于 Q2时,超过 Q2的部分的单价为 P3。
为了说明区域定价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将其与两部分定价作个比较。假设(F1,Pl)是图2所示的最优两部分定价。现在考虑:固定价格仍为 Fl,另外,购买量小于或等于 Qb时,单价为 Pl,Qb以上的部分的单价为 P2,这样,A类消费者的购买量仍为 Qa,但 B类消费者的购买量将从 Qb上升到 Qb’,而且,由于 P2大于成本 C,利润也会提高。
四、产品线定价
现在的厂商往往向市场推出多条产品线、多种产品,因为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占领货架对厂商来说非常重要,多种产品可以使厂商占领更多货架空间,所以产品线的管理和定价问题对厂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产品线由多个产品组成,这些产品的差异在于属性配置上的不同,而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例如宝洁公司光洗衣粉系列就有7种产品,所以产品线定价时的一个潜在的困难是不同产品之间的替代问题。
图 4 在图4(a)中,两条消费者意愿价格曲线相交,所以厂商可以以 RyA向 A出售 Y产品,以 Blg向 B出售 X产品,而且不会出现替代现象,因为 X产品的价格高于 A的意愿价格,Y产品的价格高于 B的意愿价格。
在图4(h)中,两条消费者意愿价格曲线没有相交。如果仍采取(a)中价格,A就转向 X产品,即 X将替代 Y,因为购买 X产品时,A可以获得(Rxa— Rxb)的消费者剩余。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的方法是:将 Y的定价从 Rya降到Rya—(Rxa— Rxb)以下,这样 A购买 Y将比购买 X获得更多消费者剩余。
如果替代问题比较严重,即 Y的价格需要下降许多,那么可考虑删除替代产品,即减少产品线长度。例如,假定 A、B消费者数量分别为 Na和Nb,若 NB* Rxb+Na(Rya—Rxa+Rxb)< NA dr Byn,那么删除 X产品,只以Rya的价格向 A销售 Y产品将对厂商更为有利。
五、产品集定价
厂商有时会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品作为一个产品集进行销售,这一般也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产品集由不同产品组成,一是产品集由相同产品组成。
在第一种情况下,厂商销售产品集的原因在于:如果消费者对产品集中的不同产品的偏好是负相关的,那么单独销售产品或者会使产品定价太低,或者会排斥某些消费者。而采取产品集销售既不会降低利润,也不会排斥消费者。通过产品集,厂商将异质市场同化为一个同质市场。
例如,某一厂商销售两种产品 A和 B,消费者市场由两个同等规模的子市场 X和Y组成,其意愿价格分别为(12,4)和(4,12),假设各产品的单位成本都低于4。如果采取单个产品销售,则 A的价格为12,B的价格为4,X不会购买 B,Y也不会购买 A。但是如果将 A和 B作为一个产品集进行销售,则 X和 Y对产品集的意愿价格都是16,这样,销售额从24上升到32,且不会排斥任何消费者。 但是,这种产品集策略也存在一个缺点,即消费者的意愿价格可能低于产品的边际成本。例如,假定上例中产品单位成本均为6。假如产品单独销售,利润为12。而采取产品集时,X对 B和 Y对 A的意愿价格均小于边际成本,则利润降为8。这时,采取单独销售则对厂商更为有利。
在第二种情况下,厂商采取产品集是为了增加销售。最常见的例子是体育套票和音乐会套票等。以年度体育套票为例,假设年度比赛场次为 N,总成本为 E,预定价格为 P,厂商在确定 P时可以通过抽样调查了解愿意以价格 P购买套票,而观看场次为(1.2.3…N—1.N)的消费者的数量,由此得到总的收益,然后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优的 P。
上面讨论的都是单纯产品集销售,实际中更多采取的是混合销售,即同时采取单独产品销售和产品集销售。
在市场营销组合(产品,价格,地点和促销)中,促销是最常用和最灵活的。价格促销作为促销的一部分,其任何形式都属于价格歧视。以商品券为例,19世纪80年代,舒斯特设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米尔沃基市的百货公司就开始给其顾客发行商品券,到今天为止,美国已有大约250家商品券公司。40%的市场由斯佩里和哈钦森绿色商品券公司控制。这些公司的商品券只有约5%没有被收回。那么,为什么百货公司要发行商品券呢?
众所周知,产品的全部价格不仅要包括货币价格,而且要包括隐含的时间机会成本,这里的时间包括换寻产品和购买产品(以及消费产品的时间)。我们可以假定,人们对于免除购买所费时间估价越高,人们致力于寻找低成本的购买安排就越少。换句话说,一个对于时间的估价相对高于货币收入的人,为了节省购买时间,将更多地用货币支出来代替花费的时间,他将用更少的时间去发现更低的价格。因此,较高地估价时间的人同并不这么高地估价时间的人相比,在任何给定的商店里都表现出弹性较低的需求曲线。 让我们假定时间价值和一个人的相对财富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以及较富有的人时间价值比较贫穷的人更高。那么,在一个给定的商店,一个较富有的人的需求价格弹性将比一个较贫穷的人更低。现在零售商面临两类消费者,一类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对小一些,一类消费者的需求弹性相对大一些。零售商的问题是区分两类消费者,并向较富有的消费者索取较高的价格。一种方法就是对那些乐于花费时间成本的顾客提供一个回扣,回扣形式就是商品券。因此,想要回扣的人必须收集并保存商品券,然后在指定的地点换成商品。所有这些活动需要时间,这样,我们所假定有较大需求弹性的较贫穷的人,为他们购买的商品支付了较低的价格,因为他们换掉商品券时,就能得到商品。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富有的消费者由于时间成本的缘故拒绝这些商品券。他们的购买不享有任何回扣,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①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
②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叫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
③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叫三级价格歧视.
❿ 有哪些东西国内价格比国外明显偏高
根据商务部统计,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境内售价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