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际贸易得到发展是依据什么指标的.
在近几十年发展中国家贸易持续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贸易。然而,最近发生的全球危机却对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
2009年世界贸易量下降了13%。而2008年9月到2009年3月期间商品价格的暴跌加剧了这种低迷状况。受影响最严重的是转型经济体国家和西亚国家,这些国家的贸易下滑,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下降近13%和9%。对于大部分出口创收严重依赖几种商品的最不发达国家而言,危机的影响尤为明显。商品价格的暴跌使其出口价值严重缩水。尽管如此,2009年,其出口数量仍有所增长,尤其是主要出口产品,出口量扩大了6%;但价值却降低了9%(表3)。价格大幅下跌的商品依次为矿产、金属和木材。最不发达国家虽然出口增多,但价值却有所下降。
随着商品价格的回落,200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恢复。但是,根据一些估计,2010年在一些发展中区域,按美元价值计算,贸易价值比危机前水平仍要低约20%。根据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的基准,预计2010年世界贸易增长率超过7%,而2011年的增长率约为6%。要知道,这几年是恢复期,预期并不理想,因为低于2004-2007年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率接近8%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对发达经济体贸易自由化减弱的担心加剧了全球衰退引发的问题。在全球危机爆发的前几个月中,由于一些国家开始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来应对危机,20国集团(G-20)承诺抵制这种做法,并要求主要国际贸易机构监督国家在这方面的活动。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中旬,20国集团成员国寻求实施新的贸易限制的做法与2008年9月以后相比已经不太明显,这些限制的总体情况受到限制。
引发衰退的金融危机还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因为很难筹措贸易融资。尽管2009年下半年全球贸易筹资市场有所松动,但各区域受益的程度不同。新兴市场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但低收入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低收入国家,它们在贸易融资上仍面临各种严重制约。2009年4月伦敦峰会上20国集团制定的一揽子支持短期贸易融资方案帮助缓解了这种状况。但是,一揽子方案的其余资源应继续重点关注长期行动计划,应确保满足最急需国家的需要。
Ⅱ 表示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什么如何表示国际贸易规模
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表示对外贸易规模的指标,那麼国际贸易量也就表示是国际贸易规模 表示:国际贸易量(CIF)=出口额(FOB)/出口价格指数
Ⅲ 国际贸易统计中有三个最基本的指标是什么
进口额,出口额,进出口差额
Ⅳ 常见的对外贸易数量指标有哪些
A.对外贸易数量指数
C.反映年净增减幅度的进出口量指标
E.资本项目
Ⅳ 国际贸易的指标的哪几个
规模性指标,结构性指标,外贸依存度,贸易差额,贸易条件
Ⅵ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统计分析指标是什么
1、贸易额和贸易量贸易额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就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可以进行比较。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掌握。(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可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是以美元表示的;各国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无形商品不报关,海关没有统计。(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综合,又称国际贸易值。它等于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用FOB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之和。(3)贸易量: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贸易额,得到的就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贸易额,该数值就叫报告期的贸易量。贸易量可分为国际贸易量和对外贸易量以及出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量。2、贸易差额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2)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入超(Excess of Import over Export)、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3)贸易平衡:就是一定时期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一般认为贸易顺差可以推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无不追求贸易顺差。但是,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纠纷。例如日美汽车贸易大战等。3、国际贸易条件国际贸易条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又称进口比价或交换比价。它表示出口一单位商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很显然,换回的进口商品越多,越为有利。贸易条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通常是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改善。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恶化。4、贸易的商品结构贸易的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就是各类商品在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这里涉及到一个商品分类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1)联合国秘书处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把有形商品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品,把5一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第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制成品在进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就表示了贸易的商品结构。(2)是按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等某种生产要素密集型商品。5、贸易的地理方向(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例如,2003年我国前十位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日本、欧盟、台湾省、东盟、韩国、美国、香港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2003年我国前十位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香港地区、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由此而确定的2003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根据进出口总额确定)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前 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2003年世界商品进口前 八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6、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Dependence Degree)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建议你上京虎网看下,那里的资料很齐全。
Ⅶ 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什么
补充: 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量是为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能准确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化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它能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的实际规模.具体计算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或进口总额,得到的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叫作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而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Ⅷ 什么是国际贸易量
1、国际贸易量是指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各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值。
计算方法是:用进出口价格指数去除进出口额,便得出按不同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近似值,也就是国际贸易量。以一定时期的国际贸易量作比较,就得出贸易量变化的物量指数。计算国际贸易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固定价格(即不变价格)。
2、对外贸易量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后的对外贸易值。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常受价格变动的影响,为准确地反映一国进、出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一定年份为基期,用进、出口值除进、出口价格指数,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即对外贸易量。
(8)国际贸易指标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统计不应包括的项目
1、货币黄金。黄金分为货币黄金和非货币黄金两种。货币黄金是掌握在政府主管货币的当局和中央银行金库中的大量纯金和金硬币,这些黄金是国家作为货币储备和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的。因此,货币黄金的流动不属于商货的国际贸易,不包括在国际贸易统计范围之内。
2、流通中的硬币和银行纸币。它们以同样原因不予包括。
3、政府运给驻在外国的外交代表机构和驻军的货物。这类货物的流通按外交上的惯例不作为国际商货的流通。但如以后由外交机构或驻军转移给所在国国民时,应在转移时作为出口,同时所在国应作为进口统计。
4、临时贸易。临时贸易指进口或出口的货物在短期内再出口或再进口的货物。如比赛或育种用的动物,展览物品,旅客和旅游者携带的财物,可以回收的样品和包装用品,为了临时贮存而装运进口或出口的货物,以及专为运载两国货物和旅客的运输工具等。
Ⅸ 国际贸易的统计分析指标
1、贸易额和贸易量
贸易额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就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可以进行比较。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掌握。
(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可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是以美元表示的;各国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无形商品不报关,海关没有统计。
(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综合,又称国际贸易值。它等于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用FOB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之和。
(3)贸易量: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贸易额,得到的就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贸易额,该数值就叫报告期的贸易量。
贸易量可分为国际贸易量和对外贸易量以及出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量。
2、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2)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入超(Excess of Import over Export)、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3)贸易平衡:就是一定时期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一般认为贸易顺差可以推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无不追求贸易顺差。但是,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纠纷。例如日美汽车贸易大战等。
3、国际贸易条件
国际贸易条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又称进口比价或交换比价。它表示出口一单位商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很显然,换回的进口商品越多,越为有利。贸易条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通常是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
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改善。
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恶化。
4、贸易的商品结构
贸易的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就是各类商品在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这里涉及到一个商品分类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1)联合国秘书处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把有形商品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品,把5一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第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制成品在进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就表示了贸易的商品结构。
(2)是按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等某种生产要素密集型商品。
5、贸易的地理方向
(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例如,2003年我国前十位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日本、欧盟、台湾省、东盟、韩国、美国、香港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2003年我国前十位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香港地区、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由此而确定的2003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根据进出口总额确定)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前 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2003年世界商品进口前 八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
6、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Dependence Degree)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