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又什么关系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概述
[编辑本段]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城市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职工货币工资的影响,作为研究职工生活和确定工资政策的依据。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查范围和内容
[编辑本段]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调查范围和内容是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全部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既包括居民从商店、工厂、集市所购买商品的价格,也包括从餐饮行业购买商品的价格。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
[编辑本段]
该指数以实际调查的综合平均单价和根据住户调查有关资料确定的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公式计算 。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如何编制的
[编辑本段]
编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需要做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确定编制指数的商品,选择代表规格品。
第二、采集代表规格品的价格(包括基期价格和报告期价格)。
第三、确定编制指数的权数。
第四、汇总计算物价指数。
首先,要确定编制指数的商品。按照国家统计局现行的《价格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必须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必报商品和服务项目目录填报,同时为反映地区消费的特点,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再适当增加一些调查品种。以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全国统一规定的必报商品和服务项目共计325种,还可根据本市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在征求了有关专业部门意见基础上,增加若干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这些商品包括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迅、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服务项目等八大类和43个小类。
由于确定的调查商品是一个商品集合,而且规格、等级、产地、牌号各异,在编制物价指数过程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价格都采集到,必须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在众多的规格等级牌号中,选出在本市最有代表性的代表品,以此代表该商品集团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同时,对规格等级比较复杂的商品还要选择1—2种与代表规格品质量相近似的规格品进行调查,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补充或替换。
其次,采集代表规格品的价格。物价调查统计人员按规定时间对已确定的商店、市场的商品价格进行调查、登记。各种商品的采价次数是根据该商品价格变动的特点而定的,如鲜活商品价格变动较为频繁、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规定每月采价6次;干菜、干果、烟、酒、茶等放开商品,每月采价3次;日用消费品、服务行业收费等价格相对稳定,每月采价1次。为真实反映居民实际支付的消费价格,在采价时一般不受挂牌价格的限制,而采集居民在商店或农贸市场实际成交的价格。
第三、确定编制指数所需的权数。权数是反映不同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在总指数形成中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的统计指标。根据国家统计局现行的《价格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类权数和大部分商品、服务项目的权数,是根据市区居民家庭支出情况调查中居民上一年的实际消费构成计算而成;部分在调查中不编码汇总计算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权数, 则是根据典型调查资料推算。权数每年确定一次,但对季节影响较大的鲜菜、鲜果的具体品种权数,则根据居民当月的实际消费构成每月计算一次。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各地每年确定权数后,均须报国家统计局审定后方可使用,一经审定,当年不得更改。
第四、汇总计算物价指数。首先,将调查人员在不同调查商店或农贸市场采集到的价格资料,录入到计算机中,计算出每种商品的综合平均价格。其计算方法主要是:①每次调查的同一商品或服务项目的平均价格由同时调查的几个调查点的价格进行简单平均计算。②各种商品或服务项目的月平均价格用月内各次调查的价格按简单平均计算。③调价项目的平均价格按计算期内商品调前调后的销售天数加权平均计算。其次,依照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方案规定, 根据各调查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价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公式汇总计算出物价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编辑本段]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一致的原因: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两种不同领域的价格指数,而且它们的编制目的是不相同的。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属于消费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它可以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各级政府掌握居民消费状况,研究和制定居民消费价格政策、工资政策以及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核算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属于流通领域的价格指数,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市场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一个相对数,据此掌握零售商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研究市场流通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者都依据商品零售价格编制, 而且都包括生活消费品部分, 有着密切联系, 但也有明显区别。
⑴含义不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从卖方角度观察商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卖者的影响;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是从买方角度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收费变动情况, 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购买者)生活的影响。
⑵统计口径不同。
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范围是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它既包括商品,如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及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工具、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等, 也包括非商品与服务,如学杂费、保育费等。但不包括居民一般不消费而主要供集团消费的商品,如办公用品、轿车等。商品零售价格只反映商品,包括居民消费和集团消费,而不反映非商品与服务价格。商品按用途分为14大类,即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和机电产品。
⑶权数来源不同。
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来源于居民用于各类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消费支出额以及各种商品、服务项目的实际消费支出额的构成比重,根据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计算。编制城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权数来源于各类消费品零售额和各种消费品零售额的构成比重,主要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资料计算。前者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构成作为权数, 后者则以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作为权数。如食品类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中的权数约35%,而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约为49%。
⑷用途不同。前者主要用于说明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分析供求关系, 核算商业经济效益和经济规模;而后者则主要是用于说明价格变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分析货币购买力之强弱, 是反映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⑸重要性不同。一般说来, 前者弱于后者。后者也称消费者价格指数, 是世界各国政府和居民都很关注的价格指数, 夜实行工资指数化国家中表现尤为突出, 所以, 在各国的价格统计中都有。而前者在多数国家的价格统计中都只是一项派生指标, 基本上是在后者基础上派生的。
『贰』 零售物价指数有什么概念区别
零售物价指数(RetailPriceIndex),简称R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etailPriceIndex)是指反映一定时期内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为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纺织品、中西药品、化妆品、书报杂志、文化体育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首饰、燃料、建筑装潢材料、机电产品等十四个大类,国家规定304种必报商品,需要予以特别说明的是,从1994年起,国家、各省(区)和县编制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再包括农业生产资料。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供需平衡,影响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因此,计算零售价格指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上述经济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美国,这个数据由美国的商务部每个月对全国性商业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把用现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的商品均做为调查的对象,包括家具,电器,超市上销售的商品和药品等,不包括服务业的消费。零售物价指数是反映市场物价变动情况的基本标志。是反映不同时期商品零售价格水平变动程度和趋势的相对数。许多外汇市场分析人员十分注重考察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化。
如果社会的经济发展迅速,个人的消费就会增加,供不应求,导致物价的上升,这个指数就会上升,将为后来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该国的政府就会收紧货币政策,利率趋于上升,相应对美元汇率带来利好支持。
零售物价指数与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区别:
其一是零售物价指数的观察对象是城乡居民购买的全部商品价格,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观察对象只限城市职工及其家庭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
其二是零售物价指数只包括商品部分,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则包括商品支出和服务支出两个部分。
我国的零售物价指数主要有:零售商品牌价指数、零售商品议价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和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零售物价指数主要用来观察研究零售物价变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为平衡市场供求、加强市场管理、控制货币发行量提供参考。
零售物价的调整升降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费用节约或多支,直接关系国家财政的收支,直接影响居民购买力和市场商品供需平衡,还影响消费和积累的比例。
零售物价指数是编制财政计划、价格计划、制定物价政策、工资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统计工作中按月、季、年编制零售物价指数,计算工作量和采价工作量非常大。
零售物价指数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公式计算。权数直接影响指数的可靠性,因此每年要根据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的资料调整一次权数。物价不可能全面调查,只能在部分市、县调查,在我国根据人力、财力,大约选200个市、100个县城作为物价变动资料的基层填报单位。在城市选商品350种左右,在县城选400种左右。每种商品的指数采用代表规格品的平均价格计算。
『叁』 什么是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Society-wide general retail price index):
是指全面反映市场零售物价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
按其包括的地域范围,可分为城镇零售物价指数,农村零售物价指数和全国(或省)零售物价指数。城市和农村零售物价指数及全国(或省)零售物价总指数均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公式计算。
全社会零售商品的种类多达上百种,要编制包括全部商品的零售价格指数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编制价格指数时,只能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商品。首先应对商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分别选择能代表各类别的代表规格品。例如,我国目前对消费品分为食品类、饮料和烟酒类、服装和鞋帽类、纺织品类、中西药品类、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文化体育用品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类、首饰类、燃料类、建筑装潢类、机电产品类等14个大类。大类下又分小类,小类下分若干商品细目。
现在多用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它是反映两个时期市场上商品零售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商品零售价格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的价格。是商业、饮食业、工业和其他零售企业向城乡居民、机关团体出售生活消费品和办公用品的价格。通过编制零售价格总指数,可以掌握零售市场上商品价格水平的总体变化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按国家统计局规定自1995年正式使用,和原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的区别是:本指标不包括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肆』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与 GDP之间有什么关系
GDP包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GDP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及净出口三部分。
GDP是一个综合的核算指标,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GDP及其构成就可以说明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投资消费水平、进出口贸易状况、居民收入水平、企业营业收益等多个方面的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是描述商业方面的一个指标,仅反映商业规模,对城市发展水平的描述力远不如GDP。
(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价格指数扩展阅读: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家统计年鉴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常住人口最终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总值。它是一个国家或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记作GDP。
社会消费品零食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它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记作RE。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更多的与自身滞后一期和二期之间存在较强的关系,与滞后一期和二期的GDP之间也有一定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没有与它自身滞后期数据关系那么强。
『伍』 什么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它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其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理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有四点需要注意:(1)它反映的是生活性消费而非生产性消费;(2)它是一个商品销售金额的概念,不包括自给性消费和服务消费;(3)它不仅包括居民生活用消费还包括社会集团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的公共消费;(4)它是全社会口径的指标,反映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生活消费品来满足他们生活需要,是研究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购买力、货币流通等问题的重要指标。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组织统计调查取得数据。本指标由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其他行业零售额三个部分构成。计算省级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资料来源: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施全面调查,对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企业实施抽样调查;对住宿和餐饮企业实施全面调查。个体经营户零售额通过抽样调查方法取得。其他行业零售额:由省、市、县各级以经济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为基础,分别根据一定的比例推算确定。批发和零售这两个指标的划分,社会上存在有很多误解,如:购买量大就是批发,购买量小就是零售;批发价购买就是批发,以零售价购买就是零售;单位购买就是批发、个人购买就是零售等等。统计频率:月度数据来源:统计局
『陆』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有何作用
所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它属于经济指数范畴,反映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之间的有机联系,等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乘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柒』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如何计算的与GDP的关系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指所有商户售出的商品的价格,而GDP只要有钱的交换,就产生GDP,比如两个皮包公司互相骗,都能出好几亿的GDP。前者衡量的是社会的消费能力,后者衡量的是经济活动的总量。
『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指数的关系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数,它属于经济指数范畴,反映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之间的有机联系,等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量指数乘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玖』 零售物价指数 与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区别
可以参考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和 最终消费的区别
零售物价指数 是只包括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
而消费者价格指数 还包括居民消费的服务价格
当然这里面的代表品选择在此基础上会跟着变化,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是否有服务。
『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哪些内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两部分:
1、商品零售:指售卖非生产、非经营用实物商品的金额,包括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商品销售额
2、餐饮收入:指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包括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餐费收入
在商业统计中,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可分为商业零售额、饮食业零售额、工业零售额等;
按经济类型可分为全民所有制经济零售额、集体所有制经济零售额、个体经济零售额、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资经济零售额等;
按销售对象可分为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对农村的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等;
按商品类别可分为食品类零售额、日用品类零售额、文化娱乐品类零售额、衣着类零售额、医药类零售额、燃料类零售额、农业生产资料类零售额等。
(1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价格指数扩展阅读: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