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市基金 > 综合指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综合指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发布时间:2021-09-20 16:57:32

① 什么叫综合指标答案让我满意的话会加分的哟!

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这样编制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它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
含义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综合形式,反映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情况。
特点
它编制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
方法
首先,引入同度量因素,解决复杂总体在研究指标上不能直接综合的困难,使其可以计算出总体的综合总量;其次,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最后,将两个时期的总量对比,其结果即为综合指数,它综合地反映了复杂总体研究指标的变动。
要点:一是引进同度量因素对复杂总体进行综合。二是将同度量因素固定,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所以根据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不同的综合指数结果,所以我们一般会看到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但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编制综合指数的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拉氏指数、派氏指数和费暄的“理想公式”的指数方法。

② 进行综合指标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综合指标分析,就是将运营能力、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等诸方面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解剖与分析。它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一下。 综合指标分析方法主要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简称杜邦体系),是利用各财务指标间的内在关系,对企业综合经营理财及经济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该体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将其分解为若干财务指标,通过分析各分解指标的变动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来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变动原因。杜邦体系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沃尔比重评分法 沃尔比重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作出评价的方法。 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基本步骤包括: (1)选择评价指标并分配指标权重; (2)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与标准系数; (3)对各项评价指标计分并计算综合分数; (4)形成评价结果 综合上述内容,主要介绍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沃尔比重评分法两种,希望大家可以分清楚这两种方法。此外,综合指标分析的特点体现在其财务指标体系的要求上。综合财务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素质:指标要素齐全适当;主辅指标功能匹配;满足多方信息需要。

③ 综合指标

在水质分析中,除了测定单个组分的含量外,往往还需要测定地下水的一些综合性指标,或者根据单项指标的分析结果对地下水质的某些综合指标进行计算。这些综合指标不仅可以反映水的某些方面的性质,更多的则是反映了地下水水质的综合性质。这些指标包括pH值、氧化还原电位、总溶解固体、含盐量、硬度、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碱度、酸度等。

4.1.5.1 pH值

pH值取决于水中所含H+的浓度,H+浓度愈高,pH值愈低。pH值是衡量水溶液酸碱性质的一个综合性物理化学指标,它对化学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地下水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水溶液的pH值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溶液的化学成分、温度、压力(特别是CO2和H2S等气体的分压)等。

天然地下水pH值可以从0.45~1的强酸性水变为pH值为10~11.5的强碱性水,但大部分地下水的pH值介于6~8.5之间。最低的pH值(0.45~3)一般与水中存在自由硫酸或自由盐酸有关,pH值介于3~6.5的水除含自由硫酸外,可能与有机酸和碳酸气(CO2)有关,中性和弱碱性水(pH=6.5~8.5)以含Ca(HCO32,Mg(HCO32为特征,pH增至8.5~10.5的水则大部分与存在Na2CO3,NaHCO3有关,而pH值到最高的11.5时仅在少数热水中才能遇到。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pH值在此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果水的pH值过高,将会导致水中溶解盐类的析出,使水的感官形状恶化,而且还会降低氯化消毒的效果。如果水的pH值过低,则使水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增强了水对金属(铁、铅、铝等)的溶解。

4.1.5.2 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Eh)是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一个综合性物理化学指标,其单位为V或mV。天然水体中的气体、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平衡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即是这种作用的表现和结果。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对元素在其中的存在形态以及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有重要的影响,一些元素在氧化环境中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而另外一些元素则在还原条件下的水体中更容易迁移。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对环境因素的变化很敏感,温度、pH值以及溶解气体含量的变化都会对其造成很大影响。因此,Eh值一般都在现场使用专门仪器进行测定。

4.1.5.3 总溶解固体

总溶解固体(TDS)是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包括水中的离子、分子及络合物,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气体。总溶解固体可通过在105~110℃时把水蒸干,对所得到的干涸残余物的总量进行称重而得到,其单位为mg/L或g/L。除了可直接测定外,也可以根据水质分析结果进行计算,方法是把所有溶解组分(溶解气体除外)的含量加起来再减去

含量的二分之一。这里之所以要减去

含量的二分之一是因为在水样蒸干的过程中,约有二分之一的

转化成了CO2气体和H2O而散失掉,其反应如下:

地下水科学概论(第二版·彩色版)

按照反应方程式的化学剂量关系计算,2mol

分解为

时,将有1molCO2气体和1molH2O产生,并在蒸干过程中散失,损失的摩尔质量基本上是

摩尔质量的二分之一。

除了

外,硝酸、硼酸、有机物等也可能损失一部分。与此相反,可能有部分结晶水(如石膏CaSO4·2 H2O)和吸着水保留在干涸残余物里。因此TDS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常常有一些微小的差别。

矿化度是我国学者过去常用的术语,其含义与总溶解固体相同。矿化度的概念来源于苏联,其他国家的文献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近年来我国供水、环境等相关部门也已采用总溶解固体一词。

4.1.5.4 含盐量

含盐量是指水中各组分的总量,其常用的单位是mg/L或g/L。该指标是计算值,它与总溶解固体的区别在于无须减去

含量的二分之一。含盐量在灌溉水质的评价以及河流向海洋输送风化产物的计算中经常用到。在海洋水化学研究中,常用含盐度代替含盐量,含盐度的含义是海水中所有组分的含量占水的质量的千分数,以‰表示。

4.1.5.5 硬度

水的硬度反映了水中多价金属离子含量的总和,这些离子包括Ca2+,Mg2+,Sr2+,Fe2+,Fe3+,Al3+,Mn2+,Ba2+等。与Ca2+和Mg2+相比,其他多价金属离子在天然水中的含量一般很少,因此天然水的硬度往往主要是由 Ca2+,Mg2+引起的。硬度通常以CaCO3的mg/L数来表示,其数值等于水中所有多价金属离子毫克当量浓度的总和乘以50(CaCO3的当量)。过去,我国一直用德国度来表示水的硬度,由于德国度是非法定计量单位,目前均已改用法定计量单位CaCO3的mg/L数来表示硬度。

根据水的硬度可将其划分为软水、微硬水、硬水和极硬水,见表4.1。

表4.1 水按硬度的分类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2013)

硬度可分为总硬度、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即是以CaCO3的mg/L数表示的水中多价金属离子的总和。碳酸盐硬度是指可以与水中的

结合的硬度,当水中有足够的

可供结合时,碳酸盐硬度就等于总硬度;当水中的

不足时,碳酸盐硬度就等于

的毫克当量数之和乘以50,也就是以CaCO3的mg/L数表示的水中

的总量。碳酸盐硬度通常被称为暂时硬度,因为这部分硬度可以与水中的

结合,当水被煮沸时即可形成CaCO3等沉淀而被除去。总硬度与碳酸盐硬度之差称为非碳酸盐硬度或永久硬度,它指的是与水中Cl-

等结合的多价金属阳离子的总量,水煮沸后不能被除去。

水的硬度在不同地区通常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地表水的硬度要小于地下水的硬度。地下水的硬度往往反映了它所接触的地层岩性,当表士层较厚且有石灰岩存在时,水的硬度一般较大,而软水则一般出现在表士层较薄且石灰岩稀少或不存在的地方。

水的硬度对日常生活和工业用水都有一定的影响。如硬水可以与肥皂发生反应,减少泡沫的形成,降低洗涤效果。高硬度水在锅炉、热水管道容易形成水垢,增加燃料消耗,降低热效率,堵塞管道。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水的硬度之间有负相关关系,即饮用水的硬度愈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愈高。

4.1.5.6 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水体中的微生物在降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氧的总量,以mg/L表示。它实际是一个替代指标,用以替代反映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含量,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该指标常用于确定生活和工业废水的污染程度,以及地表水体或地下水体遭受污染的程度,对于未遭受污染的天然地下水则很少用到。

BOD测定实质上是一个生物降解过程,在该过程中,微生物把一定量的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水等,并测定这一过程中消耗掉的氧的总量。这一过程的完成程度往往由温度和时间所决定。从理论上讲,把有机物通过生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时间很长,为了缩短检测时间,同时保证测定的BOD值具有可比性,通常采用20℃下培养5天的测定结果来标定BOD,称其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并记为BOD5。一般来说,BOD5在总BOD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对于生活和工业废水来说,可占到总BOD的70%~80%,基本满足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需要。

4.1.5.7 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需消耗的氧的量,单位为mg/L。在COD的测定过程中,无论有机物能否被生物降解,它都被氧化剂氧化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因此COD一般要大于BOD。COD测定的最大缺点就是它不能对生物可降解与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质进行区分,而且它不能提供可降解有机物在天然条件下达到稳定状态的任何速度信息。其优点是测定所需的时间短,只需约3个小时,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都用COD来代替BOD。在同时积累了很多COD和BOD资料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的情况下,可用BOD值对COD资料进行解释。

COD测定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氧化剂为高锰酸钾(KMnO4)和重铬酸钾(K2Cr2O7),分别采用CODMn和CODCr来表示测定结果。

4.1.5.8 总有机碳

总有机碳(TOC)是水中各种形式有机碳的总量,以mg/L表示。由于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很多,目前还不能全部进行分离鉴定。TOC是一个快速检测的综合指标,它以碳的数量表示水中含有机物的总量,可通过测定高温燃烧所产生的CO2来确定,也可使用专门的TOC仪进行测定,与COD和BOD相比,它属于直接测定指标,而非替代指标,测试精度较高,能够更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的总含量。由于传统的燃烧法测定程序较为烦琐,而且难以排除无机碳的干扰,在水中有机碳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测试结果准确度较差,在以往的水质分析结果中,TOC的资料较少。随着TOC仪的逐渐普及和测试成本的下降,TOC测试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水质分析中。

4.1.5.9 碱度

碱度是表征水中和酸的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天然水的碱度主要由水中的弱酸盐类引起,当然弱碱和强碱也有一定的贡献。一般情况下,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是碱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弱酸盐,如硼酸盐、硅酸盐和磷酸盐的含量通常很少。极少数有机酸(如腐殖酸)所形成的盐类也对天然水的碱度产生影响。虽然很多物质都对天然水的碱度有影响,但水的碱度主要由氢氧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三类物质所引起。

碱度的测定一般使用强酸标准溶液(如硫酸),通过滴定法来测定,并用CaCO3的mg/L数来表示。

由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所引起的碱度通常被称为碳酸盐碱度。碳酸盐碱度可以根据水质分析结果来进行计算,其方法是用50(CaCO3的当量)乘以

的毫克当量浓度之和。

4.1.5.10 酸度

酸度是表征水中和碱的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组成水中酸度的物质可归纳为三类:①强酸,如HCl,HNO3,H2SO4等;②弱酸,如CO2,H2CO3

及各种有机酸等;③强酸弱碱盐,如FeCl3,Al2(SO43等。水中这些物质对强碱的总中和能力称为总酸度。总酸度与水中的H+浓度并不相同,H+浓度是指水中呈自由离子状态的H+数量,而总酸度则表示中和过程中可以与强碱反应的全部H+数量,其中包括了已电离的和将要电离的两部分。已电离的H+数量称为离子酸度,其负对数值即是水溶液的pH值。与碱度一样,酸度通常也用CaCO3的mg/L数来表示(沈照理等,1993)。

④ 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有哪两种简答题

随着统计分析目的的不同,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可以采取不同的比较标准(即对比的基础),而对比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相对指标。相对指标一般有六种形式,即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在某时期内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基本计算公式为:
2、结构相对指标

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时,不仅要掌握其总量,而且要揭示总体内部的组成数量表现,亦即要对总体内部的结构进行数量分析,这就需要计算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就是在分组的基础上,以各组(或部分)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或以各组(或部分)的标志总量与总体的标志总量对比求得的比重,借以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一种综合指标。一般用百分数、成数或系数表示,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概括地说,结构相对数就是部分与全体对比得出的比重或比率。由于对比的基础是同一总体的总数值,所以各部分(或组)所占比重之和应当等于100%或1。


3、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内部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态。它是同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静态对比的结果。其计算公式如下: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100%

比例相对指标计算结果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还有以比较基数单位为
1
、100
、1000
时被比较单位数是多少的形式来表示。


4、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就是将不同地区、单位或企业之间的同类指标数值作静态对比而得出的综合指标,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差异程度或相对状态。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百分数、倍数和系数表示。计算公式可以概括如下:

比较相对数指标=[甲地区(单位或企业)某类指标数值÷乙地区(单位或企业)同类指标数值]×100%


5、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就是在同一地区或单位内,两个性质不同而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对比得出的相对数,是用来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可以概括为: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值


6、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就是将同—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进行动态对比而得出的相对数,借以表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动的程度。通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也称为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100%

⑤ 概算指标的分类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一)概算指标的分类
概算指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筑工程概算指标,另一类是安装工程概算指标。
(二)概算指标的组成内容及表现形式
1.概算指标的组成内容
(1)总说明和分册说明;
(2)列表形式。
总体来讲建筑工程列表形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示意图;
2)工程特征;
3)经济指标;
4)构造内容及工程量指标。
2.概算指标的表现形式
概算指标在具体内容的表示方法上,分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两种形式。
(1)综合概算指标。综合概算指标是按照工业或民用建筑及其结构类型而制定的概算指标。综合概算指标的概括性较大,其准确性、针对性不如单项指标。
(2)单项概算指标。单项概算指标是指÷为某种建筑物或构筑物而编制的概算指标。单项概算指标的针对性较强,故指标中对工程结构形式要作介绍。

⑥ 概算指标的分类和表现形式有哪些

(一)概算指标的分类概算指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筑工程概算指标,另一类是安装工程概算指标。(二)概算指标的组成内容及表现形式1.概算指标的组成内容(1)总说明和分册说明;(2)列表形式。总体来讲建筑工程列表形式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示意图;2)工程特征;3)经济指标;4)构造内容及工程量指标。2.概算指标的表现形式概算指标在具体内容的表示方法上,分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两种形式。(1)综合概算指标。综合概算指标是按照工业或民用建筑及其结构类型而制定的概算指标。综合概算指标的概括性较大,其准确性、针对性不如单项指标。(2)单项概算指标。单项概算指标是指÷为某种建筑物或构筑物而编制的概算指标。单项概算指标的针对性较强,故指标中对工程结构形式要作介绍。

⑦ 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有哪两种

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而得到的,其具体数值表现为相对数,一般现为无名数,也有用有名数表示的.
相对指标的种类
相对指标按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六种: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和计划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又称结构相对数.总体的某一部分与总体数值相对比求得的比重或比率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又称比较相对数或同类相对数.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进行静态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又称比例相对数或比例指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又称强度相对数.有一定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总是指标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通常以复名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或时相对指标.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的数值之比.通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又称计划完成百分数.以计为比较标准,将实际完成数与计划规定数相比较,用以表明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在统计分析中运用相对指标,可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相对指标就是应用对比的方法,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中某些相关事物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相对指标可以反映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说明总体现象的质量,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情况,利用相对指标可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数量关系变为可比,有利于对所研究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
因为相对指标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用以反映现象之间的差异程度.所以,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是计算结果能否正确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关系的重要条件.
分子分母指标的可比性主要包括:指标内容是否相适应;总体范围是否一致;计算方法是否相同;计量单位是否统一.
相对指标的计算
(1)结构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总量作为比较标准,求出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如:甲地职工男职工人数占职工人数的70%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能够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和现象的类型特征.
(2)比例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⑧ 综合评价指标

在水质分析中,除了测定单个组分的含量外,往往还需要测定地下水的一些综合性指标,或者根据单项指标的分析结果对地下水质的某些综合指标进行计算。这些综合指标不仅可以反映水的某些方面的性质,更多的则是反映了地下水的综合性质。

(一)第一组指标

这组指标主要体现水的质量,包括:总溶解固体、含盐量与含盐度、硬度及钠吸附比。

1.总溶解固体

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包括溶于水中的离子、分子及配合物,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气体。

它通常以105~110℃下,水蒸干后残留的干涸物的质量来表示,其单位为mg/L或g/L,以“TDS”表示。分析结果中的“TDS”可以是计算值,计算方法是:溶解组分(溶解气体除外)的总和减去1/2的

,因为水样在蒸干过程中,约有二分之一(0.49)的

变成CO2气体挥发。其反应式如下(以CaCO3的沉淀为例):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外,硝酸、硼酸、有机酸等也可能损失一部分,当pH值较低时,其损失量更大。与此相反,可能的结晶水(如石膏CaSO4·2 H2O)和部分吸附水留在干涸残余物中。因此,TDS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存在微小差别。此外,国内外测定TDS时的蒸干温度有时也不一致,这样也会引起测定结果的偏差。目前,在野外可用TDS仪测定。

矿化度是我国学者过去经常使用的术语,其含义与总溶解固体相同。矿化度的概念来源于苏联,其他国家的文献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近些年来我国供水、环境等一些部门也已改用总溶解固体。

2.含盐量与含盐度

含盐量指水中各溶解组分的总量,其常用单位为mg/L或g/L,这个指标是计算值,它与总溶解固体的差别在于无须减去1/2的

。含盐量在农田灌溉水质的评价计算中经常用到。

在海洋研究中,常用含盐度代替含盐量。含盐度指在海水中所有组分质量占水质量的千分数,以‰表示。

3.硬度

水的硬度反映了水中多价金属离子含量的总和,这些离子包括Ca2+、Mg2+、Sr2+、Fe2+、Fe3+、Al3+、Mn2+、Ba2+等。与Ca2+和Mg2+相比,其他多价金属离子在天然水中的含量一般很低,因此天然水的硬度往往主要由Ca2+、Mg2+引起。其计算方法是Ca2+和Mg2+的毫克当量总数乘以50,以CaCO3表示,其单位是mg/L。

(1)表示方法

在世界各国,水中硬度有不同的表示方法:①1德国度=17.8mg/L(CaCO3);②1法国度=10mg/L(CaCO3);③1英国度=14.3mg/L(CaCO3)。

过去我国一直沿用德国度表示水的硬度,由于德国度是非法定计量单位,近年来许多部门已改用CaCO3的mg/L作为硬度。根据水的硬度可将其划分为软水、微硬水、硬水和极硬水(Benefield et al.,1982),具体见表1—3。

表1—3 水按硬度的分类

(2)分类

硬度可分为总硬度、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

总硬度 指水中Ca2+、Mg2+的总量,以CaCO3的mg/L数表示。

碳酸盐硬度 是指可与水中的

结合的硬度,当水中有足够的

可供结合时,碳酸盐硬度就等于总硬度;当水中的

不足时,碳酸盐硬度就等于

的毫克当量数之和乘以50,也就是以CaCO3的mg/L数表示的水中

的总量。碳酸盐硬度通常被称为暂时硬度,因为这部分硬度可与水中的

结合,当水被煮沸时即可形成CaCO3沉淀而被去除。

非碳酸盐硬度 总硬度与碳酸盐硬度之差被称为非碳酸盐硬度或永久硬度,它指的是与水中Cl

等结合的多价金属阳离子的总量,水煮沸后不能被去除。

(3)影响

水的硬度对日常生活和工业用水都有一定影响。例如,硬水可以与肥皂发生反应,减少泡沫的形成,降低洗涤效果;高硬度水在锅炉、热水管道中容易形成水垢,增加燃料消耗,降低热效率,堵塞管道。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水的硬度之间有负相关关系,即饮用水的硬度愈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愈高。

4.钠吸附比

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用“SAR”表示,其数值按下式计算: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式中:SAR量纲为一;Na+、Ca2+和Mg2+分别为每升水中相应离子的毫克当量数,即毫克当量浓度。

SAR是评价灌溉水水质的指标,用SAR值高的水灌溉会引起土壤板结,在研究水和土壤间的K+和Na+与Ca2+和Mg2+进行阳离子交换时,SAR也是一个有用的参数。

(二)第二组指标

这组指标主要表征水体的环境状态,包括: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以及氧化还原电位。

(1)溶解氧

天然水中的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主要来源于空气中的氧气,故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空气中氧的含量变化不大,故水温是影响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在101325 Pa、0℃时,大气氧在淡水中的溶解度是14.6mg/L,25℃时溶解度为8.25mg/L,35℃时的溶解度约为7mg/L。

溶解氧是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重要条件,当大量有机物污染水体时,水体的溶解氧急剧消耗,如其消耗速度超过氧气从空气中进入水体内的速度,则水中的溶解氧就会不断地降低,甚至接近于零而呈缺氧状态。此时水中的厌氧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有机物发生腐败,使水产生臭味。因此溶解氧的含量可作为判断水体是否受到有机污染的间接指标。

溶解氧含量与水中鱼类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溶解氧含量小于3~4mg/L时,鱼类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雨水经过包气带进入饱水带的过程中,溶解氧可被包气带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消耗,所以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一般较低。

(2)生化需氧量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是指水体中的微生物在降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单位为mg/L。微生物在这里只起到中间介质的作用。BOD的测定实质上是一个氧化过程,在该过程中,把一定量的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氨气。

BOD测试中的氧化反应是生物活动的结果,其完成的程度由温度和时间所决定。为了使测定的BOD值具有可比性,通常采用20℃下培养5 d的测定结果来标定BOD,并将其记为BOD5。对于大多数的天然水体来说,20℃是平均温度。BOD5在总BOD中已经占相当大的比例,对于生活和工业废水来说,可占总BOD的70%~80%。

BOD是一个确定生活和工业废水污染程度时广泛使用的指标,在污染控制的研究中,BOD的测试非常重要。在制定和规划水体对废水的净化容量时,也需要对BOD进行测定。

(3)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指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需消耗的氧量,单位为mg/L。在COD的测定过程中,无论有机物能否被生物降解,它都被氧化剂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COD一般要大于BOD。

COD测定的最大缺点就是它不能对生物可降解与生物不可降解的有机质进行区分,而且它不能提供可降解有机物在天然条件下达到稳定状态的任何速度信息。其优点是测定所需的时间短,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都用COD来代替BOD。

高锰酸钾(KMnO4)、重铬酸钾(K2Cr2O7)和碘酸钾(KIO3)是测定水中COD常用的三种氧化剂。对于不同的化合物,高锰酸钾的氧化差别较大,氧化的程度受试剂强度的影响较大,高锰酸钾氧化的终点不容易确定。重铬酸钾是这三种氧化剂中测定效果最好的一种,它可以把大多数种类的有机物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由于氧化过程中所有的氧化剂都必须过量使用,所以氧化反应结束后必须测定多加入的氧化剂的量,在这一方面重铬酸钾比其他氧化剂相对容易测定一些,这也是重铬酸钾广泛使用的另一个原因。为了便于对COD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使用COD时应注明其分析方法。一些有机物,如低分子量脂肪酸必须加催化剂才能被重铬酸钾氧化,银离子是很有效的催化剂;芳烃和吡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氧化。

(4)总有机碳

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是水中各种形式有机碳的总量,单位为mg/L。TOC可通过测定有机物高温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确定,也可使用仪器进行测定。由于燃烧法的测定程序较烦琐,而且难以排除无机碳的干扰,而仪器测试又比较昂贵,所以在一般的水质分析结果中,TOC的资料很少。

(5)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Eh)是表征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一个综合性物理化学指标,一般以符号“Eh”表示,其单位为V或mV。天然水体中的气体、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平衡体系,氧化还原电位即是这种作用的表现和结果。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对元素在其中的存在形态以及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有巨大影响,有一些元素在氧化环境中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而另外一些元素则在还原条件下更容易迁移。

Eh为正值,说明水环境处于氧化状态;Eh为负值,说明水环境处于还原状态。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对环境因素的变化很敏感,取决于系统内部氧化还原对的性质、氧化态和还原态组分的浓度、参加反应的电子数、温度及酸碱度。因此,Eh一般都在现场使用铂电极进行测定。

(三)第三组指标

这组指标主要表征水环境的酸碱平衡特征,包括酸度、碱度和pH值。

(1)碱度

碱度(alkalinity)是表征水中和酸的能力的综合性指标。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归纳为三类:①弱酸盐类。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是碱度的主要组成部分。②碱类。主要为氢氧化物。③有机酸。如醋酸、腐殖酸所形成的盐类对天然水的碱度也会产生影响。

由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所引起的碱度通常被称为碳酸盐碱度,碳酸盐碱度可根据水质分析结果来进行计算,其方法是

的毫克当量浓度之和乘以50。最终用Ca-CO3的mg/L数来表示。

(2)酸度(acidity)

酸度是水中和碱的能力的综合性指标。组成水中酸度的物质可归纳为三类:①强酸。如HCl、HNO3、H2SO4等。②弱酸。如CO2、H2CO3

及各种有机酸等。③强酸弱碱盐。如FeCl3、Al2(SO4)3 等。

水中这些物质对强碱的总中和能力称为总酸度。总酸度与水中的氢离子浓度并不相同,氢离子浓度表示水中呈自由离子状态的H+数量,而总酸度则表示中和过程中可与强碱反应的全部H+数量,其中包括了已电离的和将要电离的H+。已电离的H+数量称为离子酸度,其负对数值即等于水溶液的pH值。与碱度一样,酸度也常用CaCO3的mg/L数来表示。

(3)pH值

pH值取决于水中所含H+的浓度,H+浓度愈高,pH值愈低。pH值是衡量水溶液酸碱性质的综合性物理化学指标,它对化学元素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地下水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有着重要影响。水溶液的pH值受多种因素制约,主要包括溶液的化学成分、温度、压力(特别是CO2和H2S等气体的分压)等。

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7.2~8.5之间,当pH值过高或过低时,则表示水有可能受到污染。地表水被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被氧化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使水的pH值降低。被工业废水污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其pH值也可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pH值在此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水的pH值过高,将会导致水中溶解盐类的析出,使水的感官恶化,而且还会降低氯化消毒效果。当水的pH值过低时,则使水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增强水对金属(铁、铅、铝等)的溶解。

阅读全文

与综合指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杠杆租金回报率 浏览:439
农产品期货在哪里交易 浏览:31
融资贷款居间合同 浏览:365
房山有网络黄金代理商吗 浏览:995
疫情下的医疗股票 浏览:636
可以用黄金换铂金吗 浏览:448
伞形信托市场 浏览:993
2005年全国金融机构家数 浏览:66
外汇新闻网英国 浏览:378
中金黄金价格走势图东方 浏览:371
类金融上市公司 浏览:501
赫美集团会倒闭吗 浏览:905
淘宝优惠券最高佣金 浏览:344
晋能集团与格盟合并 浏览:713
股票商誉网站 浏览:657
私人金矿的黄金卖给谁 浏览:794
湖北省国企上市公司 浏览:62
办金融行业公司起名 浏览:283
四川非银金融机构名单 浏览:202
上海银行理财产品下载 浏览: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