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黄金产量对金价的影响
首先,黄金开采量的下降与黄金总供应量的下降并不相同,因为有大量废金可回收利用(2016年回收占黄金供应量的28%)。
第二,最重要的是,黄金供应量的下降并不一定导致黄金价格的上涨。上图清楚地显示,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随着采矿生产和供应总量的增加,黄金价格上涨。这是因为黄金是一种独特的商品,因为世界上有巨大的黄金持有量。因此,黄金生产到顶的概念是无关紧要的。也许在石油或铜市场中可能发挥有限的作用,但不适用于黄金市场。原因很简单:年采矿产量是黄金总量的一小部分(估计占全球黄金持有量的1-2%)。
因此,您可以关闭所有采矿公司,不会有任何事情会发生。或者几乎没有,至少与其他商品市场相比是如此。关掉油矿,你将有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关闭铜矿,全球工业生产将崩溃。这是因为这些商品持续使用,储备非常小。然而,黄金实际上是不可消耗的,而且具有相对较高的库存/流量比。这意味着传统的供需理论不适用于黄金。
Ⅱ 浅析黄金市场现状及发展
——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黄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全球黄金饰品需求较大
黄金资源十分珍贵,在自然界中的储量较低,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相对较广,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秘鲁、中国、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等使目前世界查明黄金资源可控制的基础储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我国黄金资源可控制的基础储量为2000吨,位居世界第八位。
Ⅲ 最近十年全球黄金 年产量
颐和黄金目前开展黄金回收业务,按当时国际基准金价减6元/克回收,比市面上回几乎所有的回收答黄金都要合适,一般的个人回收或者是金店回收都是差不多在国际金价基础上减50元以上每/克。而且回收不需要发票,现场有最先进的融金机器直接检验纯度!!
Ⅳ 为什么每年全球都有大量的黄金产出,但是黄金的价格却那么稳定呢
黄金虽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但是也是商品,其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黄金产量比起其他矿产来说是很小的,需求量随着世界上危机的增多非常大,比如这次利比亚一乱,黄金马上就上涨了
Ⅳ 我国黄金产量连续13年全球第一,2019年产量多少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黄金产量380.226吨,与2018年相比减少20.894吨,同比下降5.21%,但我国黄金产量仍继续稳居全球首位,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
从消费来看,2019年我国黄金消费量1002.78吨,比2018年同期减少148.65吨,下降12.91%,我国黄金消费量连续7年位于世界第一。
眼看着国庆假期即将到来,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消费高峰,国内多地的黄金商家都在积极备货。河南某珠宝城运营总监宋恺表示,“我们要求至少比去年同期备货要高10%到20%。”
(5)2019年全球黄金产量下降扩展阅读:
中国黄金协会: 二季度黄金消费和回购回升
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国黄金消费同比2019有所下滑,中国黄金协会有关负责人指出,进入二季度以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好转和各项促消费政策的落地生效,黄金消费和回购量同比降幅度较一季度均收22个百分点。
此外,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1—6月份销售2020版熊猫金币2895.8公斤,同比2019年(2682.19公斤)增加了213.6公斤,增长了7.96%。
随着金价的上涨并持续高位运行,上半年黄金回购量同比增长162.88%。
Ⅵ 我国黄金产量在全球范围内上是什么水平呢
人们一直以来都会把黄金当作是一种财富的象征,而且黄金自古以来他都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所以他也是一个硬通货,而且黄金曾经也是被当做世界货币使用的。在全球的官方储备当中,黄金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因为黄金也是具有很高的避险价值的,所以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黄金都可以来当作货币使用的。黄金除了可以当做货币之外,而且他们也可以被做成首饰,当成商品来买卖。黄金也是一种贵金属,他们有着比较稳定的化学性质,也是不容易生锈和腐烂的,所以就算是很长时间之后,也是可以保持光泽的。
中国虽然在世界黄金储备量的排名不是很高,但是最近几年发展的速度还是非常的快的,而且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是非常高的。不过目前和美国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虽然中国的黄金储备量不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中国的黄金产量一直都是最高的,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所以黄金产量也高,而且中国人口较多所以黄金的消费量同样也是第一。
Ⅶ 全世界一年的黄金总产量是多少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有关世界黄金总存量和中央银行存量数据
(单位:吨)
1966年世界黄金存量: 76000
1966年中央银行和IMF的黄金存量 : 38257
1966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黄金量: 37743
1966私人所持的黄金量占世界黄金存量的百分比: 49.66%
2007年世界黄金存量: 157000
(该数据在2005年为152000吨,这里加上了每年大约2500吨的产量)。
2007年中央银行和IMF的存量 : 28583
2007年私人手中所持的黄金量: 128417
2007私人所持的黄金量占世界黄金存量的百分比: 81.8%
从上表可知:
自从1966年全球中央银行在它们的黄金储备达到历史最高的38257吨后开始减持手中的储备金以来,私人投资者手中的黄金存量就从1996年的37743吨不断的上升。1966——2007年期间,私人投资者购买黄金的数量为9647吨——也即为中央银行的净售出数量。
81000吨—— 这是从1966年至今,矿产黄金的数量。这其中有933吨,在2003——2007年间被中央银行吸收(中央银行在廉价卖出它们储备金的问题上,意见不再一致,因为在2003—— 2007年这段时期,全球中央银行作为一个整体净购入了933吨的黄金)
Ⅷ 黄金会不会跌破1200
若下周的非农数据表现良好,黄金将再次下破1200甚至继而跌破1100也是有可能的
Ⅸ 海外报道的中国黄金产量现状是什么
2018年2月1日海外报道称中国黄金协会公布统计数据,“2017年是黄金企业面临压力最大的一年”。尽管如此,2017年中国黄金产量已是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位,黄金消费量连续五年保持世界第一位。
过去一年也是黄金价格自2013年4月跌破重要支撑位第四年,不过价格正在企稳。2017年,国际黄金价格自年初最低点每盎司1146.14美元开盘,随后开始反弹,并于9月8日达到高点每盎司1357.67美元,年末收于每盎司1302.67美元。全年平均价格为每盎司1255.18美元,比2016年的每盎司1246.14美元增长0.73%。
黄金保值增值功能仍被看好。2017年,中国国内高端消费持续复苏,二三线城市消费需求崛起,国内黄金首饰销售继续回暖。去年黄金首饰消费696.50吨,同比增长10.35%。
Ⅹ 近年来各国黄金产量怎样
由于近期国际金价和总需求的上升,黄金生产成本的下降,世界矿产黄金的产量总体处于一个在波谷向上反弹的阶段,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黄金产量仍旧保持一种平稳上升的趋势。
国际矿产黄金产量变化近况
国际黄金市场中的矿产黄金供应量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黄金产量经过了1994、1995两年的连续下降,在1996年,全球的许多产金国纷纷加快了生产步伐。但在经历了1996-1998年三年年均4%左右的中速增长之后,全球矿金的增产速度便减慢了下来,基本保持在1%左右。然而在2002年,却出现了自1994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增长率为-1%。
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球前十位的产金国名次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1%左右的增减幅度看似也不会给全球产金量带来多大的影响,但事实却是,这些矿产黄金供应国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调整。从近几年来这些国家的产金量变化来看,可以大致将他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产金量基本保持持续增长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加纳以及一些拉美、东南亚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而俄罗斯在克服了其采矿业的财政危机之后,也逐步实现了产量的增长。同时带动了许多独联体国家的采金业的发展。阿根廷更是在1998年首次跃入了世界产金国前20名的行列。
第二类是不断减产的产金国,其中主要有: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及一些非洲国家。他们中的多数在经历了1996、1997年的增产期后,就开始出现了产量的萎缩。而最为典型的就是南非,其产量从1970年开始,逐年下跌,一路滑到了2001年的低谷。
第三类则是那些受技术、资金、市场、矿源、政策等多种因素限制而出现产量波动或产量基本持平的国家。例如美国,在经过了1996-1998年三年连续的增长之后,就一直处于一种隔年涨跌的状态之中。
从以下的几个国际重要产金国(地区)产量的具体变化情况和原因,就能粗略窥探到国际黄金市场近年来的变动:
南非
南非的金矿储藏量和生产量一直是处于全球首位,其国内的金矿以富矿居多。1970年南非黄金产量达到了历史顶峰,年产金1002吨,占了全球产金量的一半以上,此后黄金产量就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仅在80年代中期和1993年有过两次增产。在80年代,其产量均保持在600吨以上,约占全球黄金产量的30%。1996年,南非的产金量首次跌破500吨/年,约占当年全球黄金产量的21%。2001年,其产金量滑到历史低点,仅394吨。直到2002年,终于又实现了小幅的增产。虽然1970年至今,南非的黄金年产量大幅减少,但它仍是全球最重要的黄金开采基地。
之所以会导致南非的黄金年产量锐减这种情况,究其主要原因不难发现:首先,表2中的数据明显反映出,虽然南非的产金成本与全世界一样,都处于一种逐步下降的状态,但其每年的产金成本(付现成本)均要高于世界其他国家,这是由于开采程度不断增加和技术不足所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所带来的问题。其次,从80年代起,国际金价就处于一种波动下跌的状态,南非政府和厂商希望通过减产来促使国际黄金市场的供求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通过提高黄金的市场价格来弥补高额的成本并增加利润空间。所以,从图1中可以看到,产量曲线的变动和黄金价格曲线的变动是一致的,只是因为生产的启动和结束都有一个时滞过程,从而导致产量曲线的变动落后于价格曲线的变动。
但随着近年来国际金价的重新攀升、南非货币兰特(rand)深度贬值而造成的成本节约和实际兰特金价的上升,促使了南非在2002年增产1.5吨,实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次增产。今后,只要南非能逐步克服其成本、技术及劳动生产率上的问题,它的黄金工业终将走出低潮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
1990年至2002年,中国的黄金产量基本保持了一个持续、较快的增长势头,仅在1999年出现了少量的减产。2000年,中国取代加拿大成为全球第四大产金国,2002年的年产金量是189.13吨,2003年是200.598吨。
由于在中国的黄金市场中,中国人民银行曾是惟一有权收购黄金的机构,所以,影响中国矿金产量的因素也具有特殊性。
首先,政府的黄金储备政策是黄金开采的指向标。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必须要增加黄金储备,这是因为:
1、随着中国GDP的上升和对外贸易总额的增加,中国需要相应地提高黄金储备量;
2、充足的黄金储备也是保证人民币在实现了可自由兑换之后能保持强势的重要条件之一;
3、与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相比较,中国的黄金储备量仅为日本的二分之一,与美国更是相去甚远,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其次,随着中国黄金市场的逐步开放,黄金投资必将有所增加,同时经济、技术的发展也会刺激制造业用金量的上升,这势必导致黄金总需求的增加,从而拉动黄金的开采。
最后,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黄金市场上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其决定的黄金收购价对中国采金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国际金价暴涨之时,国内黄金收购价并没有随之浮动,从而导致了一些矿产金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出。1997年后,人民银行经常按国际金价调整其收购价以减少这种非正常的黄金外流。但由于国内收购价和国际金价仍常常存在着差异,致使在国内收购价高于国际金价时,走私黄金流入国内,谋取利益。但随着中国黄金市场与国际金市的逐步接轨,这种影响将会慢慢消失。
独联体国家
前苏联是一个黄金储量十分丰富的国家,1987年时,还以277吨的产金量仅次于南非,排在世界第二位。前苏联解体后,美国取代它成为全球第二大产金国。但在2002年,所有独联体国家的产金量之和仍可超过美国,占据全球次席。
从1993年到1996年间,独联体国家的黄金产量从250吨左右下降到了223吨。从1997年开始中速回升,在2003年达到305吨左右的黄金产量。
俄罗斯是各个独联体国家中最大的产金国。在度过了国内采矿业的财政危机之后,俄罗斯的矿产金产量从1999年起,开始了连续四年的增长期。在2001年,已恢复到了1993年时的产金水平,年产金165吨,在2002年达到了181吨的高峰。
乌兹别克斯坦的产金量基本保持平稳,一直处于85-88吨之间。吉尔吉斯斯坦在1997年首次进入世界前二十大产金国的行列。但在2002年7月,该国最大的金矿库姆托尔库发生塌方,使其无法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