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叫nk治疗
由于NK细胞的杀伤活性无MHC限制,不依赖抗体,因此称为自然杀伤活性。 NK细胞胞浆丰富,含有较大的嗜天青颗粒,颗粒的含量与NK细胞的杀伤活性呈正相关。NK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杀伤作用出现早,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即可见到杀伤效应。NK细胞的靶细胞主要有某些肿瘤细胞(包括部分细胞系)、病毒感染细胞、某些自身组织细胞(如血细胞)、寄生虫等,因此NK细胞是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重要免疫因素,也参与第Ⅱ型超敏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 识别靶细胞 NK细胞识别靶细胞是非特异性的,这与CTL识别靶细胞机理不同,但确切的机理尚未明了。现已知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 与靶细胞表面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作用参与NK细胞的识别过程,抗LFA-1或抗ICAM-1 McAb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此外CD2与LFA-3(CD58)结合以及CD56也可能介导NK细胞与靶细胞的结合。有关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分别参见第一章和第二章。 2. 杀伤介质 主要有穿孔素、NK细胞毒因子和TNF等。 (1) 穿孔素: 穿孔素是一种由NK、CTL、LAK等杀伤细胞胞浆颗粒释放的杀伤靶细胞的介质,有关穿孔素的结构和功能参见本章第二节。从胞浆颗粒中纯化的穿孔素在体外能溶解多种肿瘤细胞,抗穿孔素抗体可抑制杀伤活性。IL-2可提高穿孔素基因的转录。IL-6可以促进IL-2对穿孔素基因转录的诱导作用。丝氨酸酯酶可能有活化穿孔素的作用。 (2) NK细胞毒因子: NK细胞可释放可溶性NK细胞毒因子(NK cytotoxic factor, NKCF),靶细胞表面有NKCF受体,NKCF与靶细胞结合后可选择性杀伤和裂解靶细胞。 (3) TNF: 活化的NK细胞可释放TNF-α和TNF-β(LT),TNF通过①改变靶细胞溶酶体的稳定性,导致多种水解酶外漏;②影响细胞膜磷脂代谢;③改变靶细胞糖代谢使组织中pH降低;④以及活化靶细胞核酸内切酶,降解基因组DNA从而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等机理杀伤靶细胞。TNF引起细胞死亡过程要明显慢于穿孔素溶解细胞的作用过程。
② CD56+16(NK)高是什么意思
说明自然杀伤细胞高,再看看CD4+/CD8+。
把流式细胞检查的结果全发上。
③ NK值高是不是可以跑步锻炼降
可以的。
因为NK值高可以跑步锻炼的。
④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NK细胞偏高是什么原
1、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主要用于解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重症病毒染、自身免疫病等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否处于平衡状态某种细胞亚群所占百比高或低都提示存免疫功能紊乱般情况疾病诊断鉴别特异性 2、CD3+CD4+细胞百比绝数、CD4+细胞/CD8+细胞比值获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显著降作该病诊断、病情观察预判断重要指标应注意CD4+细胞数CD4/CD8比值降低见于些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器官移植发排斥反应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 3、用于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析某些白血病T系中国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CD2、CD3、CD4、CD5、CD8特异性表达;B系中国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D19、CD20、CD24阳性表达;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表达CD5、CD19、CD20;毛细胞性白血病患者CD19、CD20、CD22呈阳性;NK细胞白血病细胞80%~90%CD16阳性≥95%CD56阳性 4、NK细胞测定临床意义:NK细胞性降见于数肿瘤患者特别晚期或伴转移癌症患者;某些白血病白血病前期患者NK细胞性随病情进展逐渐降低中国性期降低明显缓解期患者NK细胞性仍低于健康照;柯萨奇病毒、肌炎病毒、流病毒等染性疾病NK细胞性降;某些细菌性真菌性染疾病患者见NK细胞性低;免疫缺陷症Chediak-Higashi综合征患者伴先性NK细胞缺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征患者体内T细胞、B细胞、NK细胞功能同缺陷NK细胞性增高见于发性骨髓瘤、肺结核等疾
⑤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NK值偏高吃什么能降
可以吃一些抗炎药,多喝水,多吃水果,注意保暖
⑥ nk(cd56cd16)9.6是什么意思
NK细胞是自然杀伤细胞,作用原理是抗体与靶细胞结合后,引导NK细胞杀伤靶细胞,记得好像是叫ADCC作用。这是一个免疫细胞的指标,但表示的比例,因此这个指标高有可能是本身NK细胞多,也可能是其他免疫细胞普遍减少,总之还是免疫功能有点异常,可以去看看是否需要免疫调节治疗。
CYFRA211是一个鳞癌的指标,腺癌一般是CEA高,考虑到既往有肺癌病史,还是应该每个月复查,如果长期保持稳定就可以暂时不管。
⑦ NK细胞增多为什么使其活性降低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抑制性KIR受体通过与β-arrestin
2的相互作用调控杀伤活性以及小鼠对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的敏感性。
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与T、B淋巴细胞并列的第三类群淋巴细胞。NK细胞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这种天然杀伤活性既不需要预先由抗原致敏,也不需要抗体参与。NK细胞杀伤的靶细胞主要是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较大的病原体(如真菌和寄生虫)、同种异体移植的器官、组织等,
但不伤及正常细胞。另外,NK细胞还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节其他细胞(尤其是免疫系统的细胞)的活性,进而激活机体的获得性免疫系统。
如上所述NK细胞增多使其有可能错误的杀死正常的细胞,所以要使其活性降低或减少其数量!
⑧ 流式细胞仪显示nk细胞减少有什么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单次检测这个指标没有意义。
临床检测NK细胞,必须做的检测是NKCP又叫做Natural Killer (NK) Cytotoxicity Profile。这个实验才反应NK细胞的功能和数量
⑨ 情绪低落时人体nk细胞活性可下降20%出自哪里
不同靶效比的nk细胞活性一般不可以合并比如在效靶比为25比1时,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为百分之65.35,而如果以L929细胞为靶细胞,一般按20比1的效靶比加入正常鼠脾细胞为效应细胞。然后通过MTS和MTT比色法平行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所以不同靶效比的nk细胞活性一般不可以合并
⑩ T+B+NK的验血单怎么看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10~13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情况:男:0~21mm/h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正常情况:男:0.42~0.47女: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能力正常情况: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情况:男:7.16女: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液流变指标检测
全血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7.5~10.0女:5.8~8.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全血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5.6~6.7女:4.7~6.01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等。
减少:常见于贫血疾病。
血浆比粘度
正常情况:1.64~1.78
增加: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
红细胞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血小板电泳时间(S)
正常情况:19~22.6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降低: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眼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纤维蛋白原(Fb)正常情况:2.4~3.7(g/L)
增高:感染,炎症,风湿、经期,手术后,DIC代偿期等。
减低: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栓塞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低切)
正常情况:低于男:14~20女:12~21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电泳时间(S)正常情况:15~17.4s
增加:提示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粘度增高,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如闭塞性脉管炎、心肌梗塞、心绞痛、缺血性中风、高血压等。
减少:提示红细胞、血小板带电荷强,血液粘度下降。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球蛋白血症、肿瘤、坏血病及服用阿司匹林、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
正常情况:高于男:10~13女:9~13
当血细胞比积浓度为1时的全血粘度值。以全血粘度与血细胞比积浓度之比表示。即(全血粘度-1)/血细胞比积。其中(全血粘度-1)为增比粘度,还原粘度则实际反映单位血细胞比积产生增比粘度的量,使血液粘度校正到同一血细胞比积浓度的基础上,以之比较。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正常情况:男:0~21mm/h女:0~38mm/h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红细胞压积正常情况:男:0.42~0.47女:0.39~0.40
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比值。是影响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血液粘度随红细胞压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高,反之则降低。
增高:各种原因所致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后有大量创面渗出液等,测定红细胞压积以了解血液浓缩程度,可作为补液量的依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时可高达80%左右。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系体内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代偿反应如新生儿,高山居住者及慢性心肺疾患等。
减少:各种贫血或血液稀释,由于贫血类型不同,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积的降低不一定成比例,故可以根据红细胞比积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量计算红细胞三种平均值,以有助于贫血的鉴别和分类。
红细胞变形能力
正常情况:男:3.9~5.0女:3.0~4.2
降低提示溶血性贫血、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肝脏病。
红细胞刚性指数正常情况:男:7.16女:7.14
红细胞刚性指数越大,表明红细胞变性性越小,是高于变率下,血液粘度高的原因之一。
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
男性:(4-5)*1012/L;
女性:(3.5-4.5)*1012/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g)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g/L;女性:(105-135)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瘤,结核病.
减慢:红细胞增多症,脱水.
网织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00.5-1.5)%
增高:溶血性贫血,大量出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维生素B12时.
降低: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