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负债的利息可以抵减所得税
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的优惠,即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加的效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负债免征所得税。
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负债的利息抵税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为:利息抵税效用=负债额×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所以在既定负债利率和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额越多,那么利息抵税效用也就越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下列利息支出,准予扣除:
(一)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
(二)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
第三十九条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部分外,准予扣除。
⑵ 为什么说债务融资能抵减所得税
因为债务融资,需要向债务人支付利息,而支付的利息是一项费用
当我们在计算企业税前利润时,费用要从收入中减去,从而达到减少税前利润的作用,这一步也可以认为是减少了企业所得税。(
所以,实际支付的债务融资成本就应该扣除抵减的所得税。这样就达到了递减所得税的效果。
负债筹资比如债券,它的利息也就是债券利息是在税前支付的,企业可以少缴纳部分所得税,所以说有抵税作用。
因此,企业债券的税后资金成本为k×(1-t),由于投资者追求的是税后投资收益率,因此,资金成本通常也是以税后来表示的。所以减少了资金成本。
⑶ 你好,想问下负债的利息还可以抵税什么意思呢
可以的。就是比如说你和银行借款50W,有利息产生,这个利息作为利息支出,允许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⑷ 以债抵税什么意思
以债抵税以缴纳的税款抵偿债务,一般是政府行为。
在忽略利息税可抵扣程度的前提下,按现时价值列示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为40美元,股东权益为160美元;公司的税率为35%,借款利率为8%,公司的实际价值?
=160+40*35%*8%=$161.12
⑸ 举债的优点是负债利息支付可以用于抵税
首先你要明白,无论哪种对外筹资方式,如借款(包括长短期借款),发行公司
债券,对外发行股票,或者利用内部留存收益筹资等都要付出筹资成本,所谓的
筹资成本通俗的说就是你用人家的钱所付出的代价,如借款利息,债券利息,股
息等,如果你用外部筹资的钱,用来投资的项目所获得的收益高于你所付出的筹
资成本,通常所说的投资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率,那么你的融资是获得了额外的
收益,这就是所谓的财务杠杆作用。
在同等条件下,又由于借款利息,债券利息都可以税前扣除,扣完之后算出净利润,这就是所谓的节税,而股息都是税后付出的,不能税前扣除。而且资本成本低,但是财务风险相对较大。
⑹ 债务筹资的抵税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的借款利息一般情况下是允许税前扣除的,从而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息可以据实扣除,从非金融机构的的贷款利息可按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利息予以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因此企业的权益性融资所支付的股息或红利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们仅从降低税负的角度考虑,企业在进行筹资时应该选择债务性融资。但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我们可以发现,一味的进行债务性融资不但会使我们的融资成本提高,更重要的是过高的负债率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现在企业所得税率有33%降到25%,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债务筹资额
大家知道,债务融资具有抵税作用,我们举一个例子:
假设某公司借款利息一年100万,假设是向金融机构借款,允许扣除,那么在33%的税率下,获得的税收收益是33万元,在25%的税率下税收收益是25万元。
首先,就像我们以上所说一味的进行债务性融资不但会使我们的融资成本提高,更重要的是过高的负债率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资本结构严重不合理,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这就需要企业自身对负债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借款利息是相对不变的,如果风险损失额设定为30万,那么在25%的税率下,企业可能不会进行这项融资。
第二,随着税率的降低,债务性融资的节税效应可能越低,而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会越来越高。100万的利息在33%的税率情况下企业实际的利息支出额是67万,25%的税率情况下企业实际的利息支出额是75万,一但实际支出额超过权益性融资所要支付的股利时,企业将会选择权益性融资。
⑺ 企业负债筹资的利息所得税问题
中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负债的利息抵税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为:
利息抵税效用=负债额×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
所以在既定负债利率和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额越多,那么利息抵税效用也就越大。
这项规定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的优惠,即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加的效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负债免征所得税。
⑻ 为什么税率高的情况下比较有利于负债融资
利息抵税效用
负债相对于股权最主要的优点是它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的优惠,即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加的效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规定负债免征所得税。中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负债的利息抵税效用可以量化,用公式表示为:利息抵税效用=负债额×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所以在既定负债利率和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额越多,那么利息抵税效用也就越大。
财务杠杆效用
债券的持有者对企业的现金流量拥有固定索取权。当企业经营状况很好时,作为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而剩余的高额收益全部归股东所有,提高了每股收益,这就是负债的财务杠杆效用。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杠杆是一种税后效用,因为无论是债务资本产生的收益还是权益资本产生的收益都要征收企业所得税。财务杠杆效用也可以用公式来表示:财务杠杆效用=负债额×(债务资本利润率-负债利率)×(l一所得税税率)。在负债利率、所得税税率既定的情况下,即在一定的负债规模和税率水平下,负债资本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效用就越大;该利润率等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效用为零;小于负债利率时,财务杠杆效用为负。所以,财务杠杆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负效用,企业能否获益于财务杠杆效用、效益程度如何,取决于债务资本利润率与负债利率的对比关系。
负债是减少管理者和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工具
随着外部股东的介入,拥有股权的管理者或称为内部股东会发现,当他们努力工作时,却得不到全部的报酬;而当他们增加自身消费或出现损失时,也并不是全部由其个人承担。此时,管理者的经营活动并不都是以提高股东收益为目的。有时他们也会作出对他们自身有利而对企业价值提升不利的决策,例如,修建豪华的办公场所、增加商务旅行的机会等,此时,就会产生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而负债融资可以成为减少代理冲突的工具之一。
当企业举债并用借款回购股票时,将在两个方面减少代理冲突。其一,因为企业外部股东的数量减少了,所以企业现金流量中属于股东的那部分就减少了,又因为管理者必须用大量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属于债权人的现金流量的增加,就会减少管理者奢侈浪费的机会。其二,如果管理者拥有部分权益资产,当企业负债增加后,管理者资产所占的份额相应增加,即管理者的控制权增加了。这两点就像萝卜和大棒一样,都会激励管理者为股东利益而工作。因为负债融资将管理者和股东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有效地减少了两者之间的代理冲突。
⑼ 关于负债的节税效应
负债经营,这种借钱生钱的经营方式,现已在我国各类企业中被广泛使用。不少企业因而不断快速壮大,实力得到极大增强,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因为不堪重“负”,而濒临破产的边缘。那么,该怎样正确地负债经营呢?
负债经营的关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
如何把握负债经营的“度”,是负债经营的关键。如果企业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负债经营所带来的各种风险。
下面,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用来衡量企业负债是否适度的几个因素:
1.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债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1)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2)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酬资的酬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
2.财务拮据成本
财务拮据成本是企业出现支付危机的成本,又称破产成本。它只会发生在有负债的企业中。负债越多,所需支付的固定利息越高,就越难实现财务上的稳定,发生财务拮据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公司破产,可能被迫以低价拍卖资产,还有法律上的支出。如果还未破产,但负债过多,则会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使企业在原材料供应、产品出售等方面受到干扰,最终提高过度负债企业股本的要求收益率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研究表明,破产成本、破产概率与公司负债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负债较低时,破产概率和破产成本增长极为缓慢,当负债达到一定限度之后,破产成本与破产概率加速上升,因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拮据成本,也就是说,财务拮据成本是企业不能无限制扩大负债的重要屏障。
3.非负债节税
现代西方学者认为折旧抵税和投资减税与负债融资的抵免税有替代作用,这类因素称之为非负债节税。它们的存在会减少公司负债的节税作用,影响公司负债经营的决策。与投资相关的非负债避税所产生抵免公司税替代效应的结论是在假定投资变量外生化条件下得出的,但将投资变量内生化之后,非负债节税会刺激投资总量的增加,也会使公司现金流入量增加。这种效应为一种补偿性的收入效应,因此,非负债节税对公司最优负债水平的实际影响决定于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的合并效果。非负债节税高的公司不一定要降低负债水平,要看收入效应对负债水平的影响,若收入效应效果强,仍能保持负债水平。
4.代理成本
(1)负债的代理成本。债权人由于享有固定利息收入的权利,并无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利。所以,当贷款或债权投入企业后,企业经营者或股东就有可能改变契约规定的货款用途进行高风险投资,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人承担了契约之外的附加风险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风险报酬补偿。因此,债权人需要利用各种保护性合同条款和监督贷款正确使用的措施来保护其利益免受公司股东的侵占。但是,增加条款和监督实施会发生相应的代理成本,这些成本随公司负债规模上升而增加。债权人一般以提高贷款利率等方式将代理成本转移给公司,所以公司在选择负债比例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要考虑这些负债代理成本。
(2)股权代理成本。股权代理成本是指与公司外部股权相关联的代理成本。对于内部股权并存的公司,内部股权在公司经营决策,公司资产的使用与分配,信息的获得等方面占有一些便利。若内部股东利用这些便利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获取高额津贴、豪华的办公条件、追求个人享受,将导致公司的利润挤占了外部股东利益,出现内、外部股东的利益)中突,公司外部股东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监督公司按照使公司全体股东利益极大化目标行事。这方面支出的费用也是一种代理成本。它随外部股权比例的增大而增加。总代理成本是这两类代理成本的迭加,因为这两种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正好相反,所以在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拮据成本的情况下,对应于最小的总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是最优的。此时的负债规模较为适度。
5.其它因素
除以上几种主要因素,公司规模、公司经营收入的易变性、公司的盈利性以及公司产品和生产的独特性都对公司负债规模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公司规模的扩大可以使公司进行多样化经营,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破产概率较低。因此,大公司具备更高的负债能力,而小公司则倾向于使用银行的短期借款;其次,企业的经营收入变化过大会增加企
《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