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银行非标业务
银行业务中说的“非标业务”:即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1、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够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2、非标这种东西,本质就是需要融资的公司通过券商或者信托或者有资质的其他机构,把融资需求包装成一种产品,通过产品的销售募集资金。而产品中可能是某种收益权质押,可以是信贷资产,可以是应收账款等等资产。
3、法律要求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有非标准化债权类投资,并设订理财产品余额为35%的上限,且不得超过银行上年度总资产的4%。
4、监管指向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直接或通过非银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迅速增长潜在的风险隐患。
5、针对理财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中存在之风险,银监会重申一贯强调的,即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应做到一一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
6、商业银行应向理财产品投资人充分披露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情况,包括融资客户和项目名称、剩余融资期限、到期收益分配、交易结构等。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所投资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发生变更或风险状况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应在5日内向投资人披露。
(1)银行非标融资业务扩展阅读
2014年以来,监管层针对“非标”业务的监管新政频频出台,“非标”业务一度陷入被“围堵”的境地。2014年5月,央行[微博]和银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监会还发布了《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两份文件在对银行同业业务规模上限作出规定的同时,还对同业业务作出了重新划分,并给出了操作规范。
同年12月,银监会就理财业务监管办法出台征求意见稿,要求保本型理财产品和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投资“非标”的,都应回表,提取风险拨备。
同年12月,银监会就理财业务监管办法出台征求意见稿,要求保本型理财产品和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投资“非标”的,都应回表,提取风险拨备。
❷ 什么叫非标融资
非标就是银行间的非标准化债权,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❸ 什么是银行表内非标业务
没这词。我们的非标业务说的是除传统的表内资产业务和表外授信业务外的表表外业务,主要包括各类结构化融资和理财产品,主要借助金融同业产品设计和交易渠道,代付渠道,委贷渠道等将政策限制业务出表而形成,目的就是节约资本,规避信贷调控,提升存款。形式非常多样。表内不在贷款科目反应,而在金融资产或同业资产科目下反应,抽屉类和假丙方仅体现在负债业务的增加。
❹ 银行业的“非标转标”是什么意思
非标资产全称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对于银行而言,出于规避信贷规模管制、降低资本消耗和拨备监管压力等考虑,银行也积极借助信托、券商、保险公司、基金子公司等通道投资非标,常见的非标业务形式包括买入返售票据、信托受益权转让、同业代付、保险协议存款等。
❺ 金融行业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产品的区别和特点
1、业务不同:
非标准化产品有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类似于一种债权资产的一种OTC转化业务;
标准化产品是银行传统业务的金融产品比如贷款、债券、证券、贸易融资等就是标准化产品。
2、在国家级交易所的管理不同:
标准化产品是在国家级交易所可以挂牌并公开交易的金融产品;非标准化产品不可以在国家级交易所挂牌并公开交易的金融产品。
特点:
非标准化产品:这类资产一般不公开发行,风险较高,流动性也低,缺乏标准化的证券特征,但名义收益率会高很多。
标准化产品:公开发行、流动性高,安全等级最高,但利率偏低。
(5)银行非标融资业务扩展阅读:
金融业标准化工作的四项主要任务:
1、建立新型金融业标准体系,全面覆盖金融产品与服务、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统计、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等领域;
2、强化金融业标准实施,发挥政府、行业协会、认证机构、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
3、建立金融业标准监督评估体系,分类监督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实施;
4、持续推进金融国际标准化,在移动金融服务、非银行支付、数字货币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口专家排出力度,争取主导1-2项国际标准研制。
❻ 银行理财新规的非标资产是什么意思
非标资产就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6)银行非标融资业务扩展阅读:
受限管理
1、比例上限
银监会在2013年3月27日下发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指出,近期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或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增长迅速。
《通知》要求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所有非标准化债权类投资,并设订理财产品余额为35%的上限,且不得超过银行上年度总资产的4%,新规定2013年3月27日起生效。
2、名单制管理
监管指向2012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直接或通过非银金融机构、资产交易平台等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迅速增长潜在的风险隐患。
针对理财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中存在之风险,银监会重申一贯强调的“坚持资金来源运用一一对应原则”,即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应做到一一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
“一一对应”是最重要的一条红线。红线之上,存量部分,即对于《通知》印发之前已投资但尚未达标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应比照自营贷款,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要求,于2013年底前完成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资本计提。同时,增量部分,如果无法达到相关要求,商业银行应立即停止相关业务,直至达到规定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❼ 目前银行开展的非标业务主要有哪些
我认为非标是相对于标准化债权而言的,比如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市场上的主要形式包括信托收益权、资产管理计划等,分维度介绍下:
#资产来源#一部分是盘活存量的授信资产,如贷款、票据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向对于监管层面重点关注、或限制的行业授信,如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
#资金来源#银行金融同业部自有资金、金融同业资金、理财资金等。
#背景和原因#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一直是监管的重点观测指标,(存贷比目前已改为参考指标),股份制银行的贷款规模受限,信贷资产的资本占用又高,一旦超限,发行新产品和新开分行都受影响。通过非标资产实现信贷出表和间接授信,仿佛让银行找到了解药,中间的监管套利在此不细说。
#前景和趋势#先后8号文、9号文、127号文等的出台,以及人行、银监这两年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检查都非常频繁,隐性担保和非实质性出表、买入返售非标债都相继被叫停,不知道未来又有什么新的产品。个人还是看好非标向标准的转变,虽然ABS已转为报备而非审批制,但路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