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0汽车胡润富豪榜单:传统制造、智能制造,统统不如背后制造
近日,胡润发布了2020年全球富豪榜。榜单显示,截止2020年1月31日,共有2816位十亿美金企业家上榜,其中中国富豪有接近800人,人数占比排名世界第一。
总体榜单方面,56岁的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以9800亿元(人民币,下同)身家连续第三年成为全球首富。今年富豪榜的第二位,则被世界奢侈品教父,同时也是路易·威登的缔造者伯纳德·阿诺特(7500亿人民币,24%)拿下。比尔·盖茨以7400亿元的身价,比去年下降了一个座次,位居第三。来自中国的马云则名列全球第21位。
而在汽车行业中,有近百名汽车富豪上榜,其中中国富豪人数占比达到一半之多,总财富占全球汽车富豪总财富近4成。特斯拉的缔造者马斯克世界总榜排名第20位,同时也是汽车行业排名世界第一位。而从国内榜单来看,若说吸金能力,无论是传统造车势力还是造车新势力,统统不如造车背后势力——以新能源汽车电池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魏建军
而在长城之后,比亚迪汽车的领导者王传福以340亿元的财富值排名榜单第6位,以汽车销售为主业的广汇汽车的孙广信以身价320亿元排名第7位,全球排名540位。由王传福一手创建的比亚迪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全世界的新能源行业领导者,在电池领域,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电池厂商;在电子领域,比亚迪已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产品设计制造服务商;在汽车领域,比亚迪已经实现全领域覆盖;在轨道交通领域,比亚迪还一手创建了“云轨”。
唯一进入榜单的汽车销售集团——广汇汽车的孙广信以身价320亿元排名第7位,全球排名540位。
写在最后
每年胡润富豪榜的发布,都能引发一番热议。曾几何时,宁德时代在胡润榜中毫无身影,而如今却成了今年胡润富豪榜最大的看点。是的,今年的看点不是马斯克又蝉联了,也不是李书福家族又霸单国内第一了,而是来自于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动力供应商的全面崛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❷ 按照最新规定,哪些城市已无新批地铁的可能性
就以两广来说,大部分三线城市都开通不了地铁,广西也就南宁市开通地铁。其他城市连规划都没有,像湛江市、玉林市、茂名这种三线小城市,开通地铁可能性几乎为零。地铁开通主要的目的是为缓解一个城市的交通压力,三线城市看似车流量多,上下班公交车也拥挤。但还达不到需要开通地铁的地步,三线小城市也就上下班时间拥挤一点。过了这个时间点哪还有人挤公交,又不是广州深圳这种人挤人的城市。城市还不禁小电驴,出门都是骑个小电驴就走了。这种小城市建个地铁纯属浪费资源,指不定还亏本运营。
等你去了茂名市区就知道这个城市都不怎么拥堵,就连人行天桥都没看到几座。那还需要地铁缓解交通压力,也就大早上看到路上车有点多。过了早上9点半,小车都没见几辆。加上茂名还能让电动车上牌,也就是电动车能够合法上路。茂名哪还需要地铁,要真是弄两条地铁线,估计出租车就没人坐了,大家都坐公交车地铁去了,那出租车和网约车就得失业了。本来小城市出租车就没一线城市那么好做,地铁一开他们就不用开出租车了,收拾回家摆摊得了。
❸ 比亚迪耗巨资投入的云轨技术,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
“云轨”是针对全球城市拥堵问题推出的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未来便捷出行的新型交通工具。这也表明了比亚迪将正式步入既IT、汽车以及新能源后的第四大产业——轻轨。那么这个“云轨”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5年研发,“云轨”早有预谋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度推进,大城市纷纷建设了地铁,中小城市堵车也日趋严重,但一些地方并没有实力在地铁方面下大投入。同时,地铁造价过于高昂,而且想建地铁还必须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并满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等硬性条件。而比亚迪的跨座式轨道交通,避开了上述几个要求,而且还不占用地指标,地方政府可以不经国家发改委核准自己开工建设。
在全球首发仪式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透露,汕头市已经与比亚迪签署了铺设250公里“云轨”的协议。这亦是首个同比亚迪方面签署协议的城市,而目前也已有20个左右城市已与比亚迪达成初步协议,未来将在更多城市见到“云轨”的身影。在此之前,国家开发银行和比亚迪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2016年至2020年期间,双方各类合作融资总量计划为600亿元。
最后,将产品打造为“XX系列”一直是比亚迪品牌推广的常用方法,“云轨”项目被包装成一个新品牌推广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就此汽车头条APP特意向比亚迪品牌公关部相关人士求证,但对方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和一般轻轨相比,“云轨”有什么不一样?
不少城市已经被道路拥堵问题困扰久已,发展轨道交通也变成了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案又必须要上。此时部分城市的选择一般就会有地面有轨电车(长春市),高架双轨地铁(重庆市),高架单轨地铁(比亚迪)这几种选择。
综合来看,有轨电车通常在地面铺设,全程享有专用路权,但运量相对较小,在目前城市发展中已经不太适合作为轨道交通的干线使用。而高架双轨地铁最显著问题是噪音污染较大,不适合中心城区建设,往往是作为城市地下地铁延伸到郊区后,从地下铺设改为高架铺设以降低造价。而单轨地铁的一大优势是采用了胶轮结构,没有噪音污染,可以进入中心城区。另一优势是轨道梁体结构简单,对城市景观的遮挡较小,也更加让单轨地铁在城市中心高楼大厦之间穿梭提供了可能。
按照比亚迪的方案,将从传统单轨的轨道梁供电改为车载电池供电,轨道结构将进一步简化。轨道本身可以不再需要铺设接触网/三轨系统,而通信信号系统采用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闭塞系统后,也不再需要轨道电路,因此轨道系统可以简化为纯钢筋混凝土构件,进一步降低造价,让更多城市用的起。
此外,“云轨”的造价仅为一般地铁的1/5,建设周期为地铁的1/3。在享有独立路权的同时,也能很好适应城市生态环境。为了降低车身自重,“云轨”了采用铝合金材质构成,可以有效应对车身运行时产生的轻微扭曲。通信信号系统在采用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闭塞系统后,也不再需要轨道电路,可以进一步降低造价,让更多地方城市都能负担得起。同时,列车采用无人驾驶运行方式,配备了比亚迪独有的列控技术,在断电情况下,储能电池还能保证列车足够运行3公里到站。车辆的最高时速可达 80km/h,平均时速30-45kn/h,运载能力为 1-3 万人/小时(单向),运力已相当于小型地铁,也能进一步解决大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目前,比亚迪“云轨”有A、C两种类型。其中,A型线用于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专用线路的接驳站点等,其特点是交通流量大、承载人群多,能够连接卫星城和周边城市交通,也可连接医院、学校、景点、商场、社区等。C型线,则用于深入社区,靠近住宅、商场、医院、学校、办公区、CBD、公交站、地铁站等,其特点是观景性较强,车站可以深入到建筑。如此看来,不同于一般的地铁轻轨,比亚迪已经拿出了一整套方案来解决大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云轨”果然很厉害。
❹ 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
想、蔚来、小鹏、威马、恒驰和比亚迪谁能笑到最后?理想汽车:
1.卖点:发力新能源高端市场,就是豪。卖点目前只能看到的是出身豪门,营销模式可能有创新(汽车小镇),其他的 不太清晰
2.资金:应该是入局晚但是投入大,据媒体报道恒大集团计划三年内投资450亿。2019年已经投入200多亿把造车的几大核心供应链收入囊中,还和头部汽车零部件厂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声势搞得最大,还投资了国内几个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也顺道解决了销售渠道问题,针对充电桩的问题,恒大又和国家电网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算解决了充电桩问题,看上去好像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港股恒大健康股票因为恒大造车又涨了好几波,现在也更名为恒大汽车了,短期内资金应该是最多的。毕竟地产的资金流是吓人的。
3.趋势:恒大恒驰汽车属于纯电动的,加上许主席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自然也是充分享受国家新能源的补贴,在国家汽车行业新能源战略的支持下,最近一口气发布了6款车型,涵盖了轿车、MPV和SUV,可谓豪气冲天!名字起得真是牛逼(恒驰1~6),估计也是故意这么叫的。最近在各大平台、央视,新媒体等开启了广告轰炸模式,震惊业内。如果产品力可以,还是可以期待的。但是恒大的企业文化里面,做地产他们是第一,做其他的产业每次口号都很大,但是
实际效果差强人意,比如恒大冰泉,恒大粮油,恒大人寿都没有在业界排名第一,产品力和底蕴用钱买不来的,要不然单凭资金,一汽和东风的资金也不比恒大差多少。
比亚迪新能源:
比亚迪新能源就不用细说了,资格老,也是最早布局纯电动领域的,前几年的利润都是很大部分靠国家补贴发展起来的(看近几年的财报就知道了),技术确实也是一流,尤其是冲破了新能源的核心技术(电池更不必说,国内属一数二的),近期推出的刀片电池也是受到业内好评,大大提升了电池安全性、降低了电池热失控风险。随着比亚迪重视汽车设计,在造型中心的成立,设计上的短板渐渐在补齐。因此比亚迪活的久这没什么多说的,也有可能活得最好
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也在建地铁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密度加大与城市间的流动效率需求,交通设施建设是个关键的基建项目。只是地铁造价如此高,为何很多城市都选择规划地铁呢?
其实,主要是中国大陆的多数大中小城市有如下几个特征:
1、人口数量整体偏大。
任何一个中国二三线城市,放在西方成熟发达国家,都是超大城市规模。这句话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说:任何一个西方超大规模国际化大都市,放在中国,其实际人口规模大抵相当于一个二三线城市,甚至准一线城市都达不到。
2、实际居住人口,远大于登记在册的常住人口,更大于户籍人口。
一个户籍人口300万的城市,选取一个时间节点估算,其城市区域内活动的实际人口,超过600万是很正常的。这是因为中国的账面城镇化高度滞后于其工业化,大城市中相当一部分人口是流动的,不以官方形式在城镇中登记。
3、匹配城市的建设规划。
我国城市的实际居住人口是在短短二三十年间爆炸式增长起来的,这种暴增速度超过任何一个顶尖城市规划单位的规划能力,更何况我国的城市规划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因此,城市分区仍不够合理,相同人口规模前提下,中国城市中人口的交通需求远高于西方城市。中国城市往往以城市整体作为功能分区,人们需要跨过整个城市以完成生活和工作,而无法在一个较小单元内部完成全部功能。
4、街道区块显著偏大。
中国的单位与小区大都采用封闭结构,导致大量微观道路失效。虽然看起来路很宽,但实际可用道路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比重是不足的。比如,巴黎道路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5%,也就是说巴黎市内每1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有45平方公里的道路,而中国大陆大中型城市这一数据只有10-15%,这使得我国大城市的地面交通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最后的话:网友口中的“中小城市”不一定是真的“中小城市”
可以看到,目前在建地铁的中小城市,其实并不是中小城市,或者就算是中小城市,但人口流动量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了。
❻ 长沙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待遇如何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是属于国有企业,待遇肯定是很不错的。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是经长沙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全资公司。
公司注册资金50亿元,主要承担轨道交通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为适应集团公司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工程建设及筹融资工作的需要,设立了“十三部室、三中心、一工会、十二子公司”的组织构架。
近几年来,长沙轨道交通建设始终坚持“安全地铁、精品地铁、绿色地铁、经营地铁”四个地铁理念,以打造精品、两型工程为抓手,全面探索实践地铁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长沙经济社会发展。
❼ 从第三季度财报看“当红炸子鸡”比亚迪为啥那么火
虽然比亚迪两年前的“云轨”项目前期获得众多城市的青睐,各地蜂拥而来纷纷希望上马此项目,但被国家发改委按了暂停键后,整个“云轨”项目基本处于停滞。在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的比亚迪集团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但是当前疫情背景下,全球经济下滑,“云轨”项目到底能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实在很难说。
同时,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斯拉在宁德时代帮助下已经国产化,价格一降再降。而这两位还都是国内动力电池销冠和新能源车销冠,面对比亚迪的既有市场一直虎视眈眈。而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已经迎头赶上,声势过人,无论售后还是时尚感在年轻消费者群体有着不错的口碑,给比亚迪销售都造成不小的压力。
不仅如此,比亚迪高调推出的刀片电池是不是技术创新在业内一向争议不断。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的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快无钴电池的研发,就连长城汽车旗下蜂巢能源也宣布即将推出可续航800km的无钴电池。对比亚迪来说,说的好听还必须做的到,刀片电池要达到量产,就要把电池事业真正地独立和拆分出来,才能保持增长并降低成本。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永远是电池和续航,但是目前比亚迪汽车在这两块领域并不占绝对优势,随时会被竞争对手超越和甩开。
虽然比亚迪的财报佳绩给今年的国内车市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在众多新老问题的交织下,比亚迪未来面临的局面并不轻松,第四季度只剩两个月,到时比亚迪又会交出怎样的一份成绩单,相信不久之后就会自见分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