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从一部耳机获千万融资,看人工智能如何落地
朱大卫认为,创新型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交互结合的市场潜力目前被严重低估。大部分行业注意力放在比较容易理解的人工智能提高效率的方面,而忽略掉利用人工智能创新更美好用户体验的一方面。为此,随着Echo和AirPods的市场带动,会让行业整体看到新的交互所带来的市场蓝海,而”耳机“作为输入输出中心入口的价值将被重新认识。
当下,“屏”依然是各大手机厂商纷纷争夺的重点,因为未来的生活一定是多屏互动,即物联网。由于Vinci耳机本身自带一块屏幕,也可以被称之为人体器官的一种延伸,用于重新塑造一种听觉体验。手机厂商也做耳机,但相比之下,创业者机会更大,因为手机企业做耳机是生态链的打法,重心还是手机,耳机很难专注创新。
在硬件制造商纷纷想挤进互联网的快车道时,殊不知人工智能便是旁边的一条超车道。硬件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硬件厂商收集数据,通过服务盈利,这是人工智能对传统企业的利好,对于创业者而言,这个利好依然存在。
——恩美路演
Ⅱ 人工智能的背后,最有“钱”途的行业是什么
目前,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根据中国国务院规划,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并且此后十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2018年行业融资热度也持续走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共融资1311亿元,增长率超过100%,投资者看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前景,资本将助力行业更好发展。
2019年1月18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艾媒报告|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商业应用篇》。目前,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根据中国国务院规划,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并且此后十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18年行业融资热度也持续走高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共融资1311亿元,增长率超过100%,投资者看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前景,资本将助力行业更好地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落地,深度学习、数据挖掘、自动程序设计等领域也将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得到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发展前景向好。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Ⅲ 人工智能创新对小微企业融资有什么作用
网商银行提供金融支持的对象是中国的中小商家,这些中小商家把生意做好了,也会直接利好整个实体经济的活力所以,我们赞许网商银行,既不单纯为它的情怀,也不仅仅为它的技术,而是为其建立的金融服务、被服务中小企业和国内民营经济的共生多赢模式,以及将企业社会责任完美融进其商业行为的做法,作为全中国服务小微企业数量最多利润最少的互联网银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唯有如此,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也是我们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所需要的创新力量。
Ⅳ 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有何前景
据《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到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人工智能公司突破1000家,跨越13个子门类。2011-2016年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额复合增速达到42%,总融资额高达48亿美元。
对于上规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防控风险、提升利润、降低成本才是关键,因而不少企业都对金融科技极为重视,科技金融如果能够接入更多的玩家,那么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更容易掌控头部资源,进而开展相应的业务。
Ⅳ 人工智能最有前景公司有哪些
由于本人目前混安防行业,对安防行业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还是比较了解的。
安防行业目前主要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人脸识别,可以说人脸识别几乎是人工智能领域率先大批量应用落地的,因此我们这里就说说人脸识别吧。
一、从AI算法方面来看有哪些伟大的公司
1)商汤科技
商汤科技(SenseTime)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创技术,通过研发视觉技术,赋予计算机视觉感知和认知的能力,商汤科技在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图像搜索、智能监控领域都有布局。
当然三巨头在AI的其他领域或多或少的都有涉足。
结语
人工智能作为当前相当热门的领域,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但无论如何,人工智能的发展都离不开三大核心:算法,大数据和硬件资源,具体可以参考我的头条号文章:浅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的三驾马车
不过就拿人脸识别来说,算法公司比如商汤科技,他们有优秀的算法,仍然无法一家独大,因为他还缺一个东西,这个东西一般是非常难获取的,它就是“大数据”,由于商汤是中国企业,正好中国有着最大的人脸库,有着这一本地化优势的商汤等AI算法企业,可以说让中国的人脸识别应用落地应用已经非常成熟,也因为如此,中国将会变得越来越安全。
不过如果商汤等企业想要走出去海外,恐怕他会遭遇海外本地AI算法企业的阻击,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脸数据并不会轻易的给其他国家的。
所有说,AI的终极战争恐怕会在“大数据的”争夺上展开,谁握有大数据,谁将有发言权。
Ⅵ AI主要包括哪些行业
目前,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根据中国国务院规划,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并且此后十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18年行业融资热度也持续走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共融资1311亿元,增长率超过100%,投资者看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前景,资本将助力行业更好发展。
2019年1月18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艾媒报告|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商业应用篇》。目前,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根据中国国务院规划,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并且此后十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18年行业融资热度也持续走高,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共融资1311亿元,增长率超过100%,投资者看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前景,资本将助力行业更好地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落地,深度学习、数据挖掘、自动程序设计等领域也将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得到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发展前景向好。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热点动态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解读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向好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在世界领先的。从技术层面分析,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和论文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从资本层面分析,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对国内外的资本均有较大的吸引力,尤其是研发能力较强的几个独角兽企业吸引到了资金额较大融资。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将助力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更好地发展。
与大数据的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只有以足够的数据作为支撑,人工智能才有可能实现对相应场景做出判断。如今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是以深度(多层)神经网络为基础的,需要海量的数据用于优化模型。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和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升,深层神经网络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大数据、高速运算和更优的算法已经使得人工智能的发展得到突破。未来,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更深刻的改变。
持续看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
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额高达1311亿元。当技术的噱头高于其实现的可能时,投资可能出现泡沫。经历互联网、O2O、共享经济泡沫后,投资者较为理性。虽然人工智能投资较为火热,但是投资者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期望并未超出人工智能可达到的高度,未来在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人工智能行业仍将在资本市场有良好表现,投资热度将继续维持。
人工智能技术未来产业化前景向好
人工智能技术可产业化的方向较多,目前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智能语音识别技术都在金融、教育、医疗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落地,深度学习、数据挖掘、自动程序设计等领域也将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得到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发展前景向好。
Ⅶ 是什么因素催生了人工智能行业“泡沫”
伪概念催生人工智能行业“泡沫”
2018年或迎大洗牌,业内建议引导技术与市场有效结合
记者走访市场可见,一些装上简单预设程序的音箱、机器人,就敢冠以“人工智能”;一些自动化设备也偷换概念,被包装成人工智能。甚至有做内衣的企业,也炒作自己是人工智能。专家认为,类似这些“伪创新”的炒作,炒得越热,潜在的泡沫就越大,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伤害也越大。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发文说,人工智能项目当中存在大量的“伪人工智能”,比例可能高达90%以上。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副总经理鹿晓亮说,目前泡沫肯定是存在的。当下炙手可热的AI,“绝大部分的公司是圈钱的”。杜绝忽悠和投机,人工智能需要的是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
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关磊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的技术科学,在热捧和经济簇拥中,人工智能成为了一个招商的火热概念。人工智能泡沫和倒闭潮的出现是因为概念、人才、产品、市场出现断层,这四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讲故事”的人工智能终将被淘汰,重技术、研产品、抓市场的人工智能公司才能长久的走下去。
二是技术发展跟不上产业化步伐,门槛太高难以迅速落地。业内分析,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政策的发布,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将朝着产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在这过程中,“优胜劣汰”的齿轮也将加速转动。
从技术上,孙立宁等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仍需要过程,说“成熟”为时尚早。腾讯研究院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在于算法、算力和数据,三者缺一不可。中国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在应用算法上也不落后,唯独在算力这一领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缺陷。算力的核心在芯片,而中国在芯片领域上的技术不足也延伸到了AI芯片上。
从企业角度分析,AI行业的技术门槛很高、投入时间很长,很多创业型研发企业短期内都没有办法让产品落地,应用前景渺茫。比如医疗影像产业有很多公司,但是真正能用于临床的产品很少。一些企业技术未成熟,产品不合格,难以突破并实现稳定的市场份额增长,缺乏与巨头竞争的能力,成本高昂导致售价超过消费者购买能力,资金不足无法支撑后续研发,导致难以为继。
此外,孙立宁认为,地方政府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要理解,只有具备人才、产业链等基础条件,才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而盲目上马人工智能产业,将面临很多风险。
引导技术与市场有效结合
业界肯定“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建议营造一个更务实的发展环境。
——持续鼓励,营造去泡沫发展环境,引导技术与刚需结合。刘庆峰说,《科学》杂志预测人工智能在2045年会替代全球就业率的50%,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77%,未来28年之内全中国每4个工作会有3个被替代,人工智能领域中美将同步进入无人区。孙立宁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方向,建议持续加强人才培养,支持自主创新。从产业引导上,建议政府不能为了支持而支持,而应加强人工智能与产业结合。例如,在远程个性化教育、医疗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先找准技术需求点,再带动整个链条的创新,鼓励人工智能与底层制造、装备、产品结合,以提高性能为主要考核指标。
——人工智能发展还需解决盈利模式。鹿晓亮认为,现在虽然国家出台了发展人工智能的大策略,讯飞也有幸入选四个国家级平台之一,但具体的政策、产业配套的相关细节还没有落实。以医疗产业为例,临床辅助诊疗系统就面临着不知道从何处收费的问题,这还需要药监、医保、物价部门的相关政策做一系列的磨合。
——资金支持不宜全面撒网,加强结果导向的考核。鹿晓亮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刚刚开始发展,“雷区”很多,建议政府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都不能撒胡椒面,强调结果导向。关磊也认为,对于政策、资金方面,在落实考核上,建议以结果为导向,加强效果反馈,做到物尽其用。
Ⅷ 中国人工智能去年融资多少
过去一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规模约为26亿美元,是美国该领域融资总额的七分之一,远高于以色列和印度,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第二大“吸金”地。36氪近日举办的2017商业新生态峰会公布了这一数据。
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撬动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提出,人工智能到2035年有望拉动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从6.3%提速至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