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貸款結構問題研究

金融機構貸款結構問題研究

發布時間:2021-05-07 20:42:49

『壹』 簡要分析當前中國網路金融存在的問題

我個人覺得當前中國金融市場主要的問題還是制度問題,改革開放後,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體制的改革遠遠落後於實體經融體制改革的滯後,最終必將影響到實體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記得2006年的時候我國金融業將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將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高效的市場營銷機制以及雄厚的資本實力等優勢,與中資銀行展開全方位的競爭.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國金融體系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當前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從兩個方面得出初步判斷.
首先是儲蓄—投資轉化率.社會資金轉化為投資通常有三個途徑:一是通過銀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貸資產形式發放給資金需求者;二是通過財政資金如國債的形式轉為投資;三是通過資本市場如股票、債券等形式轉為投資.在財政融資方面,盡管我國稅收佔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指標30%—40%相比,仍相距甚遠,更何況財政支出具有很強的剛性,且大部分支出為非生產性支出.在證券融資方面,由於資本市場的不規范,近年來其佔比更有明顯下降.由於上述兩個融資渠道相對較弱,銀行信貸仍然是我國儲蓄轉化為投資的主要途徑.從2000—2003年國內金融市場融資情況可以佐證以上的分析.2000年,貸款占國內金融市場融資總量的比例為69.7%,國債佔比17.8%,企業債佔比0.6%,股票佔比12%;到2003年,貸款佔比升至85.1%,企業債佔比微升至1%,國債佔比降至10%,股票佔比降至3.9%.
根據人民銀行和西南財經大學聯合課題組的統計分析數據顯示,自1995年我國商業銀行首次出現存差約0.3萬億元以來,到2003年末存差已經擴大至4.9萬億元,大量資金沉澱在國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並未有效轉化為生產性資金.
另外,國內儲蓄過剩與外資大量湧入並存的現象存在,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了國內金融資源的浪費,反映了儲蓄無法順利地轉化為投資.
其二是M2/GDP指標.大量的理論及實證研究表明,M2/GDP指標過高,通常反映出貨幣供應量超過經濟增長的實際需要,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不高.2003年末中國M2/GDP比率已經達到189%,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遠遠超過一般國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盡管這裡面有貨幣化進程的因素,但M2/GDP這一指標的持續上升表明我國的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信貸推動特徵,而且信貸資產的運用效率趨於下降,不能不說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問題.
另外,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主體.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效率和績效可以說代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效率和績效.但是,按照英國《銀行家》雜志2004年第7期公布的全球性1000家最大商業銀行最新排名和主要財務數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按資產排名分別為第20位、第28位、第33位、第41位;按績效排名則分別為第85位、第83位、第69位、第81位.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2006年我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之時,外資銀行將於中資銀行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展開全面競爭,我國金融業所面臨的形勢是何等之嚴峻.
第二,融資結構扭曲,金融體系內風險向銀行集中.
目前我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衡,我國間接融資比例過高,增加了銀行貸款風險,制約了經濟持續協調健康地發展.從國內金融市場整體融資結構來看,2003年國內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規模約為3萬億元,占融資總量的85%,而同期股票、國債、企業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新增規模為5340億元,只佔融資總量的15%.再進一步具體化,從2001年、2002年到2003年,銀行貸款占企業融資的比例分別為75.9%、80.2%和85.1%,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93.8%.可以看到間接融資佔有絕對比重,融資結構嚴重失衡.
按照金融運行的一般規律,短期資金需求主要靠銀行貸款,即間接融資的辦法予以解決;長期資金的需求主要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方式來解決,這樣可以避免用短期資金來源解決長期資金需求的種種弊端和風險.然而,目前我國的現狀卻是,90%的長期資金需求都是通過商業銀行以間接融資渠道解決的.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資產來源又是以短期資金為主,從而產生了短存長貸引發的流動性問題,蘊藏著潛在的金融風險.
第三,直接融資體系內結構失調.
一是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發展不平衡.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通常是股票市場融資額的數十倍.我國的情況則相反,2002年末,中國GDP總值為10萬億元,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和企業債的未清償余額為35000億元,相當於GDP的35%.其中,企業債券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它的未清償額不到1000億,佔GDP總額的比重不足1%.
與債券市場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迅速.自1991年開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市價總值、交易規模等,逐年攀升.截至2003年底,我國股票市場的市價總值4萬多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36%.股票市場融資相對於間接融資的比重在調整中也逐步上升,2004年第三季度這一比重達到了4.8%.
二是在債券市場中,企業債的發展嚴重滯後.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品種主要有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特種金融債和企業債四大類.從1994年開始中國國債發行規模呈現跳躍式增長,2004年中國國債的發行規模已近7000億元人民幣.同時,政策性金融債發行總額也呈快速增長態勢.2004年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總額已達到4298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債券市場中發行規模僅次於國債的券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後.10餘年來,在多數年份中,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都不超過500億元.從2004年的情況看,截至2004年11月底,企業通過股票市場籌資1273億元,通過債券融資245億元,企業債券融資僅為股票融資規模的五分之一.
二、對策建議
第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實體經濟背景.

現代金融體系存在的基本價值就是積累資本,配置資本,資本的配置效率依賴於金融體系.但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不僅僅依賴於金融體系,它還更多地依賴於金融資源的主要使用者——國有企業的效率.國有企業承擔的過重的政策性負擔,使之在愈來愈市場化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舉步維艱,但無論如何,融入市場,加快自身的市場化步伐是國有企業的唯一選擇.
因此可以說,國有企業攻堅戰與我國金融體系建設是站在一條船上的難兄難弟,患難與共,禍福同享.加快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必須同時加快國有企業攻堅戰步伐,以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條件和前提.
第二,以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化進程為核心,進一步完善金融產權制度.

完善我國的金融產權制度的主要內容是,要加快金融產權的多元化進程,允許各種投資主體投資金融產業,實現金融主體成分的多元化.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產權主體控制金融,都要對金融機構的經營失敗負責,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經營失敗成本轉嫁,即真正實現金融產權的完整化.只有把金融機構轉嫁失敗成本的路堵死了,金融機構的成本才是真正內在化的完全成本,預算約束才是真正的完全硬約束.
目前的一個著力點是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力度.核心是股權多元化.產權結構的多元化有利於形成相互制衡、有效約束的內部治理機制,將國有商業銀行還原為真正的金融企業,使其逐步建立靈活有效的經營機制,真正以利潤最大化或公司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同時,多元化的產權結構也有利於強化外部監督,促使各項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第三,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
目前,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關鍵,是盡快出台2000年以來一直加緊修訂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放鬆一級市場管制.一是改審批制為核准制,並逐漸進步到注冊制.二是打破對發債主體的限制.三是放寬所募資金使用限制.四是實行企業債券利率市場化.五是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要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應該大力培育保險公司、商業銀行、養老基金、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提高市場流動性,降低市場風險

『貳』 論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探討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優化與對策研究

摘 要: 改革開放至今,民營中小企業經過長足的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組織細胞, 在促進經濟發展、擴大社會就業、提供社會服務、增加財政收入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自身缺陷和外部環境多種因素,產生了融資難的問題,這已成為制約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因此中小企業在獲得發展所需資金的來源上很難與其在國民經濟中所處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因此,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成為政府、企業和研究學者所共同關注的課題。要破解這一難題,目前必須從政府引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展中介服務體系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對策

ABSTRACT

Since the adoption of China』s opening and reform policies, China』s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have experienced a long-term growth and alread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a main force to support its rapid and continuous growth.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the sources from which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an get the capital for development can not match with the important role they played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so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it』s difficult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to finance has been a very important issue which is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corporations and the scholar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the government must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ntermediary services and other aspects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inanc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及環境特點

1.1中小企業的界定及其特點
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對中小企業的定義並沒有達成共識,但基本上都是以雇員的數量和行業為劃分基準。如美國,把「小企業」定義為「雇員數量不超過99人的企業」,「中型企業」為「雇員數量介於100人到999人之間的企業」,並根據行業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而歐盟最新修訂的有關中小企業的劃分標准為:職工人數在250人以下,或營業額不超過5000萬歐元,或資產總額不超過4300萬歐元為「中型企業」:職工人數在50人以下,或營業額不超過1000萬歐元,或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歐元的為「小型企業」。
中國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按照法律規定,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和國家統計局於2003年研究制訂的《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稱,工業領域內,中小企業標准為:職工人數2000人以下,或銷售收入3億元人民幣以下,或資產總額4億元人民幣以下。其中,中型企業須同時滿足職工人數300人以上,銷售額3000萬元以上,資產總額4000萬元以上,其餘為小型企業。
1.2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少,籌資能力低。大企業在資金緊張時常常得到政府和金融部門的支持,此外,大企業還可以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和債券形式從社會籌集所需資金。而中小企業由於規模小,貸款風險高,經營管理水平低,信用程度低,擔保抵押難,使之在間接融資市場,或是直接融資市場,都很難籌得所需資金。尤其在遇到通貨緊縮時,銀行的「惜貸」對中小企業的沖擊更大,另外,政府對於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不多,民間的集資又視為非法。因此,融資困難是當前中小企業最突出的問題。
在目前我國政策法律環境不完善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對自身產權角色轉換和經營方式的轉變適應不良。各商業銀行追捧大型企業,對大企業「爭貸」。與此同時,僵化的信貸體制和滯後的業務創新,使得缺失誠信的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逐漸扭曲。另外,我國資本市場的不盡完善、股票市場的門檻過高,使得經營規模偏小、營運時間較短、市場前景不穩定的中小企業望而卻步。債券市場發展的相對滯後,在本質上給債券融資帶來一系列扭曲。以上種種原因使得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惡化、融資渠道不暢,並且普遍面臨著資金匱乏的問題,導致融資難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促進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①。
1.3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及其特點
總體上,我國企業外源融資的結構中,主要以間接貸款為主,其餘按順序排列分別是民間融資、股票融資、企業債融資、私募股權融資。
1.銀行貸款。在我國目前資本市場不夠完善的背景下,銀行貸款是企業最常用的融資渠道。銀行貸款以風險控制為原則,這是由銀行的業務性質決定的。我國的融資結構基本上偏於間接融資,有80%左右的資金來自銀行,資本市場占的比例非常小,風險基本集中在銀行。2003 年我國非金融機構貸款融資總額29936億美元的最高值,近兩年來有所下降。
2.股市融資。根據企業選擇上市的地點不同,我國企業股票融資的結構變化呈現如下特點: (1)B 股融資額在1998年之前佔比較大,之後佔比幾乎可以忽略。(2)大部分時間里,國內股票融資占據主導。近幾年,國內掀起了海外上市的熱潮。海外融資佔比也不斷上升,2005年達到82.04%。這與中國經濟的持續走強、中國民營企業融資的迫切需求、海外上市相對於境內A股上市的簡單程序等因素不無相關。
3.發行債券。我國債券市場中呈現如下特點:一是債券品種結構失衡問題嚴重。在我國債券市場中,國債和金融債占據了大部分,二者票面總額佔比一直在90%以上,截至2007年10月仍維持在80%以上的高位。其他多種債券佔比很小甚至為零,結構嚴重失衡。二是主要為政府提供融資服務。三是企業融資雖然有所增長,但仍處於低水平。近幾年,我國企業債發行規模快速增長,其在債券總規模中的佔比也有所上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短期融資券的產生,將可能在未來改變我國債券結構失衡的問題。
4.外商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一般是指外資參股本土企業的比例超過20%甚至50%以上,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有影響力和控制權。對於本國企業而言,吸收外資參股或者被外資並購,是一種融資途徑。由於A股市場尚未充分開放,B股市場多年來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通過資本市場獲得外資的渠道還非常有限。一些沒有上市的企業通過合營和參股的方式吸收的外資金額並沒有超過外商獨資或者外商在中國本土購置房地產等資產的總額。隨著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圍繞上市公司的並購將會取得突破性發展。最近幾年,我國每年外商直接投資基本保持在500億美元以上,成為我國許多企業重要的資金來源。
5.民間融資。民間融資在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和農村廣泛存在。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具有相對區位優勢、行業優勢地區的民間融資也相當活躍。融資主體呈現多元的特點,不僅有個人之間、個人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融資,且出資人有工人、幹部、工商個體戶、企業等,涉及面較廣。《報告》首次正式承認了民間融資的合法性,並且將其定位為正規金融的補充力量。
6.私募股權融資。我國的風險投資業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1986年國家科委和財政部聯合幾家股東共同投資設立的中國創業風險投資公司為標志。90年代以後快速發展,1992年成立國內第一家外資風險投資公司 ———美國太平洋風險投資公司。其中,2006 年風險投資資金額達到143164億元人民幣,比2005年增加22117%。目前在國內活躍的股權私募投資機構,絕大部分是國外的私募股權基金。相比較,中資和中外合資的私募股權基金數量較少、規模較小,主要以如下四種形式存在: (1)風險投資公司;(2)投資管理公司;(3)中外合資基金;(4) 產業投資基金。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現狀的影響因素分析

2.1外部因素分析
(1) 銀行貸款的所有制歧視阻礙了銀行的授信行為。目前,我國在立法以及在政府制訂政策時,為保持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保全國有財產,無可避免地歧視非國有經濟。我國的中小企業大部分屬於非國有經濟,故首當其沖成為受害者。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直接融資的范圍和數量都在不斷地擴大,但是以銀行特別是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中介的間接融資,仍然是資本配置的主要方式。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信貸份額佔全部的75%以上。而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對象主要鎖定在國有經濟和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辦理信貸業務時,則會過分謹慎地選擇與甄別信貸對象,採取種種限制條款與防範措施,「惜貸」、「畏貸」現象嚴重造成中小企業難以從此渠道獲得資金。
(2)國家財政、貨幣、稅收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現行的信貸政策與計劃經濟體制下以大中型企業為重點的信貸傾斜政策之間關系仍然密不可分。而且中小企業稅負過重、上繳比例過高、折舊率過低,這些因素客觀上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留利水平和自有資金積累能力的提高,導致企業難以形成自我積累的融資機制和抵抗融資風險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國目前利率機制僵化、利率體系不完善。根據利率風險期限結構理論,風險越大,收益越高,其目的之一就是刺激貸款人的積極性。但是,我國目前尚未推行利率市場化。

『叄』 什麼是金融機構各項貸款

貸款是金額機構向非金融部門(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和個人)提供專的貨幣資金及其行為屬,是銀行或其他金額機構按一定利率和必須歸還等條件出借貨幣資金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廣義的貸款指貸款、貼現、透支等出貸資金的總稱。銀行通過貸款的方式將所集中的貨幣和貨幣資金投放出去,可以滿足社會擴大再生產對補充資金的需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同時,銀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貸款利息收入,增加銀行自身的積累。在中國現行金融統計中,各項貸款包括:(1)短期短款,具體又分工業貸款、商業貸款、建築業貸款、農業貸款、鄉鎮企業貸款、三資企業貸款、私營企業及個體貸款和其他短期貸款。(2)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3)中長期貸款。(4)信託貸款。(5)融資租賃。(6)委託貸款。(7)票據融資。(8)各項墊款。

『肆』 金融機構貸款有什麼缺點,陷阱

廣汽利息超貴,比銀行貴一倍,沒有沒有房產買飛度的只有用招行行用卡。手續簡單,快捷,利息比央行貴一點點。

『伍』 研究性學習(關於購房貸款決策問題)

哦,
首先要確定你的這個課題是給誰看的,也就是觀點立場。
然後確定你的研究群體,也就是課題定位。
有了這兩個主要方向就可以搭框架了。
比如你的課題是要給准備貸款購房的人群看,而你的研究群體包括已經成功貸款的人,房產開發商,相關銀行及政府機構,那麼你的研究主體就是如何能夠成功達成購房貸款,或者是當前購房貸款的局勢。

接下來的框架可以細分為:
1、當前的購房貸款形式
2、正在採用購房貸款的人群及特徵
3、國家的相關政策及注意事項
4、購房貸款的市場需求
5、各相關群體的利益及風險
6、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7、時效性和現實意義、
8、專家建議及點評
9、附註:購房貸款的竅門等

『陸』 金融機構貸款有哪些潛規則

申請來貸款建議通過正規渠道:例如農行自,網捷貸定義是指農業銀行現金方式向符合特定條件的農業銀行個人客戶發放的,由客戶自助申請、快速到賬、自動審批、自助用信的小額消費貸款。申請條件(一)基本條件 1.年滿18周歲且不超過60周歲,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持有合法有效身份證件。 3.我行電子銀行客戶,且持有我行頒發的安全認證工具。(目前只支持二代K寶客戶) 4.信用狀況良好, 5.不存在未到期的「網捷貸」貸款額度,不存在未結清的「網捷貸」貸款余額。 6.收入穩定,具有按期償還信用的能力。 7.貸款用途合理、明確
申請網捷貸貸款額度為3000元—30萬元;貸款額度有效期為30天,借款人需在額度有效期內使用貸款,貸款額度不可循環申請、審批、放款幾分鍾以內就可以完成

『柒』 作為一個財務人員,如果公司要向銀行機構或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應該做什麼准備或了解哪方面問題

我只知道一點點,首先賬務處理要完善,貸款額度跟你司資產大小有直接影響,貸款還需購買財險。我知道的就這么多。還有款貸下來後好像是一季度要交一次財務報表給銀行。有些是每月都要交,看銀行了。

『捌』 (簡答題)簡述我國企業融資結構及存在的問題。

摘 要:中小企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問題,本文在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和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借鑒中小企業比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較為成功做法,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建議,並對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模式、內容和意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建議

統計表明,到目前為止,我國在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已超過8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工業新增產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出口總額分別佔全國的60%、57%、40%和60%。由其所提供的就業崗位約佔全國城鎮就業崗位總數的75%,在全國整體經濟中占據大半壁江山.

但由於我國市場機制尚不成熟,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擾,從對我國中小企業比較發達的浙江省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所做的調查可看出融資難已經成為經營中的首要難題,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適合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已成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現狀與原因分析

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和我國現行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決定了它很難得到股市融資,加之我國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發展緩慢,因此,中小企業資金籌措基本上依賴於銀行的間接融資完成的。自1998年以來,人民銀行採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措施,如對金融機構連續下發了兩個《指導意見》,同時進一步擴大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范圍。然而,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並未因此而明顯改善,不少中小企業甚至抱怨,他們得到銀行貸款似乎更難了。那麼,這種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

1.歷史背景 中小企業成分復雜,存在較大的制度性風險。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主要來源於5種渠道:一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國有小企業和集體企業,這部分企業產權不清,機制僵化,經營狀況不佳,大部分有長期的銀行負債,信用記錄不良。二是鄉鎮企業。這部分企業技術檔次低,管理水平低,產品研發能力弱。其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借款、內部積累和集資,一般都有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三是一些機關和企業開辦的「三產企業」,因其難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所以達不到銀行貸款的條件。四是私營和個體企業,我國近期內這類企業如雨後春筍大批涌現。這些企業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大多是家族企業,財務管理形同虛設,銀行難以掌握其真實的經營狀況。五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民營高科技企業。這類企業項目風險較大,啟動資金需求大,自身積累難以滿足,銀行又因擔心其項目風險而不敢對其融資。

2.企業自身情況 中小企業自身積累少,經營管理不規范,經營效益低下,銀行由於對其融資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存在著「惜貸」、「懼貸」心理。究其原因:一是中小企業自身積累明顯不足,對外融資需求大。據《上海統計年鑒2002》顯示,2001年,全市中小型企業戶平均年末資產只有1914.29萬元,僅為大型企業的1/55,中小企業平均年產值1741萬元,約為同期大企業的1/34。全市大型工業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2.67%,中型企業為 55.42%,小企業為56.09%。其二,企業資信等級不夠,根據對江蘇省1100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年銷售收入500萬以下企業)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截至2002年底,江蘇省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中3.8%的企業已獲得AA級資信等級,10%的企業獲得A級資信,但尚有股82%的企業未參與評級,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這部分企業事實上產品缺乏市場潛力,技術含量低,或由於其他原因未參與評級,另一方面則是企業不動產及規模指標難以達到信貸准人等級,未能參評。其三,大部分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這些企業普遍都是家族式經營,少數或個別人控制現象嚴重,法人資產與自然人資產沒有嚴格區分,當企業經營發生困難時,抽逃資產的現象時有發生。部分民營企業財務數據不真實,一個企業往往有幾套賬表甚至幾十上百個賬戶,造成銀行與企業間信息嚴重不對稱,難以掌握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而且部分企業在「轉制」過程中逃避銀行債務的現象較普遍。

3.首要原因 在對浙江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的調查中,他們把難以提供合格的擔保、抵押品,難找擔保單位作為嚴重製約金融機構對其融資的首要原因。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第一,中小企業自身規模小,資金實力不強,難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和找到有實力的擔保單位;第二,抵押擔保手續復雜,費用較高,耗時耗力,企業不堪重負;第三,抵押物流通市場窄小,變現能力弱,進一步加大了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難度。

4.國家政策對中小企業缺乏必要的引導和扶持 首先,國有銀行不願意給中小企業貸款的原因之一是沒錢可賺。國有商業銀行機構龐大,冗員甚多,本身運行成本就高,再加上審貸程序復雜,使得他們幾乎沒有辦法來經辦小額貸款,一辦就虧。對於國有商業銀行來說,無論貸款額大小,其運作成本基本相同。舉例來說,國有商業銀行貸出一筆1億元一年期的貸款,利息收入600萬左右。而貸出一筆10萬元的貸款,利息收入只有6000元。這點利息收入還不足以支付銀行運作成本,難怪國有商業銀行總把眼睛盯在那些大客戶身上。其次,近年來,一些地方把「抓大放小」政策片面理解為放棄中小企業,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上,沒有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特點,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認識不清,信貸支持力度不夠。

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建議

(一)政策性融資渠道的建立

在我國現行的企業制度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中,政府的角色已經獨立出來,不再以銀行和企業的所有者身份對它們的經營活動進行決策和控制,而是以協調者的身份對市場經濟中諸主體的行為進行調控和引導。目前,政府在「抓大放小」之後對國有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已制定和實施了不少扶持政策,它們的融資問題已得到了較好的解決。然而對於眾多的中小企業,政府亟需推出相應措施,建立中小企業的政策性融資渠道。具體來說,可考慮進行以下操作:

1.建立、完善與中小企業相關的法律、政策體系 相關法律體系的建立應該先於融資體系的建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健康、有序的融資體系才能蓬勃發展。中小企業發達的國家地區的實踐也證明了這點。

日本早在1953年頒布了《信用保證協會法》,為中小企業從民間機構融資實行擔保。為促進信用擔保體系的發展,日本政府於1950年頒布了《小企業信用保險法》,奠定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法律基礎。1958年,日本對《小企業信用保險法》進行了修改,把信用擔保體系和信用保險體系理順,避免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重復。1963年制定的《中小企業基本法》,是日本中小企業發展的綱領性法規,被稱為日本的中小企業憲法。此外還有《中小企業現代化資金助成法》,為中小企業現代化提供資金保證;《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法》等等,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較為完善的中小企業法律體系。日本政府還進行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建設,其中涉及融資的制度就有新技術企業保險制度,這是一種針對開發一種新技術需要大量資金,但技術產業化存在風險,籌措資金又缺乏抵押品和必要的能力的中小企業,進行資助。當企業在技術開發中出現了事故,產生了損失,這一保險制度就可為其提供補助金額。

我國到目前關於中小企業的法律有《小型企業租賃暫行條例》,《鄉鎮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規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出售國有小型企業暫行條例》,《鄉鎮企業法》,《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私營企業條例》,《個人獨資企業法》等等。以上這些法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代和經濟轉軌前期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情況的變化,這些法律法規已經變得與實際情況不相適應了。主要表現在:(1)按照所有制劃分,已經不再適應現實。(2)側重於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3)許多法規為國務院或國務院各直屬部委制定,法律效力低且不系統。於2003年1月1日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作為我國中小企業法律的「母法」,初步界定了法律的調整范圍。重新確定了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該法的第二章(資金支持)對中小企業融資作出了明確的指導。

2.建立政府系統中小企業金融機構 日本在這方面的經驗可供借鑒。日本政府為了發揮中小企業的活力來支撐日本經濟,綜合實施了各種相應政策,其中在資金支持方面設立了完善的政府系統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包括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國民金融公庫和工商公會中央金庫,利用財政資金對中小企業進行資金融通。這3家機構分工明確,其中中小企業金融公庫為中小企業振興事業及穩定經營所需的長期資金提供融資,國民金融公庫為小型企業的小額事業所需的資金提供融資,工商公會中央金庫則是具有存貸款、債券、外匯等綜合金融機能的金融機構,進行推行中小企業組織化的金融業務。這些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一般利率較低、期限較長、擔保要求較松,其中中小企業金融公庫還依據促進中小企業現代化、調整產業結構、節能、防止公害等特定政策目標提供特別貸款,具有更優惠的利率、期限條件。

針對我國具體情況,建立相應的政府金融支持機構勢在必行。在具體操作上提出以下建議:(1)在形式上,可以設立相應的政策性銀行,也可以委託現有的商業銀行開設此類業務,但要保證貸款專項使用,真正體現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目的。同時,也可考慮設立專項基金,用於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產業結構升級等特定用途。(2)在資金來源上,可以由中央財政撥款,也可以與地方財政共同出資。隨著機構改革的推行和企業效益的好轉,我們的財政收入應能保證這項開支的來源。(3)在融資方式上,要以長期的信貸資金融通為主,也應考慮設立投資性機構。日本的中小企業投資扶持株式會社就是通過承兌中小企業股票、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向中小企業進行投資的政策機構,以充實這些企業的自有資本。這樣,資金支持與資金投入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增強中小企業的活力。

3.建立、完善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實施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制度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信用風險較大,銀行不願對它們提供貸款。從根本上解決貸款難、銀行「惜貸」的出路在於建立全國范圍內的信用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第二部分的第十八條明確指出國家將會推進信用制度建設,「建立信用信息徵集與評價體系,實現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查詢、交流和共享的社會化。」比如日本就在全國務都道府縣設有信用保證協會,在缺乏信用和擔保能力的中小企業從民間金融機構借貸經營資本時對債務予以保證,並且對信用保證協會保證的債務由政府出資的中小企業信用保險金庫進行保險。美國的小企業管理局(SBA)也為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擔保金額一般在75萬美元以下,擔保部分不超過90%。

目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散出資,規模過小,許多地方政府按縣區設立擔保基金,有些基金只有幾百萬,大部分企業互助基金規模小,很難得到銀行的信任;資金來源單一,缺乏資金補償機制;缺乏專業隊伍,由於過去專業擔保機構少,近兩年擔保機構擴張迅速,擔保專業人才短缺。

此外還存在著如何合理運用擔保基金,如何減少政府幹預等問題。雖然我國1995年頒布了擔保法,但是該法是規范擔保行為而不是規范擔保機構的,缺少對擔保機構的法律規范。1998年開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試點以來,國家經貿委和財政部分別發布了有關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管理辦法,但是主要針對政策性擔保機構,適用范圍比較窄,不夠完善。目前,國內已經有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因此,迫切需要規范擔保機構的相關法律規定。

4.制定相關的中小企業扶植政策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與人民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是職工就業的主要場所和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政府必須推行相應的扶植政策,優化中小企業面臨的金融環境,真正搞活中小企業。(1)成立統籌全局的政府管理機構,如美國的SBA、日本的中小企業廳等組織,對束縛中小企業發展的各種因素統一協調解決。在此基礎上,融資困難的狀況自然會得到化解。(2)鼓勵中小企業通過改制和重組優化資產結構,降低其經營風險和信用風險。(3)在稅收上除對新改制的中小企業給以優惠外,也應對中小企業用於開發、改造的投資減免所得稅。(4)鼓勵居民儲蓄部分投向中小企業。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貸款結構問題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金融綜合化服務 瀏覽:992
億陽信通股票走勢 瀏覽:961
福佳集團主要領導一覽 瀏覽:916
國債期貨的主要投資模式包括 瀏覽:504
貨幣及理財基金 瀏覽:170
融資方式租出固定資產折舊 瀏覽:582
新塞股份 瀏覽:393
股份公司股份回購情況 瀏覽:246
日元2017年1月份匯率 瀏覽:446
4月8日銀行匯率查詢 瀏覽:412
題材股票一覽 瀏覽:673
周生生比黃金價格貴 瀏覽:346
在西安怎麼交易期貨公司有哪些 瀏覽:69
國內信用證融資方式 瀏覽:777
天弘愛理財里有一個沒買過的基金 瀏覽:564
華斯股份股票吧 瀏覽:252
岱美股份公開發行 瀏覽:555
黃金行業研究報告 瀏覽:190
中國銀行理財產品哪種好 瀏覽:510
怎麼投資銀行的黃金理財產品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