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響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原因有哪些
影響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原因主要有:
一、政府因素
國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業傾斜,而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這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歷史原因。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相對較高,中小企業融資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
二、金融機構因素
1、銀行金融機構的運作機制約束中小企業融資。政府的謹慎性原則,使得中小企業貸款首先受到傷害。金融機構內部清理整頓,使得銀行收縮信貸規模,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惜貸」。
2、缺乏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金融機構。大銀行不願向中小企業投放資金。雖然城市商業銀行、信用社和地方性商業銀行等成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主導行,但是還是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最終制約了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
三、信用擔保因素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還不完善,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機構少,並且擔保基金的種類和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民營擔保機構受到歧視,只能獨自承擔擔保貸款風險,而無法與協作銀行形成共擔機制。
四、直接融資因素
企業的直接外源融資主要是通過發行股票的股權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的債券融資。從股權融資來說,上市的門檻太高,使得大多數中小企業無法通過這種方式解決急需的資金。
五、法律體系因素
現在的法律制度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擔保、上市等融資方面的保護甚少。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一、政府的政策引導
政府部門的引導要結合各省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實幫助企業和銀行部門解決實際問題。
著力研究適合本地區的經濟金融對策指導。
完善金融保障體系,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二、加強金融機構的自我完善
合理配置金融資本.在金融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充分利用利率的杠桿作用,對市場的金融貸款進行市場調節。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充分發揮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四板市場)的作用。
健全金融組織體系。
創新金融產品體系。針對中小企業不同的貸款需求,開發多樣化金融產品。
三、規范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
要明晰企業的產權,建立股份合作制。
規范企業財務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財務報表體系,提高企業財務狀況的透明度和財務報表的可信度。積極清償銀行的債務和應付款項,建立企業的信用制度,提高企業的信任水平。
爭做誠信優質企業。企業必須有良好的信用觀念,樹立良好的企業法人形象,杜絕不良信用記錄,提高企業還款的信譽程度,大力開拓產品市場。
⑵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包括哪些
中小企業由於經營規模較小,資本實力較差,發展時間一般不長,受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因素影響,在財務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財務制度方面
1. 財務制度不夠重視,內部財務制度殘缺不全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不完善,多數中小企業中無內部控制制度或不夠全面,沒有覆蓋企業的所有部門及環節,沒有滲透到各個業務領域和各個操作環節,沒有做到賬、錢分管原則,中小企業貨幣資金和有關賬簿的管理混亂。沒有明確職責許可權、實行職務分離,沒有明確企業各級管理部門和人員各自的職能和責任。加強內部控制,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財務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
2.財會人員業務素質偏低,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缺乏創新理念
財務管理方面高素質財務管理人員缺少,是影響中小企業財務核心作用難以很好發揮的主要問題。大多數中小企業普遍注重對科研技術人員的培養,而對管理人員的素質提高重視不夠,對會計人員重使用輕培養,會計人員滿負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動地處理日常事務,卻很難有時間和精力主動鑽研深層次的管理問題,對介入財務管理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正確處理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的關系。
(二)財務管理方面
1. 財務控制薄弱,缺乏科學性
中小企業財務控制薄弱主要表現在:第一、存貨控制不嚴,造成資金停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對存貨的管理比較薄弱,存貨佔用資金較大,期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是銷售收入的兩倍以上,由此而來造成資金成本高,資金停滯、周轉遲緩。第二、應收賬款控制不嚴,造成資金回籠困難。對於應收賬款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沒有嚴格的賒銷政策;二是回收期過長,又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三是應收款項不能回收造成壞賬。上述問題的存在,導致應收賬款周轉速度明顯減慢,而且會造成資金和效益上的損失。第三、資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的閑置或不足。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企業認為現匯越多越好,在這種情況下資金長期閑置,不能參加生產經營周轉;另一種企業恰恰相反,資金長期短缺,使用沒有計劃,將流動資金用來大量購置固定資產,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第四、重資金不重財物,造成資產損失浪費嚴重。多種經營企業大多數的管理者,很重視對資金的管理,建立了一整套的管理辦法,收支嚴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錯及時查找。而對存貨(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成品)、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資產等的管理卻不嚴,雖然也建立許多相應的辦法和制度,但和資金管理相比存在著保管不善,損失浪費嚴重等問題。
2. 籌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步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據統計我國300萬戶中小企業獲得銀行信貸支持的僅佔10%左右。
其主要原因:
第一,負債過度,融資成本高、風險大。造成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
第二,國家沒有專設中小企業管理扶持機構,國家的優惠政策未向中小企業傾斜使之長期處於不利地位。
第三,大多數中小企業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
第四,缺乏財務管理戰略。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於記賬管理階段。
3. 項目投資缺乏科學論證
一是中小企業缺少投資所需資金。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渠道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但他們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
二是追求短期目標。由於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佔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它們總是盡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
三是投資盲目性,投資方向難以把握。項目的投資規模、資金結構、建設周期以及資金來源等缺乏科學的籌劃與部署,對項目建設和經營過程中將要發生的現金流量缺乏可靠的預測。一旦國家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收緊銀行信貸,使得建設資金不能如期到位,企業就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甚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三)管理理念老化,管理方式僵硬
如今,中小企業中大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投資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大多數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有些企業管理者基於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⑶ 目前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當前,中小企業發展出現經營困難,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外部環境因素。
一是金融機構的「惜貸、恐貸、拒貸」現象仍然存在,致使中小企業缺乏資金支持,融資困難,依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二是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不健全。金融、財政部門等方面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小,社會化教育培訓、管理咨詢、市場營銷、技術開發和法律援助等方面中介機構支持少之甚少,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健全起來。
三是企業間協作配套關系不協調。大、中、小企業間的組織聯系相當鬆散,大企業搞「大而全」,而中小企業又搞「小而全」,不能相互協調,無法形成小企業的零部件和中間產品與大企業產品配套,而大企業在發展中常常只顧及自身,不能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大、中、小企業一般未能形成相互協調、和諧共享的配套生產。
二、內部環境因素(自身因素)。
一是中小企業從業人員知識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家族式模式突顯,管理落後。
二是中小企業總體規模較小,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品牌意識淡薄,粗加工產品多、深加工產品少,缺乏名優產品。
三是盲目投資,一哄而上,看到別人掙錢,不管自己是否適合,更不管產品的市場飽和度一擁而上,沒有自己的發展優勢,最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倒閉破產。
二、七項措施破解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建立健全社會化法律體系,形成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提高政府及全民對中小企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形成良好的企業發展的輿論環境;以《中小企業促進法》為契機,積極地制定切合我縣實際發展的配套性法規,改變中小企業的法律保障機制。
二是拓寬融資渠道,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積極協調財政部門,用好中小企業過橋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基金,給以中小企業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協調銀行及華瑞信恆等四家大型擔保公司、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的作用,以有償服務的方式,增加中小企業貸款規模,簡化貸款程序,加大財政資金對企業貸款貼息和擔保機構補助支持力度,確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三是推動中小企業結構調整,加快產業升級。中小企業局聯合其他有關部門加大力度支持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抓住當前有利時機,開展資本運營,進行產業鏈整合,提高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四是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我縣現有的質檢中心、技術中心、培訓中心、法律咨詢中心及中小企業家協會、中小企業聯合會的服務機能,形成「大服務、優服務」良好局面。
五是發揮好培訓機構的職能,為中小企業發展培訓人才。中小企業多是家族式管理,無論是高層管理人員,還是車間技術工人,很多方面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而它們自身又沒有能力實現在職人員的自我培訓。
六是加快建設。實現中小企業入園管理,發揮規模經營優勢,形成信息、資源等的共享,提升中小企業整體水平。
七是加大技術投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名優品牌生產,形成自己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
⑷ 如何補齊中小企業融資難這塊短板
還是得先談關於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成因,然後再談各方面的解決措施:
從外部因素看,我們國家金融體系發展本身有缺陷,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產品和服務體系不健全,政府在法律和制度層面對中小企業融資扶持的設計還不夠。(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政府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視程度和參與程度非常高,有很多經驗我們可以借鑒,我們會做一個他山之石的系列)。不夠發達的金融體系,資金提供方通常是供給關系的強勢方,可以按自己的風險偏好設定門檻、挑選業務做。資金渠道在面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時,往往被調侃為只會做錦上添花的事而不會干雪中送炭的活。
雖然近年中小企業融資創新產品已經很多,但實踐的中我們看到這樣的情況:資金提供方在設計融資產品時,通常只關注風控,不關注服務;在企業融資申請過程中只提供門檻,不提供幫助。導致企業融資過程總是摸著石頭過河,不管走傳統機構還是創新渠道,申請失敗乃至成功融資,最後產品對企業來說還是覺得霧里看花,搞不明白。導致大部分的融資渠道融資創新也不被中小企業知曉。
從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看,企業法人自理結構不完善、缺乏長遠規劃和目標,決策短視、管理能力不強導致抗風險能力弱、生命周期短暫;企業自身行為不當,許多中小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有的設置幾套賬目、有的甚至沒有建立會計賬目,資金管理較為混亂、融資不按約定使用和償還,這些不當行為導致企業信用水平低下。企業作為融資主體透明度低,不確定因素多,信息不對稱抑制了資金提供者的放貸意願,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資金提供者為了減少風險提高融資成本又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融資貴。
了解了原因,我們來看看各方面已經在採取的解決措施:政府近年大力加強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加緊出台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扶持,同時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認可普惠金融、允許互聯網金融創新都是為了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傳統金融機構也做了很多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業務創新,如加強信用貸款的發放,嘗試各種中小企業集合債、集合票據、集合信託產品等等。很多中小企業頁認識到自身問題,開始努力提高經營能力,規范公司治理結構和財務管理,維護好企業信用,甚至研究宏觀經濟形勢變動和經濟發展新常態做好企業發展規劃。
——選自壹顧問總經理周泉的專訪
⑸ 為什麼中小企業存在著銀行信貸融資困難
政府缺乏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扶持
缺乏中小企業的專門管理機構以及專門支持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
中小企業信貸支持輔助體系不健全,中小企業抵押、擔保難
金融機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限制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方式還不適應多種企業發展的需要
⑹ 中小企業為什麼會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中小企業,顧名思義,還在成長中,還未成熟,所以不健全很正常,等健全了他們就強大了,就不是小企業了
⑺ 關於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及對策
我最近在寫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畢業論文,這是我的英文文獻,你看行不行。
Title: The SME Financing Gap: theory and Evidence
Source: Financial Market Trends; Oct2006,Issue 91,p87-97,9p
經合組織(OECD)國家以及全世界范圍內的中小企業的急劇變化性的發展,使這些國家很有必要審視和改革其企業融資的整個框架。
結論
數據的缺乏阻礙了中小企業在經合組織和非經合組織經濟體的財政狀況的全面分析。
新興市場國家的融資缺口普遍高於經合組織國家,但許多經合組織國家存在ISME的融資缺口。整體宏觀經濟的法律,法規和財政體制,是中小企業獲得資金的關鍵因素。
中小型企業及其缺乏融資所需的市場信息和專業性的融資技巧能力。
在對中小企業的進行放貸的業務方面,現代市場為基礎的銀行模式比更關注海外競爭的高度集中控制的銀行更有競爭優勢。
新興經濟體需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誘因,以使其發展更規范化。
一種研究商貿聯系的有效框架是一個有效的ISME融資的重要前提條件。
建議
政府可以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經濟蕭條時和不完全市場經濟情況下,而這種不完全市場經濟將嚴重阻礙為中小企業提供充足現金流或提供中小企業發展所需的最少融資額。
政府關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舉措應當有側重性,將提高市場效率足以來提供和激活市場為中小企業融資作為目標。
公共政策要加強對來自官方的融資方案規劃,為私人投資者提供企業家和銀行范圍的認識。
遵守在風險分擔方面的原則,專項資金只流向相關的企業,銀行,以及和大學有合作夥伴關系的企業。
稅收制度不應對中小企業不利。
如有需要,銀行系統應進行改革,以符合市場所依據的原則。
各國政府應確定所涉及到的資本是否是正規的市場風險資本(通常稱為「商業天使」),可通過政府的運作更有效率地描述技術支持。
國家政策應鼓勵儲蓄的多樣性和機構投資者的靈活調節性。
市場操作規范應當充分發揮企業國內外的高效率運作。
法律,稅收和監管框架應審查,以確保市場環境是鼓勵創業資本的發展的,包括出口機會。
The sharply varying levels of development of SME sectors in OECD countries and worldwide makes it imperative for those countries where the sector is lagging to review and reform their entire frameworks for entrepreneurial finance.
Conclusions
A lack of data impedes a complet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SMEs in OECD and non-OECD economies.
Financing gaps are more pervasive in emerging markets than in OECD countries,but many OECD countries have financing gaps for ISMEs.
The overall macroeconomic legal,regulatory and financial framework is the critical determinant of SMEs' access to finance.
SMEs have significant gaps in the information and skills needed to access external finance.
The modern market-based model of banking is more likely to work to the advantage of SMEs than highly controlled banking that is closed to foreign competition.
Emerging economies need to strengthen incentives for SMEs to move into the formal sector.
An effective framework for research-commerce linkages is a critical precondition for effective ISME finance.
Recommendations
Government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the SME sector,in particular,in cases of market failures and incomplete markets that inhibit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financing or financing on terms suitable for the stage of SME development.
Government measures to promote SMEs should be carefully focused,aiming at making markets work efficiently and at providing incentives for the private sector to assume an active role in SME finance.
Public policy should improve awareness among entrepreneurs of the range of financing options available from official programmes,private investors, and banks.
The principle of risk sharing should be observed,committing official funds only in partnership with those of entrepreneurs,banks,businesses or universities.
The tax system should not inadvertently place SMEs at a disadvantage.
Where necessary,banking systems should be reformed in line with market-
based principles.
Governments should determine whether the market for informal risk capital (often described as"business angels")can be made to operate more efficiently through government technical support.
National policies should encourage diverse forms of institutional savings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hould be regulated flexibly.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should be allowed to function efficiently for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ities.
The legal,tax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 should be reviewed in order to assure that the environment encourages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including opportunities for exit.
⑻ 制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部原因有哪些
1、內部融資難。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極為依賴內部融資,但高額的利潤率和積累期限往往會讓中小企業望而卻步。
2、自身高額的負債率,無法獲得外部資助。在信譽狀況普遍較差的情況下,高負債率讓中小企業無法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
3、缺少議價的能力。在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中,中小企業由於受自身條件的限制,話語權很小。在與金融機構確定的利率及收費標准以及其他的條件時缺乏討價還價的能力。
4、經營風險較大。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技術水平有限,其發展極易受到經營環境的影響,抗風險能力較弱。
5、抵押物的缺乏。沒有可靠值錢的抵押物保障,銀行無法得到足夠的風險緩釋手段,就更加無法控制信用風險,貸款定難審核通過。
6、道德風險的存在。中小企業大多財務狀況不透明,內部監管制度不健全,企業體系不完善,財務制度也往往不夠規范。這些都是商業銀行衡量一個企業信譽的重要指標,當雙方信息不對稱時,即會產生道德風險,必然導致信貸風險被進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