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文獻綜述:關於金融業混業經營的
金融體系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和准則。金融分業經營由此確立,並一直延續到今天。在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制度下,商業銀行主要從事存貸業務和其他服務性中間業務,銀行提供的金融商品少,盈利渠道單一,不允許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相互直接投資,金融資本的規模擴張被制約,也降低了資金配置效率。
當然,我國分業經營模式在特定條件下為國民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證券市場執法的加強和股市價值回歸,我國的資金絕大部分被圈到了銀行,不僅儲蓄資金,就連保險資金,也大部分存在銀行,工商企業的融資也主要由四大國有銀行完成,形成目前金融業中銀行業一枝獨大的局面(見1).這引出下面兩個問題:資金存入銀行是否就安全了?銀行融資為主導的經濟能否持續高速增長?答案其實不見得!
因為銀行必須把大部分存入的資金貸出去,在我國企業資本金普遍缺乏、銀行內部貸款的風險控制和激勵機制尚不健全、銀行對經濟周期和行業周期風險的認識還很不到位的情況下,貸出去資金中的很大一部分將變成不良貸款而引發諸多金融問題,而銀行不良貸款最終還是由政府消化,由政府買單。因此,資金存在銀行,對政府來說並不安全。其二,我國社會儲蓄的配置,一直主要由銀行進行,目前大約有80%以上的儲蓄資源,通過銀行配置到生產和消費的各個領域。如前所述,我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中長期看難以保持在一個低的水平上,也就是說,銀行配置資源的效率不高,這對我國的經濟增長是個拖累。事實上,日本、德國等以銀行融資為主導的經濟近年來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困境,而英美等以證券市場融資為主導的經濟則較好的表現。這表明從我國金融業現狀能夠得出變革金融經營管理體制和均衡發展金融各行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結論。
我國將逐步對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在華外資銀行獲得國民待遇,這將導致中資銀行原有的市場准入方面的優勢不復存在,意味著中外資銀行間進入全面競爭時代。面對挑戰,國內各家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都在積極討論金融產業應分業經營還是混業經營。顯然,大型金融機構在推動混業經營上積極性最高,它們推崇金融超級市場、金融百貨公司,認為這種超級復合體既能分散風險,又能增強金融競爭實力,提高市場效率,同時也能給消費者帶來實惠。關於中國金融業路徑選擇,金融界的學者也存在不同的觀點。湖南大學彭建剛教授認為如果盲目跟進美國等西方國家做法將對國內現有的金融格局與穩定的金融形勢造成巨大沖擊國。著名經濟學家王國剛先生認為由於在我國金融業中存在一個行政分管導致的「行政性分業體制」會阻礙實現跨行業的合並和組建混業經營機
構。,原因是現有這些金融機構都分別受不同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如果要進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並,將會牽涉到大量國有資產評估,人事管理、行政級別等問題,加大了通過機構合並實現混業經營的難度,所以實現混業經營並非易事。廈門大學張亦春教授則認為外資銀行基本上是在混業經營的框架下運作的,如果我國繼續堅持分業經營的政策,則置國內外金融機構於不平等競爭的境地,因而應加快金融混業經營化進程,推動銀證、銀保合作發展囝。總的來看,專家觀點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引入混業經營的時機選擇,而對金融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則普遍認同。事實上,金融混業經營苗頭初現。中信集團、光大集團,平安保險已經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中銀國際經證監會批准成立了中銀國際基金管理公司;商業銀行設立基金管理公司,也已經成為事實。雖然我國在法律上還沒有對混業經營解禁,在相應制度安排不到位的情況下,事實上的混業已悄然萌動來。
從目前的情況看,金融混業經營取向似乎得到普遍的認同。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共同的理念呢?其背後的動因是什麼?我國的微觀基礎又怎樣?我國該如何開展金融混業經營實現金融制度的變革?實行混業經營該如何監管?這些問題是本文將要面臨和研究的主要問題,也將構成本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在我國目前金融運行形勢面臨重大變化之前,對金融改革進行系統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評價,無論對豐富學術研究理論,還是對促進金融改革實踐,特別是對提高我國金融機構競爭力,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❷ 北銀消費金融公司合作機構盡職調查報告怎麼寫
建議委託專業人士進行相關調查後書寫。
❸ 消費金融公司有哪些 15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情況
這問題好寬泛,各自的情況不如查一查媒體報道了,有幾家比較知名一些,倒是答不全:海爾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錦程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華融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像海爾、捷信、北銀、蘇寧這些比較知名一點
❹ 我國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
隨著網路購物場景的發展,消費金融開始涉足電商領域,針對消費者最關注的價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無責免息等產品,分散消費者的購物壓力,刺激消費增長,尤其是中高端消費的增長。消費金融除降低消費者購物壓力刺激消費以外,還可以幫助電商企業及商家進行商品營銷。通過優惠的支付條件吸引用戶,實現用戶引流和商品導購。例如根據電商平台的行業及人群特徵,推出特定的營銷活動,用戶通過參與活動或者獲得價格優惠,或者獲得電商平台及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的消費積分。這種營銷活動在引流、導購的同時,還可以增強用戶粘性。
互聯網消費金融在電商領域的應用,目前處於信用累積的過程,未來實現數據沉澱之後,基於個人賬戶的信用數據提供更多產品以外的增值服務,將成為其發展的一大趨勢。
中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
前瞻產業研究院顯示,2015年中國人民幣信貸余額達到93.6萬億,同比增長14.9%;同期消費信貸余額達到19.0萬億,同比增長23.3%。近年消費信貸余額增速顯著高於人民幣信貸余額增速。預計2019年消費信貸余額將占人民幣信貸余額總額的四分之一,並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在消費信貸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也將迎來快速增長。
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陸續有電子商務企業、在線支付企業以及P2P信貸企業加入,同時,傳統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在抓緊在互聯網領域的嘗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指出,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0億元;伴隨著京東與天貓等進入市場,2014年交易規模突破183.2億元,增速超過200%;2015年整體市場則突破了千億。預計未來幾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9年達到3.398萬億元的水平。
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陸續有電子商務企業、在線支付企業以及P2P信貸企業加入,同時,傳統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在抓緊在互聯網領域的嘗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指出,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達到60億元;伴隨著京東與天貓等進入市場,2014年交易規模突破183.2億元,增速超過200%;2015年整體市場則突破了千億。預計未來幾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9年達到3.398萬億元的水平。
消費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
對消費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從對金融機構的定向業務支持轉而對整個消費金融行業的全面支持。銀監會放開了消費金融公司審批的地域限制和數量限制,成熟一家,審批一家,積極推動消費金融公司設立的常態化。
消費場景日益豐富,互聯網渠道直接觸達客戶
首先,電商改變了大眾的購物習慣,消費渠道的便利性激發了小額高頻的購物需求。其次,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將互聯網的流量競爭從線上延伸到了線下,線下的消費場景包括3C產品、電動車、醫美、租房、培訓教育、旅遊等。
隨著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監管政策將逐步出台,行業將迎來整改。監管政策的不斷深化加強,互聯網消費金融將會兩級分化,不合規的平台將會逐步的退出市場,合法合規的平台將會以金融科技促進機構自身的發展,加強風控和定價能力為核心競爭力。未來,在場景、數據和風控基礎上持有牌照的消費金融公司會促進消費金融市場的快速增長,給用戶帶來美好的消費體驗,給社會創造無限的價值。
❺ 消費金融公司有哪些
消費金融公司主要有:
北銀消費金融;
馬上金融;
京東回金融;
微眾銀行;
即科金融;
米么金答服;
薩摩耶金融;
捷信;
買單俠;
美麗金融;
趣分期;
分期樂;
優分期;
美分期;
家分期;
房司令;
會分期等。
總結:以上便是主要的幾種消費金融公司。
❻ 消費金融的來源
其來源於中國銀監會發布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中國銀監會13日宣布,正式發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審批工作。銀監會將對此類機構採取先試點、後逐步放開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機構進行試點,成功後再進行推廣。《辦法》規定,消費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資人應為境內外金融機構和銀監會認可的其他出資人,且應具備最近一年年末資產總額不低於600億元等條件;消費金融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為3億元;在試點階段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范圍僅包括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和一般用途個人消費貸款,不涉及房地產貸款和汽車貸款。結合國際經驗,《辦法》對消費金融公司設定了有關監管指標,包括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資產損失准備充足率不低於100%,同業拆入資金比例不高於資本總額的100%等。
❼ 消費金融公司的概述
所謂的消費金融公司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2010年,國內首批3家消費金融公司於1月6日獲得中國銀監會同意籌建的批復,首批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發起人分別為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和成都銀行,這3家公司將分別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試點。其中,全國首家為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人民幣,為北京銀行全資子公司;第二家為中銀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為5億元人民幣,由中國銀行出資2.55億元,占股51%;百聯集團出資1.5億元,佔30%;陸家嘴金融發展控股公司出資0.95億元,佔19%;第三家四川錦程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3.2億元人民幣,由成都銀行出資佔比51%,馬來西亞豐隆銀行出資佔比49%,是全國首家合資消費金融公司。隨後,2月12日,銀監會又給PPF集團發放了天津試點的牌照,由PPF集團全資建立的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注冊資金為3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首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
2012年11月27日,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在天津舉行的2012天津消費金融論壇上表示 ,試點工作自2010年開展至今兩年多來,4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獲得較快發展,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截至2012年10月底,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的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資產總額已達40.16億元,貸款余額為37.09億元,客戶總戶數達19萬多人。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運行平穩,業務規模穩步擴大,盈利能力逐步提高,已有三家公司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