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杭州東方黃金時代

杭州東方黃金時代

發布時間:2021-07-28 18:06:29

Ⅰ 東方化時代

略論古希臘文明中的東方因素
陳恆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

「光明來自東方」
這是句著名的古希臘諺語,形容古老的亞非文化對古希臘文化的影響。但在今天仍有許多人持充足的理由相信:西方文明與世界其他地區諸文明迥然不同,是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經由中世紀的基督教文明而到近代的工業文明獨立發展演變而成的;甚至有人把工業革命後的歐洲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制度等直接歸結為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固有本質」的衍化。其實在古代,這種觀點就遭到人們的反對。20世紀20、30年代,這種認為「西方」自古希臘、羅馬以來就自成一個文明傳統的觀點開始從根本上遭到質疑。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西方」文明實際上「起源」於非西方——更確切地說是古代「東方」諸文明。早在19世紀20年代西方就出版過Ramsay的Asianic Elements in Greek Civilization,(紐黑文1928年版)。這中間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伯納爾的《黑色雅典娜》。
《黑色雅典娜》一書標志著對古今研究古希臘歷史的學者的挑戰。古希臘人認為他們文化中的許多重要因素都是從近東諸文明中借用來的,尤其是從埃及文明中借用來的。伯納爾教授把這種理論稱之為「古代模式」,自古代一直到啟蒙時代幾乎所有的學者都接受此種觀點,但到19世紀30、40年代人們突然改變了這種看法,代之而起的是所謂「雅利安模式」,這種觀點強調來自北方說印歐語言的入侵者對希臘文化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種觀點至今仍籠罩著西方學術界。《黑色雅典娜》一書的核心就是重倡那種為人所拋棄的「古代模式」,人們之所拋棄這種觀點,這並不是建立在歷史事實之上,而是因為這種觀點強調了「東方」尤其是「埃及」對古代希臘歷史的影響,而這正是那些為19世紀歐洲文化抱有優越感的學者絕對不能忍受的,不管浪漫主義者也好,民族主義者也好,激進主義者也好,都是如此。接受伯納爾觀點的話,就會把希臘文明的起源理解為一種「修正的古代模式」,即強調在紀元前2千年代的希臘文化形成時期,近東文明尤其是埃及文明起決定性的影響,而「雅利安模式」只強調希臘語中的印歐特徵。
對古希臘歷史如此大規模地修正,可謂空前絕後,所以人們在伯納爾著作中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也並不奇怪。
首先,他低估了前人,尤其是19世紀德國學者對「古代模式」所強調的希臘文化的根源進行的有效的解釋,因此,伯納爾對過去古典學者的指責並不都是可接受的。
事實上,那種為過去所誇大的純印歐因素對希臘的影響也正急劇地消失。在過去的20年間,一些事情就像伯納爾所修正的「古代模式」一樣,已急劇地為那些對古代希臘文明之起源感興趣的學者所接受。當有不同意見時,它主要涉及到伯納爾的觀點,如埃及的影響是什麼時候以及怎樣發生的,而不是影響事實的本身。
其次,伯納爾對希臘和埃及兩者關系的態度是一邊倒的,他只強調希臘從埃及借用了許多東西,而忽略了希臘對埃及的影響,如希臘化時代的埃及就深受希臘影響。
不過,伯納爾已經指出他並不企圖證明「希臘像埃及或利凡特一樣」,只是說明希臘和埃及之間的關系就像「越南、韓國或日本一樣類似中國」。因此,希臘人以及其精神繼承者當今西方人不必為他們從埃及人和巴比倫人那裡借用科學知識和技術的事實感到困惑,因為他們已經改進了它們,可以完全放棄那種沙文主義和自衛心理。同樣重要的是受者文化的價值不僅是由所借用外來文化決定的,而且是由新文化的背景所決定的。
事實已經證明:東方的各種文明——蘇美爾文明、埃及文明、赫梯文明、巴比倫文明、希伯來文明以及古印度文明等等——對古希臘文明都有較大的貢獻,尤其是赫梯文明扮演了古代東方和古代歐洲的橋梁作用。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以前,在今天所說的近東一帶,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等地區,就已建立了高度發達且嚴密的政治和文字系統國家。這一近東文化圈與鄰接地區建立了密切的往來關系,不僅有政治、軍事、商業、技術上的交流,而且更有語言、文學、藝術上的互滲。
深受東方影響的各個領域
商業的交往必定帶來文化的傳播。我們可以在希臘文化的各個領域發現東方因素。
現代歐美各國的文字,追溯其源流,多來自古希臘文,而古希臘文又來自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
文字的出現對希臘社會制度和精神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尤其表現在文學領域。希臘神話表明它受了許多美索不達米亞的影響,如蘇美爾神話、赫梯神話、迦南神話等。赫西俄德的《神譜》中有關鴻蒙初開的敘說及其他部分,與東方神話頗多共同之處。
在希臘「智慧」文學的領域里,學者們直到最近才發現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幾個故事在蘇美爾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紀的兩河流域《農人歷書》版本中的勸導詞和赫西俄德的《田工農時》奇異的相似。許多蘇美爾的對話現在正被拼湊在一起進行翻譯,這些或許可以證明一些作品如柏拉圖《對話集》中存在一些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原型。
關於希臘哲學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了東方的影響,在這個問題上是存在很大分歧的。19世紀的希臘崇拜者們認為希臘思想是獨創的,要是有損於這一點,他們就不能承認;由此引起一種相反的傾向,認為希臘思想完全是外來的,根本否認他們的獨創性。著名古希臘哲學史家格思里比較客觀地認為,這些意見都是建立在偏見和猜想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真正知識的基礎上的。他承認在具體的天文學、數學以及其他一些科學技術方面,東方人早已超過了希臘,是希臘人的老師。他也重述希羅多德和亞里士多德的說法,認為東方人發展這些科學技術,只是為了實用和宗教的需要,只停留在對個別的、具體的事物認識的階段,還沒有上升到對一般理論的認識。只有希臘人提出「為什麼」的問題,由於探究原因,產生了進一步的要求,才得到一般性的認識。正是在這一點上,希臘人超越了他們的先驅者。這具體地表現在希臘人所說的「尋求邏各斯」的思想中。這種說法比較符合實際,為多數學者所接受。而那種認為哲學起源於希臘的流行說法顯然是荒謬的。其實,早在希臘人之前許多世紀,埃及人就提出了對宇宙本質、人類社會倫理問題的許多想法。希臘人的貢獻,勿寧說是使哲學發展比以前內容更為廣泛,包羅萬象。可見人們時常把希臘文化描述為不受其東方鄰居影響的天才希臘人自身所產生的奇跡,這並不符合事實。伯克特的著作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反駁了這種謬見,指出正是「在閃米特東方的影響下——如作家、工匠、商人、醫治者等——希臘文化才開始其獨特的輝煌時期,不久就在地中海世界獲得了文化霸權」。
在藝術方面,被稱為「原始科林斯風格」(約720BC~640BC)時期的陶器,就明顯地存在東方痕跡。這些東方化的陶器普遍採用東方紡織品或金銀工藝品上擷取的圖案、動物形象及神話人物。
古代兩河和尼羅河流域,在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形成了豐富的科學知識。數學、幾何學、天文學、力學、醫學和建築工程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古代希臘的許多思想家,例如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德謨克利特等人,都曾前往埃及、巴比倫甚至印度旅行和求學,接受東方的知識材料,在這個基礎上展開進一步的研究和創新,形成自己的哲學和科學觀點。這些思想家自己就坦率地承認是東方的學生。
隨著邁錫尼文明的衰落,早期希臘與近東的這種聯系便結束了。這種局面直到公元前8世紀時才被突破,那時希臘人走出了他們的「黑暗時代」,並再次被東部鄰居的傑出成就所震驚。這一時期,在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學派開始研讀巴比倫天文學家的作品,從巴比倫人那裡引進了日鍾、日晷並把一日分成十二個部分,開始進行天文學研究,這在後來雅典的哲學學派達到了高峰。到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進入黃金時代,它在科學、藝術、建築、哲學和文學方面幾乎都表現出了東方傳統的影響。
東方化時代
迫本溯源,倒是亞、非地區的文化影響了希臘文化,尤其是從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650年的一個世紀里,希臘文化深受東方文化的影響。鑒於上述史實,英國學者奧斯文·穆瑞在1980年首次提出了「東方化時代」的概念,不久就為人們所接受,這一概念首次從本質上肯定了東方文化對希臘文化的影響。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在古代地中海世界,原先就存在過一種希臘因素和東方因素相匯合的文化。當然,這種匯合並不是簡單的「合並」,雙方的關系是互動的,並不始終是一方對另一方一邊倒的強勢影響,誰對誰的影響大,是由不同時期各種具體而復雜的因素決定的。

Ⅱ 推理小說黃金時代三大家是誰

一、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1905~1971、1982)
埃勒里·奎因(Ellery Queen)是曼弗雷德·B·李(1905~1971)和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1982)這對表兄弟合用的筆名,1928年二人開始合作創作推理小說。美國推理小說的同義詞,一個推理王朝的建立者。當今美國推理界所有大師級的人物幾乎全部出自他的門下。在他所有作品中,最耀眼的莫過於九部「國名系列」和四部悲劇系列。國名系列是推理小說史上的一個豐碑(其巔峰之是四重解答的希臘棺材之謎)。而他以「巴納比·羅斯」之名出版的悲劇系列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系列推理小說(其中Y的悲劇為世界十大推理小說之首,X的悲劇被克里斯蒂認為是超越希臘棺材之謎的傑作)。
他的推理小說注重邏輯崇尚公平性和解釋的唯一性。他從不屑於誤導讀者,不向讀者提供無用的信息。他設局精巧,推理嚴密。不看到最後,讀者很難猜到罪犯是誰,看到謎底後,對作者無懈可擊的嚴密推理只能贊嘆。曾聽一位喜愛奎因的讀者說:"如果真的要區分偵探小說和推理小說的話,那麼我大可說句不嚴謹的話——古今中外只有艾勒里•奎因的小說才配稱得上名副其實的推理小說! "由此可見其魅力。
埃勒里·奎因因為其推理小說的邏輯嚴謹、推理思路清晰巧妙,被譽為推理小說界的「邏輯之王」。
二、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1906-1977)
卡爾出生於一議員家庭,從高中起開始熱衷於推理小說的創作。
卡爾被稱為「密室之王」,且因其創作了無數經典無比的「密室殺人」(locked room mystery)類型的推理小說。
說到卡爾的推理小說生涯,最富盛名的莫過於在其密室推理小說巨著《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1935 年出版,英國版書名為 The Hollow Man)第十七章,借菲爾博士之口發表的「密室講義」,堪稱「不可能犯罪」的經典理論,後人的「不可能犯罪」理論,譬如綾辻行人的「暴風雪山莊講義」終究無法撼動卡爾的經典講義的地位。
他的作品集歐美浪漫本格之大成。他專注於不可能犯罪,在他超過80本長短篇小說里,幾乎將想到的和想不到的不可能犯罪寫了個遍,設計了超過50種密室,構思之巧就連阿婆都自嘆弗如。更令讀者敬畏的是在這些手法中卡爾大多都親手加以實驗,確保詭計可行性。
對於卡爾的評價:
"現今的偵探作家很少有作品能困惑我,但卡爾總能。"——阿加莎·克里斯蒂
若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推理界天後,那卡爾就是天王。
——著名偵探小說家 評論家-安東尼·布徹
「論手法之精妙高微和氣氛營造的技巧,他的確可以躋身英語系國家繼愛倫坡後3、4位最偉大的偵探小說家之列。」 ——偵探小說家評論家克里斯賓
三、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
世界偵探小說女王。她的作品光英文版銷售量在歐洲就逾10億,數量僅次於聖經。她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名作,其中無人生還(世界十大推理小說之二)開創了暴風雪山莊—孤島模式,其四大名著(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藍色列車之謎)屢屢被搬上熒幕,經其改編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更是獲得了奧斯卡獎。其成名作羅傑疑案開創的敘述性詭計至今在推理小說大行其道,經典的17+3模式更是為後世所模仿。
獻給喜愛推理的朋友們!!!

Ⅲ 碧桂園·黃金時代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武漢碧桂園·黃金時代

別名:鄂州碧桂園·黃金時代

城市:武漢

樓盤位置:鄂城區濱湖南路與葛山大道交匯處(市委黨校對面)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高層,

公交線路:市老年大學(公交站):7路;老年大學(公交站):12路;新廟中學(公交站):2路;山水綠城(公交站):12路;曼晶國際廣場(公交站):12路;招呼站(公交站):12路;20路;招呼站(公交站):2路;東方世紀城(公交站):7路;20路;傅家畈(公交站):2路;熊家灣(公交站):2路;

其他交通方式:7路、12路、15路、26路可直達項目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116000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5%,共0棟樓,停車位1637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Ⅳ 幾幾年到幾幾年被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黃金時代

1990-2008
以上是中國

Ⅳ 為什麼說安徒生把丹麥文學的黃金時代推向了高峰(四)

重讀安徒生

安徒生的童話好像是世界兒童的普及讀物一樣,每一個孩子從小都沐浴在他童話的光輝里。然而,安徒生遠不是一個純粹的兒童文學作家,我們對他的認識始終是不全面的,或者說是在不恰當的意義上來理解安徒生。他是一個用生命寫作的作家。巴爾扎克當年想用手中的筆征服歐洲,安徒生卻想用手中的筆征服世界。正如太陽每一天從東方升起一樣,安徒生征服世界的征途是從孩子這里開始的。他的外表是醜陋的,但心靈是高貴的。從《丑小鴨》開始,我們就知道了這個秘密。毫無疑問,一個社會和整個世界的美好需要從孩子這里做起,所以他選擇了孩子。寬容、仁慈、同情、公平、公正、善良、正義、勇敢……每一種健康、健全的理念都蘊藏在他的作品之中。

任何一種藝術,只要它能給人一對向著太陽飛翔的翅膀,那麼它就是美的、善的、真的。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因為它給了人們一種理想和信念。哪怕是一個可憐、貧困、就要走向死亡的小女孩,安徒生也不願讓她孤獨絕望地走完人生的最後幾秒鍾。《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是溫暖、幸福、滿懷希望地離開人世的。這種驚人的結局倒不是依賴才華完成的,而是安徒生偉大人格的自然流露。人性溫暖的閃光,在他許多作品中都有完美的體現。

在世界兒童文學作家之中,安徒生是一個例外,他是唯一一個需要附加條件進行解讀的作家。如果我們不讀他的傳記、不了解他的生平事跡,那麼我們就不可能理解他作品中深刻的內涵,更不會知道他是一個用生命進行寫作的作家。他的童話中,有他人生太多的淚水和歡樂,也有他人生真實的寫照。他終身未娶,倒不是他羞怯的個性所致,而是他把愛情當成了童話,他又把童話當成了愛情。否則,安徒生的愛情童話《海的女兒》就不會那麼美妙絕倫了。

安徒生一生都在漂泊。列夫·托爾斯泰花費了10年的時間解讀安徒生的作品,他只讀出了兩個字:孤獨。孤獨是一種力量,正因為安徒生的作品中具有強大的孤獨,才使他的童話變得深刻而又豐富。對於別的經典作家來說,可能僅僅指一個作家的寫作狀態,但對於安徒生,則是一種生存狀態。其實,他的童話不是兒童的童話,而是成人的童話。我從小讀他的第一篇童話既不是《丑小鴨》、《皇帝的新裝》,也不是《賣火柴的小女孩》,而是那篇我們很少提及或者說不願意提起的《老單身漢的睡帽》。那是一篇使人潸然淚下的作品。能使人如此感傷的童話確實是罕見的。

安徒生的偉大,在於他把自己的生命和童話連接在了一起;安徒生的天才,在於他利用童話這種文體展現了人生的多重層面。他給童話提供了一種無限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詮釋了童話的精神。我更願意在哲學的意義上膜拜安徒生。

安徒生的童話總在暗示我們:他是一個詩人,一個旅行家,一個牧師,一個道德家,一個美學家,一個哲學家……一個絕好的朋友。無論在哪一個意義上,安徒生都是不可取代的,不可超越的。(小安)

1

Ⅵ 黃金時代的科幻大師都有誰

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大致有以下特點:

一、出現了一批科幻活動家。在他們的積極組織下,才產生出作家、作品輩出的繁榮景
象。

早在三十年代,美國的書商就看準了科幻小說這一品種。當時,有一套書籍非常廉價,
叫做10美分叢書,只要一角錢就能買一本,中間全是內容、插圖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說:外
星人來了,和罪惡勢力進行了斗爭,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這類思想藝術性極差的作品,
敗壞了科幻小說的聲譽,在讀者中產生了不良影響。

第一個出來扭轉這一局面的是美國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
程師,負責主編《科學與發明》雜志。為了開拓刊物的功能,也為了恢復科幻高雅的名聲,
根斯巴克從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乾脆發行了科幻小說專號。
專業雜志整本地刊登文藝作品,無疑對讀書界產生震動。在事後的民意調查中,支持改版的
讀者有32644人,占讀者總數的98.52%,而反對者僅為498人,佔1。48%。
根斯巴克再接再厲,在刊物上開辟了「討論」專欄,由讀者自己發表意見。這樣,對科幻小
說的認識得到了深化。

如果說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啟蒙讀者上,那麼小約翰·坎貝爾(1910-
1971)的功績則主要是團結和培養了作者。從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裡,坎貝
爾主編了主要的科幻小說雜志《驚奇科幻故事》。他從來稿中發現作者,不辭辛苦地指導他
們,安排新作家之間的交流聚會,改寫他們的稿子,甚至給他們設計寫作題目。正是在這三
十三年裡,他發現了包括阿西莫夫、萊斯特·德爾·雷伊、海因萊因、西奧多·斯特金、A·E·沃
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馬克等許多作家。

為了紀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約翰·坎貝爾的貢獻,人們以他們的名字創立了兩種科幻
獎項,其中雨果獎已發展為當今最有權威的科幻小說獎。

二、出現了大量作家和優秀作品。

由於根斯巴克掃清的讀者道路,在小約翰·坎貝爾的《驚奇科幻小說》的拓展下,順利
地推出大批優秀的作家和作品。

很難數清黃金時代佼佼者和他們的傑作,我們僅從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編年史中擷取一
些。它們是史密斯(1915-1966)的《雲雀叢書》,萊斯特·德爾·雷伊的《海倫
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蘭人》(1940)、《非A叢書》(1945-194
6),西奧多·斯特金的《微觀世界的神》(1941)、《超人類》(1953),羅伯特·海
因萊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來歷史叢書》(1950-1953),艾
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喬
治·奧維爾的《1984年》,小約翰·坎貝爾的《月球是地獄》(1950),雷·布拉伯
雷的《火星記事》(1950)、《華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
日》(1950)、《2001年太空漫遊》(1968),約翰·溫代姆的《三尖樹時代》(1
951)、傑克·威廉姆森的《時間軍團》(1952),哈爾·克萊門特的《引力使命》(1
953),威廉·戈爾丁的《蠅王》(1954)。阿爾弗雷德·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
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
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叢書》(1963
-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馬克的《驛站》(1963),等等。

此外,還有哈伯德、莫爾、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魯斯、弗雷德里克·波爾、安德森、
謝克利等等的作品,無法勝數。他們的小說水平很高,質量也很整齊。由於篇幅所限,這里
我們僅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作家進行介紹,他們是:美國的海因萊因、英國的克拉克和美國
的阿西莫夫。

羅伯特·安森·海因來因(1907年-1988年)是美國作家,受業於密蘇里大家和安娜阿
波利斯海軍學院。在部隊服役五年,後又進入洛杉磯加洲大學攻讀物理。1939年開始創作。
主要作品有《未來歷史叢書》(1950-1953)、《星球獸》(1954)、《雙星》(1
956)、《星船傘兵》(1959)、《異鄉異客》(1961)、《月球是個嚴厲的婦人》(1
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獸的數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

海因來因是講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別追求過高的文學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筆寫故事。
中篇小說《傀儡主人》發表於1951年,描寫一群專門附著在人體上、控制人類行為的外
星人。它們象蟲子一樣吸住人體,然後進入腦部。於是,無能的人只能俯首聽命,成為傀儡。
評論認為,這種蟲子樣的異星生物,只不過是海因萊因用來表達人類對死亡恐懼的一個誘因。

《雙星》是一部驚險小說,講一個演員如何捲入一場政治陰謀,充當首腦替身的故事。
由於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銀河共和國。小說對當今政治舞台上的領袖們進行了不露聲
色的諷刺。試想,當一個根本不懂政治事務和外交法規的演員,居然能夠在星際世界的談判
桌成功進行磋商,那麼,職業外交家和政治家就變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這部作品於195
6年獲得雨果獎。

《入夏之門》寫於1957年,是關於時間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與時間打交道,
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變。最後,他終於成功地在歷史和未來之間進行旅行。這部小
說的情節,一定對八十年代初曾轟動一時的電影《回到未來》有所啟發。在電影中,主人公
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當婚姻介紹人。

海因萊因是真正的美國作家,他可以大量使用俚語和民間格言。他雖然塑造過各式各樣
的主人公,但人們總是感覺到這些傢伙屬於一個階層,這就是處於社會底層和上層之間的那
一類人。他寫的科學家、工程師、軍官、工人甚至總統都是如此,風風火火,講起話來好象
挺有見地,其實並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稱為黃金時代的支柱,恐怕是因為著述的豐富和廣泛
的讀者群。無法否認事實是,海因萊因的作品構思就是絕妙,懸念不斷;加之,他不象別人
那樣關心機器勝過關心人。

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國作家、科學家,國際通訊衛星技術的奠基人。他在1
945年發表的論文《地球外的中繼》里,第一個講述了衛星地球通訊的可能性及方法。他
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與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
游》(1968)、《與拉瑪相會》(1973)。以及後來的《天堂的噴泉》(1980)、《2
010年太空漫遊》(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遊》(1987)、《大堤上的幽
靈》(1990)等等。

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學預見、東方式的神秘情調和海明威的硬漢筆法著稱。是唯一
頗具哲學家韻味的科學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討論了當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
地球文明進程時發生的情況,人類的各種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無疑。《城市和星星》沿
襲了這一主題。最後,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為宇宙的一員。

克拉克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來,肯定存在著高於人類的生命
形式,這種形式人類根本無法理解,於是,最好的文學表現手法就是神秘主義。這在196
9年他與斯坦利·庫布里克合作的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現。整部
電影分成四個互不相關的獨立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遼遠的古代,猿人成群結隊地棲息在樹
林里,忽然有一天一個超自然的長方體降落下來,它探索人猿也啟蒙了人猿,拉開了其與大
自然抗爭的序幕。人類從此誕生。緊接著,鏡頭切換到了未來,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站,美國
政府官員正奔赴月球。在那裡,宇航員們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物體,它埋在地球萬年不變的塵
土下面,但是無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為,它正是我們見過的長方體。在蒼白的陽光照射下,
長方體忽地發出了聲音。第三部分的影片顯得有些沉悶。講的是宇航員正飛向土星,控制了
飛船的大型計算機不知怎麼厭倦了繁重的腦力勞動,發生了「反叛」。它設計謀殺了大批宇
宙船中的成員,切斷了人與地球的聯系。唯一倖存的宇航員不得不與計算機較量。取出了它
的記憶元件,奪回了決策的主動權,在這同時,飛船已經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觀眾們驚奇地
第三次看到了飄浮在空中的長方體。電影的最後一部分是最為激動人心的。飛行員在宇宙長
方體的協助下,穿越了億萬光年的空間,他在星座絢麗的海洋中漫遊,終於來到一個火焰熊
熊的星球內部。在這里,他找到了一間寧靜的小屋,並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嬰兒。

《2001年太空漫遊記》出現在黃金時代的後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現手法。
它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傑出產品,同時,也是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直接評價。無論是外星人長方
體的介入、人類的科技成就,還是計算機的反叛,都體現出現代科學技術所創造和認識的世
界,是一個多麼冰冷的世界。這種技術的冰冷感,加上對外星人類無法理解的行為的懼怕,
使人們喪失了信心。你好象站在那塊黑糊的長方體面前,摸到了它堅實的表面,但卻無法超
越它,你只能頂禮膜拜。《2001年太空漫遊記》獲得1969年奧斯卡獎多項提名。

艾薩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國人,專業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
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學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說》(1942)、《我、機器人》(1950)、
《鋼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機器人》(1976)、《奇妙的航
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後的續集等等。

阿西莫夫以「沒有文風」著稱。他每天在打字機前坐著的時間超過八小時,在這八小時
里以每分鍾90字的速度打字,沒有間斷。他創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學、歷史、化學、
等等。在這樣雜燴式的商業氣氛下,「沒有文風」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這種「沒有文
風」又成了一種獨特的文風,使不少人為之著迷。

阿西莫夫有駕馭大場面的能力。在中篇小說《黃昏》里,作者描述了這樣的場景:在有
六顆太陽照耀下的雷蓋什星球上永遠沒有夜晚,因為太陽可以輪流拋灑光和熱。但是,終於
有一天,這是千年不遇的時刻,六顆太陽全部進入日蝕狀態,而人類脆弱的心靈根本無法忍
受這種絕對的黑暗。於是,為了尋求光明,他們精神崩潰,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評論家戴
維·哈特威爾(1987)認為,這是黃金時代的經典作品,它留給人們的宏大場面非常難
忘。

《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與帝國》(1945)和《第二基地》等組
成(1948)。據阿西莫夫自己回憶,當時,他正在研讀羅馬史,發現整個古代的事件完
全有可能在未來、在銀河系那樣廣大的時間范圍內重演。於是,他構思和創作了這部龐大的
作品,前三部在《驚奇科幻小說》連載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
落的,為了挽回這種失落,挽救即將崩潰的銀河帝國,他設計了兩個保存人類文明的秘密基
地。

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個特色是喜歡推理。把推理小說的寫法和機器人故事結合起來,形
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機器人》和《鋼窟》。在這里,阿西莫夫煞
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謂的「機器人工學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
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第二定律——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二定律。

(《我,機器人》,科學普及出版社)

與其說這些定律是貢獻給機器人學的,倒不如說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
是利用這三定律做為起點,把他的每一個機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進退維谷的境地,要服從第
三定律就得違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從第二定律就得違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後,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機器人開支腦筋,圓滿地解決問題,逃出困境。

隨心所欲的商業化寫作,有時也能創造出非常絕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開拓題材的
天才。1966年,他重新復活了《格列佛游記》。為了治療病人頭腦中的血栓,他把一隻
潮水艇連同幾個海軍士兵、醫生,用科學的手段「縮微」到分子大小;然後讓他們進入人體,
隨著血液流進大腦,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

除了海因來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邏輯性之外,黃金時代有特色的
科幻作家還有長於諷刺的謝克利,田園風格的西馬克,黑色幽默的克萊門特,反烏托邦主義
的奧維爾等。

三、對科幻小說的認識逐步統一

黃金時代佳作濟濟,人才輩出,推動了人們對科幻小說認識的發展。在這一時期,作者
們不再象萌芽時期那樣心中沒底地左右沖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這個模式是:(1)
必須有一個帶有懸念的好故事;(2)這個故事必須與科學發展或科學家的工作有關;(3)要有
幾個恢宏的奇異場面;(4)無論結尾是樂觀還是悲觀的,最好能給人一定思考。

對科幻小說的定義也開始趨於一致。比如:小約翰坎貝爾和布萊特納就都認為,科幻小
說是表現科學對人類影響的作品。布萊特納寫道:「科幻是科學以及由此產生的技術對人類
影響所作的理性推斷為基礎的小說。」萊斯特德爾雷伊進一步闡明,科幻實際上是在寫「變
化」。他寫道:「科幻小說是採取娛樂的手段,以理論和推理試圖描述種種替代世界的可能性。
它以變化作為故事的基矗」很顯然,這種「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種科技和文明下的世
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這種看法,在稍早些時候,他寫道:「科幻小說是文學的一個分支,
主要描繪虛構的社會,這個社會與現實社會的不同之處在於科技發展的性質和程度。」

黃金時代使科幻作品在讀者心目中站穩了腳跟。但是,正統的文學殿堂還沒有正式接受
這一形式。

三節新浪潮時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黃金時代」對科幻小說認識的統一以及
創作方法的標准化,給科幻小說帶來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幾十年間國際政治、
軍事和科技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冷戰、左翼興起、東方宗教的傳播、美國在東南亞的捲入,
生態環境的破壞、流行藝術的產生以及毒品泛濫等等,特別是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的
上天給人們極大的震動。公眾發現,科幻小說中那些美妙故事要麼缺少現實性,要麼比現實
還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長期以來,科幻作品屬於通俗文學范疇,得不到主流文學界的重視,
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這樣,一場變革的風暴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編輯家米切爾·莫考克(1939-)出任英國《新世界》雜
志主編。他一上台,立刻對整個英國科幻界產生了新的影響,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這些作品與傳統科幻小說對立,它不再把物理學一類的正統科學當成主要
內容,而是重視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甚至神學。它的寫作手法極力接近正統的主流文學。
它不再象過去的科幻小說那樣熱衷於二千年、三萬年以後的世界,而是極力想表現最近的將
來,甚至表現當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沒有了,片斷的、瑣碎的、意識流的,幽默嘲
弄式的、象徵主義的手法出現了。初看起來,這些小說晦澀難懂,但仔細品味,其中的寓意
十分深遠。1968年,編輯家朱迪·梅麗爾選編了這樣一本集子,並把它們正式稱為新浪潮
作品。新浪潮運動由此產生。

Ⅶ 推理小說黃金時代三大奇書除了紅屋之迷和東方快車還有什麼

《特倫特的最後一案》作者: 愛德蒙·本特利

誰評的不清楚

Ⅷ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傳奇影星都有些誰

好萊塢“黃金時代”是最為璀璨、也最具誘惑與神秘的一個階段。這一時期的美人迷死氧也有過賞析,如世界級性感偶像瑪麗蓮·夢露、優雅的代名詞奧黛麗·赫本、被稱作是“人類美學進化的巔峰”的葛麗泰·嘉寶等。

閱讀全文

與杭州東方黃金時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果殼金融信息服務怎麼樣 瀏覽:532
香港雲海信電子集團 瀏覽:990
2019房地產經營杠桿 瀏覽:714
水壺行業融資商業計劃書 瀏覽:423
apifx外匯平台 瀏覽:888
銀行對理財產品賠付嗎 瀏覽:344
股票資金杠桿厶楊方配資 瀏覽:215
中圉銀行外匯排 瀏覽:254
電腦開機後有個小杠桿 瀏覽:867
2015年法國匯率是多少錢 瀏覽:850
金融控股集團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13
湖南省外匯管理 瀏覽:177
企業的外部融資需求的正確估計為 瀏覽:167
杠桿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瀏覽:709
黃金外匯長線投資杠桿 瀏覽:900
注銷公司股東不出面怎麼辦 瀏覽:345
杠桿簡單小實驗杠桿 瀏覽:189
股權收益權信託城投 瀏覽:972
12年人民幣對日元匯率 瀏覽:32
哈特瑞姆心律專科醫生集團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