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汶川地震發生後,7萬遇難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到底是如何處理的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災人禍,相信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想看到的,畢竟大自然的力量過於強大,若是落在我們的頭上,輕則重傷,重則喪命!但「人禍易躲,天災難防」,從新中國成立到如今,就發生了無數起大大小小的天災,而在這無數起天災中最為可怕的當屬地震。
此外,若還有一些房屋、車輛沒有收到地震影響的,銀行會給幸運者寬松還款日期,讓他們能度過眼前的難關日後在還,並且這不會產生任何額外的利息。畢竟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摧毀了無數人的家庭,在這種時候,對於那些倖存者,我國只能給予他們最大的寬容,確保他們能在以後的日子裡能如往常一樣幸福地生活下去。
Ⅱ 汶川地震發生後,國家如何處理死難者的銀行存款貸款呢
提起汶川大地震,相信這是每個中國人心中難以掩蓋的痛。在天災人禍面前,人類的力量是如此弱小,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導致了無數家庭的破裂,無數百姓因此喪命,也給我國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不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快速救援下,我們還是從這場災難中挺了過來。此外,相信有不少人會有疑問,在這次地震發生後,那麼多死難者的銀行存款或貸款,是如何處理的呢?今天,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一下。
而除此之外,國家還為了汶川重建給予了一定了財政支持,在人力、物力等很多方面都出了很大的力量。如今,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餘年了,這座滿目瘡痍的城市也逐漸被重建起來,那些死難者也漸漸從傷痛中走了出來,過上了新的生活。小編在此由衷地希望,他們可以越過越好。
Ⅲ 地震中損壞的房子房貸由誰還呢/
一場天崩地裂的大地震,不僅讓無數的生靈被吞噬,也讓當地經濟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及讓個人財產在一瞬間消失。比如,自汶川大地震以來,災區個人最主要的財富即大量房屋建築被摧毀。據初步統計顯示,四川省成都、德陽、綿陽、廣元、雅安和其他15個市州倒塌及損壞房屋約440多萬間,部分城鎮幾乎夷為平地;甘肅省倒塌裂損房屋45萬多間;陝西省倒塌裂損房屋30萬多間。
這些倒塌的房屋中,有自建的住房,有購買的商品房;而購買的商品房,有個人一次付清的或貸款已經還清的,有商業銀行按揭貸款購買的;同時,購買的商品房中,有個人自住的,也有個人投資的等。可以說,無論是哪種方式的房屋,由於大地震,災區居民的財產隨著房屋倒塌而在傾刻中消失。這對災區居民來所造成損失是難估量的。特別是,那些通過銀行按揭貸款購買的住房,不少人不僅要承受失親人和家園的痛苦,而且也有可能會由於喪失還貸能力後還得背負沉重房貸。據不完全統計,此次地震涉及的個人房屋按揭貸款損失約10.5億元,其他貸款損失應在100億元以上。
針對這樣的情況,5月19日,央行和銀監會緊急下發《關於全力做好地震災區金融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銀行應充分考慮到受災地區群眾和企業的實際困難,對災區不能按時償還各類貸款的單位和個人,不催收催繳、不罰息、不作不良記錄。《通知》的適用范圍包括四川、甘肅、陝西、重慶、雲南等重災省市,即日起開始執行。接著,5月23日,中國銀監會下發了《關於做好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的銀行業呆賬貸款核銷工作的緊急通知》(以下稱《緊急通知》),要求對於借款人因這次地震造成巨大損失且不能獲得保險補償,或者以保險賠償、擔保追償後仍不能償還的債務,應認定為呆賬並及時予以核銷;核銷的依據是《金融企業呆賬核銷管理辦法(2008年修訂版)》的規定。
可以說,這兩個《通知》是監管層希望出台相應救災政策來減少災區民眾負擔的一種方式,是應該值得肯定的。但是,在現場救災還沒有結束,災區重建剛剛開始,災區居民基本的生活秩序還沒有確立的情況下,監管層急匆匆地出台這些《通知》更多的表現為政治上的傾向性。對於當前,該《通知》真正能夠幫助災區民眾還有一個時間性問題。在災區居民的基本生活秩序沒有恢復、次生災害不斷的情況下,災區居民怎麼還有時間來考慮個人債權與債務問題。如果銀行監管部門不是這樣急匆匆地出台這樣的通知,而是針對當前災區住房損失的情況,給出十分清楚詳細的信息。等現場救災結束,監管部門在這樣的清楚詳細的信息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政策。這樣的政策不僅更具有針對性,也能夠體現人道原則、商業原則、公平原則的統一。因為,災後的住房按揭貸款的減免,並非僅是一種經濟行為,而其背後存在復雜的利益關系。
從人道的角度,當災區民眾面對著不可抗拒的特大自然災害、心靈受到創傷、財產被摧毀、生活無著時,如果還要他們來承擔被震毀住房的債務,從人道的角度來說,是不應該的。整個社會就得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他們,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但是,這種人道的問題是不是僅僅災區購房民眾與商業銀行的債權與債務關系。如果是,那麼這些損毀住房的按揭貸款由商業銀行與個人協商解決減免,這樣可能面對的利益關系要簡單些。如果不是,這種按揭貸款的減免還需要政府來承擔時,那麼這時就有一個公平不公平的問題。
因為,對災害所損毀的全部住房來說,有人購買住房借了商業銀行的錢,有人沒有借商業銀行錢,也有人購買住房時可能是借的親戚朋友的錢等各種各樣的情況。如果所損毀的住房僅是借了商業銀行錢的按揭貸款可以通過國家來減免,而其他方式或條件下所損毀住房的債務關系則不可減免,那麼對其他人是不公平的。特別是,災區廣大農村,農民的住房基本上是自建的。在大地震面前,他們的住房也是毀於一旦,那麼他們的住房損失又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補償,僅僅供應農民一套簡易住房就可體現公平嗎?因此,對於目前災區居民住房按揭貸款的減免,如果是通過商業銀行與個人的債權與債務關系協商解決,那麼這是兩者之間的債權與債務關系;如果這種債務的減免是要通過政府財政資助的方式來解決,這里就有一個公平性的問題,即住房損毀其他債務關系的人,政府可以通過什麼方式來給予補償。
即使是商業銀行與居民個人債權與債務關系,這其中所面臨的利益同樣十分復雜。僅僅以兩《通知》所給出的原則性指導是不夠的。因為,在一個保險市場十分發達的金融市場,如果發生如汶川大地震這樣的災害,它可以通過巨災險來減少居民財產損失。但是,在中國,由於這個險種收費昂貴,國內基本沒有地震災害險。這樣,汶川大地震居民財產受到毀滅性時,災區居民是無法通過巨災險減少其財產巨大損失的。因此,為了保護國內居民的財產,如何設計一個廣大居民樂意接受的巨災險產品,是保險管理層必須面對的重大的問題。
那麼,在沒有巨災險的情況下,如何既讓災區居民所受到住房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又體現現代文明社會的公平性。台灣的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台灣「9·21」大地震,對災區居民的住房同樣是一種毀滅性摧毀。但是在地震發生後,台灣相關部門在第一時間宣布,對災區居民原有房屋已辦理擔保借款的部分,提供「本金展延5年,利率按原貸款利率減4碼,利息展延6個月」的措施。央行《通知》所給出的規定與這些措施精神是一樣的。但這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因此,在一些民間機構的推動下,又對災區居民所面臨的按揭貸款問題又設計出了更為切實的解決方案,即由相關部門給予每戶最高350萬元新台幣的貸款額度,如果受災戶重建或重購住宅花費200萬元新台幣,則剩餘150萬元新台幣的額度即可用於原貸款的償還,並適用優惠利率。這意味著,350萬元新台幣的新貸款,是以受災戶重建或重購的新房和土地,以及原有住房的土地作為新的抵押擔保品。此外,如果原貸款剩餘的額度較低,受災戶可與銀行協商,以原土地及住房清償所余債務,相關部門將給予銀行一定的利息補貼。這樣,受災戶、政府部門及銀行一起來承擔風險,一起來渡過難關。
還有,即使是商業銀行與居民個人的按揭貸款,也並非僅是兩者的債權與債務關系。一般來說,購房者在向商業銀行申請按揭貸款購房時,除了要與開發商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外,還要與商業銀行簽訂《個人購房抵押(保證)借款合同》。對於銀行的債權而言,除了開發商對購房者借款購房的階段性擔保外,購房者還必須同意將所購房屋作為抵押物抵押給商業銀行。也就是說,根據這些合同關系,即使是抵押物消滅了,但兩者的債權與債務關系仍然存在。這就是現代金融市場的商業原則。因此,在這種商業運作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不是政府行政部門一紙文件就可一了百了的事情,而且是要通過當事人協商談判來解決。
還有,由於住房產品的特殊性,既可是消費品,也可以是投資品。如果作為消費品,那麼就具有明顯的公共性特徵,既政府有責任來保證每一個基本的居民條件。無論是平常還是遭遇到重大的災害面前都是如此。如果住房為投資品,那麼購買住房者的目標就是如何這種投資來獲取投資回報。因此,住房投資不僅可獲得投資回報,同樣也面臨著風險。如果說,住房投資者面臨的風險時,無論是可抗拒或不可抗拒的,這種風險要讓政府或他人來承擔,而且其獲得收益時則歸個人所有,那麼這種規則一定會促使個人高風險的投資,從而推高當地的房價,但其風險則讓整個社會來承擔。所以,即使汶川大地震中所損毀的住房的按揭貸款是由商業銀行或政府來承擔,也得對這種住房投資與消費做出一個嚴格的區分。在不同的情況下,給出一個不同的解決辦法。
還有,住房按揭貸款還有一個期房與房主已持有的住房差別問題。對於已經入住的住房,那麼這種債務關系主要發生在商業銀行與購房者之間。對於期房來說,這其中的關系就復雜得多。因為,房地產開發商要涉及其中。在出現這種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時,商業銀行、購房者及房地產開發商其中的責任如何來分擔。這些就得有一些比較清楚的規則。否則,無論是房地產開發商,還是購房者都可以用不可抗拒之因素,而拒絕與商業銀行談判,把整個風險推到商業銀行身上。
總之,對於這次汶川大地震中,房屋被損毀滅的按揭貸款,其中所涉及的利益關系十分復雜,不是政府相關部門下一個行政規則就可解決問題的事情。政府要本著人道原則、公平原則及商業原則的統一來辦事,就得對當前災區房屋損害問題及居民按揭貸款情況等方面獲得更為詳細深入的信息,並這基礎上制定一個能夠顧及各方利益比較成熟解決辦法,僅是以政治化的方式給出幾條指導性意見是不夠的。特別是有人認為要快速處理的方式來解決這
Ⅳ 汶川地震有8萬人遇難,他們名下的貸款存款,最後如何處理的
人類在天災面前顯得是多麼的渺小,大自然非常的神秘,根本就捉摸不透,從古至今發生過許多的海嘯、洪水、台風以及地震,人們在這些災難面前通常都顯得非常無助和脆弱。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天災是無法阻擋的,而生活中也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災難。比如在2008年5月12日那天,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這一天深刻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地震來臨後,打破了原有的寧靜與祥和。
但是我們同時也從中看到了很多真情的一面,比如善良和中國人民的愛國精神,在那次地震之後,我們國家也加強了地震演練,普及更多關於地震的知識,確保在地震來臨時能夠更少地減少傷亡。時代在進步,中國也在發展,中國人民也在不斷奮力拚搏。面對天災,中國人民不畏懼不退縮,萬眾一心齊助力,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相信我們能夠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Ⅳ 汶川地震後,8萬遇難者的存款和貸款,是怎麼處理的
「苦難有如烏雲,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你會發現它不過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的這句名言的道理是淺顯而雋永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災無情人有情」,即使天災往往突如其來、不可預料,我們人類在面對天災的時候往往顯得十分弱小,但是只要人們能夠眾志成城,一起團結起來抵禦災情,那麼到了最後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08年的汶川地震就是這樣一次天災。
其中地震就是一種危害極大的自然災害
在初中地理上我們就學過板塊構造學說,知道板塊的交界處很容易發生地震這種自然災害,而地震的發生原因就是地殼釋放能量的過程,這種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對於地震,人們只能在地震發生後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的短暫時間差,做到提前幾秒的地震預警,但是往往災難來得突然,人們的反應根本就跟不上災難降臨的速度。
結語
在汶川大地震中除了死亡的人數,還有一部分失蹤的人,這些人既沒有找到屍骨有沒有看見蹤影,所以只能算是失蹤人口,對於這種生死未卜的人,經濟領域有著專門的處理手段,也就是叫做「沉眠存款」,意思是說這筆錢將會在一個期限范圍內把它的存款戶當作活人來為他保留,但是在超過期限以後,就會認為存款戶已經死亡,那麼這筆錢就不再歸屬於存款戶了,但是也同樣的不歸銀行所有,仍然會進行充公,將這些錢用於一些公共設施建設或者類似於汶川大地震的災後重建。
跟銀行的業務除了存款還有貸款業務,因為貸款業務是向銀行借錢,但是借錢的人在地震中突然去世的話,那麼銀行就難以找到這筆貸款的實際債務人,那麼就難以找到一個人來對這筆貸款進行償還,有句古話叫做「父債子還」,即使銀行可以找到貸款人的繼承人來償還這筆錢,但是因為國家的要求,出於人道主義角度的考慮,經歷了天災的家庭都是十分困難的,所以銀行會選擇注銷這筆貸款業務,也就是不再追究這筆錢了。
在對於這些在地震災害中受難的人們的銀行存款和貸款的處理中就可以看出來銀行的一些措施還是很人性化的,正是因為有很多類似的做法,我們才能最終戰勝了那場災難,並且重獲了新生。
Ⅵ 汶川大地震後8萬遇難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最終是如何處理的
個人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國家為個人發展鑄穩根基,個人為國家發展之要,彼此推動共鑄輝煌。換言之,國家輝煌強大和百姓安居樂業本就是相輔相成、互為表裡之事,正所謂「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不難看出對於存款的處理,國家進行妥善安置,雖然在沒有繼承人以及固定期限內無人認領兩種情況下,國家會將遺產收歸國有,但是這筆錢並不是歸於自己口袋而是會將其用於災後重建工作當中。也就是這些錢最終會給災區群眾,使得受災群眾們能夠更好的重塑家園,由此可見,無論什麼時候,國家都是我們強有力的支撐,因此我們完全可以信賴國家,並在國家的庇護下邁入更穩定的發展。
結語那些讓人驚心動魄的苦難,雖然落在個人頭上是不可戰勝的挫折,但是國家卻用無形的屏障,強有力地保障了每個人的權益,細枝末節也沒有省去。災難已經過去,人們的傷痛也逐漸得到撫平,我們應該攜手共進,努力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Ⅶ 汶川地震8萬人遇難,他們生前的存款貸款,最後都是怎麼處理的
大家都知道,2008對於中國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我們有喜有悲。而5月12日這一天,則是舉國悲痛的一天,在四川的汶川,當天發生大地震,造成汶川人民深受其害,家園被毀,人們流離失所、痛失至親。而當年汶川地震造成數萬人死亡和失蹤,不知道大家是否好奇,那些遇難者名下很多還有存款和貸款,最後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如果遇難者、失蹤者或是受災群眾名下有貸款存在,那麼對於生還者不能催款、不能罰息。國家考慮到汶川人民遭受的天災如此之大,短時間內就沒有經濟收入,而且基本上都是受害著,需要一些時間來恢復。而且對死難者的貸款會選擇直接注銷,畢竟天災無情人有情,所以國家對此所採取的措施都是為了人民著想。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分享!定期分享全世界各地的奇聞軼事,大家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小編,查看更多有意思的文章!
Ⅷ 2008年汶川地震後8萬遇難者名下的存款和貸款,最後如何處理的
災難於人類而言都是令人記憶難忘的事,對於親身經歷的人而言更是永生難忘。2008年,一聲大地的怒吼,一瞬間就吞噬了無數的生命,畫面定格在了那一年的5月12號。這是國人難以忘懷的一年,汶川,以這種方式讓全國人民記住了,大地震來得悄無聲息,眾人來不及反應便已經家破人亡,支離破碎。汶川大地震後,國家迅速組織了救援力量,全國各地都向災區人民伸以援手。
如今汶川大地震也已經距離我們有12年的光景了,但是回想起昔日,一切都感覺歷歷在目。在國家的帶領下,汶川的災後重建工作進行得很順利,人民也回歸到了正常的生活狀態。如今在汶川,除了大地震留下的那片紀念性的廢墟,其他各地的房屋道路都建設得很新很現代化,2008年的傷痛雖然對於劫後餘生的人來說是一輩子不能忘卻的痛,但他們也能時刻感受到國家和全國人民帶來的溫暖,所謂災難無情,人間有情大抵便是如此。
Ⅸ 汶川地震後,死難者的銀行存款和貸款,如何處置
一提到汶川地震,那是我們全中國人民的痛,一場自然災害,帶走了中國69,000多人的生命。17,000多人的失蹤,損失了近8000億的人民幣。好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再加上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援助。我們很快戰勝了這場災難。而事到如今,汶川災區的重建工作也進行完畢,一個美好的家園又重新生成。而我們真心為在這場災難中失去生命的人們感到心痛。還有一個問題是所有大眾都有所關心的,那就是當時汶川地震災民的銀行存款和貸款該如何解決和處置?我們國家的政策,還是為我們人民著想。為我們人民各種利益所考慮。
Ⅹ 汶川大地震有8萬人遇難,他們名下的貸款存款,最終怎麼處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意外。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基本,人類也在不斷的在探索大自然,但是大自然的神秘莫測是人類根本捉摸不透的,比如曾經發生過的地震、洪水、海嘯等等,每一次大型的自然災害都會造成許多的人員傷亡。
結語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災難過後,我們沒有對生活失去希望,而是大家一起參與重建災區,幫助災區人民。災難中我們失去了親人、財產,但也讓我們看到了人們的團結與愛國。在這一次災難中我們所展現出來的凝聚力,震驚全世界。相信人們萬眾一心,不論將來出現多麼艱難的時刻都會一起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