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用比較時髦的說法,叫關鍵業績指標,英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簡稱KPI 。
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為兩個范疇:一是國家或上級下達的指標,如,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國資委等國家機關考核、統計、檢查企業使用的指標。二是企業內部自定的指標,主要是符合本企業特點,彌補國家指標的不同,這類指標中,有些是為了經濟分析而設置或使用的。
企業主要經濟指標體系的建立與運用,標志著企業信息化體系的成熟度。
㈡ 判斷宏觀經濟形勢的經濟指標主要有哪些
國際上通用的四個常見經濟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就業率和國際收支平衡。
1、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
2、工業生產(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
3、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21:30公布。
(2)典型經濟指標擴展閱讀:
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特點是問題復雜、理論多樣、經驗各異:
1、問題復雜指的是宏觀經濟學包含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等,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充滿了復雜問題的學科。
2、理論多樣指的是在宏觀經濟學中,存在包括古典理論、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新凱恩斯主義、新古典理論、供給學派等在內的多重理論學派。
3、經驗各異則主要強調宏觀經濟學有針對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的案例研究,由此得到的經驗與結論也不盡相同。
㈢ 主要常用的技術經濟指標是什麼
所謂技術經濟指標分析,就是藉助於一系列經濟指標,對不同的技術方案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尋求技術與經濟之間最的最佳關系,使設計方案技術上的先進性和經濟上的合理性有機地統一,進而作出決策。
技術經濟指標分析方法很多,最常見的有:
①決定型分析評價法。它以直觀判斷為基礎,用評價項目和評價標准,使綜合評價定量化,並以得分高低判斷其優劣。常用的決定型評價法有評分法、圖形表示法、檢查表法、實數法、效用評價法等。
②經濟型分析評價法。它是以經濟觀點評價技術方案的優劣,以經濟效果最大化為准則進行選優。常用的經濟型評價法有效果分析法、效益費用比率法、效益費用現值比較法、內部收益率法、投資回收期法等。
③不確定型分析評價法。它主要採用盈虧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方法,確定可行的技術方案。
④比較型分析評價法。它通過對實現同一目標、滿足同一技術要求的各種不同技術方案的經濟計算、分析比較、論證評價,選出最優方案。
⑤系統分析法。它是把研究對象放在一個系統中進行分析與綜合,找出各種可行方案,供決策者選擇。分析時應考慮外部條件與內部條件的結合、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結合、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結合。
⑥價值分析法。通過對產品功能成本的分析,在保證產品達到必要功能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成本。
⑦可行性分析法。它是對投資決策前進行的預先分析與估計,通過研究比較工程建設項目的不同方案,確定技術可行和經濟合理的界限。
㈣ 主要經濟指標的經濟指標
例如,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是經濟范疇,表現這些經濟范疇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社會總產值××億元」、「國民收入××億元」就是經濟指標。經濟指標在反映經濟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數量表現時,是以理論經濟學所確定的經濟范疇的涵義為依據。
㈤ 比較典型的社會經濟條件主要包括哪些重要指標
需求側:消費,投資,政府購買,進口額,出口額等
供給側:產出,資本量,就業量,全要素生產率等
㈥ 什麼是企業主要經濟指標
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用比較時髦的說法,叫關鍵業績指標,英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簡稱KPI 。
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為兩個范疇:一是國家或上級下達的指標,如,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國資委等國家機關考核、統計、檢查企業使用的指標。二是企業內部自定的指標,主要是符合本企業特點,彌補國家指標的不同,這類指標中,有些是為了經濟分析而設置或使用的。
企業主要經濟指標體系的建立與運用,標志著企業信息化體系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