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麥收季,農村為什麼總在公路上曬麥子
每到農村麥收農忙時節,很多基層工作人員就感到頭疼,因為不僅要防止焚燒秸稈,也要勸阻農民不要在主要公路上曬糧!因為公路曬糧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作為基層工作人員,面對農民公路曬糧糧問題很多時候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不在公路上曬,就沒地方曬!畢竟都體諒農民的不容易!因此就出現了一種奇怪局面,哪裡有了交通事故公路曬糧就管理嚴點,如果平安無事就將就著!
對於很多人來說,土地越來越金貴,承包地價也越來越水漲船高。土地價格的增加又無形中抑制農村土地規模化發展,因為大家總感覺自己土地流轉出去會吃虧。或許什麼時候解決了土地問題,曬糧問題也迎刃而解。不知道你怎麼看?
㈡ 最近十日天氣對麥收有沒有影響
目前全國小麥總體長勢良好,單產總產均會出現一定幅度增長。東方艾格注意到今年麥收期間可能出現不利的天氣狀況,影響麥收的進度和收獲品質。
截至5月21日,西南地區四省(市)已收獲冬小麥2100萬畝,佔四省(直轄市)總面積的63.7%。其中,雲南收獲95%,四川收獲65%,重慶收獲過45%,貴州收獲20%。目前的收獲進入湖北小麥主產區,全國麥收超過2500萬畝。總體天氣條件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
其中,西北、華北地區來看,西南部地區降雨偏多,10日降雨量10~50mm,雨量偏多,先期的旱情得到解除,部分地區出現澇災,充裕的雨水利於後期小麥的灌漿發育。其餘大部分地區10日降雨量為1~10mm,降雨偏少,墒情適宜,氣溫偏高1~2℃,利於小麥和春播作物的發育。
長江流域及西南麥收區10日降雨量50~100mm,降雨較常年偏多,對於小麥的收曬產生不利影響。
未來一周,南方大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南部降雨偏多,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2~7成;其餘地區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氣溫方面:新疆和西北地區中西部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1~2℃,西南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略偏低,其餘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
總體利於農作物的發育。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未來一周,我國冬小麥主產區的小麥收獲將會由南向北推進,更具歷年的天氣發展趨勢和當前天氣的中期預報來看,今年可能出現雨帶和小麥收獲同步推進,影響小麥的品質。一旦國內小麥的收獲受到不利天氣的影響導致品質下降,會加劇國際市場對中國進口的猜進一步推動全球小麥價格的大幅上漲,從而會導致國內糧食價格的再度上漲,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和年度的經濟增長狀況。
因此,我建議今後一個半月,特別最近的1個月的麥收期間要高度關注的天氣對小麥收獲的影響,防止良好的收成因不利的天氣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對小麥品質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防止因此導致的糧食價格再度上漲對今年的整個宏觀經濟帶來的負面沖擊。美國進口普衛欣天貓
農民應該抓住有利的天氣條件及時收曬;各地政府和農機服務部門增加對跨區作業聯合收割及作業的支持,加快夏糧的收獲進程。
㈢ 14年山東德州麥收小麥價格
1。18元這是15點以內價格,濕一點的依次遞減
㈣ 以前麥收雨後有很多蜻蜓,為什麼現在很少看到了
在90年代,每當夜幕降臨前後,我總是喜歡坐在自己家院子,看著成群的蜻蜓,在空中捕捉,那些飛蛾、蚊蟲。蜻蜓它們身輕如燕、動作靈敏,不需要花很久的功夫,就會把原本在院子上空徘徊的一團蚊蟲,消滅的一干二凈。
現今那些蚊蟲在夜幕降臨時,還會在農村的天空上飛舞,但以前捕蟲小能手蜻蜓,卻再也看不到了。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農村的蜻蜓變少了呢?有以下四個原因:
四、蜻蜓是益蟲,它們捕捉蚊蟲、飛蛾的能力是很強的,一般人也很喜歡蜻蜓。不過有些人喜歡蜻蜓卻是另外一種方式,那就是食用。成蟲的蜻蜓通常沒有人去食用,不過蜻蜓的蛹、稚蟲,有些農村地方,就有食用這種食物的習俗。
這種蜻蜓的幼蟲,是一種叫水蠆的,一些地方土話叫水蠍子,據相關書籍介紹,蜻蜓的幼蟲是種富蛋白的東西,比我們常吃的豬肉含量還要高,所以飯店賣的價格也很貴。
一些人利慾熏心,為了得利,就會去水裡捕捉那些蜻蜓的幼蟲,再變賣給飯店,或者自己食用。這樣做的後果,也就造成了蜻蜓繁殖被破壞,大量的蜻蜓幼蟲被捕捉,無法完成下一代的繁殖,自然也就會使得蜻蜓的數量變少了。
㈤ 2020年河南省新麥收多錢
2020年河南省新小麥收購價格不會低於一塊一的吧?目前小麥收成不太好,有可能後期價格會高
㈥ 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預計麥收時間
玻璃容器,或者是,不透光的塑料容器。
㈦ 農料院麥收後種生薑能行嗎
這個後面種植生薑的話也是可以的,生薑也是比較好種植的,而且也是比較好穿火的。
㈧ 小麥未來價格走向
貿易商預計未來幾個月國際小麥價格可能下跌14%
㈨ 我家的麥收 作文 郝菊香
聽,機聲隆隆,大型聯合收割機在麥海中歡快的唱著;看,麥浪翻滾,人們站在地頭樹蔭下喜笑顏開等著接麥。這又是一個豐收年。
人們看著眼前的情景,不由的想起大生產隊時的收麥景象。有位大娘說:「那時候,布穀鳥一叫,別想睡覺,鈴聲一響,馬上到場,披星戴月就下地了。隊里規定:一分一壟,十分十壟,拉開趟子,擺開陣勢,誰也不讓誰,誰也不替誰,你追我趕,低著頭只聽見『唰唰唰』的鐮刀割麥聲,一清早下來,累的人腰酸背疼,倆胯骨酸疼酸疼的,走路一瘸一拐,回家只能吃個紅薯乾麵饃,喝一碗紅薯乾子茶,那年月,沒法提。」另一位大爺接著說:「你們婦女光割麥還好受些,我們男人拉麥、攤場、翻場、起場、揚場,干不完的活,一天五場(即出五次工),晌午頭翻場,熱、渴,加上麥塵嗆,使人喘不來氣。我最怕翻二遍場,怕麥秸裹籽,累得胳膊酸麻脹疼。有一年,咱隊的麥一直打到八月十五,麥在垛上生芽,麻雀在麥垛上布窩。人吃苦受累,但糧食打的不多,一畝地二三百斤,那時候沒有化肥、農葯,種子也不知種了多少年的麥種。麥罷了,一個人只能分七八十斤,好一些的隊也不過百八十斤,哪像現在,你看今年的麥子從種到現在雖然沒下透犁雨,但今年的產量還不錯,籽粒飽滿,一畝地少說也打八九百斤。」來福插嘴說:「俺今年的麥子比去年的還好呢,我年前年後澆了兩遍水,一千多斤沒
㈩ 麥收大戰如期而至,農民朋友進入搶收階段,接下來的一地的麥草如何處置呢
麥收旺季,農民們正忙著收割麥子。在炎炎烈日下他們揮灑著滿身的泥土和汗水,豐收的喜悅使他們忘卻了苦和累。收割機馬達的轟鳴聲和人們的呼喊聲交織在一起,構成季節最美的音符!隨著收割機在地里來來回回的走過,一片片金色的麥穗變成了一袋袋黃燦燦的麥子留下了一地麥草。對於這遍地的麥草農民們是如何處理的呢?
一、秸稈還田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秸稈利用所存在的不足,如秸稈利用率偏低,農民普遍報怨的秸稈回收價格不高,還有收購商打捆拖運不及時跟不上農民生產節奏,影響播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