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長期償債能力的相關指標
1、資產負債率也叫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表達資產總額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負債籌資形成的。用於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也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2、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資產總額×100%,股東權益比率與資產負債率正好相反股東權益比率+資產負債率=股東權益/資產總額+負債/資產總額=13、益總資產率又稱權益乘數=資產平均總額÷所有者權益,說明企業資產總額是所有者權益的多少倍,反映企業投資者權益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權益總資產率與股東權益比率互為倒數。比率越低,說明股東投入的資本在資產總額中所佔的比重越大,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風險越小。4、利息保障倍數又稱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利潤總額+利息費用) ÷利息費用,指企業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償付債務利息的能力。倍數越大,償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強。5、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又稱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是負債總額與股東權益總額的比率。該指標反映了債權資本和股權資本的相對比率關系6、償債保障比率=負債總額/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貳』 企業長期償債能力指標的長期償債
企業長期償債能力主要取決於資產和負債的比例關系,尤其是資本結構,以及企業的獲利能力。長期債權人為判斷其債權的安全尤其關注長期償債能力。其指標有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或有負債比率、已獲利息倍數、帶息負債比率五項。
利用資產負債表分析長期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是: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與有形凈值債務率。 資產負債率= 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資產負債率計算中對分子應否包含流動負債存在爭議:
反對者認為:因為短期負債不是長期資金的來源,因此,若包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企業的「長期」債務狀況。
贊成者認為:從長期動態過程看,短期債務具有長期性,如「應付帳款」作為整體,事實上是企業資金來源的一個「永久」的部分。
本教材採取穩健的態度,則將短期債務包含於該指標的分子之中。
債權人的立場:資產負債率越低越好。
權益投資人(股東):由於杠桿作用的存在,資產負債率應該高些。
經營者:風險收益均衡,所以資產負債率應適度。
經驗研究表明,資產負債率存在顯著的行業差異,因此,分析該比率時應注重與行業平均數的比較。
運用該指標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時,應結合總體經濟狀況、行業發展趨勢、所處市場環境等綜合判斷。
分析時還應同時參考其他指標值。 產權比率= 負債總額 /所有者權益總額
與資產負債率無根本區別,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主要反映所有者權益對償債風險的承受能力。
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 / (股東或所有者權益— 無形資產凈值)。
之所以將無形資產從股東權益中扣除,是因為從保守的觀點看,這些資產不會提供給債權人任何資源。
主要說明債權人在企業破產時受保障的程度。 利用利潤表分析長期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是:利息償付倍數和固定支出償付倍數。
利息償付倍數=(利息費用+稅前利潤)/ 利息費用
「利息費用」是指本期發生的全部應付利息,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資本化利息雖然不在損益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償還的。
為什麼用息稅前利潤作分子?見教材P89。
利息費用不僅包括作為當期費用反映的利息費用,還應包括資本化的利息費用。
通常,利息償付倍數至少應該大於1。該比率越高,通常表示企業不能償付債務利息的可能性就越小,這意味著長期償債能力也越強。
因為事實上,如果企業在償付利息費用方面表現良好,企業可能永不需要償還債務本金。因為當舊債到期時,企業有能力重新籌集到資金。
但是,由於非付現成本的存在,短期內指標值偶爾小於1,也不一定就無力償債。
因此,為了考察企業償付利息能力的穩定性,一般應計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償付倍數。保守起見,則應選擇5年中最低的利息償付倍數值作為基本。
是利息償付倍數的一種擴展,是一種更為保守的度量方式。
事實上,許多經營租賃也是長期性的,長期性的經營租賃也具有長期籌資的特徵,所以,租賃費的利息費用事實上也是固定支出。優先股股息也具有同樣特徵。
根據經驗,租賃費用中的利息約佔1/3;
固定支出償付倍數計算中究竟應包括哪些固定支出,事實上沒有統一的規定,可以象上面公式那樣只包括「租賃費中的利息部分」,也可以包括全部租賃費用,乃至包括所有的折舊、折耗及攤銷,包括的固定支出越多,該指標就反映得越穩健。
『叄』 評價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有哪些
償債能力指標包括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1、反映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有:(1)營運資本,即流動資產超過流動負債的部分。(2)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3)速動比率,即變現能力較強的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4)現金比率,即現金和可上市證券之和與流動負債之比。
2、反映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有兩類,(1)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如果該指標過小則表明企業對財務杠桿利用不夠。國際上認為資產負債率為60%合適。(2)產權比率(所有者權益負債率):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3)已獲利息倍數(利息保障倍數):反映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證程度。其中: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支出
(3)判斷衡量長期償債指標擴展閱讀
企業償債能力是股份公司在正常經營周期中,以其現有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通常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上有關項目之間的比例關系來表示。企業的負債區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因而企業的償債能力也區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
『肆』 什麼是長期償債能力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有哪些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對債務的承擔能力和對償還債務的保障能力。償債能力指標包括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反映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有兩類:
(1)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如果該指標過小則表明企業對財務杠桿利用不夠。國際上認為資產負債率為60%合適。
(2)產權比率(所有者權益負債率):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3)已獲利息倍數(利息保障倍數):反映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證程度。其中: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支出。
(4)判斷衡量長期償債指標擴展閱讀:
企業的盈利狀況對其長期償債能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利潤越多,企業可用於償還負債本息的能力越強。因此,通過反映企業盈利能力與負債本息之間關系的指標計算與分析,可以評價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狀況。
通常,盈利能力對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都有影響,但由於利潤按權責發生制原則計算,當期實現的利潤並不一定在當期獲得現金,因此並不能將利潤或盈利能力與短期償債能力劃等號。
而從長遠看,利潤與經營現金凈流量成正比,利潤越多,企業償債能力就越強。從盈利能力角度對企業長期償債能力進行分析評價的指標主要有利息保障倍數、債務本息保障倍數、固定費用保證倍數等。
『伍』 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有哪些
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或有負債比率、已獲利息倍數、帶息負債比率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又稱負債比率,是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也稱資本負債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況下,產權比率越低,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3、或有負債
或有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或有負債總額對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應對可能發生的或有負債的保障程度。
4、已獲利息
已獲利息倍數,是指企業一定時期息稅前利潤與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障程度。
5、帶息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某一時點的帶息負債總額與負債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負債中帶息負債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未來的償債(尤其是償還利息)壓力。
(5)判斷衡量長期償債指標擴展閱讀
企業償債能力是指企業用其資產償還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能力。企業有無支付現金的能力和償還債務能力,是企業能否健康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企業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標志。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包括償還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的能力。
企業償債能力,靜態的講,就是用企業資產清償企業債務的能力;動態的講,就是用企業資產和經營過程創造的收益償還債務的能力。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到期債務(包含本金及利息)的能力。能否及時償還到期債務,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好壞的重要標志。
『陸』 長期償債能力主要是通過哪些指標來分析
長期償債能力能力的主要指標有:資產負債率(亦稱負債比率)產權比率(亦稱負債權益比率),帶息負債率、利息費用保障倍數(亦稱已獲利息倍數)。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主要就看企業資金結構是否合理、穩定、以及企業長期盈利能力的大小。
『柒』 以下哪個指標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 a,資產負債率 b,流動比率 c,銷售
三個都會影響的。但是指標只有5個。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負債的能力。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主要有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或有負債比率、已獲利息倍數和帶息負債比率五項。
『捌』 反映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有哪幾個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到期債務(包括本息)的能力。償債能力指標包括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及時足額償還的保證程度,是衡量企業當期財務能力(尤其是流動資產變現能力)的重要標志。
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流動負債比率三項。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它表明企業每一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保證,反映企業用可在短期內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國際上通常認為,流動比率的下限為100%,而流動比率等於200%時較為適當。流動比率過低,表明企業可能難以按期償還債務。流動比率過高,表明企業流動資產佔用較多,會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企業的籌資成本,進而影響獲利能力。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其中,速動資產,是指流動資產減去變現能力較差且不穩定的存貨、預付賬款、待攤費用等後的余額。其計算公式為:
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越強。國際上通常認為,速動比率等於100%時較為適當。速動比率小於100%,表明企業面臨很大的償債風險。速動比率大於100%,表明企業會因現金及應收賬款佔用過多而增加企業的機會成本。
3.現金流動負債比率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現金凈流量同流動負債的比率,它可以從現金流量角度來反映企業當期償付短期負債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越大,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業按期償還到期債務。但是,該指標也不是越大越好,指標過大表明企業流動資金利用不充分,獲利能力不強。
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負債的能力。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主要有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或有負債比率、已獲利息倍數和帶息負債比率五項。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又稱負債比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對資產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資產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保守的觀點認為資產負債率不應高於50%,而國際上通常認為資產負債率等於60%時較為適當。從債權人來說,該指標越小越好,這樣企業償債越有保證。從企業所有者來說,該指標過小表明企業對財務杠桿利用不夠。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應當將償債能力指標與獲利能力指標結合起來分析。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也稱資本負債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一般情況下,產權比率越低,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產權比率與資產負債率對評價償債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兩者的主要區別是:資產負債率側重於分析債務償付安全性的物質保障程度;產權比率則側重於揭示財務結構的穩健程度以及自有資金對償債風險的承受能力。
3.或有負債比率
或有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或有負債總額對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應對可能發生的或有負債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或有負債總額=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金額+對外擔保金額+未決訴訟、未決仲裁金額(除貼現與擔保引起的訴訟或仲裁)+其他或有負債金額
4.已獲利息倍數
已獲利息倍數,是指企業一定時期息稅前利潤與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稅前利潤總額指利潤總額與利息支出的合計數,利息支出指實際支出的借款利息、債券利息等。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
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一般情況下,已獲利息倍數越高,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國際上通常認為,該指標為3時較為適當,從長期來看至少應大於L
5.帶息負債比率
帶息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某一時點的帶息負債總額與負債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負債中帶息負債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未來的償債(尤其是償還利息)壓力。其計算公式如下:
帶息負債總額=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應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