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國時俗稱「小黃魚」的金條價值多少錢,購買力如何呢
看過民國電視劇的人,一定對於多方勢力共同認可的黃金印象深刻。無論是漢奸、特務,還是軍閥、土匪,黃條,也就是俗稱小黃魚,一直他們最認可貨貨幣。理由自然也不難理解,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在軍閥混戰的民國,黃金自然是最保值,也是購買力最為堅挺的硬通貨了。
北京四合院
據統計,截止到1949年3月,國民黨共生產了各種重量的金條約有111萬條,重量大約為153萬兩。但是,由於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絕大多數金條都被帶去台灣,留在大陸的金條並不多。
而且,被留在大陸的金條大多數也被銀行回收並融化,因此,民間存有的金條數量十分稀少,再加上金條特定的歷史時間,小黃魚也成為收藏家最愛收藏的藏品之一。它的價值,也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
Ⅱ 黃金投資中的「大黃魚」、「小黃魚」分別是指什麼
上海人把金條叫成大黃魚、小黃魚,小黃魚指50克的金條,大黃魚指500克的金條。年底買金條壓箱底,是家庭富裕的象徵和祈求福氣的傳統。
Ⅲ 民國時期的小黃魚相當於現在的什麼黃金呢
民國時期的1兩一根的小金條(合今天的31.25克),俗稱「小黃魚」。稱千足金.
Ⅳ 民國時期的一塊「小黃魚」值多少錢
民國時期的小黃魚,也就是黃金,很多人都不惜拿命去博。因為在那個軍閥混戰的時期,也只有小黃魚才能夠保值。就像電視劇《新世界》中,整個北方都解放了,唯獨北平還沒有解放,於是不少人都想拿著小黃魚跑路到南邊,金海三兄弟也不例外,由此而引發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故事。那麼就有不少人產生了疑問,這個小黃魚究竟值多少錢呢?為什麼這么多人為之拚命?這就要說說當時流通的貨幣了。
至於為什麼叫做「小黃魚」,原因就更簡單了,因為最早的黃金是製成了金磚,每塊大概在350g左右,無論是交易還是流通都是十分笨重的一件事,所以就直接改鑄成了一種扁平的長方體。其樣子十分像魚,所以就被俗稱為「黃魚」。當時黃魚被分為大黃魚和小黃魚,大黃魚為十兩,小黃魚為一兩。但值得注意的是,民國的計量單位和現在並不一樣,也就是一兩並不等於50g,而是相當於現在的31.25g。同理,大黃魚就約等於312.5g。
在抗戰初期,30到40枚大洋才能換一條「小黃魚」,戰爭時間越長,黃金也就越值錢。在解放之前,三根「小黃魚」也就是一百塊大洋,就能換一套北京的小型四合院。正因為黃金的價值高,所以很多人都想儲存金條,但是大黃魚太貴了,所以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小黃魚就成了最流行的金條規格。
Ⅳ 大黃魚 小黃魚 黃魚 黃花魚 有什麼區別
黃魚就是黃花魚,黃花魚又分為大黃魚和小黃魚。
大黃花魚和小黃花魚的區別:
1.別稱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學名小黃魚,別稱小鮮、大眼、花色、小黃瓜、古魚、黃鱗魚、小春色、金龍、厚鱗仔、小黃花等。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學名大黃魚,別稱黃魚、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紅瓜、金龍、黃金龍、桂花黃魚、大仲、紅口、石首魚、石頭魚、黃瓜魚等,為傳統「四大海產」之一。
2.體型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體長圓形,側扁,尾柄長為其高的2倍。頭大,口寬而傾斜,上下頜略相等。下頜無須,頦部有6個細孔。上下頜具細牙,上頜外側及下頜內側牙較大,但無犬牙,齶骨及犁骨無牙,頭及身體被櫛鱗,鱗較大,側線上鱗5~6個,背鰭及臀鰭鰭條膜上有2/3以上被小圓鱗,臀鰭鰭條少於10,鰾側管2小分支平行但不相等,呈一長一短管狀。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體延長,側扁,體長約40~50厘米,尾柄細長,長約為高的3倍余,鱗較小,背鰭起點至側線間具8-9行鱗,頭較大,具發達粘液腔,下頜稍突出,體黃褐色,腹面金黃色,各鰭黃色或灰黃色,唇橘紅色,鰾較大,前端圓形,頭顱內有2塊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個。
3.分布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廣泛分布於中國東海、黃海和渤海以及朝鮮半島西岸海域,主要產地在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省沿海,以及受長江徑流影響較大的黃海南部和東海北部水深40~80米的海區,屬暖溫性近底層魚類。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分布於黃海中部以南至瓊州海峽以東的中國大陸近海及朝鮮西海岸,雷州半島以西也偶有發現,中國沿海的大黃魚可分為南黃海——東海地理種群、台灣海峽——粵東地理種群、粵西地理群3個種群。
4.功效不同:
小黃花魚:小黃花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脂肪、鈣、磷、鐵、鉀、鈉、鎂、硒和維生素A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食用價值高,而且無論從中國傳統醫學還是現代醫學研究中,都發現小黃魚還具有相當高的葯用價值,例如魚鰾具有潤肺、健脾、補氣血的功效,膽能清熱解毒、平肝、降血脂,魚磷可制葯用膠,精巢用來提取魚精蛋白、精氨酸,卵巢則可用於提取卵磷脂。
大黃花魚:大黃花魚肉質較好且味美,松鼠黃魚為筵席佳餚,大部分鮮銷,其他鹽漬成「瓜鯗」,去內臟鹽漬後洗清曬干製成「黃魚鯗」或製成罐頭,魚鰾可干製成名貴食品「魚肚」,又可制「黃魚膠」,肝臟含維生素A,為制魚肝油的好原料,耳石可作葯用。
(5)黃金小黃魚擴展閱讀:
大黃魚的營養價值:
大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大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大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並對各種癌症有防治功效。
大黃魚有和胃止血、益腎補虛、健脾開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之功效,貧血、失眠、頭暈、食慾不振及婦女產後體虛者食用大黃魚尤為適宜
微量元素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它是通過阻斷身體過氧化反應而起到抗輻射、延緩衰老的作用。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黃魚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能延緩衰老。
Ⅵ 一條「小黃魚」(黃金)那是多重
200多克
Ⅶ 小黃魚是多少克黃金
一兩重。
按照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金條以「兩」為基本重量單位,通常來說,金條分為三種,分別為十兩,五兩和一兩。當然也有半量等其他規格。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一般將一兩重的金條稱之為小黃魚,10兩重的自然是大黃魚了。中央造幣廠制的金條上,會壓有中央造幣廠、日期等字樣。
民國期間的大部分金條,都是在1945年到1949年之間生產的。國民黨敗退台灣之後,也將儲藏於金庫的大量金條運至台灣,而這些數目巨大的金條也成為台灣後來經濟騰飛的基礎。
價值情況:
在使用公制之前,中國舊制一斤為16兩,所以民間也有半斤八兩之說。因此,當時的一兩金條,大約相當於今天這樣單位的31克。所以,小黃魚,也就是一兩的金條為31克黃金,而大黃魚也就是10兩的金條,自然是310克了。
例如黃金的價格一直徘徊在1克200-300元左右,因此,按照金價單純計算黃魚的價值,一兩的小黃魚價格約為8370元,而大黃魚自然是83700元了。
當然,這么計算小黃魚的價值是並不合理,黃魚作為民國時期鑄造的金條,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因此,它的實際價值應該比金價核算要高得多。
Ⅷ 一條小黃魚是什麼
回答:金條
解放前中國最流行的金條規格,主要就是「大黃魚」和「小黃魚」。
「大黃魚」指十兩一根的金條。按舊制1斤16兩,1兩=500/16=31.25克。所以,「大黃魚」金條摺合今天的重量就是312.5克。
本來「大黃魚」是通行的規格,富有家庭通常會存幾根金條作為壓箱底錢。但後來金貴銀賤(民國的法幣是銀本位,最早一元法幣就是按一枚銀圓定價的),普通百姓也紛紛想買黃金,而「大黃魚」顯然太貴買不起。所以金店就鑄造了1兩一根的小金條(合今天的31.25克),俗稱「小黃魚」
Ⅸ 1根小黃魚多少克
一斤左右。
黃金
(Gold)是化學元素金(Au)的單質形式,是一種軟的,金黃色的,抗腐蝕的貴金屬。金是較稀有、較珍貴和極被人看重的金屬之一。國際上一般黃金都是以盎司為單位,中國古代是以「兩」作為黃金單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金屬。
不僅是用於儲備和投資的特殊通貨,同時又是首飾業、電子業、現代通訊、航天航空業等部門的重要材料。
黃金的化學符號為Au,金融上的英文代碼是XAU或者是GOLD。Au的名稱來自一個羅馬神話中的黎明女神歐若拉(Aurora)的一個故事,意為閃耀的黎明。
2020年8月5日,黃金價格突破2033美元/盎司,創下歷史新紀錄。
黃金的顏色為金黃色,金屬光澤,難分解。密度19.3g/cm3,熔點1064.4℃;具良好的延展性,能壓成薄箔,具極高的傳熱性和導電性,純金的電阻為2.4P。純金具有良好的抗化學腐蝕性,是最好的電鍍材料。
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煉」就是金的化學穩定性很高,不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不必擔心會氧化變色。即使是在熔融狀態下也不會氧化變色,冷卻後照樣金光閃閃。
密度大,手感沉甸。韌性和延展性好,良好導性。純金具有艷麗的黃色,但摻入其他金屬後顏色變化較大,如金銅合金呈暗紅色,含銀合金呈淺黃色或灰白色。金易被磨成粉狀,這也是金在自然界中呈分散狀的原因,純金首飾也易被磨損而減少分量。
在門捷列夫周期表中金的原子序數為79,即金的原子核含有79個質子,質子帶正電荷。同時,由於符合半滿規則,因此,金具有很好的化學穩定性,在金屬市場上金與釕、銠、鈀、鋨、銥、鉑等金屬統稱為貴金屬。
黃金雖是一種很柔軟的金屬,但不及鉛和錫兩種金屬。在純金上用指甲可劃出痕跡,這種柔軟性使黃金非常易於加工,然而這點對裝飾品的製造者來說,又很不理想,因為這樣很容易使裝飾品蹭傷,使其失去光澤以至影響美觀。所以在用黃金製作首飾時,一般都要添加銅和銀,以提高其硬度。
黃金易鍛造、易延展,可碾成厚度為0.001毫米的透明和透綠色的金箔。0.5克的黃金可拉成160米長的金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