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培養印度製造業應不應該對中國商品關稅45%滾出美國市場
培養印度製造?
你去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網站查一下世界各國進出口數據。從中國這里接班的是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甚至衣索比亞,有印度什麼事?印度現在是靠賣資源為生的國家。印度曾經在紡織、成衣出口市場上比中國還強,現在呢?連孟加拉都拼不過。
再說,美國打擊中國出口是為了培養自己的製造業,怎麼可能養印度?中國這個硬骨頭啃不動,搞不好還要先捏捏印度這個軟柿子呢。老大和老二鬥法,吃虧的永遠是老三,當然印度還當不上老三,目前最可能被割韭菜的是日本。
第三,把中國商品趕出美國市場?要有那麼簡單他們早幹了。中美貿易戰都打了二十多年了,中國商品從來沒有得到過公平待遇的,但結果怎麼樣呢?殺敵一千自損十萬?就算把中國商品趕出去,也是越南商品進來,美國撈得什麼好處?
❷ 印度和越南在承接製造業方面各有那些優勢
印度承接製造業方面的優勢:人口多,勞動力豐富,礦產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廣闊。越南在承接製造業方面各有優勢人口比較稠密,消費市場比較廣,勞動力價格低,有政策方面的優勢。
❸ 印度製造業比中國成熟的原因
首先,印度並不比中國製造業成熟,所以你的大前提就是錯誤的。
其次,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它的工業發展比中國起步早,發展水平也高,這是事實。但是在二戰以後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改變。
第三,印度的工業從起步就受到了英國殖民者的影響,獨立後發展也沒有一個有力的規劃和步驟,所以它的工業不成體系,研發能力差,基礎薄弱,印度的軍隊不只要進口飛機坦克大炮軍艦,連可靠的步槍、子彈這樣的小東西都不能充分生產。
第四,印度有些方面比中國有優勢,比如制葯業,它可以仿冒國際大牌的專利葯品而不受制裁,主要是因為印度人窮,這些大國的葯貴打不開印度市場,反正這個市場不屬於自己,讓印度仿冒也不關緊要。
第五,印度不能算是完成了工業化,只能說它有自己的工業,它的製造水平處於低端水平,高級一點的東西造不出來。
❹ 印度學者說印度製造業還未到巔峰,對此國際社會如何評價
首先從事實上來說,印度的製造業確實還沒有到巔峰,嚴格來說,印度的製造業還處於一個前工業化時代。首先印度絕對是有發展製造業的能力的,畢竟擁有足夠的人口基數。其次就是印度本身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印度沒有足夠的教育資源。最後就是印度本身的種姓制度的鍋了,如果這個制度不消除的話,那麼印度永遠也發展不起來。
最後就是印度本身的種姓制度的鍋了,如果這個制度不消除的話,那麼印度永遠也發展不起來。從這方面倆看,印度其實就是一個披著國家外衣的宗教。在宗教內部,人和人之間是天生不同的。所以這種方式造成了印度的每一個人從出生就決定了它是什麼人,永遠無法上位。
❺ 印度人工成本便宜一半,政府還給幫助,為何印度製造走向世界難度還很大
因為印度製造企業的條件沒有中國企業的好,再加上印度勞動力素質比較低下,生產的時候往往都是小規模生產,這樣不能控製成本以及保證產量,所以印度製造走向世界的難度很大。
盡管莫迪推出「印度製造」行動,但印度與中國和全世界的貿易逆差都已加劇,破除不必要的官僚主義干涉或許有助於印度成為世界工廠。
❻ 7個問題告訴你印度消費稅改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印度定於7月1日實施的商品及服務稅將幫助締造世界上最大之一的單一商品與服務市場,並有力落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提高印度經商便利化程度的承諾。
1、這真會發生嗎?
印度的商品及服務稅已經醞釀很久了(於2006年首次提出),但在2017年4月,印度總統簽署了一些相關法案,為該稅的實施掃清了最後的程序性障礙。
最後的相關工作將包括:敲定不同類別的商品及服務所適用的具體稅率、落實技術保障(被稱為GST Network的網路),並培訓約5.8萬名稅務官員。一些公司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為新稅製做好准備,但印度政府堅持貫徹其既定的時間表。
2、這一新稅種好在哪裡?
現行的17種甚或更多的邦稅和聯邦稅適用於包括電力和古馳(Gucci)手袋在內的五花八門的商品與服務。它們的存在使得商家向印度13億人口(比美國人口高4倍左右)銷售產品的努力變得非常復雜。在目前的稅制下,一種產品會被多次以不同稅率征稅。
6、那企業本身會受到什麼影響呢?
企業必須大幅調整自身的會計系統,而這可能涉及到一次性投資成本。隨著印度的商品流通變得更便捷,物流公司將從中獲益。其他贏家和輸家將取決於所經營商品被判定適用於哪一稅率以及最終法規條文中的豁免情況。
7、有許多其他國家使用這一稅種嗎?
印度將效仿波蘭、加拿大和日本,跨入160個實施增值稅的國家和地區行列。以最高稅率衡量,印度的商品及服務稅水平將居於前列。考慮到擁有29個邦、22種官方語言和900萬家企業的印度推行稅制改革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工作,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進行任何稅改都會顯得十分輕松。
❼ 印度推出新「印度製造」計劃,這對於印度製造的發展帶來那些影響
印度推出來的這個印度製造計劃,當然是有利於印度製造業的發展,是根據印度人的尿性來看,這種計劃並不會完全的落實,而且不會100%的進行實施。印度製造業是以有一定基礎的,通過這次印度製造計劃可能會發展出不一樣的結果吧!
這樣來看印度推出的新印度製造計劃,對印度製造業的發展是有不小的影響的,但是對印度整體國家國民經濟綜合國力的發展影響並不大,還是需要創新和科技的發展,才能使一個國家更快的進步和發展。
❽ 印度的製造業和人口紅利的關系
印度的人口結構年輕化,人口總數和勞動力都會超過中國,將有利於印度製造業的發展!
❾ 稅改後印度收入增長緩慢,印度能否能取代中國這位世界工廠
2017年7月1日印度GST稅改和之前突然宣布廢除使用舊版大額紙幣一樣,引發了全球震動。
其實,在這次稅改之前印度已經針對個稅進行簡單的調整。在2017年2月份印度政府宣布把年收入250000盧比(約合人民幣25530元)到500000盧比(約合人民幣51060元)之間收入群體的個稅稅率從10%下調至5%,這意味著有2000萬印度人所交的個稅將會減少一半。在印度個稅占的比重也很小,而且交個稅的人也比較少。根據CNBC報道的最新數據,大約有2870萬印度人提交了所得稅申報表, 但其中1620萬人並未繳納任何稅,因而只有大約1250萬人真正納稅了。這意味著2013年印度納稅人口在總人口(12.3億)中所佔比例僅為1%。
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比印度高,但生產率是印度的3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現在印度想要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還需要繼續努力。印度的基礎設施目前還比較落後,尤其是交通設施。但是印度最有希望,畢竟印度政府也在努力改善國內的基礎設施。
❿ 數據顯示印度製造正在世界蔓延,印度能快速提升國內GDP嗎
印度人口多,相信印度在重視製造業的發展之後會快速提升國內的GDP。
因為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始終呈上升趨勢,而且在過去的幾年裡,印度甚至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但從今年開始,印度經濟似乎又出現了下滑的頹勢:2019年第一季度,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5.8%,首次低於6%,進入第二季度後這一增速更是低至5%,放緩勢頭不減。但與此同時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印度製造似乎正在全球范圍內開枝散葉。以汽車製造業為例,印度去年的汽車產量為399萬輛,一度超越韓國和德國,而且諸如福特、豐田、本田、寶馬、賓士等世界知名汽車品牌也都紛紛落戶印度。
因此莫迪也認識到了這一短板,承諾要進一步提升製造業在GDP總量中的佔比,至少要達到25%的水平;此外,還要在2022年的時候為社會提供至少1億個製造業就業崗位,相信如果這些政策能夠最終落實,一定會極大的刺激印度製造業的發展。
印度一定會增長國內的GDP,只不過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