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居民消費水平用什麼指標衡量
居民消費水平是指居民在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消費過程中,對滿足人們生存、發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達到的程度。通過消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的數量和質量反映出來。
反映居民消費水平的主要指標有:
(1)平均實物消費量指標
平均每人全年主要有消費品的消費量、平均每百戶耐用消費品擁有量、人均居住面積、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平均每人生活用電量等;
(2)現代化生活設施的普及程度指標
自來水普及率、煤氣普及率、平均每百戶主要家用電器擁有量、電話普及率等;
(3)反映消費水平的消費結構指標
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中食品的比例、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中文化生活服務支出比例、不同質量消費晶的消費比例等;
(4)平均消費量的價值指標
平均每人消費基金、平均每人生活消費額、平均每人用於各項生活消費的支出等。
❷ 物價水平可以用什麼指標表示
具體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了,如果從消費角度看,那麼價格水平應該用消費價格指數CPI來描述;如果從國民收入角度看物價水平,那就該用GDP折算指數了。
消費價格指數顯然比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涵蓋更廣,因為居民消費的對象不一定就是零售商品,比如對勞務的消費。所以,一般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應該是消費價格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個相對較狹窄的概念。
宏觀經濟學用價格指數來描述整個經濟中的各種商品和勞務的總體平均數,也就是經濟中的價格水平。常涉及的價格指數主要有:GDP折算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價格水平的問題。
(2)刻畫水平用的指標擴展閱讀:
一、居民消費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是反映居民購買並用於消費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的變動趨勢和變動幅度的相對數。
該指標既包括城鄉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類消費品價格,也包括多種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項目價格,如水、電、交通、教育、醫療等費用,可以全面反映多種市場價格變動因素及其對居民實際生活的影響程度。
該價格指數為分析和制定貨幣政策、價格政策、居民消費政策、社會保障政策、工資政策以及進行國民經濟核算提供科學依據,也是四大宏觀調控指標之一。
國際上通常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作為反映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CPI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由於人們對CPI的統計方法和制度認識不一樣,有時也引起過一些爭論和分歧。
二、GDP平減指數
GDP平減指數是經濟學家用來監測經濟中平均物價水平,從而監測通貨膨脹率的一個衡量指標,它的值等於名義GDP與真實GDP的比率乘以100。
GDP平減指數衡量的是相對於基年價格的現期物價水平。由於它可以「平減」名義GDP中由於物價上升而引起的上升,即從名義GDP中剔除通貨膨脹,因此該指數可以排除物品產量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從而直接反映物品價格的變動。
需要注意的是,GDP平減指數反映的是國內生產的所有物品與勞務的價格,因此進口消費品價格的變化並未反映在GDP平減指數中。
❸ 統計學從哪些方面用哪些指標描述數據分布的特徵
數據分布特徵可以從集中趨勢、離中趨勢及分布形態三個方面進行描述。
版1、平均指標是在反權映總體的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趨勢的指標。測定集中趨勢的平均指標有兩類:位置平均數和數值平均數。位置平均數是根據變數值位置來確定的代表值,常用的有:眾數、中位數。數值平均數就是均值,它是對總體中的所有數據計算的平均值,用以反映所有數據的一般水平,常用的有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和冪平均數。
2、變異指標是用來刻畫總體分布的變異狀況或離散程度的指標。測定離中趨勢的指標有極差、平均差、四分位差、方差和標准差、以及離散系數等。標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即總體中各變數值與算術平均數的離差平方的算術平方根。離散系數是根據各離散程度指標與其相應的算術平均數的比值。
3、矩、偏度和峰度是反映總體分布形態的指標。矩是用來反映數據分布的形態特徵,也稱為動差。偏度反映指數據分布不對稱的方向和程度。峰度反映是指數據分布圖形的尖峭程度或峰凸程度。
❹ 刻畫一個數學家「對數學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的指標是
貢獻意味著價值,價值是高維空間朝某個方向的投影,所以你認為有價值的別人未必認為有價值,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是不同的。
有些簡單指標如某數學家的知識對GDP的增量,或者未來1000年的GDP增量。可以參考但未必能說服每個人。
像哥德巴赫猜想是因為中國人做出了一些突出貢獻被過度宣傳了,知道的人很多,但知道它能產生什麼價值的人很少,它和其他類似的數論問題的藝術價值遠大於其實用價值。就像一幅畫你認為它很值錢它就很值錢,困難時期或者災難到來它卻幫不了人類任何忙。
而20世紀數學的四大支柱:實變,泛函,拓撲和抽象代數(可惜這些領域中國人都不怎麼行)推動著量子力學等領域的發展,把之前的數學成果做了很好的梳理和抽象,把高科技帶到電子、計算機、網路、生物、能源等等領域,真真切切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種貢獻是誰也無法否認的。
❺ 統計學用哪些指標描述數據分布的特徵
數據分布特徵可以從集中趨勢、離中趨勢及分布形態三個方面進行描述。
1、平均指標是在反映總體的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趨勢的指標。測定集中趨勢的平均指標有兩類:位置平均數和數值平均數。位置平均數是根據變數值位置來確定的代表值,常用的有:眾數、中位數。數值平均數就是均值,它是對總體中的所有數據計算的平均值,用以反映所有數據的一般水平,常用的有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和冪平均數。
2、變異指標是用來刻畫總體分布的變異狀況或離散程度的指標。測定離中趨勢的指標有極差、平均差、四分位差、方差和標准差、以及離散系數等。標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即總體中各變數值與算術平均數的離差平方的算術平方根。離散系數是根據各離散程度指標與其相應的算術平均數的比值。
3、矩、偏度和峰度是反映總體分布形態的指標。矩是用來反映數據分布的形態特徵,也稱為動差。偏度反映指數據分布不對稱的方向和程度。峰度反映是指數據分布圖形的尖峭程度或峰凸程度。
❻ 集中趨勢是什麼,有哪些刻畫指標
由於分布的離散程度可以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考察,故描述分布離中趨勢的變異指標有多種。常見的變異指標有:極差、分位差、標准差、方差和變異系數。 標准差最重要。 標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也稱均方差(mean square error),是各數據偏離平均數的距離的平均數,它是離均差平方和平均後的方根,用σ表示。標准差是方差的算術平方根。標准差能反映一個數據集的離散程度。
❼ 統計公報刻畫物價水平用了哪些指標
你好,剛開始主要看你自己適合什麼,
一開始做實物很難在前面,
看不到怎麼會好呢?
所以新手建議做虛擬,
風險低,信用提高也比較快,
買個軟//件就可以了,
而且可以隨自己喜歡選擇做什麼都可以。
❽ 計量分析設回歸方程時,表示一個省教育水平的變數可以用什麼指標
一般來說用以下的指標來衡量:
學生總數/經濟活動總人口 (你已經提到了,但不一定非要高等教育,小學中學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標)
教育經費/經濟活動總人口。這個指標衡量的是每個學生能分到多少教育經費。
教師總數/學生總數 (可以更細分成小學,初中高中,高等教育)。這個指標衡量的是每個學生能分到多少教師的指導。
❾ 以下哪一個是刻畫一個隨機變數取值偏差程度的指標
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下,管理者通過執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整合組織的各項資源,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它有三層含義:(1)管理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它服務並服從於組織目標。(2)管理是一個連續進行的活動過程,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就是管理者執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的過程。由於這一系列職能之間是相互關聯的,從而使得管理過程體現為一個連續進行的活動過程。(3)管理活動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在開放的條件下,任何組織都處於千變萬化的環境之中,復雜的環境成為決定組織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管理科學詞庫》(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6年9月)中提出了下列管理原理體系:⑴系統原理:為了達到最佳管理,必須進行系統分析,抓住系統的三個環節:目的性、全局性、層次性。⑵整分合原理:現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須在整體規劃下明確分工,在分工基礎上有效地綜合。⑶反饋原理:面對不斷變化的客觀實際,必須做到靈敏、准確、有力的反饋。⑷封閉原理:任一系統內的管理手段必須構成一個連續封閉的迴路。⑸能級原理:將不同的個人,根據其能力大小,分別安排在適當層次的組織機構中,做到人盡其才,能者多勞。⑹彈性原理:管理必須保持充分的彈性,以適應各種可能的變化,實現動態管理。⑺動力原理:管理必須有強大的動力,包括物質動力、精神動力,信息動力,才能持續有效地進行。參考資料:/link?url=dqnaxPvZrz6GfM_VytAEByarSFuhzE-mdqwO9zt-vk1Qs1OUXD6D-iukpAbYZk25bv0GAi_H3-DFgpy3eaLUG-X9GEAsvfZPgXwMf7jDIXW
❿ 以下哪一個是刻畫一個隨機變數取值偏差程度的指標.a.方差 b.均值 c.最大值
A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