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傳統指標MA均線系統要怎麼分析和運用
不同周期上看10或12均線,其他的都不重要。比如說月線圖,周線圖,日經圖。最低就到日線圖。
B. 傳統績效評價指標有哪些是綜合指標
數量、質量、時限和成本
C. 如何從量化的角度觀看股票傳統的技術指標
黑三兵,連續三個陰線,代表股價將下跌,要是第三根陰線出現長的影線,代表股價將反轉!紅三兵,連續三個陽線,代表股價將上漲,要是第三根陽線出現長的影線,股價一般將反轉!結合另四個指標和均線多空頭排列看價格走勢!極准,每次都准,包你賺錢!
MACD的紅綠柱代表MACD在0上還是0下運行,紅綠柱的增長變短和KDJ線的J線的轉折方向一致!
MACD和TRIX一般不會一起粘著,連在一起看可以看出RSI和KDJ連續幾個小周期的走勢變化讓股價起更大變化!
然而,MACD TRIX向上股價一般上走向下股價一般下跌。
再給你說說,RSI極大的主宰價格,RSI50+漲勢區,在這個區間往上拉力量極大,往下拉的力量不大,在80+往上拉同樣點數力量是20-的10倍;同樣RSI50-為跌勢區,在這個區間往下拉下跌力量極大,往上漲的力量不大,在20-往下跌同樣的指數是80+的力量的10倍。
KDJ線能反映RSI的大概走勢,D線反映了RSI的大概走勢,K線的轉折代表J線的轉折,J線上走往前下方轉折時,RSI下落,前上方轉折,RSI上提,平走同一個方向,RSI上提;J線往下走往前上方轉折時RSI上提,往前下方轉折時RSI下走,平走RSI下走;KDJ極小的主宰價格走勢變化!你觀察一下,一眼就能看出來看懂!
至於均線,則是空頭排列多頭排列你應該懂的,傻子都看得懂!
RSI,可以調成10 10 10
D. 傳統的基於財務指標的業績評價存在什麼問題
單一傳統的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已經完全不能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表現在幾點。
1、短期性和非持續性
財務指標評價系統評價過程中注重企業短期的經營成果,這將很容易使企業經營管理者產生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為,而使企業不願意去投資於一些表面上看會減少企業的短期盈利而從長期來看卻可以提高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行為,而最終導致企業只看重短期經營業績而忽視長期價值的創造。
2、實物性和有形性
傳統的財務指標評價系統過分注重於實物價值的評價,而對於那些未來價值增加的有幫助的無形資產的評估則顯得力不從心。在目前企業管理過程中,現代的會計制度對於企業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進行了嚴格的規范,從而使企業的那些可以增加企業未來價值的無形資產在企業財務報告中無法反映出來。這樣傳統的以財務指標體系為主的業績評價系統很難適應企業持續經營、長期發展的需要。
3、成果性而非預見性
傳統的財務指標評價系統只是基於對於過去經營業績的評價,而這對於處於信息時代的企業,面對未來日益競爭激烈的企業經營決策來講則顯得捉襟見肘。現代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還必須投資於營銷商、顧客、技術、工藝、僱主、革新等,從而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的過程。
4、片面性而非全面性
傳統的評價系統只注重企業經營業績的定量貨幣化結果,而忽視了對於一些重要的非財務指標的非貨幣化定性的評價。然而,現代企業必須對於一些非財務指標如創造力、員工滿意度、顧客滿意度以及市場佔有率等許多因素做出評估,這樣才能實現企業長期的價值創造和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5、會計信息失真的助推劑
當前我國社會存在大量的會計造假和會計失真的問題,這雖然和單純的財務指標評價系統沒有直接必然的聯系,但由於傳統的企業業績評價主要採用相對單一的財務指標評價系統,無疑對於企業的經營行為起了導向作用,使得眾多的很多行為對於財務指標過分依賴,而使企業的經營者可以通過弄虛作假的會計方法來達到自身的目的,因此傳統的企業業績評價的財務模式確實對社會會計造假和會計失真問題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E. eva與傳統業績評價指標相比,在業績評價方面有什麼優勢有什麼劣勢
EVA的本質是企業經營產生的「經濟」利潤。相對於人們重視的企業「會計」利潤而言,EVA理念認為,企業所佔用股東資本也是有成本的,所以在衡量企業業績時,必須考慮到股本的成本。
經濟增加值
經濟增加值反映的是一定時期內股東從經營活動中獲得的增值
收入總額
,它是從股東利益出發,扣除
股東權益
機會成本
後的增值收益。同利潤指標相比,EVA
具有以下優點:
首先,經濟增加值強調
股東財富
與
企業決策
的聯系,可以避免企業
多目標決策
的混亂狀況
。為了有效地增加股東財富,激勵企業管理者,許多公司
用一系列的指標綜合起來說明其財務目標,因為單一的指標往往
有失偏頗
。採用一系列指標同時評價的結果是,多標準的不一致往往會導致公司計劃、經營戰略和
經營決策
的不協調
。而經濟增加值指標則將公司所有目標用一個
財務指標
聯系起來,只要某一決策能使
EVA
增加,那麼該決策就是最正確的。
其次,EVA
指標提供了一個評價
股東價值
及其增長的新思路,即股東價值的增長來源於
企業經濟增加值
的增長,而不是利潤的增長
。根據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及經濟增加值的定義
,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公司的市場價值與經濟增加值有以下關系:
市場價值
=
股權資本
總額
+
預期經濟增加值的現值
公司預期經濟增加值的現值又稱為
市場附加值
。
對股東而言
,
其財富的增加就在於市場附加值的提高
。很顯然
,經濟增加值提高則公司的市場附加值也提高,而利潤增加不一定帶來經濟增加值的提高,也就是說,利潤增加不一定能夠給股東帶來高於機會成本的財富。因此研究公司股東價值有沒有增長,應該觀察
EVA
的增長情況,而不用考慮利潤的增長情況。
F. 為什麼說傳統技術指標沒用macd、kdj、成交量等這些指標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MACD指標以及KDJ指標的原理及運用在其他回答里我已經說了很多,這里就不再贅述,大家可以去我的主頁瀏覽。這里來說一下成交量。顧名思義,一買一賣則為交易,成交量也就是股票買賣雙方達成的交易數量。成交量作為價格形態的確認,反映了成交數量的多少,一般可用成交股數和成交金額兩項指標來衡量。
一、MACD買賣盤
一、MACD買賣盤
白色燭,紅芯長,莊家找底在振盪,俺也伺機建點倉。紅色燭,紅芯長;莊家進貨強,俺也進貨等起航。藍色燭,紅芯短,巨量綠尾長,莊家撤退,俺也清倉。巨量綠,藍燭長,趨勢破,急離場;等著跌,莫手癢。
G. 如何根據K線或者傳統指標MA MACD KDJ 來判斷一隻股票的中線趨勢走好
你提問的問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可以說明白說透徹的。建議你系統地學習一下K線理論(這個方面有不少的好書),指標公式也要花點時間研究一下,然後結合實盤研判。別人的經驗只能借鑒,其中有不少還需要臨場的盤感和經驗,那是不可能表述出來的,只能靠自己去領悟!
H. 傳統的評價指標有哪些優缺點在現在的情況下哪個指標比較客觀
你的問題太抽象了!傳統的評價指標?
說的具體點。
I. 傳統指標真的可以選出強勢的牛股嗎
我的答案——
技術分析並沒有選出牛股的本事。
技術分析並沒有選出牛股的本事。
為什麼這么說?這話得從今年的高考作文聊起。2018年的高考作文有一個是講這樣的故事:英美飛機在做戰時被打了很多彈孔。人們就想在飛機身上增加防護,以保護飛機。人們在飛回來的飛機上發現,在機翼上彈孔最多。在螺旋漿上和機艙上彈孔最少。因此人們想增加機翼上的防護。這時一個統計學家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認為防護應加在彈孔較少的部位。因為人們看到的只是倖存回來的飛機上的彈孔,而回不來的那些飛機身上的彈孔人們並沒有看到。後來,人們根據他的想法在彈孔較少的部位增強了防護,果然起到了很好防護效果。
這個道理告訴人們,根據倖存者的身上的特徵來進行判斷問題是有偏差的。這就是著名的倖存者偏差定律。
這個道理告訴人們,根據倖存者的身上的特徵來進行判斷問題是有偏差的。這就是著名的倖存者偏差定律。
在技術分析中的大牛股選擇上也是如此。人們從大牛股上麟選了牛股所表現出來的指標及形態特徵。以為有這些特徵的股票就會是牛股。但是人們沒有注意那些沒有成為牛股的股票上是否也曾經有過這些牛股特徵呢?
比如牛股特徵之「老鴨頭」或「多方炮」或短中長期均線全都向上等,但實際上不是牛股的很多股票也具有這些特徵,只不過是後來股價大跌沒有成為牛股罷了。
這就如人們從成功人士中找出勤奮、有能力、敢冒險等特點,於是人們就認為只要做到勤奮、有能力、敢冒險等就一定能成為成功人士。但是人們就沒有注意到很多不成功人士身上其實也有這樣的特徵,只不過是他們沒有成功罷了。
因此
所有技術分析的選牛股方法其實都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這是一種以偏蓋全的錯誤思維。很多沒有走牛的股如果能自己開口說話,它們會說——我們也有過「金叉、多方炮、放量站在某關鍵位等牛股特點,只是我們後來沒有大漲而已。。。。」
所有技術分析的選牛股方法其實都是一種倖存者偏差
J. 傳統供應商管理有哪些指標
1、價格合理;2、質量達標;3、供貨及時;4、信守合同;5、服務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