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倉庫指標
倉儲標准化是對產品、工作、工程和服務等活動制訂統一的標准並貫徹和實施標準的整個過程。
倉儲標准化內容很多。如:全國性通用標准(倉庫種類與基本條件標准、倉庫技術經濟指標以及考核辦法標准、倉庫儲業標准體系
倉儲業服務規范、倉庫檔案管理標准、倉庫單證標准、倉儲安全管理標准等),倉儲技術通用標准(倉庫建築標准、貨物出入庫標准、儲存貨物保管標准、包裝標准、貨物裝卸標准等),倉庫設備標准,倉庫信息管理標准和倉庫人員標准等。
(1)庫款保障水平指標擴展閱讀:
意義
為了使物流系統內部各環節有機地聯系起來,並協調地運作,必須保證物流系統的統一性和一致性,實現物流的標准化。倉儲標准化是物流標准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倉儲標准化不僅是為了實現倉儲環節與其他環節的密切配合,同時也是倉儲內部提高作業效率、充分利用倉儲設施和設備的有效手段,是開展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倉儲的前提條件。
『貳』 倉庫績效考核指標
請查閱:
企業管理之績效考核量化管理全案_網路文庫——倉儲部
http://wenku..com/view/2ffa4dfff705cc175527092e.html
『叄』 倉庫核心考核指標值達到多少為正常
倉庫指標考核標准
為提高倉儲運作經濟效益、技術、操作水平,要進行認真的經濟核算工作,進行核算就要有明確的經濟技術指標體系。這里把倉儲部門經濟技術指標分為4大指標 倉儲管理考核指標體系:
1、貨物存儲量指標
存貨周轉期=月庫存總量/平均日庫存量
此指標反正貨物在庫內存放時間,也可作為對采購人員的考核指標。是影響庫存量和租金的主要因素
倉容利用率=貨物所佔面積/整個倉庫面積
這個指標誰都知道
2、貨物質量指標(越低越好)
配貨差錯率=漏裝、混箱次數/總車次
此項指標用於衡量收發貨的准確性,以保證倉庫工作質量
貨物損耗率=報廢金額/銷售金額
通過損耗率與貨物損耗限度相比較,反映倉庫管理成效
帳貨不符率=盤庫賬貨不符品項數/操作品項總數
通過此指標,衡量倉庫賬面貨物的真實程度,反映保管工作的管理水平。 3勞動生產率指標(越高越好)
職工人數=月內每日實際人數之和/30
勞動生產率=貨物出入庫總量/全員工時總數(工日數)
此指標反映平均每人每天完成的出入庫貨物,體現工作效率
4儲存經濟性指標(越低越好)
貨物入庫合理性=入江灣庫箱數/總入庫箱數
次指標直接關繫到力資費,同時可看出倉庫對貨物存放上下庫的合理性。為節約費用的最主要指標。
『肆』 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是什麼樣的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中國政府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獨立於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其主要特徵是:基本保障,廣泛覆蓋,多個層次,逐步統一。
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國家強制建立的基本保障主要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會保障逐步覆蓋全體公民;在基本保障之外,國家積極推動其他保障形式的發展,力爭形成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改革與發展,逐步實行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
(4)庫款保障水平指標擴展閱讀:
制約因素特點:
1、經濟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
一國或地區所能提供的經濟資源總量,作為社會保障支出的最終來源,其規模必然從根本上制約著社會保障水平的高低。
經濟與社會保障的相互關系是十分復雜的,經濟因素決定社會保障制度與水平;而社會保障制度一旦產生,就具有自身發展的規律,其發展也會反過來影響經濟,二者是相互影響的關系。
2、政治、社會結構。
政治因素對於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及社會保障水平會產生影響。西方國家多黨競爭的政治制度,使得各黨派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而承諾較高的社會保障水平,不可避免地導致了社會保障水平攀升的「登台階」效應。
社會結構對社會保障也產生影響,例如,我國的城鄉二元的社會結構造成社會保障制度的分割和城鄉社會保障水平的較大差異。
3、制度年齡和人口結構。制度年齡是指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時間長度。制度年齡越長,社會保障水平越高;反之,社會保障水平越低。
社會保障水平與一國的人口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伴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浪潮的來臨,社會保障水平將不可避免地抬升。
『伍』 如何確定一個國家社會保障水平的高低
確定一個國家社會保障水平的指標主要看如下:
人民生活成本中,用於保障生活的成本占總支出的比重,如醫療費用等
社會保障系統的發達程度和保障實際效果
保障人群占總人口的比重
CPI,PPI水平等
保障的范圍是否全面
總之是綜合保障力的體現,非一個兩個指標能定義的
『陸』 庫存管理水平的評價有哪些重要指標它們各自的用途是什麼
比如:准時交貨率、 完成時間、 交貨差錯率, 庫存物資損毀率
考核庫存管理的主要指標:是庫存周轉率。庫存周轉率是指一定時期庫存周轉的速度。庫存周轉率是衡量庫存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在一定意義上,企業的效益由庫存周轉率所左右。這是因為企業的生產過程實際上是由資金變為存貨,經過銷售又由存貨變為資金,並從中獲得利益的過程。
『柒』 衡量社會保險水平的指標有哪些
去年,新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出台後,分不同的情況,我測算了十幾人,約90%以上的人都收益。我單位2006年退休35人,除退職3人外(降低了),其餘32人均有提高,尤其繳費年限長的人,提高幅度較大。由於你的繳費情況等資料我都不掌握,無法為你計算準確的養老金月領取額,所以,只能告訴你計算方法啦。各地情況有差異,但基本原則相同,從2006年1月起執行。因比較專業,你的慢慢學,才會計算。以下是計算方法,你自己算吧!
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退休後均按本意見計發基本養老金。
二、 「統賬結合」後參加工作且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統賬結合」前參加工作,本意見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滿15年的人員,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和過渡性調節金。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分別按下列辦法計算:
(一)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計算公式為: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准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算公式為: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三)過渡性養老金月標准以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為基數,「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每滿1年發給1.2%。計算公式為: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統賬結合前的繳費年限×1.2%
(四)過渡性調節金以當地現行標准為基數,2006年至2014年退休的按一定比例計發。2015年及以後退休的,不再發給過渡性調節金。
按上述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時,統賬結合時間、繳費年限、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過渡性調節金計發比例,按《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見附件)執行。
三、為了保持待遇水平平穩過渡,設立3年過渡期。在過渡期內按照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高於原辦法的,2006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30%; 2007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70%;2008年退休的發給高出部分的90%。2009年以後退休的,基本養老金按新辦法計算。過渡期滿後按新辦法計算的基本養老金仍低於原辦法的,差額部分予以補齊。
附:
關於改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有關問題的解釋
一、統賬結合時間
統賬結合是指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統賬結合時間,2005年12月31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按照繳費工資基數11%或12%計入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2006年1月1日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從建立個人賬戶的時間算起。
二、繳費年限
繳費年限是指依據有關規定實行個人繳費至職工退休時,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的年限。實行個人繳費制度之前,按國家和自治區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計發辦法中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月數除以12換算,保留兩位小數。
三、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使用的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以統計部門公布的盟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參加自治區統籌的原養老保險行業統籌企業、電力企業,以統計部門公布的自治區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准,其他企業要逐步過渡到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四、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005年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二)新辦法中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以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工資、繳費年限和盟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1998年以前以職工平均工資為依據),按下列公式計算:
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上式中,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按下列公式計算: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 ------職工退休當年、前一年,二年......n-1年的年繳費工資基數,年繳費工資基數等於每個月的繳費工資基數之和。
------ 職工退休前一年,前二年......前n年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實行個人繳費制度至職工退休前的繳費年限。不足整年的,按繳費月數除以12換算。
五、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按本人退休年齡所對應的下表所列標准執行。非整數年齡按月數除以12換算後四捨五入。
退休年齡/ 計發月數
40/ 233
50/ 195
60/ 139
41/ 230
51/ 190
61/ 132
42/ 226
52/ 185
62/ 125
43/ 223
53/ 180
63/ 117
44/ 220
54/ 175
64/ 109
45/ 216
55/ 170
65/ 101
46/ 212
56/ 164
66/ 93
47/ 208
57/ 158
67/ 84
48/ 204
58/ 152
68/ 75
49/ 199
59/ 145
69/ 65
70/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