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股份 > 香港麗新集團橫琴

香港麗新集團橫琴

發布時間:2021-05-31 20:36:46

Ⅰ 發妻病逝,台灣首富郭台銘為續弦招親,他為何沒娶林志玲卻娶了她

郭台銘是富士康的締造者,台灣首富之一。他在今天也被人稱為窮小子逆襲的典範,他與自己的結發妻子十分相愛,無奈,妻子因病離世。

他以前不過是個窮小子,但他創造如此大的財富,這還要從他的結發妻子說起。他家境貧寒,就連上學的學費都是靠自己打工掙來的。畢業後,他在一場家葯廠打工,就在這期間他遇見了他的結發妻子李淑茹。

李淑茹當時是大學的校花,而且她的父親也是香港麗新集團的創始人,可以說是一個妥妥的白富美,富二代。李淑茹他們一家在香港的娛樂圈影響力很大,當時她與郭台銘這一場門不當戶不對的愛情,也引起了家裡的反對。

郭台銘後來和曾馨瑩結婚,他評論曾馨瑩時說:「我在她的身上聞不到錢的味道。」後來兩人結婚,生了一個女兒。起名郭曉如。據曾馨瑩說:「為了紀念他的前妻。我的丈夫一直在懷念前妻,他是一個好男人」

小編在這里想說,郭台銘離開林志穎,娶了一個圈外人曾馨瑩,主要是因為她不看重錢財,單純習慣他這個人而已。

Ⅱ 香港富豪林伯欣發家史

一九四七年,林百欣和夫人在深水浦元洲街買下兩間鋪位,開設了「成福織造廠」,生產針織成衣,產品以外銷東南亞為主。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香港的針織業並不發達,生產數量有限。產品除在東南亞有市場外,在世界其它地區並不知名。

如何打開世界市場,成為香港針織業的一個難題。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林百欣偶然接到一張來自東非的訂單,要求做七百打襯衣,限時送到東非。當時做這種襯衣的布料是日本進口的人造纖維。每月只有一班船從日本運貨到香港,然後再從香港裝貨去非洲。

要趕上東非貨主要求的時間,必須在三、四天時間里,完成從該船接貨到趕制襯衣,再送貨上船等全套流程。林百欣組織全廠工人加班加點,通宵達旦地工作,在三天時間里完成了七百打襯衣的打樣、上領、釘扣、整燙、包裝等工序,按時將貨送達非洲。

這一來,林百欣在非洲商人中贏得了良好的信譽,成功地打開了非洲市場。他被同行們稱為「非洲王」。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辦起「麗新」制衣廠,開始邊搞貿易邊制衣。由於經營得體,麗新業務發展迅速。 一九五三年,林百欣更一鼓作氣,將其產品打入英國市場,成為第一位將香港製造的商品銷往英國的廠商。

五十年代,是林百欣在針織業中快速擴張的時代。他收購了「麗新制衣廠」,將其與「成福織造廠」合並,擴大了襯衣、襯褲的生產。

六十年代初,麗新制衣廠的產品又成功地打入美國市場。一九六四年,美國開始對紡織品輸入實行配額制度,不少新生廠商倍受打擊。而林百欣由於是最早開拓美國成衣市場的廠商,因此獲得相當多的配額,一躍而成香港針織業大戶。

一九六六年,林百欣在青山道興建了「百欣大廈」,成為麗新制衣的新廠址。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林百欣注意到,沒有品牌的服裝賣不出好價錢。他積極與世界各著名服裝商聯系,獲得多家世界名牌服裝的代理權,生意越做越大了。

從六十年代後期起,林百欣開始涉足香港地產業。當時香港經濟開始起飛,製造業興旺,對工業樓字的需求旺盛,而大多地產商卻偏重於發展商業與住宅樓宇。林百欣果斷地把握住這個機會,大力發展工業樓宇。

一九七二年,麗新制衣公司在香港股市熱潮期時上市。麗新公司的上市,不僅使該公司由一間家族公司變為公眾公司,更通過發行公眾股,籌措到一大筆資金,加速了在房地產業方面的投資。

在整個七十年代,麗新集團興建了大量工業樓宇。其中除一小部分自用外,大部分用於出租。到八十年代初,麗新集團僅出租的工業樓宇已達十多萬平方米,年租金收益達七千餘萬港元。八十年代初期,中英關於香港回歸的談判開始。

一些人由於信心不足,紛紛移民海外,香港再現移民潮。香港的房地產業也隨之陷入低迷。

林百欣此時展現了他超人的眼力,他果斷地將公司從成衣製造、廠房出租和出口配額買賣方面賺來的錢全部投入地產業,購買了大批廉價的物業及地皮,為麗新集團向百億元超級財團的發展奠下了良好的基礎。地產業是林百欣發家的主要支柱。

林百欣在經營地產業時,有一重要原則是只租不賣。隨著經濟的發展,香港物業的價格飛漲。七十年代幾百元一平方米的工業樓字,八十年代要賣到幾千元一平方米,九十年代更升至上萬元一平方米。如果當年賣掉了,僅能獲小利,麗新集團也不至於發展得這么快。

這也是林百欣高人一等之處。

一九八七年是林百欣事業發展的又一高峰。這一年,林百欣對麗新集團進行了業務重組,將地產業務以「麗新發展」的名義單獨上市。而原有的制衣業務則保留在新成立的集團控股公司「麗新制衣國際」。「麗新發展」上市後,社會上對其反映良好,林百欣順利地套現了一大筆資金。

接著,他又以十三億港元的巨資,一舉收購了令他情有獨鍾多年的著名服裝業上市公司——鱷魚恤公司的百分之七十三點九的股權。

「鱷魚」這個服裝標志在香港已有多年歷史。早在一九一零年,一位德國人開辦的拉德克爾公司為從事香港、東南亞及中歐地區的貿易之需,到港府注冊了「鱷魚」商標,用於服裝等商品。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德國的失敗,英國人接管了這個著名的商標。後來幾經周折,到了四十年代,這個商標輾轉相傳到了香港商人陳景輝手中。陳景輝並於一九五二年正式成立了「鱷魚恤有限公司」,在香港開展鱷魚牌服裝的生產及零售業務。

至八十年代,該公司產品成功地銷往世界各地,香港亦有多家零售門市部。以制衣起家的林百欣,當然早就對「鱷魚」看在眼中,想在心裡,只苦於沒有實力能買下它。如今終於如願以償,林百欣自然是笑不攏口。

他又追加投資近十億港元,大力擴充鱷魚恤的生產規模。除建造了新廠房外,還引進了一流的設備,並建立了服飾設計研究情報分析中心。鱷魚恤公司在林百欣的管理下,生意蒸蒸日上。

林百欣請來了歐美及亞洲一批一流的服裝設計師,引進歐洲時裝,結合東方人的穿著品味,設計出多種不同款式和品牌的服裝。在服飾配套方面更是形成全套系列產品,如領帶、皮帶、皮包、皮鞋等,甚至還生產出鱷魚寶寶嬰兒護膚系列。

至九十年代中,「鱷魚」產品已有六大類,款式品種達二千餘個。該公司僅在香港就開了七十多家專賣店,並遠銷至歐、美、日、新加坡等地,產品銷售額高達十億港元。今日香港,幾乎家家均有鱷魚服裝。

(2)香港麗新集團橫琴擴展閱讀:

林百欣是著名的紡織界大佬。他和李嘉誠不同,林百欣的幼年生活不錯,父親是銀行家,家裡的吃喝不愁,日子過得非常安穩。然而,林百欣並沒有因為這樣安逸的環境而怠惰,他對要求很高,從不花天酒地。

林百欣遵從父親的教導,從一名銀行學徒做起,一點一滴積累了不少商業經驗。1947年,林百欣已經33歲,正值青年的他不甘心一直活在父親的保護下。他決定帶著自己的妻子兒女出來創業。

一個偶然間,林百欣發現了自己的商機。他發現家附近的成衣工頭在收衣服,當時的服裝製造業並不興隆。林百欣發現了這一點,於是打起了加工衣服的算盤。林百欣也因此成為最初的一代「創業家」。

盡管林百欣的家底很豐厚,但創業初期的他並不希望藉助自己父親的資助。他幾經輾轉,拼湊了十三塊錢,買了一匹棉布,開始做起了加工成衣的生意。單純依靠手工業賺錢是賺不到大錢的,林百欣的手工作坊也只能勉強糊口。林百欣意識到了這一點。

幸而銀行的工作經歷幫助了他,他向那些在銀行認識的朋友們求助,認識了許多外商友人,談成了外貿的訂單。

林百欣起初並不太懂英語,對英語零基礎的他在做生意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林的意志非常堅定,零基礎的英語並沒有難倒他。他在談生意的同時自學了英語,成衣加工的生意也越來越興隆。後來,林百欣創建了麗新制衣廠,同時做成衣加工和服裝貿易兩個方面。

後來這個生意談到了非洲和東南亞。五十年代,香港的紡織業已經完全屬於林百欣,他也一躍成為紡織大佬。

在服裝方面站穩腳跟後,林更是將目光放到了房地產。當時的香港經濟發達,製造業很火爆,對房屋的需求量也突飛猛漲。林把握時機,蓋了許多工業樓宇。每年收租的錢可以達到七千萬港元。1988年,林百欣將地產業上市,獲得了大量的資本,同時並購鱷魚恤公司。

這一年,他還成為了亞洲電視的最大股東。盡管那時的林百欣已經七十多歲,但年齡仍然不能阻止他在商業上的前進。在林的帶領下,麗新集團成為了一個價值百億的商業集團。一般人也很難想到,這一切竟然是一個當初手裡只有13元的人打拚而來的。

Ⅲ 麗新集團的介紹

麗新集團(英文:Lai Sun Group)是香港一家綜合企業集團,由已故制衣及地產商人林百欣及其家族於1947年創辦。早年為成衣製造商,1972年在當時的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經過多年發展,現時集團主要業務為物業發展、物業投資、中國物業、酒店業、電訊、傳媒及娛樂等,旗下多間公司皆於香港交易所上市,與主要子公司常被合稱為「麗新系」。麗新集團的總部設在中環干諾道中一號友邦金融中心十九樓。麗新集團成員公司包括:麗新制衣國際有限公司 (港交所:0191)、麗新發展有限公司 (港交所:0488)、豐德麗控股有限公司 (港交所:0571)、麗豐控股有限公司 (港交所:1125)、寰亞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港交所:8075)

Ⅳ 麗新集團的歷史

麗新制衣在戰前己設立,當時僅是一間規模細小的制衣工場,1950年開始由林百欣接辦。林百欣原籍廣東潮陽,1914年出生,早年曾在一家汕頭銀行任職,1945年移居香港,初期做成衣推銷員,稍後在深水涉元洲街開設成福織造廠,1950年接辦麗新制衣廠。麗新制衣在深水涉基隆街僅得兩間鋪位,主要製造恤衫,銷往東南亞各國。五十年代,麗新制衣積極拓展新市場,當時,麗新接到一份東非訂單,訂制700打恤衫,要求限期送貨,其時香港每月僅有一班輪船從日本經香港駛往非洲,在香港僅停留三、四天,麗新即從日本訂購人造纖維布料,爭取在停泊香港期間完工並及時送貸。林百欣憶述:「船到後,我們到碼頭收貨,一定要在船離港直航非洲之前把製成的恤衫落貨,如果不能用同一班船運往東非,信用必然過期,結果,全廠通宵開裁,翌早外發車縫,再回廠上領,釘鈕…至包裝,一切工序,在三天之內完成,及時將貨送上船,打破一切紀錄。」林氏還表示:「當時全靠上上下下齊心拼勁,能人所不能,假如是今日的分科流水作業生產方式,根本做不到。」林百欣這番話,形象生動地反映香港製造商當年艱苦創業情景及其高效率,結果,林百欣成功開辟非洲市場,並被同業冠以「非洲王」稱號。
1959年,麗新在香港注冊為有限公司,並成功將產品打入英美市場。1964年,麗新制衣 遷入青山道一幢自置的3層廠廈,生意愈做愈大。當時,因為要從台灣購買呢絨、燈蕊絨布等布料,為確保布料來源,麗新收購了台灣上市公司民與紗廠大部分股權,該廠擁有2萬枚紗錠,規模頗具。到六十年代後期,麗新制衣的產品已遠銷英、美、德和加拿大,成為香港主要的成衣製造商之一。
1972年,林百欣趁香港股市高潮將麗新制衣在香港上市,並將上市所籌得的資金用於更新設備,購量先進制衣機器,擴建廠房。當時,麗新制衣已成為香港最大的紡織品配額持有人之一。七十年代,林百欣憑多年辦廠經驗,看到投資地產的潛力,遂將公司剩餘資金用於購地興建廠房,用作收租。1980年,麗新旗下投資廠房面積己逾100萬方呎,每年提供的租金收人達7,000港元。地產收益已逐漸成為麗新的重要收益來源。1983年,香港地產低潮,當時大部份地產商或受之前地產狂潮所累,或對香港前景抱觀望態度,麗新卻將從制衣及配額賺取的資金,悉數投入地產,最初吸納的主要是九龍塘至窩打老道一帶的貴重住宅用地,1985年地產復甦時,麗新的實力已不同凡向了。
1987年,林百欣在赴美留學歸來的次子林建岳協助下大展拳腳,同年9月,林氏透過麗新制衣斥資7.92億港元向陳俊家族購入上市公司鱷魚恤60%股權。鱷魚恤在香港可說早已家喻戶曉,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紀初葉,1910年一家德國公司在香港注冊「鱷魚恤」商標,從事出口業務,五十年代初這盤生意輾轉傳至陳氏家族。鱷魚恤於1961年注冊為有限公司,1971年在香港上市,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發展為外銷與本銷並重的制衣集團,在港九各區擁有逾30間鱷魚恤零售店,並在中區擁有鱷魚恤大廈作為集團總部。
1987年,陳俊家族因對香港前途信心不足,准備移民加拿大,遂將鱷魚恤控制權出售,但仍持有10%股權。
麗新收購鱷魚恤後,於同年10月重組集團架構,成立麗新制衣國際有限公司,作為集團控股公司,向麗新制衣購入包括鱷魚恤在內的全部制衣業務,同年12月在香港上市。麗新制衣則改名為麗新發展有限公司,專責地產發展業務。麗新發展分拆後在地產發展方面更加進取,先後興建銅鑼灣廣場、長沙灣商業廣場,麗新廣場等,成為香港股市中的中型地產集團。1988年,麗新發展和林氏家族再展開收購行動,先後收購經營北美洲酒店業務的景耀國際逾六成股權及亞洲電視逾四成股權。這時,林氏家族透過麗新國際,控制上市公司已增加到4家,躋身香港華資大財團之列。

Ⅳ 東亞唱片公司的聯系方式

東亞唱片官方網頁

http://www.amusic.com.hk/

東亞唱片, 即A Music, 全名為東亞唱片製作有限公司,是香港本地大型唱片公司之一, 於2004年7月由黎明與商人林建岳合作成立,現為豐德麗控股有限公司(麗新集團成員)之全資附屬機構。

公司動向

2004年9月16日,香港唱作天後何韻詩正式加盟,其與EMI唱片公司合約早於2004年7月約滿。

2005年6月11日,香港樂壇天後鄭秀文正式加盟,其與華納唱片公司合約早於2004年10月約滿。

2005年12月17日,香港男歌手許志安從正東唱片轉投,傳聞身價高達1500萬。

2005年12月20日推出一張聖誕雜錦唱片,共有12首歌曲。歌手包括有黎明、應昌佑、杜汶澤、衛蘭(Janice)及其妹衛詩(Jill)。為了令歌迷認識Jill,唱片封套以她的相片最大,亦為公司2006年力捧對象。此外,黎明更為杜汶澤的R&B風格歌曲《開心到震》負責和音部份。

2006年5月,香港新晉唱作女歌手方皓玟從新藝寶唱片轉投,亦為公司2006年力捧對象。

2006年12月,香港樂壇天後楊千嬅正式加盟,其與金牌娛樂公司合約早於2006年12月15日約滿。

現時旗下藝人

東亞唱片(集團)
何韻詩/劉浩龍 /鄭秀文 /許志安 /何超儀 /方皓玟/鄭融 /董敏莉 /劉日曦/王浩信 /Soler /劉若英 (香港區) /余憲忠 (香港區) /楊乃文 (香港區)

東亞唱片製作
黎明/楊千嬅 /衛蘭(Janice)/衛詩(Jill)/應昌佑 /光良/杜汶澤/江美琪/吳克群

東亞唱片亦代理發行由映藝音樂(劉德華所屬的製作公司,由他自己創立)、寶號娛樂(由陳少寶創立,旗下歌手陳苑淇)、BoomBeat Music(旗下歌手官恩娜、梁雨恩、恭碩良)製作的唱片。

Ⅵ 華融琴海灣的開發區

先行先試,高起點,多資源,佔領港珠澳橋頭堡。
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根據《規劃》,橫琴定位於「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和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的新平台。
2009年12月16日,橫琴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後第三個國家級新區。
橫琴新區作為唯一與港澳陸路相連、「一島兩制」的國家級戰略新區,面向港澳、背靠GDP總量及人口總量均位居內地首位的經濟大省——廣東省,處於中國和東南亞最活躍經濟區的中心,是內地開放度最高、體制寬松度最大、創新空間最廣的地區,是中國最生態環保、最宜居宜業的「黃金寶島」。
粵港澳形成的大珠三角區域產業實力雄厚、優質人力資源充沛、市場活力充足,是中國經濟規模最大、開放程度最高的經濟實體,正在崛起成為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而橫琴新區,處於「一國兩制」交匯點、「內外輻射」結合部,區位不可再生、功能不可替代、優勢不可復制。 比特區更特,稅收、通關、產業、金融優惠政策優勢全面落地
作為一個新興的國家級新區,橫琴新區的各項政策正在逐步完善中;已經從戰略藍圖落實到如火如荼的實際行動。橫琴新區已經顯示出「比特區還特」的政策優勢——橫琴新區成為類似於香港的「自由貿易區」,以及擴大版的澳門特區:
●通關管理制度方面,國家批准在橫琴新區採取「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新模式,同時提出對澳門居民進出橫琴新區實行更加便利的通關措施。「分線管理」的創新通關模式,即橫琴新區與澳門之間的口岸將實行「一線管理」,橫琴新區與內地之間實行「二線管理」;從境外經一線進入橫琴新區的貨物將實行備案管理,給予免稅或保稅政策,內地貨物經二線進入橫琴新區視同出口,實行報關報檢制,按規定退稅,橫琴新區內企業貨物交易免徵增值稅和消費稅。這一制度在全國范圍來講尚屬首次。
●企業稅收政策方面,國家明確橫琴島內企業比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稅收政策執行,並提出在制定產業准入及優惠目錄的基礎上,對橫琴新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優惠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這是2007年新的《企業所得稅法》頒布、全國統一實施25%企業所得稅率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第一個享受稅收優惠的特殊區域。
●個稅政策方面,對工作生活在橫琴新區的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由廣東省政府按內地與港澳的稅負差額給予補貼。
●產業政策方面,支持橫琴新區中醫葯產業園內企業開展中醫葯創新研究,將葯品監管機制改革的相關措施在廣東省先行先試,授權廣東省葯品監管部門負責部分葯品注冊等事項的審批。
●其他政策方面,橫琴新區志在創造和提供一個與港澳法制條件類似、環境相仿、觀念相通、文化相融的環境,如,橫琴居民當天來回澳門可以免簽證;澳門方面,向在澳就讀粵籍學生提供獎學金、擴大護照學生規模、幼兒園及中小學教育資源相互開放;子女高考報考澳門大學可以加55分;效仿澳門,居民住所可做商用等等。 珠港澳全面融合,直通港澳,無縫對接前沿生活模式。
●港澳交通方面,橫琴新區東與澳門一橋相連;港珠澳大橋2015年建成通車後,橫琴新區北接港珠澳大橋30分鍾快速通達香港;
●高速路網方面,直抵橫琴新區的太澳高速廣珠西線聯通珠三角七縱八橫高速公路網,總里程2116公里,密度達7.37公里/百平方公里,僅次於紐約都市圈,高於東京、巴黎、倫敦等都市圈。
●軌道交通方面,廣珠城際軌道在橫琴口岸樞紐站與澳門輕軌進行零距離換乘,並通往珠海機場。
●海運通航方面,全球80家國際船務公司和排名前20位班輪公司在珠三角港口群開通直達航線,覆蓋全球各地集裝箱港口,每月國際國內船運航次超過4500個。 多個項目齊頭並進,橫琴開發進入實施階段,初現規模,進入全新經濟增長級。
整個橫琴新區目前已有多個龍頭項目進駐,總投資已逾1500億:
●橫琴新家園,居民回遷用房,總投資7.7億;
●市政基礎設施,包括主幹道、次幹道及其管網工程和堤岸工程及環境景觀工程,總投資126億;
●粵澳合作中醫葯科技產業園,首期投資12億元人民幣;
●橫琴總部大廈,總投資44億元人民幣;
●世茂集團城市綜合體,總投資200億元人民幣;
●麗新星藝文創天地,總投資180億;
●橫琴國貿大廈,總投資15億;
●中國華融大廈,總投資10億;
●梧桐樹大廈,總投資9.8億;
●洲際航運中心,總投資5億;
●富盈酒店,總投資30億;
●多聯供燃氣能源站,總投資120億;
作為一個用人民幣(3000億)填出來的「人工島」,業界一致看好橫琴未來:
●未來5年內,橫琴新區的投資規模將達到2000億,成為資金角逐的熱土,甚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引擎;
●未來10年內,將有10萬澳門人居住在橫琴新區;
●未來10到15年,橫琴新區將建設成為連通港澳、區域共建的「開放島」,經濟繁榮、宜居宜業的「活力島」,知識密集、信息發達的「智能島」,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態島」。

Ⅶ 麗新制衣國際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麗新制衣國際有限公司(港交所:00191)於1987年9月29日在香港注冊成立,並於1987年12月3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本公司隸屬於麗新集團,其他集團成員有:麗新發展有限公司 (港交所:00488)、豐德麗控股有限公司 (港交所:00571)、麗豐控股有限公司 (港交所:01125)、寰亞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港交所:08075)。

閱讀全文

與香港麗新集團橫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租賃年利率怎麼算 瀏覽:22
銀行理財經理年度思想工作總結 瀏覽:36
訂單融資的起源 瀏覽:177
聯想收購ibm的融資安排 瀏覽:155
黃金期貨合約au1712 瀏覽:608
委託個人投資理財是否合法 瀏覽:562
國外匯款到國內中國銀行代碼 瀏覽:888
在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講話 瀏覽:173
中國順客隆股東 瀏覽:186
sjs交易所 瀏覽:865
附近的海通證券交易所 瀏覽:934
資產負債率與融資約束的關系 瀏覽:595
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預留權益失效 瀏覽:138
安卓版外匯天眼 瀏覽:407
買理財產品和基金哪一個好 瀏覽:260
理財公司客戶答謝發言稿 瀏覽:237
日本4月份外匯儲備 瀏覽:724
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注冊材料 瀏覽:735
1979外匯卷的最新收藏價格 瀏覽:781
金融期貨論文參考文獻 瀏覽:987